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精神促进跨国经营动力解析

2018-03-17 07:36吴瑛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动力

吴瑛

[提要] 企业家精神对于企业的影响是多方位的。结合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跨国经营现象,发现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推动力量。分析企业家精神特质,探索该动力因素的作用方式。依据力、势、场原理,解析企业家精神促进企业跨国经营的内在机理,为保护和培育企业家精神、更好地推动企业走出去提供借鉴。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跨国经营;动力

本文系2018年度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本土创业的理想原型导引企业家精神培育研究”(G18-ZN26)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1月24日

动力,在物理学中指能使物体运动起来或改变运动方向的力,在经济、社会等领域泛指事物发展和前进的促进力量。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规律常常受到多种力的作用,称为动力系统。近年来,企业广泛参与跨国经营活动。什么样的力量促使这种现象发生,既有学者已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探索。在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跨国经营现象探索中,发现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力量。企业家精神动力因素有何特点?如何促进跨国经营的实现?本文以此企业作为例证,基于公司网站资料、文献资料、媒体对于企业家的访谈等,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

一、企业跨国经营动力分析

(一)动力因素内容。传统角度认为,跨国经营的最初动因是获得关键要素供给的需求。后来,在学者的探索中,发现了诸多的动力因素。卢新德、冯雪芹(2000)指出,企业经营国际化的庞大动力系统中,科技进步是根本的动力。张月飞(2003)结合银行跨国经营,指出其跨国经营行为基于三个动力: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发展动力、东道国独特的优势所形成的较大的吸引力、机构境外业务发展所需要的机构动力。王晓静(2012)指出企业国际化成长是内部拉动因素(利用企业资源、形成所有权优势)和外部推动因素(如政府政策支持、目标国的环境等)相互作用的结果。游怡(2015)从激发动力、维持动力、环境要素三部分探索中小企业国际化行为,并指出企业家创业精神是重要的激发力量。

事实上,无论从现实经验还是学者的分析中,会发现跨国经营动力的多样性。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的推动;自然资源的开发、偶然性事件的发生;公司战略的导向、对于利益的追寻;要素的变革、创新的要求,等等,皆有可能成为跨国经营的动因。企业跨国经营不是单一偶尔事件的结果,常常是因各种力量的联结及交互作用所促成。

(二)动力因素的作用原理。物理现象中,力的作用使得物质发生状态改变。在事物发展阶段性分析中,如果将物质状态界定为初态、末态的话,动力因素将使物质由初态向末态转化。虽然这个过程相对复杂甚至可能出现反复,但只要有力的作用,物质状态就会打破原有平衡。力的内容,包括推力、拉力、阻力等,总体来说可归纳为动力和阻力。动力作用时需要超越阻力,以克服原有刚性,实现物质状态转化。

企业跨国经营走出去的过程,类似于此。初始状态可以理解为企业国内经营,末态可以理解为企业跨国经营。正是在来自企业内外部各种动力因素的作用下,企业实现了状态改变。一般来讲,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力的作用:在内,有战略发展的指向、企业变革的要求等;在外,有外部市场的变化、竞争的压力等。在杉杉集团跨国经营中,发现由于企业家精神的强大影响,使得多种力要素凝聚成为强大的推动力,克服了原有运行状态的阻力,促使企业状态跨越。

二、企业家精神的特征

(一)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企业家精神内涵广泛,学者常有不同见解。马歇尔(1912)认为企业家精神是“强烈的渴望成功和优越性”。奈特(1921)、桑巴特(1958)、加特纳(1988)、夏莫(1999)等各自从精神、能力、生产过程、组织管理等角度对此概念释义。威廉·鲍莫尔、熊彼特、德鲁克在其经典著作中对于企业家精神也有详细阐述,分别界定了企业家精神的类型、企业家精神的创新特征、企业家精神的实践。总体来看,较为普遍的企业家精神观点被归纳为企业家应具备的能力、经济活动中应持的文化道德观念、民族文化特质以及制度模式几个维度。

