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类大学生职业素养课外训练研究

2018-03-14 22:01陈淼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职业素养工程管理

陈淼

内容摘要:文章运用万科项目管理五步法,构建了“项目+团队+活动管理实践”的高职土建aa类大学生职业素养课外训练模式,并结合土建类人才的职业能力需求,通过启动、计划、执行、控制、收尾这五个项目工作步骤,开辟了第二课堂与职业素养培养结合的新模式,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关键词:工程管理 项目管理 高职大学生 职业素养 课外训练模式

土建类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学生活动质量不高、学生对参与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不明确、学校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没有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缺乏职业素质和能力的重视和引导,等等问题。如此一来,学生的素质教育从何谈起?从大家熟知的冰山理论或者大树理论,我们很显然得知,素质是决定人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而非技术。本文拟通过工程管理理念来构建大学生职业素养课外训练模式,利用第二课堂的非正式学习,发挥非正式学习的情景学习特点,来协助第一课堂,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能力。

一.概念理清

在工程项目管理活动中,影响管理效果的因素众多,项目管理者必须具有大系统的观点,全过程把握工程项目的管理效果,并根据管理效果的好坏对管理系统进行实时调节和控制,使工程项目的综合管理效果达到最优,一般而言,工程项目管理包括六大管理:计划管理、范围管理、风险控制、组织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等。在我们了解的众多的工程项目管理方法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万科的项目管理五步法。万科将项目管理的知识与工程管理相结合,解决了工程和项目管理的共同问题。五步法理论科学就是工作的五个步骤——启动、计划、执行、控制、收尾。

职业素养指的是个体在从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本文强调的是个体胜任岗位工作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注重的是动态的职业素质养成的过程,探讨的是提高职业素质的模式,目的是促进就业和实现更好的就业质量。

二.土建类高职院校大学生培育职业素养所存在的问题及理性回归

学生素质问题是关系国家兴衰的重要问题。但在目前实用主义、功利主义、金钱主义的影响下,目前土建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一)过分强调技术学习,忽视素质教育

“技术”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培育人才的基本目标和定位,这个毋庸置疑,但让一个人成为人才,有发展能力,根据冰山理论,我们能看得见的知识与技能仅决定了人的发展和行为的20%要素,核心的80%在于看不见的,无形的,养成的习惯,包括动力、特性、态度及价值观。用在职业素质上我們可以认为显性的职业素质是职业技能、职业行为和职业证照,而隐性的职业素质则是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高职院校的领导只有在本质上了解素质的重要性,才会有相对的培养方案和行动目标。同时也只有在认识职业素质的基础上重视素质教育才能在教育中实践。当前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讲话强调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核心。回归校园,技能知识学习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在许多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缺乏重视,无从考量、被动组织,如何在高职院校土建类大学生中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我国工程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严重脱节

许多高校对第二课堂存在普遍的看法:第二课堂就是搞活动,仅仅是为了活跃学生,充实课余生活,消磨时间。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积极参加第二课堂的学生未超过一半,积极的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都高度评价课外活动给予他们素质和能力的锻炼。但在对企业对用人满意度的调研时发现,学生干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了五管一控能力,表现得更优秀,许多企业的招聘要求就有担任过学生干部这一条。显然,高校的领导需要加强第二课堂的引导和重视,让第二课堂成为名副其实的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课堂。

(三)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相脱离

在高职院校无论是第一课堂还是第二课堂,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很难获得项目管理经验,理论知识仍然是高职院校传授的重点。专业老师专注于课程教学,或者实践操作课,完成工程的教育和工程的学习,而对于工程管理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则不成系统,不加以训练,缺乏对学生进行技术和管理两相结合的培育。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开启了校企合作,但也是学校单方面热情高,企业被动参与,在企业的实习实践过程中也难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企业文化、行业素养的渲染也较少。

(四)缺乏针对工程管理学生的课外活动与职业素养相结合的调查和研究

每一个专业或者行业都有自身的行业特点,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活动缺乏素质和能力的引导,专业也缺乏能力素质的调研。通过我们对土建类从业人员的调查,发现项目管理成功的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最重要是与人沟通协调;二是做事规范和流程;三是团队建设与管理。

