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审慎迎职业变迁

2018-03-14 04:56孙悦
当代工人 2018年22期
关键词:网约业态职业

孙悦

从单一到多元

改革开放40年,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的日趋多样化,社会分工也在发生改变,中国社会以“工、农、兵、学、商”为主的传统单一职业体系产生了巨大变迁。

手绘描图员、影碟租赁人、修钢笔工、弹棉花手艺人、扳道员、补锅匠、寻呼转接员等一批曾司空见惯的职业逐渐消失,成了端不住的“铁饭碗”。网络主播、数据分析师、淘宝店主、微商、网约导游、数字视频策划制作師、宠物美容师、衣橱整理师等新奇职业不断涌现,网约车、共享单车、外卖、快递等新业态高频率融入人们生活。2015 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较1999 年第一版相比,新增 347 个职业、取消 894 个职业,共计减少 547 个职业。

职业变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从传统到现代、从线下到线上、从低效到高效,职业变迁现象折射出中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包容。新业态的活跃表明中国正处于充满活力、改革创新、高速发展的新时期。

新格局产生新职业

当前,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在由工业主导向第三产业主导加快转变,生活性服务业日趋高质量、多元化、精细化,生产性服务业向金融密集、知识密集、科技密集、人力资本密集型转换。社会消费的整体升级带来了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并创造出大量新的职业选择。随着物质生活极大进步和丰富,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和定制化的趋势,为满足多样化、细分化、差异化的个人追求,产生酒店试睡员、健身陪练等体验式服务新型职业。

另一方面,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和消费结构升级,教育培训、私房美食、美容时尚等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逐步凸显。

同时,互联网加速了职业变迁的进程。在共享经济时代,传统的全能型单位体制不断式微,稳定的等级制度与有序的升职规范、严格的规章和流程管理、统一的工作时间与空间等继续瓦解。技能和知识分享平台能够提供点对点的信息发布,使个人得以摆脱传统组织机构的限制,直接面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促进“个人 + 平台”的职业发展模式兴起。在这种新职业模式中,个人是独立的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以平台“合作者”而不是“被雇佣者”的身份出现,导致传统职业边界变得模糊,出现网约导游、用车、外卖等新职业。

经历了改革开放春风化雨的40年,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的同时,有条件根据自身发展的新需求,更大程度地选择多维度、更具有延展性的生活方式。新业态有效盘活了社会资源,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多元化需求,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成就了人们的美好生活,新业态下的工作岗位更加符合个人兴趣,颇具发展空间,能够体现个人价值。

新业态让社会生活更丰富多彩的同时,也在瓦解终身雇佣、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悄然改变着就业形态,新问题新困难相伴而生。比如,网约车司机的素质和乘客的安全问题,网络直播界限尺度问题、代驾的安全和责任承担问题,新业态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界定、网约用工服务平台与具体劳动者之间关系的确定等,为劳动者、政府和社会带来了挑战。

三方都面临挑战

职业变迁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第一二产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还将有职业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更细分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催生出一些新兴职业。为了跟上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时代脚步,劳动者必须保持危机意识,居安思危,放弃“铁饭碗”的就业思想,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增长知识技能,完善自我。以勤奋、好学、创新为核心竞争力,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从而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努力使自己一专多能、时刻“保鲜”,适应和热爱新兴职业。

对于政府而言,应秉持“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本着鼓励、包容、审慎、规范的原则,健全和细化新兴产业监管规则,促进新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包容具有“宽容性”涵义,对于新业态要有宽容态度,不能吹毛求疵,因怕出问题而棒杀到底、全然遏制。包容亦非纵容,对新业态的监管要做到审慎。在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创新管理方式,在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公共服务,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门槛,破除行业壁垒和地域限制,营造有序的发展环境,支持和引导市场主体积极探索新业态新模式的同时,监管部门必须坚持底线思维,以保证公共利益为前提,以安全为不可触碰的红线,为新业态发展安装必要的“安全阀”。对于关涉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金融风险的新业态,必须严格规范准入条件,及时规范相关平台及用工形式,明确追责标准和履责范围,促进行业规范发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拟出台的市场准入与监管措施,必须广泛征求民意、吸纳民智,充分开展咨询评估与听证。依托“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探索张弛有度的治理模式, 给新业态发展以“弹性空间”。

新兴职业往往伴随着对传统职业的冲击,可能影响传统从业者的利益。当出现利益矛盾时,政府仍应秉承包容性理念,鼓励新老职业在市场中自由竞争,优胜劣汰。政府要合理引导传统职业从业人员向新兴职业过渡,开展行业指导的衔接协调,合理把握政策弹性,避免用旧办法管制新业态,老政策“一锅烩”。及时建立健全相关劳动保护保障法律法规,尽快出台新兴职业规范。使新业态在法律和行政监管的范围内有序、健康发展。针对传统的劳动者分类制度、以及劳动关系绑定的社会保障制度与新业态已经不再完全匹配的状况,政府还应与时俱进地调整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与新的劳动形态相适应的社保制度设计。建立起统一、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破除劳动关系的壁垒。

社会亦需要提升包容度,给予新业态充分理解和尊重。积极探索社会共治的管理格局,建立政府、新业态企业主体、行业协会以及员工、消费者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新业态企业主体要加强内部治理和安全保障,强化社会责任担当,严格规范经营,保护员工合法权益,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协助政府监督执法。积极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手段进行职工培训,努力提升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员工适应新业态。员工与消费者也应参与新业态的治理,实现共享共治。行业协会要推动出台行业服务标准和自律公约,完善社会监督。工会应主动适应新业态要求,积极推动行业性集体协商、完善劳动保护标准。创新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改进传统的技能评价方式、进一步拓宽新职业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网约业态职业
平台经济下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险问题研究
网约车:B2C与C2C的模式之争
面向地方新业态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网约工困局
“网约工”身份困扰
大健康业态:购物中心的下一个风口
我爱的职业
网约车(双语加油站●时事新语)
从业态特性看全球激光拼焊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格局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