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调查研究

2018-03-16 00:14尹佐兰
教学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学习方式小学生小学数学

尹佐兰

[摘要]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是评判小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以小学四年级和六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法对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状态,接受学习不再是唯一的或主要的学习方式;小学生已经掌握了自主学习、反思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等新学习方式,但探究学习仍需进一步加强。小学生在探究学习方面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在接受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其它的学习方式在年级和性别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以下建议:注重小学生数学探究学习方式的落实和完善;应重视小学生数学接受学习方式的调整;综合多种数学学习方式,促进数学学习最优化;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的运用进行指导。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方式;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8)01-0114-06

0引言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达到某种学习目标而采取的作用于特定学习对象(学习内容)的具体路径。”[1]数学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所使用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为完成数学学习任务而采用的行为方式和认知取向的综合。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是其生存状态的反映,亦是评判小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依据。本文之所以关注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主要基于三点考虑。(1)学习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研究表明:“数学学业成绩与数学学习方式的关系密切”[2]。合适的数学学习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学会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而且对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积极影响。(2)数学学习方式涉及到数学学习过程展开的具体路径,影响着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习方式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3](3)不同的学习方式有不同的发展价值。“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学生培养模式改革中占有首要地位。”[4]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那么,当前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总体状况如何?是否存在年级差异?男女生之间是否有差异?各种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如何?这都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1研究过程

1.1调查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天津市市区的2所普通小学的四年级和六年级学生。在调查过程中,每校以整群抽样的方式各选取四年级和六年级的一个班,分别作为中年级和高年级代表。由于低年级学生理解问卷存在困难,故本研究未将其作为调查对象。样本信息情况如表1所示。

1.2研究方法

参考多篇文献和有关学习方式的问卷[5-12],结合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对小学生进行访谈后并听取了部分小学一线数学教师和大学教育专家的意见编制了问卷的初稿。在进行小范围的预调查后,根据预调查的结果对问卷进行修改和调整,最终编制出关于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正式调査问卷。问卷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五级量表,共30道题,是本问卷的主体部分,包括了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6种常见学习方式:接受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方式、反思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方式、体验学习方式。对30道题的5个选项按程度高低进行赋值,每题最高分为5分,最低分为1分,每种数学学习方式的最高分为25分,最低分为5分。通过SPSS 17.0软件进行信度分析,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数法检验问卷的信度系数,问卷的Cronbach′s Alpha为0.900,基于标准化项的Cronbach′s Alpha值为0.902。本问卷的信度系数明显大于0.80,达到了问卷信度的要求。对本问卷的结构效度分析可以通过SPSS17.0用因子分析来实现。问卷的因子分析结果KMO的值为0.827,明显大于0.7,说明可以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检验的P位为0.000,明显小于0.001,说明本问卷的效度较好。

1.3数据处理与分析

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 17.0 对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

2调查结果及分析

2.1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总体情况分析

1) 小學生数学学习方式使用情况。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总体情况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看出,平均得分最高的是合作学习方式(19.7792分),得分最低的是探究学习方式(17.6818分),其他学习方式之间的差异不大。此外,接受学习的均值较低,这说明小学生主要的数学学习方式已从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转向了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同时学习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状态。孙智昌等人在2011年的调查发现:“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正逐渐减少,大多表现为积极主动学习的局面。”[13]这和本研究的调查结果一致。值得关注的是探究学习的得分最低,说明小学生较少采取探究学习。从表2中标准差这一栏可以看出,接受学习的标准差最小(3.69792),说明学生使用接受学习方式的情况两级分化较小,大部分同学都采用了接受学习而且使用程度差不多;自主学习的标准差最大(4.81452),说明在数学学习中学生使用自主学习的两级分化现象比较严重。

2)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间差异比较。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小学生的6种数学学习方式进行检验,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知,小学生所采取的数学学习方式中,探究学习和其他五种数学学习方式之间的显著性水平小于0.05,其余各学习方式之显著性水平大于0.05。由此可以知道,小学生采取探究学习的程度低于接受学习、自主学习、反思学习、合作学习和体验学习。

