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法规规章名称英译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江苏省和上海市翻译实践

2018-03-19 11:20
关键词:规章英译名称

胡 波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当前,全国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级市政府法制机构都设置了译审工作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地方性法规规章的英译正有序推进。但是,“以江苏省地方性法规规章翻译实践为研究对象,当前的译文中存在多方面、多层次的翻译失范现象”[1]226。本文从法规规章名称英译切入,以江苏省和上海市两地的英译实践为出发点,指出当前法规规章名称翻译中的问题和改进对策。

一、法规规章名称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名称”的注释是:“事物的名字(也用于人的集体)。”[2]953法律法规的名称类似于文章的标题,《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标题”的注释是:“标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句。”[2]88人们常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同样,看一部法规规章,先看的是其名称(或标题),名称是对法规规章内容的高度概括,能够体现出具体的指向和内涵,是一部法规规章的核心和灵魂。Black’sLawDictionary(9th Edition)对title的注释是:“The heading of a statute or other legal document”,指的是“制定法和其他法律文件的题头”,并且给出了general title、long title和short title[3]1623三个独立的概念。

二、中西法规规章名称的宏观结构对比

(一)我国地方性法规规章名称的特征

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名称一般由规章适用范围、法的内容及法的效力三方面组成。适用范围是直接表明地方性的特点,如以“江苏省”“上海市”开头;法的内容一般分为授权或禁止性内容;法的效力依照我国的法律体例,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地方政府制定的规章等,如《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旅游条例》《江苏省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上海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条例》《上海市查处车辆非法客运若干规定》《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等。

(二)英美法系法律法规名称的特征

英美法系是指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本文主要以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英美法系国家法律法规的名称为例。一般来讲,这三个国家法律法规的名称主要采用“主题词+Act/Regulations”的模式。如“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 (ADA)”“Immigration and Refugee Protection Regulations”“Small Business,Enterprise and Employment Act”“The Transparency of Lobbying,Non-Party Campaigning and Trade Union Administration Act”“Canada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Regulations”“Federal Child Support Guidelines”等。此外,也有“Regulation+of”表示社会关系的模式,如“Regulation of Sexually Oriented Business”“Regulation of Alcohol,Tobacco,Firearms,and Explosives”。

英美法系中还出现了Black’sLawDictionary中所提到的long title。如“An Ordinance Creating a Planning Commission For the Town of Ashford”*类似的名称可见网址:http://www.jud.ct.gov/lawlib/ordinances.htm。。加拿大魁北克省公布的很多当地的法律法规中出现了大量的long title,如“An Act to Authorize the Making of Collective Agreements with a Term of more than Three Years in the Public and Parapublic Sectors”“An Act Respecting Mainly the Implementation of Certain Provisions of the Budget Speech of 26 March 2015”等*见网址:http://www2.publicationsduquebec.gouv.qc.ca/home.php。。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较长的名称,以“分行”的形式呈现*见网址:http://pwplegal.com/en/pages/normal_layout/PUBLICATIONS-AND-PRESS-RELEASES/Laws-and-Regulations。。比如:

“Ministry of National Planning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Directorate of Investment and Company Registration

Announcement No. 1/2013”

三、江苏省和上海市法规规章名称常用语英译情况比较

1998年,我国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法规译审和外事司正式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汉英对照词语手册》(以下简称“对照手册”),“对照手册”对行政法规名称常用语英译给出了规范化英译[4][5]69。

通过江苏政府法制网*见网址http://www.jsfzb.gov.cn/col/col54/index.html,文中所提到的有关江苏省法规规章的名称及其翻译均出自该网址,其中公布了2006—2017年所翻译的江苏省法规规章的中英文版本内容。和上海政府法制信息网*见网址http://www.shanghailaw.gov.cn/portal/index.html (中文版) 和http://www.shanghailaw.gov.cn/fzbEnglish/page/locallaws.html (英文版),文中所提到的有关上海市法规规章的名称及其翻译均出自该网址,其中公布了2008—2014年所翻译的上海市法规规章的内容。,我们分别统计了两地网站公布的法规规章名称的常用语及其英译的对照情况(表略)。

