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褐缘叶枯病综合治理生产技术规程

2018-03-19 00:27陈海燕吕新民王庆华
山东林业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红蜘蛛树势板栗

陈海燕,吕新民,王庆华,李 超

(泰安市徂徕山林场,山东 泰安 271223)

板栗褐缘叶枯病为近几年新发生的病害,该病主要为害板栗叶片,板栗感病后,叶片上产生褐色的斑点,随后病斑迅速扩大,呈不规则大面积干枯,继而大量落叶,严重者10中、下旬二次发芽抽稍,新发枝稍冬季枯死,又极易诱发板栗疫病,引起树木整株死亡,严重影响了板栗树的生长和板栗产量。近年来,该病逐年加重,发病面积迅速扩大。为控制该病害的危害,特制定本综合治理生产技术规程。

1 综合治理原则

板栗褐缘叶枯病为一真菌引起的病害,发病快,侵染期长,病叶感病后病斑迅速扩展并干枯,引起板栗早期大量落叶,对树木生长影响极大。因此,防治该病害的基本原则是以预防感病为主,以林业控制措施为基础,采取各种措施,增强树势,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和病残体;以感病前喷药保护为重点,以发病初期喷施内吸性杀菌剂为主要控病手段,把病害控制在不早期落叶、不影响树势、不减产的水平。

2 病害发生规律

2006年徂徕山林场板栗发生大面积早期落叶,光华寺林区技术员李超观察其落叶规律明显不同于现有病害的发生规律,2007年泰安市徂徕山林场和山东农业大学姜淑霞教授共同申请泰安市科技局 “板栗早期落叶病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课题获批。经过3年的精心研究,姜淑霞教授带领团队采集了上千份标本,经过几十次组织分离、纯化、培养,分离出了病原物。为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又进一步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对菌株进行DNA序列测定,两次送检DNA样本,进行了两批次6次重复检测。最后确定病原菌株为国内新发现的菌株,定名为泰山拟茎点霉菌,Phomopsis.taishan Y.Z.HUA&S.X.JIANG,病害名定为板栗褐缘叶枯病,病害发病初期,在板栗叶片上产生2~3mm褐色的斑点,逐渐的扩大为红褐色斑点,最后变为黄褐色,边缘不整齐,每个叶片上能产生多个病斑,随着病斑迅速扩大及多个病斑的连片,以致在叶片上呈不规则的大面积枯死,病部中间色稍浅,黄褐色,边缘有较宽黑褐缘线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板栗冬芽上和落叶上越冬。第2年6月下旬至8月下旬的整个夏季,病菌孢子不断陆续侵入叶片,给防治带来很大困难。病菌孢子附着于板栗的叶片上,潜伏期10~15天,10d左右叶片上出现病斑。病原菌主要通过红蜘蛛为害伤口、栗棚刺伤伤口、自然孔口侵入叶片。7月下旬8月上旬始见病斑,侵染高峰期为8月上中旬,随后叶片出现大量的病斑,当病斑连片占据叶片的1∕2时便开始落叶,发病株一般从9月中旬叶片开始脱落,12月上旬在落叶上产生分生孢子器。当年夏季雨水多、相对湿度大病害发生早。管理粗放、树势弱的植株发病重。

3 综合治理生产技术规程

3.1 清除越冬病原

3.1.1 每年11月板栗落叶后至来年3月,彻底清除树下落叶,减少病原菌的侵染。利用竹筢将树下落叶清除干净,特别注意清除石洞内及沟壑内存积的落叶,将落叶集中烧毁或集中土埋。

3.1.2 结合果树冬季修剪,剪除细弱枝条、枯死枝条,伐除濒死木。

3.1.3 早春至板栗发芽前,喷洒3~4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100倍石油乳剂,或300倍五氯酚钠,以铲除树干、冬芽上的越冬病菌。喷洒时,树干、枝均要喷匀。此措施非常重要,不仅可消灭越冬病原菌,还可杀死树上越冬的红蜘蛛卵、蚜虫卵等。本措施的及时实施,可大大降低病害、螨害及蚜虫的为害程度。

