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殊近义词的辨析

2018-03-14 12:42王旗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同音语素近义词

王旗

一.特殊近义词的含义

所谓“特殊近义词”是指读音相同(相近)的近义词,比如“学历”与“学力”、“考查”与“考察”、“度过”与“渡过”、“出身”与“出生”。它和一般意义上的近义词,比如“生日”与“诞辰”、“滑稽”与“幽默”、“任务”与“使命”相比,特殊之处在于词语的读音相同(相近)。因此,从汉字形、音、义三要素的相同性来说,“同音(近音)近义词”只是近义词的一部分,范围更小些。

二.辨析同音(近音)近义词很重要

对同音(近音)的近义词不细加辨别,是很容易误用的。这几年的高考试题都有一个考点,那就是辨析同音(近音)近义词。比如:(1)“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反映、反应)之强烈,出乎意料。”(2)“文字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原形、原型)创作而成的”。例句(1)应选“反应”。因为“反映”指把客观存在的情况,比如言论、观点、倾向等向上级汇报或告知他人,具有主动性。“反应”则指事情所引起的人们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变化,带有被动性。另外,“反映”只用于人,“反应”还可以用于其他方面,如“化学反应”“他对这种药有过敏性反应”。例句(2)应选“原型”。因为“原形”多指本来面目,是贬义词,如“现了原形”“原形毕露”。而“原型”指的是文艺创作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社会中的人的类型、模型。

由此可见,辨析同音(近音)近义词,做到正确理解、精准使用,对提高我们的语言文字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三.常易错用的同音(近音)近义词辨析

[本意 本义]“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是对人而言的,如“他的本意还是好的,只不过话说得重了些”。“本义”指词语本来的意义,如“‘兵的本义是武器,引申为战争。”

[不和 不合]“不和”主要指人际关系不和睦、不谐调等,如“夫妻感情不和老吵架”“阴阳不和”。“不合”一般指条件、机会等不符合、不适合,如“不合时宜”“手续不合”“早知如此,当初不合叫他去”。有时也指性情不相投,如“性格不合”。

[查看 察看]“查看”指检查、观察(事物的情况),如“查看灾情”“到现场查看了情况”。“察看”指为了解情况而详尽、仔细地观看,如“察看风向”“察看动静”。虽然都是“看”,但“察看”比“查看”更加深入、具体、细致一些。此外,“察看”也指把犯错误的人暂时留在组织或者单位里,考察他是否改正错误,这是一种纪律处分的方式,如“留党察看”“留校察看”。

[传颂 传诵]“传颂”重在歌颂弘扬,如“全村人传颂着他英勇救人的感人事迹”。“传诵”重在流行传布,不含颂扬义,如“这首诗曾经传诵一时”。

[陈规 成规]“陈规”指陈旧过时、已经不适用的规章制度和规矩,如“陈规陋习”。“成规”指现成的且通用已久的规则、方法,如“墨守成规”“打破成规”。

[遏止 遏制]“遏止”重在“止”,指阻击使其停止,对象多是战争、暴动、骚乱、洪流等突然发生而来势凶猛的重大事件,如“洪流滚滚,不可遏止”。“遏制”重在“制”,指控制使其不再扩大、升级,对象多是自己的情绪或某种力量,如“遏制不住的激情”“一定要遏制住对方的攻势”。

[伏法 服法]“伏法”指犯人被执行死刑,如“罪犯已于昨日伏法”。“服法”指犯人承认罪行并服从判决,如“他认罪服法”。“伏法”后,人便死了;“服法”后,人还活着。

[工效 功效]二者都有表示效率的意思。“工效”主要是指工作效率,如“多想办法提高工效”。“功效”主要指功能作用和效率,如“药液注射后,很快就有了功效”“立见功效”。

[雇用 雇佣]“雇用”指出钱让别人为自己做事,不含贬义,如“雇用司机”“雇用几个临时工”。“雇佣”指用货币购买劳动力,如“雇佣兵”“雇佣观点”,引申为工作中缺乏主人翁思想而采取的拿多少钱干多少事儿的消极态度,含有贬义,如“在单位上班,怎么能有雇佣思想呢?”

[怪癖 怪僻]“怪癖”指古怪病态的癖好、嗜好,是名词,如“他有酗酒的怪癖”“反复抹桌子是一种心理上的怪癖”。“怪僻”多指性情古怪孤僻,跟一般人合不来,是形容词,如“他从来不主动与人交谈,怪僻的性格让人受不了”。

[坚苦 艰苦]“坚苦”侧重于精神意志的坚忍刻苦,如“坚苦卓绝的精神”。“艰苦”侧重于客观环境与条件的艰难困苦,如“艰苦奋斗”“环境艰苦”“艰苦的岁月”。

[简朴 俭朴]“简朴”指语言、生活作风等简单而朴素,如“文笔简朴”“家里陈设简朴”。“俭朴”只能用来指生活节约和俭省,如“衣着俭朴”“生活儉朴”。

[考察 考查]“考察”侧重于到现场和实地进行观察、调查、研究,如“外出考察学习”“南极科学考察”“科学研究必须勤于考察和思索”。“考查”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如“业务考查”“考查学生的学业成绩”。