国务院法制办、江苏省和上海市在法规规章名称常用语的英译上基本保持一致。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在于“办法”的英译,国务院法制办和江苏省翻译的均是measures,而上海市既有measures,也有procedures。据Black’sLawDictionary(9th Edition)的注释,procedure的第一种意思是“a specific method or course of action”,指的是“具体的办法或者行动的过程”[3]1323。这两者在意义上是统一的。

四、地方性法规规章名称英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屈文生将法律法规名称英译的统一总结为“在形式上追求规范化和统一”[5]69。此外,名称英译还涉及到一些实质性的问题,既包括语言规范,也包括法律术语、专业术语等翻译的准确性问题。

(一)法规规章名称英译现存的问题

1.语法错误,形式不统一

冠词遗漏。如《江苏省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对应的英译为“Measures of Jiangsu Province 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Public Rental Housing”,而《江苏省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对应的英译则为“Measures of Jiangsu Province on Administration of Catering Kitchen Waste”。前者有冠词the,后者被遗漏了。

介词不统一。陈忠诚认为:“非使用介词不可时,必须使用介词时,必须使用尽可能短小的介词,特别是‘on’。”[6]如《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办法》对应的英译是“Measures of Jiangsu Provi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办法》的英译是“Procedures of Shanghai Municipality on Implementing the Postal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前者用的是for,后者用的是on,尽管两者在语法上并无多大问题,但在名称的翻译中对“实施”类似动词的翻译,英语中究竟是用名词还是动名词,完全由其前面的介词决定,即使是在同一个地区,不少法规一会出现介词on、一会又出现介词for,应尽量统一和规范。

2.词汇误用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应的英译文是“Decisions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People’s Congress of Jiangsu Province on Strengthening the Protection of Portable Water Sources”*见网址:http://www.jsfzb.gov.cn/art/2009/12/29/art_54_22227.html。。事实上,portable的意思是“轻便的,手提的”,如portable computer是“手提式电脑,便携式电脑”之意,而“可以喝的,适合饮用的”对应的英文单词是potable,一个字母之差,所表达的意思就失之千里。遗憾的是,该“决定”之下的条款内容凡是提到“饮用水”的,全部都错误地翻译成了portable。《上海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对应的英译文则为“Regulations of Shanghai Municipality on the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drinking water和potable water 均有“饮用水”的意思,江苏省的译文中出现词汇误用,显示其译文校对环节不够严谨。

3.选词重复和累赘

译文出现重复、显得累赘,主要是译者对词汇的理解不够深入。如《江苏省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的译文为“Regulations of Jiangsu Province on Administration of Toll Roads”,《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的译文为“Regulations of Shanghai Municipality 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Rail Transport”。《元照英美法词典》对regulation的注释是:“1.管理办法;规则;规章;条例。2.管理;管制;规制;监管控制。”[7]而据Black’sLawDictionary(9th Edition)的注释,administration的涵义有:“1.The management or performance of the executive duties of a government,institution,or business. 2.In public law,the practical management and direction of the executive department and its agencies.”[3]49换句话说,administration就是“管理”的意思。将regulation和administration放在一起使用,语义重复累赘。

4.译文违反同一律

前后同一、译名同一律已经成为法律文本翻译中的一条“金科玉律”[8-10]。但是,我们在江苏省政府法制网公布的一些法规规章名称中发现了前后不同一的译文,如针对《江苏省太湖风景名胜区条例》和《江苏省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2008年1月15日发布的两个对应的英文分别是“Regulations of Jiangsu Province on the Scenic and Historic Area of Tai Lake”和“Regulations of Jiangsu Province 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Scenic and Historic Area of Yuntai Mountain”。这里的“风景名胜区”均翻译成the scenic and historic area,而2010年9月2日公布的《江苏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对应的译文则变为“Regulations of Jiangsu Province on Scenic Spots Management”。“风景名胜区”并不涉及专业法律术语问题,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概念,后者将之翻译成scenic spots,简化成“景点”的意思,不仅说明译者在翻译上不够细致和精确,而且说明译者并没有完全遵循译名同一律的规则。

