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8-03-14 19:02齐武山
甘肃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

齐武山

【关键词】 数学教学;动手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1—0104—01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实践,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的数学要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进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时,教师就要积极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动手实践活动。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后,先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个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模型,在课上将这个长方形转变成为平行四边形,这时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那么问题就来了,在没变之前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在变化之后的平行四边形中,它的周长和面积又各是多少?经过变化,二者有哪些异同点?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很快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主动测量,然后利用已学过的公式进行计算。最后做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却各不相同,讨论后发现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二、拓寬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课堂是拓宽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场所,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要有创新精神,不受传统思维的束缚,尽可能地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抓准一切可利用的时机,让学生通过摆、拼、搭等一些实践活动来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能促使学生发现一定的数学规律,同时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加减法”一课内容时,教师讲解“退位减法”列举一个例子,比如说17减9等于多少?利用退位减法去做。教师要求学生拿出2捆小棒,一捆有十根,在第二捆中拿出7根,这样一共十七根。试着从这十七根小棒中拿走9根。经过苦思冥想,学生最终得出几种方法:将那一整捆小棒拆开,从中拿走9根,还有1根,再加上原来还有7根,一共还有8根;将那一整捆小棒同样是拆开,将这17根木棒混在一块,从中一根一根地减去9根,还剩8根等多种解答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每一位学生都能清晰地表达出自己做题过程。

三、获取感性认知,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随着新课标教育的进行,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备受学校与家长的密切关注。在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创新下,教师要勇于打破原来的教学方式,不再局限于教材,可以科学地跳出课本,将知识讲活,再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将那些生活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一块进行有效的探索。在实际探索中寻找到解决的办法,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在运用知识的同时,学生可以感悟到自己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可将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

例如,教学“发现数字的规律”时,可以通过摆放木棍的方式来进行解答。摆几个独立的正方形,摆一个需要几根?2个呢?3个呢?学生很容易就做出来。那么加深难度,摆连接的正方形,摆一个需要几根?2个呢?3个呢?n个呢?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摆放。若摆两个连续的正方形,则需要木棍:4+3=7根;摆三个连续的正方形需要木棍:4+3+3=10根。所以n个正方形需要:4+3(n-1)=4+3n-3=3n+1根。这样就能找出规律,并且学生获取了感性的认知,从而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可适当地从课堂上以及课后来渗透。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创新性思维方面,来增加感性认识,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可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生活中所出现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培养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