3.2 增强树势

增强树势是预防病害发生,减轻病害为害程度的基础措施。

3.2.1 科学修剪,合理负载

加大修剪力度,疏除过密枝、细弱枝,每平方米树冠保留结果母枝8~12条。生长季节及时修剪徒长枝,保证树体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因树整形,合理负载。在结果大年时,及时疏除过多的栗棚,合理安排树体载果量,防止因结果过多而引起树体衰弱。

3.2.2 增施有机肥,及时追肥

采收后至早春,结合生产管理,每株施用有机肥20~30㎏,尿素 0.3~0.4㎏,或复合肥 0.4㎏,施肥后及时浇水。7月果实膨大前,株施复合肥0.4~0.5㎏。8月分结合除草,将林间杂草清除后覆于树盘下沤自然沤制,可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同时还可以保持土壤湿度。

3.2.3 覆膜保水

4月追施尿素等基肥并浇水后,立即覆地膜,以保持土壤水分,防止春季干旱给树木带来的影响。

3.2.4 科学适量的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微量元素

可增强树势,促进果树健康生长,提高板栗产量和品质。板栗开花前20天至栗棚膨大期,喷施芸苔素内酯、天达2116、硼砂、硫酸锌、磷酸二氢钾等,可显著促进树体生长,强壮树势,并可促进雌花分化,降低空棚率,促进栗棚膨大,提高产量。

3.2.5 及时防治栗疫病

患栗疫病的板栗树一般树势衰弱,当年极易受到早期落叶病菌的侵染。因此,要及时防治栗疫病,随发现随刮治,防止树体衰弱,减轻生长季节感染褐缘叶枯病的为害程度。

3.3 防止病原菌的侵入

3.3.1 发病前喷药保护

防止病害的发生,重点是发病前喷药保护树体,以免受病原菌的侵入,此阶段施药是防病的关键,也是防病的主动措施,因此要按时实施。在越冬病原菌孢子萌发,开始传播侵染期(7月10-20日),喷洒保护性杀菌剂或内吸性杀菌剂。可选用70%代森锰锌 800倍、75%百菌清 800倍、1:1:150波尔多液等保护剂防护,也可用25%戊唑醇水乳剂3000~4000倍、40%氟硅唑乳油6000倍、45%咪鲜胺水乳剂3000倍、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000倍等内吸杀菌剂防治。每15-20天喷药1次,也可将上述杀菌剂交替使用,或保护剂与内吸剂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3.3.2 及时防治板栗红蜘蛛

板栗红蜘蛛发生量大,为害后引起叶片褪色、萎蔫,对树体的影响极易引起树体衰弱,容易引起病害大发生。另一方面,板栗红蜘蛛的刺吸伤口是病原菌侵入的重要途径,因此及时防治板栗红蜘蛛,可大大减少病菌侵入的机会,降低或减轻病害的发生程度。5月份及时喷施20%螨死净胶悬剂 1000~2000倍、5%尼索朗乳油 1500~2000倍、1.2%苦·烟乳油 1000~1500倍,20%扫螨净乳油2000~3000倍液进行防治,施药时,要喷雾全面、均匀、周到,保证全株叶片都要喷上药剂,防止漏喷。

3.4 控制病害的漫延和病斑的扩展

病原菌一旦侵入叶片后,潜伏期一 般10~15天,很快即表现出病斑症状,而且病斑扩展迅速。病害在8~9月生长季节,是病菌侵染和发病的高峰,病害漫延速度快。病害发病初期及发病期及时喷洒内吸性杀菌剂,是防治病害发展,降低为害程度的唯一措施。可喷施25%戊唑醇水乳剂3000倍、40%氟硅唑乳油6000倍、45%咪鲜胺水乳剂3000倍。喷药要求均匀周到,将全株喷的湿透,但以不下流水滴为度。为提高防治效果,药液中可加入适量农药助剂,如天达有机硅(聚乙氧基改性三硅氧烷),可明显药液在叶片上的展着性,延长持效期,提高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红蜘蛛树势板栗
又闻板栗香
打板栗
栗红蜘蛛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
玉米红蜘蛛防治建议
“噼里啪啦”板栗爆炸啦!
吃个板栗不容易
240g/L螺螨酯悬浮剂防治柑桔红蜘蛛试验效果简报
杜鹃红蜘蛛的防治
有机肥施用对宫川温州蜜柑品质及树势的影响
柑橘促花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