课外竞赛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2018-03-13 12:31刘东霞
求知导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实践创新能力激励培养

摘 要:文章以实践教学理念为指导,通过对大学生课外竞赛本质及其对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思考,以及学校学院的教育教学实际工作经验等,提出实践教学与竞赛深度融合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课外竞赛;实践创新能力;激励;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10

作者简介:刘东霞(1966—),女,山东滕州人,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

一、研究背景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在成都召开了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陈宝生部长指出,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而在培养本科人才的过程中,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动态性”,即实践环节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要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许多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实践教学不断改革,提出了许多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规划和举措,也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这其中,课外竞赛功不可没。大学生课外竞赛是教学计划外的实践活动,目的是通过竞赛活动锻炼学生,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专门人才。

二、大学生课外竞赛目前存在的问题

课外竞赛作为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锻炼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近年来,课外竞赛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如缺乏稳定的竞赛平台、缺乏具有企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竞赛团队缺乏延续性和长期性等。

1.缺乏稳定的竞赛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是近年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虽然全国各大高校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和改革,但是新鲜事物的发展都需要经历调研、探索、实践、反馈、再调研、再探索、再实践,最后慢慢走向成熟的过程,课外竞赛也是如此。目前,学科竞赛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普遍缺乏系统的组织、管理和引导,各学科竞赛团队呈现散兵游勇的态势,未能充分整合资源,发挥专业优势的互补作用。

2.缺乏具有企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

近年来我国高校招聘教师的门槛不断提高,硬指标就是学历要求,一般情况下都需要相关专业的硕士和博士。有的高校对第一学历有明确的要求,即要求“双一流”或者海外名校。问题也随之而来,刚刚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博士,普遍理论水平较高,但是缺乏实践经验。一些学校要求双师素质,许多教师就在工作之余考取证书,但是并不具备实际动手能力。而课外竞赛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是来源于实际生产和生活,这就对指导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需要具备相关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

3.竞赛团队成员缺乏延续性和长期性

学生是学科竞赛团队的主体,高年级的学生由于专业知识丰富故而是团队的中坚力量,但是高年级学生往往由于面临考研、实习和找工作,担心精力分散就不愿意参与到课外竞赛中,而这时刚刚进入团队的大二学生专业知识储备尚达不到参与竞赛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学科竞赛团队就只能依靠仅存的大三学生有限的力量。再者,部分学生担心比赛成绩不佳,部分学生面临课外竞赛的复杂性和随时可能出现的新情况,不能坚持下来,可能会中途退出,竞赛团队成员的流动性较大。

4.激励机制不完善

从教师层面来看,教师对指导课外竞赛积极性不高。一方面,他们认为课外竞赛与课程教学无直接关系,属于课外活动,不愿意投入时间、精力、物力、财力去营造备赛环境和组织开展比赛活动;另一方面,高校教师的岗位聘任、职称晋升等待遇上并没有和课外竞赛直接挂钩,教师更倾向于将时间用于学术科研与教学活动中,而不是用来指导学生参加课外竞赛。从学生层面来看,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不高。一是许多学生把时间用于应付各种考试,还有不少学生热衷于学校各类社团活动,对学科竞赛缺少认识和热情;二是培养方案中缺少对学生参赛应具备的实践创新等基础能力的培养,学生对自己参赛的信心不足;三是激励不足,学生准备比赛和参加竞赛,几乎没有物质与精神奖励,导致学生认为不如兼职与打工,这也是不少学生不愿参与的原因。

三、大学生课外竞赛的有效促进措施

1.开放和完善实验实践平台

教师要重视实验、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保证课程的实验开出率,不能只制订计划而不实施。另外,要不断完善实验室和实践平台。以笔者所在的洛阳理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机房为例,由于设备老化,上机速度比较慢,且机房容纳的学生人数有限,导致实践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笔者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参加培训、比赛和会议,非常羡慕那里的实验室,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那里的一个机房可以容纳180余名学生同时上机。因此,高校应该建设供学生使用的开放性实验室,允许学生在课余时间自由使用先进实验设备,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实践内容和时间,为竞赛奠定实践基础。

