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共享化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构建

2018-03-17 08:17石云生宗胜旺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8期

石云生+宗胜旺

[提要] 新时期,构建共享化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顺应大学生就业工作发展趋势,有助于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共享化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发挥院校的积极性,广泛开展技术合作,创新服务模式,引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共享化;高校毕业生就业;精准就业服务体系

项目来源:保定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7ZR032)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1月24日

党的十九大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习近平曾强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乎社会安定稳定,一定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是教育优先发展和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交汇点。在新时期下,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中,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整合资源,构建共享化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效率。本文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论证新时期共享化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可行性。

一、保定市大学生就业工作基本情况

(一)保定市大学生基本情况。河北省保定市现有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金融学院等本专科高校10余所,现有大学生20余万人,每年应届毕业生4万~5万人,在校大学生及每年应届毕业生人数在河北省地级市中居于前列。大量的高校在校生及应届毕业生为新时期共享化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充实的需求基础。

(二)保定市大学生就业工作基本情况。保定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十分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需求信息服务、就业指导活动、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并根据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创业需求,开展了有针对的就业指导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做好就业推荐等工作,努力帮助未就业毕业生实现就业。各高校都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如河北大学,形成了“就业创业与人才培养相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补、社会资源与学校资源相通”的就业创业工作理念与格局,形成了就业创业双轮驱动,以创业促就业的良好局面;河北农业大学立足京津冀、对接雄安新区,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精准化的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河北金融学院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了就业创业工作的“运行机制”,搭建了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实习实践体系,创建“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了“全方位”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政府及各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为新时期共享化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合作基础。

二、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面临的新情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样新的时期,大学生就业工作主要面临的也是需要不断满足学生及学生家长对更高质量就业的需求。在新的时期,大学生就业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情况:

(一)快速变化的组织及市场需求。目前,我国的经济及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另一个发展的“快车道”。各个方面都经历着快速发展与变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大,科学技术的不断变革,经济组织、社会组织都将面临变革,组织也将逐渐向学习型组织转变,市场竞争形势将不断涌现。组织的变革及市场竞争的激烈也使得组织及市场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将面临快速的变化。快速变化的组织及市场需求将对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的机制带来极大的挑战与考验,也为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工作提出了新问题。

(二)更为理性的、个性化就业需求。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学生们对于就业的需求也不断趋于理性。一方面現在的大学生们在面临职业选择时,已经不再首先关注生存的问题,他们面临职业选择时,放在第一位的是“发展”,所以大学生就业时出现了比较突出的“缓就业”、“慢就业”的情况,甚至更有毕业生为了追求更高的就业质量或更高的学历,暂停就业的情况,“骑驴找马”的求职价值观已经不能得到一致的认可;另一方面家长在对学生的就业期望上也逐渐全面化,不急于催促毕业生及时就业,更期望毕业生能够在职业、生活及资源上更为平衡发展。家庭背景的差异及职业倾向的不同,带来了大学生对于个性化就业服务需求量的不断加大。

(三)就业质量的评价逐渐完善。随着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认识的逐渐深入,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价已经逐渐由初期的单一注重就业率的评价转变为从多维度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评价。目前,评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不仅仅涉及高校毕业生的个人满意度,还会涉及职业的客观情况、社会认可度、企业认可度及兼顾家庭生活等因素。就业质量评价的逐渐完善,也要求社会、高校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能够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的就业提供更多针对性的服务。

(四)传统就业服务体系效率较低。相对于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及新变化,传统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效率显得较为低下,毕业生找不到“好工作”、用人单位招聘不到“好员工”的情况同时存在,就业结构性矛盾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如:河北金融学院2017届毕业生通过“自己网申或企业招聘网站”途径实现就业的比例占到了29.79%;校内途径(含校园大型招聘会、校园专场招聘会、学校就业网或微信平台及老师推荐)虽然仍是本专科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主要途径,但是只占到了47.19%。

三、构建大学生共享化精准就业服务体系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良好基础,为新时期构建共享化的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奠定坚实的物质、需求及合作基础;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也要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向着共享化、精准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在新时期构建共享化的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也需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因素,才能确保共享化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实效。

(一)政府主導,院校推进。共享化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是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一部分。一方面在构建共享化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中有很多资源需要整合,如各院校原有市场资源、院校就业服务师资、公共就业服务部门市场就师资、企业资源及其他组织机构的资源,这些资源的整合没有政府的大力主导,不能实现有效的整合与对接,共享化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也就不能实际实施;另一方面共享化的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离不开各个高校的积极参与及推进,就业服务要做到精准化不仅仅需要收集高校毕业生的个人信息、个人就业需求,也需要高校对于毕业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工作等表现进行全程的跟踪与数据化的表述,才能真正做到就业服务的精准化。

(二)价值导向,服务社会。新时期,构建共享化的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是服务于大学生的,同时也是服务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在共享化的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中,不仅仅是提供精准的就业信息及服务,也需要开展精准化的职业发展教育与引导,鼓励大学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岗位去工作,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鼓励高校毕业生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自己的知识与力量,服务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

(三)信息共享,确保安全。信息共享是共享化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构建的信息基础,首先是高校毕业生相关信息的共享,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个人特质、学业情况、就业需求等,个人信息的共享必须得到高校毕业生个人的知情及同意,相关信息不能涉及个人隐私;其次是就业服务信息的共享,其中包含各个高校就业信息、优势的就业服务信息、公共就业服务部门项目信息及企业信息等;最后是政策信息的共享,包含各个高校制定的鼓励毕业生就业政策、困难毕业生帮扶政策、政策性就业政策及高校毕业生创业、申请小额贷款、享受补贴等政策。

(四)人职匹配,个性发展。人职匹配是共享化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的基本原则;做到人职匹配不仅仅只是依据就业意向与招聘意向对接,也需要就业服务人员根据求职者的个人性格特质、求职动机,结合企业的岗位需求、发展方向等信息综合供求双方深层次需求,实现人职匹配;同时,也需要根据求职者个人的未来规划及企业发展规划为高校毕业生指明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从而有利于高校毕业生的个性发展。

(五)技术合作,不断创新。目前,很多高校在精准就业服务构建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与力量,如“智慧校园”的建设包括了校园大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的硬件及软件技术,这为高校大学生构建精准就业服务体系提供了数据采样、分类、处理及分析技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构建共享化的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需要在政府主导下,整合各个高校、公共服务机构、社会组织等方面的技术,开展广泛的技术合作,创新服务模式,从而使得技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精准就业服务的均等化。

四、结语

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关系教育事业发展,也关系民生,为了不断满足高校毕业生对于更高质量的就业需求,在政府主导下,构建共享化的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将有利于引导高校毕业生做好职业发展,服务社会,有利于新时期高等教育、公共就业服务事业的发展,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2017.

[2]河北大学就业创业中心.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EB/OL].2017.

[3]河北农业大学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心.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EB/OL].2017.

[4]河北金融学院学生处.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EB/OL].2017.

[5]熊丙奇.大学毕业生“慢就业”没什么不好[N].第一财经日报,2016.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