当前,企业家精神再次受到高度关注。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中,涉及到对于企业家精神的特征表述,包括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

(二)企业家精神的形成。企业家精神的形成受制于技术、法律和制度等因素,且有其特定的思想渊源,如乡土文化,并在其形成的各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作为杉杉集团董事长,郑永刚的企业家精神形成与本身个性特征、家庭及地域文化環境、前期经历有关,在后来杉杉集团经营中又进一步成就和丰富了企业家精神。

郑永刚,1958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8岁高中毕业后参军,后复员。经历过外贸公司、手套厂、棉纺厂的工作经历后成为鄞县棉纺织厂厂长。其性格天生善于冒险、人也非常能干。1989年,在获得县级“企业经营能人”荣誉后接手甬港服装厂,后将此企业成功运营成立杉杉集团实现跨国经营。他起初不懂服装领域具体事务,却了解生意及市场经营的普适规律,也深知自己作为企业家的角色是战略家而非具体事务操作者,也因此能在企业发展关键阶段提供有效战略。企业不断的成功,丰富和完善了企业家精神特质,并交互回馈于企业经营。

(三)企业家精神的特征。结合个体特征及企业跨国经营历程中企业家的表现,发现郑永刚的企业家精神具有责任、冒险、智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成就了熊·彼特对于企业家的本质界定——创新。

1、责任。做服装、做品牌,让中国的产品走出去,一直是郑永刚的信念和使命。基于这种理念,他认定中外企业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不仅呼吁外资到中国投资合作,而且身体力行促进杉杉集团走出去,将杉杉集团的企业文化确立为“正直、负责、创新、奉献”,推动提升中国制造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endprint

2、冒险。如他所言,“企业家是经济动物,只要有效益的地方,他就会产生激情。当然,也拥有社会责任感。同时,也需要有冒险的精神”。这与前期军队的经历有关,也是与生俱来的个性特征。冒险精神使得他有勇气接手困难企业,有胆量在企业发展的几个关键转折点上进行一系列大胆的尝试和变革,为企业的创新创造机遇。

3、智慧。他的决策,虽然果断而迅速,却并不盲目。了解事物发展规律,能看清企业前进的外部环境和大方向;能够进行资源合理配置,懂得利用企业和他人的核心竞争优势服务于创新。事实证明,几次重大的决策都极大地推动了企业进程,显示了企业家的智慧。

4、创新。企业家特质终究表现为创新,企业家的核心就是创新,体现在能够打破常规思路,提出新的思路、方法、模式。郑永刚初接手宁波甬港服装总厂时就开始挑战性思索:那个年代全国的服装厂厂长都在忙生产,在产品上做文章,那么有什么东西是比衣服本身更有价值的?于是脱离了传统意义的对服装作为产品的认知,提出品牌发展理念。其后秉承创新理念用心经营企业,创新从未停止。

企业家精神的几个特点交互作用,对企业的发展变革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王海萍(2006)就指出,企业家的个人素质决定了企业家的管理哲学。依存于不同企业下的企业家可能具有不同类型的人格显现,但是企业家精神的特点终究会影响企业发展的思路并最终影响企业变革的方向。

三、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跨国经营的方式

(一)从情怀的层面推动品牌走出去。企业家皆有情怀,情怀可以是人文主义的心境和胸怀,可以是对于使命的追求和责任。企业家对于事业的志向和信念,奠定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出于对民族服装业发展的责任感和民族品牌的使命感,郑永刚一开始接管企业即打出旗号——“创中国西服第一品牌”。遵循做大做强思路,开创性实施服装名牌与名师联手,打造设计品牌,成为国内强势品牌。继而以较强的品牌实力与其他国家合作,推动企业走出去。进一步在跨国经营中壮大自主品牌,带动民族工业发展。始终坚守品牌发展方向,进行企业系列变革。