虽然代表学院和专业去比赛的学生人数并不多,但是我们在校内组织比赛训练营,鼓励学生报名并且参加训练,利用学生课余时间集中组织培训,并且定期组织选拔赛,经过多次选拔赛的挑选,最终确定挑选选拔赛成绩优异的学生名单,同时对不能参加正式比赛的学生也是很好的锻炼。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今年参加了第三届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精创教育杯)第六大区赛,在江西南昌华东交通大学举办的这一竞赛中有来自江西、河南、湖北的58所本科院校代表队参加,虽然每个高等院校只能有一只代表队,只包含四名学生和两名指导教师,但是通过在线平台,工商管理专业的其他学生就可以进入系统进行情景模擬仿真训练。大赛之前每个省都有赛前培训,由于这一系统是根据现实生活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而设计的,除了考虑要开展的活动经费使用与申请、招聘、培训、产品生产、产品销售、研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还要考虑政府政策、员工社会保障等因素,我们在训练时经常发现给的工资低招不到人,工资高了又无法经营而破产的情况,所以必须分析市场工资率,制订相应的薪酬方案。参加的学生对这一系统评价非常好,认为其有利于系统地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与技能,提高应用能力。

2.以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要想使学生重视和适应课外竞赛,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就要不断加以引导,将竞赛中考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体现在教学环节中得,将竞赛和教学相结合。课外竞赛活动要求教师必须熟悉企业的工商管理实践,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的现场,教师可以通过挂职锻炼、带领学生实习,参加会议的同时参观企业并与公司管理层及员工座谈的方式,进行校企面对面。今年7月下旬笔者在成都参加会议时,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教学与实践研究会领导的带领下参观了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发动机公司。通过参观车间生产线,与公司高层的对话,笔者对劳动用工的实际与产品出口有了清醒的认识。今年8月中旬,笔者在杭州参加会议期间与其他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师参观了“娃哈哈”杭州下沙智能工厂,对于智能制造与节约用工有了直观的认识。

以我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2018年上半年参加的第三届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为例,学生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参加校外统一培训,训练过程进行了大量的校外网络约赛,在江西南昌的华东交通大学参加了江西、河南、湖北共58支队伍组成的第六大区比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认识了其他高等院校的师生,通过交流与比赛,学生的组织、协调、团队精神得到提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得到加强。无论参赛结果如何,从整个过程中,参赛的学生都感触良多,认为参赛过程中所收获的东西能使他们终身受益。

3.教师根据所讲授课程,组成团队,遴选适合学生参加的课外竞赛

教师作为学科竞赛中知识的引导者,自身必须对学科知识和行业前沿准确把握,教师自己先认真学习并且熟练掌握相关技巧、逻辑关系等,这样才能在竞赛中为学生把好关。参加比赛的指导教师必须具有团队精神,准备比赛的周期要长,训练时间要长,参加训练的学生人数要多,教师单打独斗是不可能完成竞赛指导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参加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其分为校内预赛、大区复赛、全国半决赛和全国总決赛四个阶段。

针对参与者比较单一这一问题,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选出适合参加竞赛的学生。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各类学生的特长加以分类引导,根据他们自身的优势,选择适合他们的课外竞赛或者让其在竞赛不同环节中展示与发挥自身所长,从而培养挖掘他们的最大潜能。同时,还可以将课外竞赛的学分转换成实践创新学分、冲抵选修课程学分、参与评优等,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外竞赛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学科竞赛。

4.建立课外竞赛的激励机制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也是对学生参与课外竞赛动机的促成,通过合理的激励措施来吸引学生对竞赛的关注和参与意识。学校应该建立相应的竞赛奖励制度,规范竞赛的组织方式,重视竞赛过程中能力的提升,形成不以结果论输赢的正确竞赛理念,形成一种观念:参赛不仅仅在乎结果,更应重在参与,把自己的能力都展现出来,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使自己的专业技能得到更好发展,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竞赛带来的快乐。这样的课外竞赛机制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校内外的各项比赛。为了提高学科竞赛的参与性,学校还可实行三阶段选拔的管理制度。一是在课堂中实行小组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将专业阶段考试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完成,并且从中选拔出优秀的学习小组;二是通过本学院自己组织的课外竞赛,考察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从中选拔出优秀选手;三是举行省市级课外竞赛的选拔赛,利用学生课余时间集中组织培训,并且定期组织选拔赛,经过多次选拔赛的挑选,最终确定参加省、市级竞赛的选手名单。

参考文献:

[1]李冰林,吕立亚.以学科竞赛为驱动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以“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10).

[2]金翠云,汪晓男,李大字.多模式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7).

[3]刘彦文,魏绍谦,薛立军.实施“学生自主实践计划项目”[A].孙建京.提升学生综合实践创新能力;教育科学的探索——北京联合大学教育科研论文集[C].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实践创新能力激励培养
“常微分方程”课程教学中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CDIO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离散数学课程的改革研究与探索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