2.2不同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比较

1) 不同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均值与标准差。不同年级小学生6种学习方式的均值和标准差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随着年级的升高,接受学习、合作学习以及体验学习的得分有所下降。这说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学习的接受性、合作性以及体验性有所降低;年级越高,自主学习、反思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平均得分有所上升,说明六年级学生的自主性、反思性、探究性高于四年级学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六年级学生反思学习的标准差大于四年级学生的标准差,说明六年级的两级分化较大;四年级和六年级的数学学习探究性的平均得分为17.6818,属于中等的分数,说明学生数学学习的探究性不是很高,但是随着年级升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探究性有所提升。

2) 不同年级小学生6种学习方式的独立样本检验。不同年级小学生6种学习方式的独立样本检验结果见表5。

表5为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从表中可以发现,小学生探究学习的独立样本检验F=0.141,P=0.707>0.05,所以两组方差差异不显著,可认为四年级和六年级两组方差相等。再进行双侧T检验,得到P=0.000<0.05,说明小学生在探究学习上存在着显著年级差异;其余五种学习方式整体上没有明显的年级差异。

2.3不同性别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比较

1) 不同性别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均值与标准差。不同性别小学生六种学习方式的均值和标准差见表6。

表6表明,在接受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这3种学习方式上,男生得分高于女生,说明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采用这3种学习方式。其中,女生在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方面的两极分化情况大于男生。在自主学习、反思学习、合作学习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说明女生更倾向于采用这3种学习方式。在自主学习、反思学习和合作学习上,男生两极分化现象均比女生严重。

2) 不同性别小学生六种学习方式的独立样本检验。不同性别小学生六种学习方式的独立样本检验见表7。

从表7的数据可知,男女生在接受学习方式和合作学习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自主学习、反思学习、探究学习和体验学习方面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2.4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6种数学学习方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8所示。从表8可知,接受学习与自主学习、体验学习之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且显著性概率P=0.000<0.01。这说明当前小学生所采用的接受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记忆、被动的学习,其中还包含主动学习、体验学习的成分。其次,接受学习和反思学习、合作学习之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显著性概率P=0.006<0.01。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显著性概率P=0.064>0.05,即这两种学习方式之间没有显著的正相关。除了接受学习外的五种数学学习方式两两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说明这些学习方式之间关系密切,其中体验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相关性最大,Pearson相关系数为0.693,屬于强相关。这说明各种学习方式之间并不完全独立,它们之间存在交叉,在一种学习方式中渗透有其它学习方式的因素。

3讨论及建议

通过对上述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3.1调查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经过10多年的新课程改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正朝着积极发展的方向改变。这说明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积极影响。

1) 小学学生所采用的数学学习方式呈现多样化状态。学生对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反思学习都表现出比较高的兴趣,采用这些学习方式的频率较高,但是小学生对探究学习的兴趣较低,探究学习并未广泛地被小学生接受;采用接受学习的倾向有所减弱。这说明小学生采用新学习方式的倾向有较大的增强。

2) 小学生在探究学习方式方面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高年级学生对探究学习、反思学习、自主学习更感兴趣,运用也要好一些。六年级学生比四年级学生更少依赖传统的接受学习。在四年级学生中,接受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更占优势。

3) 在接受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自主学习、反思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方面的性别差异不显著,男生和女生对这四种学习方式掌握得都比较好。男生在数学学习中缺少主动性,比较倾向于采用接受学习;女生在数学学习中比男生更多采用反思学习和合作学习;男生则比女生更加喜欢探究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4) 5种新的数学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反思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体验学习)之间两两都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并且关系密切,其中体验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相关性最大;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接受学习和其他四种学习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3.2建议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正在向新课程倡导的方向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提出四条建议帮助小学生完善其数学学习方式。

