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扶贫中的问题及优化路径

2018-03-17 07:54邓云芳黄炜孟霏曾诗雅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发展问题

邓云芳 黄炜 孟霏 曾诗雅

[提要] 贫困乡村独特的旅游资源等优势,使得其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乡村旅游扶贫成为我国众多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方式。本文以武陵山片区为例,分析片区在乡村旅游扶贫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使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扶贫取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扶贫;武陵山片区;发展问题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课题:“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及优化策略研究”(编号:16XJC630003);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扶贫成效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编号:201710531010);吉首大学人文社科科学研究项目:“湖南武陵山片区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以张家界、永顺为例”(编号:17SKX05)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2月2日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特别针对集中连片特困区提出充分利用地区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产业化扶贫开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方式成效显著。但是,在乡村旅游扶贫发展过程中,也发现我国扶贫工作的进行还存在着扶贫对象识别不够准确、扶贫措施针对性不强、扶贫项目和资金指向不准等问题,从而导致我国的扶贫工作进展慢、成效低。武陵山片区作为我国旅游开发较早的地区,其乡村旅游扶贫工作虽已取得一定成就,但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和障碍,阻碍着片区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扶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扶贫对象识别存在偏差,缺乏动态管理机制。武陵山片区扶贫工作成效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贫困人口基本信息了解不足,或者信息存在误差,导致乡村旅游帮扶对象不明确,使真正需要帮扶的贫困户没有受益,扶贫效果小。虽然近年来,武陵山片区采用了我国调整过的扶贫对象瞄准机制,即将以村为单位进行贫困瞄准,但这还是不能覆盖所有的贫困人口。而且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贫困人口逐年减少或转移,其在区域上的分布逐渐分散。并且不同的贫困人口的帮扶需求也各不相同。由于没有形成动态的旅游扶贫对象识别机制,如何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满足不同贫困群体需求,在制定旅游扶贫规划时,考虑较少,这就导致片区在确定对贫困人口的幫扶方式上可能存在偏差。

(二)贫困人口数量大且分散,扶贫难度大并易返贫。作为国家脱贫攻坚试点区的武陵山片区,其包括湖南、湖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71个县 (市、区),区域内有23,032个行政村,其中国家贫困村11,303个,片区贫困村数量占全国贫困村数量的7.64%。该区域跨省交界面大、贫困人口数量大、分布广,脱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当前片区内未脱贫的贫困人口大多生活在中高海拔的偏远山区,且居住较为分散,脱贫难度大。同时,武陵山片区还易受气候条件影响,易发生山体滑坡、塌方等自然灾害。地形与气候的不便,为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武陵山片区贫困人口能够脱贫已是不易,但因武陵山片区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占有量与增长率长期落后于其他贫困地区,早已形成“经济发展滞后惯性”,所以当地居民暂时脱贫而下一年返贫成为普遍现象。

(三)利益分配不均,贫困人口主动参与意愿较低。从当前武陵山片区旅游开发情况来看,片区内乡村旅游资源大多由旅游企业主导开发,政府部门支持,获利最大的还是旅游企业,贫困农民受到自身教育水平、思想观念的限制,从乡村旅游发展中获利有限。此外,部分乡村旅游开发企业缺乏行业道德,对片区旅游资源开发不合理,造成当地环境严重破坏,导致贫困人口对乡村旅游产生反感和抵触。当前,虽然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因为贫困农户的思想观念改变跟不上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不能把当地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作为一种脱贫致富的新方式,导致其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四)发展资金严重缺乏,帮扶力度不足。目前,贫困地区扶贫工作基本都是依靠上级政府部门的财政扶贫资金得以开展的。武陵山片区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旅游资源丰富,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的偏远山区。由于其地理环境特殊、基础设施落后、配套设施不完善,所以在对其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前还需要先对当地进行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从而导致片区的旅游开发成本更高,财政扶持资金难以满足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开发扶贫的需求。由于政府部门财政投入有限,其他的旅游扶贫资源、扶贫力量又不能得到有效地整合,这就导致了片区内部分旅游扶贫项目不能得以很好的实施,从而片区减贫效率降低,乡村旅游扶贫的发展速度以及贫困人口参与受益的程度得到制约。