(二)以冒险精神推动企业转型。杉杉集团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许多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接手时面对的是拥有大量债务的企业;很快又面对短缺时代的终结和买方市场的来临;服装畅销的同时又潜在着未来增长匮乏的危机;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意味着国门迟早要打开,等等。郑永刚认为,企业转型是企业自身的需求。故以胆识、魄力和勇气,大胆改革,当敏锐察觉到国人对于西装品质的要求产生变化时,迅速改变西装生产工艺;当看到市场发生变化时,果断地改革产供销的模式,改为“订单式”模式并在后期进行品牌运作;当看到市场萎缩而资金无处可投时,果断采取多元化策略;当企业搬迁到上海后,充分利用良好的市场平台,采取国际化策略。

(三)以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跨国经营走向成功。企业家既是企业重要的资源要素,又是企业资源的重要配置者。杉杉集团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如市场、平台、合作机构等。这些因素,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企业家以良好的战略决策,将各种因素有效整合,不仅将外部因素变为正向力,而且凝结成为促使企业走出去的强大动力。例如,在与意大利、法国的合作中,充分地整合资源,借助于外方销售网络将企业品牌服装推向国际市场,借力形成推动力;以资本为纽带,获得国际品牌的中国市场经营权,并将在国内外注册的品牌授权给有实力的品牌团队经营,将多因素整合为跨国经营强劲动力。

(四)以创新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动力要素对于企业的作用可以是缓慢的、反复的过程,但也可以是迅速而又直接有效的。良好的企业家精神,能够加速推进这一进程。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的使命就是创造性的破坏。杉杉集团企业家所具有的创新素养对于企业走出去的影响体现在理念创新、营销创新、技术工艺创新、经营管理创新等多方面,也因此创造了行业领域的多个第一:第一个提出品牌发展战略、在中国服装界第一次提出了“无形资产”的概念、在中国服装界第一个对企业进行了规范化的股份制改革、第一个建成当时国内服装业最大规模的市场销售网络、第一个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第一个成为中国服装業上市公司、第一个与世界顶级服装公司合作推出“多品牌、国际化”时装等。

四、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跨国经营的力、势、场

结合复杂性思维的观点,企业家精神在推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基于力的作用促进了初态向末态的转变,通过势的营造,使得跨国经营末态高能级状态得以稳定保持,现象在场中发生并且交互形成良好的企业家精神场。

从力的角度来讲,成功经验在于首先具有清晰的轨道。杉杉集团始终坚持品牌发展的理念,确保了企业家精神力推动事物沿着明晰的轨道向正确的方向运行;除此之外,企业家个体自身、企业家和其他组织群体之间、企业家和事物(企业)之间形成了良好的正向反馈,确保企业家精神常青,促进力量稳定,能够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

在力的作用下,企业达到相对高能级的状态,即势,是一种综合性力量累积的结果。如果综合累积力作用弱化,势则不能维持。杉杉集团在企业家精神力作用后,通过改变服装加工工艺、引入有效的商业模式、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进行产业和资本的有效融合等手段,保持了企业在能级较高的状态达到稳定均衡。

关于场,物理学中常认为动量应该存在于场中。企业家精神场,是企业家精神能够持续作用的存在,关于该问题的形成和机理,可依据复杂性科学进一步单独研究解释。本文中对于这一场现象,借用阳明心学进行简单的解释即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新时期背景下,企业将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际舞台,是机遇也是挑战,跨国经营中的不确定因素更多,需要以强大的企业家精神带领企业有效参与国际竞争。相关的问题还有待探索解决,需要进一步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卢新德,冯雪芹.论企业经营国际化的内涵、特点和动力[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8.

[2]张月飞.跨国银行演进的动力机制研究及其思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2.

[3]王晓静.我国企业国际化成长动力及有关衡量指标[J].科技管理研究,2012.21.

[4]游怡.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动力系统的建构[J].湖北社会科学,2015.1.

[5]汪岩桥.论企业家精神的系统模式[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

[6]王凯,高斌.我国企业家精神的形成及其特征[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endprint

猜你喜欢
企业家精神动力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初恋未必能成为学习的动力
兴和动力
时代赋予企业家应有慈善情怀
技术哲学语境下德鲁克制度创新思想及启示
基于多动力总成的六点悬置匹配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