(五)工程素质培养与社会和企业实际需求相脱节

加强工程素质培养,大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帮助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我国制造强国的实际需要。当前我国处在经济转型升级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一方面需要高科技,另一方面则需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对企业和学校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我国的工程教育大多不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单纯的以学科和专业为中心的工程素质难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呼吁高校在各个环节加强学生工程素养的培养。

三.土建类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课外训练模式构建初探

土建行业涉及工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和能力,每个活动均以招投标作为选择方式,我们以万科的五步法为训练模式构建框架,结合工程管理,构建出了以活动项目为组织单位,辅导员进行引导和考核,学生自由组织团队的“项目+团队+活动管理实践”职业素养训练模式,团队制定方案、进行招投标、执行项目、控制质量和成本最后收尾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过程除了项目管理的五个步骤——启动、计划、执行、控制、收尾,帮助学生形成工程素养之外,还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六管一控”能力。具体训练模式步骤如下:

启动——关键在辅导员制订项目,学生组建团队,开始为申报项目作相关准备。该步骤主要目标是让辅导员有目的地把学生活动形成项目,以项目为形式让学生得到工程素养训练。学生通过项目申报,明确项目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具体操作方式是活动面向全系学生开放,系部下发项目申报通知,学生结成申报小组,形成项目团队,明确团队是否能做这个活动,所需要的资源是否能获得,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学校对活动的目标和要求,进行项目内部资源分析,了解人员及团队管理。明确这是一个什么项目、时间、费用和任务是什么。运用SMART原则来确定所有目标。最后分解工作结构,确定具体要完成的工作,用图表或目录形式显示主要工作和次要工作的关系,并明确是否能准确估算实施这个行动所需要的资源、时间。

计划——该步骤主要内容是核算资源成本、分配职责、落实工作日程、控制风险、过程控制策划。该步骤具体而言是确定资源需求,帮助今后分配职责,运用目标成本管理、采购管理、现场签证管理、设计变更管理和动态成本管理等方法来确定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什么样的设备、什么样的材料以及特殊资源。然后分配职责,落实所用工作的负责人,参考资源需求表,落实谁拥有完成工作所需的资源以及完成工作所需的信息,需要什么特殊资源以及具体各人的承诺。多参与人时,标出主要负责人,标出完整的项目成员列表,不能忽略潜在成员,并且要得到成员的承诺。参考工作分解图,确定工作顺序以便排工作,估计每项工作所需的时间,画出网络图。识别可能的风险因素、评估风险因素对项目的影响,运用工程(活动)项目风险管理、编制风险管理策划书、编制活动策划书。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与人沟通的技巧,塑造自我形象。计划书完成后,参与由学校(业主)组织的招投标,进行竞标。然而无论是否获得中标,大部分团队参与者都能够很好地锻炼了能力。而顺利中标的团队,则再组成项目进入下一步的项目运作。

执行——中标的学生团队根据项目计划,在征得学校辅导员(业主)同意后正式实施项目、监督项目、修改项目、供方管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召开动员会,明确项目目标,建立工作合作的基本规则,审阅项目任务分配,重申行为期望和工作表现的要求。每一个项目小组都该落实其计划、执行和控制。计划指导执行,控制评估和衡量执行,并进行调整。监督项目过程中,要提前明确检查的形式、内容、时间和人员,所对照项目的目标、执行工作进展情况、资源利用和费用情况以及人员工作表现。

控制——项目验收、交付准备、资料整理。该步骤是工作的完成、把产品移交给辅导员、获取收益、解散团队、检查问题进展。完成工作即是最后的成果呈现。一般而言,学校是以活动或者比赛的形式來开展这种项目,项目团队执行过程是实施的完全的成果呈现,如一台晚会,一场比赛,甚至一次活动。最后运用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方法完成包括项目文档、经验和案例的资料移交。

收尾——修改、总结、纠正与预防。该步骤的目的是在于总结与提高,通过活动反馈的总结,修改活动方案,并把意见和建议提交给辅导员,一方面把问题总结,让活动得以提升至培育层面;另一方面促使团队认识问题,促进进步。

总结而言,“项目+团队+活动管理实践”的高职土建类大学生职业素养课外训练模式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了职业能力,但并非所有的活动都适合此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适宜选择文体活动、竞赛类活动进行。

猜你喜欢
高职大学生职业素养工程管理
“微文化”传播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职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诚信缺失的危害性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由GS地产服务质量事件反思电力工程管理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浅析电力工程中的技改大修工程管理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