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成功施行国内首例多分支支架技术治疗复杂腹主动脉瘤

2018-03-18 16:43焦洋,李伟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3期
关键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马主动脉

3个月前,老马因腹部持续疼痛,难以缓解,误以为是胃肠炎,捂着肚子到当地医院就诊。做腹部超声时发现肚子里长了腹主动脉瘤,动脉瘤直径已经超过70mm(比网球还大)。医生不放心,赶紧让老马做了主动脉增强CT检查,结果证实就是腹主动脉瘤,瘤体巨大,瘤腔内大量附壁血栓,左侧髂总动脉已经血栓闭塞。常被称为“定时炸弹”的腹主动脉瘤,是人体腹部的大动脉。其实是一种并不罕见的血管外科疾病,受多种原因影响,致腹主动脉管壁发生退变,继而这个血管会出现扩张、膨胀,形成瘤囊,一旦瘤囊持续扩张就可发生破裂大出血,危及生命,死亡率极高。同时,在瘤囊形成、扩张过程中,管腔内会形成附壁血栓,这些血栓脱落留至远端,会造成肢体动脉栓塞,甚至缺血坏死。爱因斯坦、李四光都是因为腹主动脉瘤破裂而离开人世的。

当腹主动脉瘤直径超过45mm、动脉瘤直径半年内增长超过5mm,或者出现濒临破裂、远端动脉栓塞等并发症时,就应该尽早手术治疗了。而老马的腹主动脉瘤直径已超过75mm,并出现了左髂总动脉闭塞,属于高危病例。医生嘱咐老马尽快手术,可是老马辗转当地多家医院后,均被告知“病情太复杂,这个手术风险太大了,做不了”。

经当地医生推荐,告知老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是国内一流的血管外科疾病综合诊疗中心,也是全国普通外科重点学科和全国外周血管疾病介入培训中心。老马即刻赶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找到血管外科主任张小明。张主任详细询问了老马的病史,仔细看过各种检查资料后,认真地告诉老马:“你的病情很复杂,但我们一定会尽力医治。”

第二天,血管外科医疗团队早早聚齐在病房示教室,仔细分析病情和术前CT资料后,医务人员发现老马的病情不仅复杂,更确切地说是“高风险”。更危险的是,他的动脉瘤没有“近端瘤颈”。因为它是决定手术方案的关键指标,近端瘤颈大于10mm的患者,有机会从容地选择常规开腹手术或微创的腔内支架手术。像老马这样没有近端瘤颈的腹主动脉瘤,是常规腔内支架手术的禁忌,同时也不可能通过常规开腹手术切除腹主动脉瘤,因为没有瘤颈,术中医生就没有足够的空间阻断腹主动脉,术中很可能出现无法控制的大出血导致患者死亡。

在张小明主任的带领下,血管外科医疗团队对老马的病情进行了几轮讨论,常规的开腹切除手术、腔内支架手术,平行支架技术、开窗支架技术、杂交手术技术等一系列方案被一一排除,最终决定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多分支支架技术“救”老马。多分支支架是近几年新开发出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案,主要用于治疗累及内脏动脉的胸腹主动脉瘤,其特点是创伤小,失血少,术中不阻断内脏动脉,安全性高。但因其手术操作复杂,对手术医生团队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目前,国际上仅有少数几个大型的血管外科中心可以完成这项技术,曾经国内也只有包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在内的两家医院完成,但是都还没有把这项技术用于复杂腹主动脉瘤治疗的经验。

在完成一系列数据测量、耗材准备、器官功能评估和保护等术前准备工作后,2017年12月22日在张小明主任的指导下,以及麻醉科医师及手术室护士的大力配合下,血管外科李伟副主任、焦洋副主任医师组成的手术团队按计划开始手术。耗时6个多小时的手术,失血不超过200ml,而手术创伤只是右侧腹股沟及双侧肘关节处各一个不足1cm长的小切口。术后患者顺利拔除气管插管,返回普通病房,血压、心率、尿量、各项化验指标均正常。术后48小时,患者已可正常下地行走活动。

术后10天,通过复查的主动脉CT可见老马的腹主动脉瘤已被成功修复,瘤腔完全血栓化,双侧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动脉重建效果良好,血流通畅,老马放心地出院了。至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完成的国内首例多分支支架技术治疗复杂腹主动脉瘤大获成功!

猜你喜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马主动脉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老马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5—2017年临床医学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生源情况分析
老马的三个愿望
老马与老贾
急诊常见“陷阱”式主诉
——头晕
北京女孩辞职去阿富汗接生婴儿
寻找老马
识图练习集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