[邻近 临近]“邻近”只用于空间位置的接近,如“邻近边界”“我国东部跟日本邻近”。“临近”指靠近、接近,空间和时间都可以用,如“他住在临近西湖的一个小区里”“春节临近了”。

[年轻 年青]“年轻”既可以指年岁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如“年轻力壮”“趁年轻多读点书”,也可以指年岁尽管大但与别人相比较年龄还算小,如“他快九十岁了,我刚七十岁,还算年轻人”“他今年六十,你大他好几岁,但看起来比他年轻”。“年青”只能指青少年时期,如“年青的一代”“你正年青”。换言之,“年青”是个绝对概念,“年轻”是个相对概念。

[期间 其间]“期间”指某段时期里面,如“农忙期间”“抗战期间”“春节期间”。“其间”的“其”是代词,“其间”即那中间、那一段时间,如“其间定有故事发生”“大学毕业十年了,其间,他换过几种不同性质的工作”。

[声明 申明]“声明”作动词时,指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如“郑重声明”;作名词时指文告,如“新华社发表声明”。“申明”指郑重说明的观点、重点解释的内容,如“申明理由如下”“我要向领导再次申明我被冤枉了”。

[收集 搜集]二者都是使东西聚集在一起的意思。但“收集”的对象多是具体而现成的,如“收集资料”“收集废电池”。而“搜集”的对象多是抽象的,而且需要到处去寻找,如“搜集意见”“他进村入户去搜集制作这种壶的民间绝技”。

[体形 体型]“体形”指身体的形状,如“体形太胖”“保持标准体形”。“体型”指人体的类型(主要是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如“成年人和儿童在体型上有显著的区别”“白种人的体型普遍比黄种人大些”。

[形迹 行迹]“形迹”指举动和神色,如“形迹可疑”;也指痕迹、迹象,如“他太狡猾了,几乎不留形迹”。“行迹”仅指行动的踪迹,如“凶手行迹不定,我们很难设伏抓捕”。

[以至 以致]“以至”意为直到,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如果用在下半句开头,则表示由于上述原因而引起的结果,如“他非常专注,以至我走到他身后,他也不知道”。“以致”跟“以至”第二个义项一样,但往往用于不好的、不希望发生的事情,有“致使”“导致”的意思,如“他事先不调查研究,以致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湮没 淹没]“湮没”指埋没后没有一点气息,如“楼兰古城已经被历史的黄沙湮没了一千多年了”。“淹没”指大水漫过,如“河里长水,把石桥都淹没了”。也用来比喻盖过、压过,如“讲话声被雷鸣般的掌声淹没了”。“湮没”了的东西(如楼兰古城),没有再现的可能;而“淹没”了的东西(如房屋),本身可能会再现。这就是二者的区别。

[终身 终生]“终身”指一辈子,多就切身具体之事而言,如“良好的生活习惯让我终身受益”“婚姻是终身大事”。“终生”指一生,多就事业工作等抽象概念而言,如“奋斗终生”“终生难忘”。

[作客 做客]“作客”指寄宿或迁居在别处,一定是居住了的,往往和地方有关,如“杜甫曾经作客成都,写了很多诗”“作客宁波我很不习惯”。“做客”指以客人身份访问别人,不一定住宿,看望即可,往往和人有关,如“刚才到亲戚家做客去了”。

四.同音(近音)近义词的常用辨析方法

第一.读懂句意,把握词语前后语言环境(特别是一些暗示性的内容)含义,仔细分析、认真琢磨,辨析某个词或与其近义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适用程度,从而正确选择。

第二.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别。同音(近音)近义词都有一个相同的语素,而另一个语素则不同,彼此的意思差别就在那个不同的语素上。因此,必须抓住这个不同的语素的含义加以辨别。如“学历”与“学力”、“截至”与“截止”、“厉害”与“利害”,只需抓住不同的语素“历”与“力”、“至”与“止”、“厉”与“利”,分析其含义,便不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三.從感情色彩、语体风格上区别。褒义、贬义、中性,书面语、口头语,严谨的公文式表述、诙谐的群众语言,成年人的语言、儿童的口吻,外交辞令、交际口语……从色彩和风格上分析,从而使整个句子协调统一。

第四.从用法上区别。同音(近音)近义词也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之分,词性不同,用法就不同。有的后面必须带宾语,有的前面必须有定语;有的针对的是态度,有的强调的是动作;有的多用于抽象概念,有的侧重于具体事物;有的程度轻,有的范围广,诸如此类情况,都应该根据上下文综合分析研判。

第五.联系用语习惯,推断词语意义和用法。语言文字的使用是有规律习惯的。只要多读课文,多留心日常生活、学习中词语搭配与组合的习惯,有了较强的语感,凭直觉也是可以推断一些词语的用法的。“功夫在诗外”,这就要靠平时的积累了。

猜你喜欢
同音语素近义词
逃之夭夭
找找近义词
浅谈“音节语素化”现象
《十二美人图》中的真实器物
助词“得”与语素“得”辨析
巧妙应答
再谈语素
“语素”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