(五)人才缺乏,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单一。武陵山片区地处贫困山区,居民受教育程度有限,于是本地的乡村旅游开发缺乏专业的、有能力的人才,没有能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创新的专业人员。并且武陵山片区的乡村旅游活动大多是观光旅游,单纯开发景观资源的乡村旅游项目占很大比例,各地传统村落景区逐渐发展成景观相同,情怀相似的“复制版景点”,片区在深度挖掘特色民俗和农村农耕文化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缺乏有创意、有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专业人才的缺乏,单一的资源开发模式使得武陵山片区特色民俗文化不能得以完全展示,对游客的吸引力有限。

三、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扶贫发展优化路径

(一)精准识别帮扶对象,建立动态监测管理机制。按照统一标准,通过规范和公开的流程,有效地识别出真正的贫困村、贫困人口,识别出能真正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帮扶项目。通过对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进行精准识别,了解贫困户各自的致贫原因,确定当地开发乡村旅游的优势条件及阻力,根据这些因素制定乡村旅游扶贫规划,指导贫困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对帮扶项目进行识别,判断该项目是否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同时分析该项目是否会对当地居民或当地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最后做出是否同意当地根据帮扶项目进行乡村旅游开发的决定。建立动态监测管理机制,对片区内脱贫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地反馈乡村旅游扶贫系统运行过程中所生成的信息,以便调整帮扶内容与方式,纠正偏差,从而确保乡村旅游扶贫目标的实现。

(二)移民搬迁,对贫困人口进行集中帮扶。对于那些居住在偏远山区、生活拮据的贫困人口,实施移民搬迁扶贫手段,集中移民搬迁到乡村旅游开发地区,更好地融入乡村旅游扶贫发展中去。对于同意移民搬迁的贫困人口,其原有的房屋、土地等生产资料都应该得到妥善的安排处理,解决这些贫困人口搬迁的后顾之忧。另外,应该根据各贫困户不同的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帮扶措施。如同意贫困人口通过原土地经营权流转、房屋使用权或传统民俗技艺入股旅游开发项目;或者通过提供劳动力资源参与景区服务工作;或者对贫困人口提供资金技术支持来进行特色农产品的种植与销售等多种形式参与乡村旅游开发,获得收益,实现脱贫致富。

(三)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在片区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建立一个相互制约的机制,以平衡政府、乡村旅游开发商、贫困人口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以相互监督约束的方式减少或消除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实现利益共存,从而让乡村旅游扶贫活动能够有序合理、可持续地发展下去。并且,加强对贫困人口的技能培训,增强贫困人口自身的发展能力,提高贫困人口的参与度。促进贫困人口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其更能适应现代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的需要,以便贫困人口能更好地融入到乡村旅游开发项目中。

(四)拓宽融资渠道,实施多主体参与旅游帮扶策略。乡村旅游扶贫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来实现乡村旅游精準扶贫的目标是完全行不通的,目标的实现需要社会多方力量的参与。如果政府部门只追求“漫灌式”扶贫,忽视社会组织和市场调节的作用,那么扶贫效果只会适得其反,之前的心血都会付诸东流。因此,发展乡村旅游扶贫需要将我国各旅游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纳入到乡村旅游扶贫的行列中来,并且对各参与主体的职责做出明确规定,把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早日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目标与责任。

(五)引进专业人才,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通过引进乡村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根据片区各贫困村的资源禀赋情况,因地制宜地规划以及打造带有本地特色、又极富创意的乡村旅游精品工程。通过实行“旅游+”规划,将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相融合,为贫困农户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使他们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实现脱贫致富。近年来,随着人们旅游消费需求的日益升级,传统的观光旅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人们对新的、有创意的乡村旅游项目有着迫切的需求。将片区丰富的旅游资源、特色民俗文化、社会人文状况等融入到地区乡村旅游创意项目中,提高游客满意度和再次游览的几率,增强乡村旅游经济的“造血”能力,提高乡村旅游扶贫成效。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春美,黄红娣,曾一.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运行机制、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6.15.6.

[2]高晶晶.精准扶贫视域下乡村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安徽林业科技,2017.43.5.

[3]谭宗梅.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现实困境及破解路径探析[J].经济师,2017.7.

[4]张春美,黄红娣.农村居民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政策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基于婺源旅游地搬迁移民和原住居民的调查[EB/OL].江苏农业科学,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2.1214.S.20170802.2156.156.html.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7.13.080,2017.8.2.

[5]何阳,孙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现实问题与消解[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7.38.3.

猜你喜欢
武陵山片区发展问题
武陵山片区多样化扶贫模式研究
对灵璧县近期发展的研究
以学科竞赛促进武陵山片区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