1) 要重视小学生数学探究学习方式的落实和完善。从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当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探究学习方式的釆用程度是最低的。教师应该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创设一些探究数学知识的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教师还可以在讲授中渗透探究学习,比如不要将知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应该在学生先有所思考后再进行讲授;学校应组织一些数学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思考、学会探究,提高探究能力。

2) 应该重视小学生数学接受学习方式的调整。根据调查发现,接受学习的得分属于一个中等偏上的分数,说明接受学习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处于一个重要的地位。要正确看待接受学习方式,接受学习并不等于机械被动的学习。有研究者指出,“接受学习尤其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也是能够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种学习方式,并且对于系统的知识掌握来讲,接受学习方式是相对高效的学习方式。”[1]新课程改革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但并不是要摒弃接受学习方式。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提倡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在教授新知识时应联系旧知识,让学生在新知识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建立实质性的联系。

3) 综合多种数学学习方式,促进数学学习最优化。“每一种学习方式都具有自身特定的功能价值和适用范围。”[14]学生要获得全面发展,应该使其学习方式多样化。通过调查发现,五种新的学习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且除探究学习以外的4种学习方式和接受学习联系也比较密切。由于不同学习方式之间存在相关性,教师教学中要实现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效结合,而不是采用单一的数学学习方式,比如可以将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结合起来,采取小组探究的形式学习。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数学学习的性质来引导学生采用合适的数学学习方式,不要为了使用新的学习方式而使用。此外,教师不应强制学生采用某种学习方式,而是指导学生选择、采用对自己数学学习有效的学习方式。

4) 对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运用进行指导。在调查中发现,学生有时候对某些数学学习方式的采取程度较低是因为学生并没有掌握该学习方式。所以,教师要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进行指导,应该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某种学习方式;在某些数学学习方式上,年级之间有差异,男女生之间也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数学方式时应该注意到年级的差异和男女生的差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对新学习方式的兴趣和好感,让学生发现新的学习方式的优势,同时适时地运用接受学习,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4结束语

通过对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调查、分析和总结发现,数学学习方式对学习效果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正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变。但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继续改进。通过反思,笔者认为本研究存在以下几点局限,需要在以后的继续研究中做出改进:第一,调查对象方面。由于时间和能力的限制,对于正式问卷的调查对象的选取存在一定片面性,研究采取的是整群抽样,一共抽取了154名学生,样本偏小;由于一二年级对问卷的理解比较困难,所以没有调查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可能导致得不到全面的数据及结果。第二,没有对每种学习方式的5个题目进行具体的分析,没有反映每个题所调查的具体内容。第三,数据分析方面。由于笔者对SPSS 17.0的掌握水平有限,应用水平较低,所以主要用数据均值、标准差、T检验以及相关性分析来分析处理数據,数据中的一些深层次信息和规律可能未被发现。

参考文献

[1] 陈佑清.教学论新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226,282.

[2] 王振平.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调查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2,21(1):61-6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4] 褚宏启.论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J].教育研究,2011(10):3-10.

[5] 王顺德.论学习方式的变革[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6] 陈佑清.关于学习方式类型划分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0,30(2):36-40.

[7] 王敏勤.天津市部分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现状调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2):11-13.

[8] 苏风朝,卢俊梅.中学生学习方式分析及教学对策[J].学科教育,2000(10):41-44.

[9] 倪超.新课改下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及其转变的调查硏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10] 高文君,张小慧.中学数学课堂探究水平现状调查及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0,19(5):52-55.

[11] 卿素兰.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9(10):52-55.

[12] 刘新春,施淑琴.关于数学学习方式的思考[J].数学通报,2002(11):5-6.

[13] 孙智昌,郑葳,卿素兰,等.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1,31(8):35-42.

[14] 陈佑清.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及其选择[J].江西教育科研,2003(7):20-22.

猜你喜欢
学习方式小学生小学数学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