同样,“消防”一词也有不同的译名,比如,《江苏省农村消防管理办法》(“Measures of Jiangsu Province on Administration of Fire Protection in Rural Areas”)、《江苏省消防条例》(“Regulations of Jiangsu Province on Fire Fighting and Prevention”)、《江苏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Provisions of Jiangsu Province on Administration of Fire Safety of High Buildings”)。尽管fire fighting、fire protection 均有“消防”之意,而fire safety则是“火灾安全”的意思,偏离了“消防”的本意,三者并不符合同一性。

5.英文结构略显单一

不管中文法律法规的名称长短如何,对应的英译文本基本上都是统一的“N.(名词)+ of”开头的模式。较短的名称如《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上海市信访条例》,对应的英文分别为“Regulations of Jiangsu Province on Labor Contracts”“Regulations of Shanghai Municipality on Letters and Visits”。较长的名称,如《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畜禽生产中禁止使用违禁药物的决定》《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对应的英文分别为“Decision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People’s Congress of Jiangsu Province on Prohibiting the Use of Banned Drugs in the Production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Decisions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Shanghai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on Promoting Innovation-driven, Restructuring and Development”。再如,《上海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商务委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培育上海国有跨国公司实施意见的通知》对应的英译文是“Notice of the General Office of Shanghai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on Transmit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pinions on Further Quickening the Cultivation of Shanghai State-owned Transnational Companies Made by Eight Departments Including the Municipal Commerce Commission”。先行词名词notice后面紧跟了33个词汇,其中包含的从属关系较为复杂,势必增加阅读和理解的难度。

目前,地方性法规规章名称的英译均采取“先行词名词 + of”的模式。这种用法在语法意义上并无不可,但总体来说略显单一,对于较长的、有中国特色的名称,此译法读起来很费力,在传播效率上会大打折扣,而且对于中文名称体现出较为复杂社会关系、行政科层关系的,采取这种译法容易产生理解上的麻烦。

(二)改进对策

1.适当采取“主题词+Act/Regulations”的模式

“只有重视研究英汉两种语言和中美法律文化的特点并对有关法学知识有一个准确的理解把握,才能准确、有效地进行法律英语翻译。”[11]虽然我国和欧美许多国家分属不同法系,英美法系并不对大陆法系的翻译产生绝对的指导作用,但是从语言表达的效果、对外传播效率来看,名称翻译并非不能借鉴、参照英美法系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根据中文名称的长短和体现出的社会关系,适当地调整“Regulations/Measures/ Procedures +of”结构,直接采取“主题词+Act/Regulations”的模式。如《江苏省收费公路管理条例》(“Toll Roads Regulations of Jiangsu Province”)、《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Rail Transport Regulations of Shanghai Municipality”)、《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Labor Contracts Regulations of Jiangsu Province”)、《上海市信访条例》(“Letters and Visits Regulations of Shanghai Municipality”)。

2.较长的中文名称可以模仿英文的“long title”或“分行”形式

对于较长的名称可以采用“long title”的方式,如将《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办法》改译为“Measures of Jiangsu Province Implementing/to Implem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Law of PRC”,将《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办法》改译为“Procedures of Shanghai Municipality Implementing /to Implement the Postal Law of the PRC”。

名称英译中很多介词for、on之类可以省略,动词本身可以用不定式或者分词形式作定语,而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可以使用缩略语PRC,以减少名称承载的信息含量。美国职业翻译Joan Pinkham 认为简明英语是基于使用动词的语言(Plain English is a language based on verbs),在翻译中可以多使用动词来替换名词,如to make an improvement in等同于to improve,to reach the goal of modernization等同于to modernize[12]。

此外,地方性法规规章中出现了大量的决定、通知、转发、印发、发布等规范性文件中的常用词,不仅中文名称富含的信息过量、科层关系复杂,只是采用“先行词名词 + of”的形式翻译,而且对应的英译文一般冗长繁杂,也可以参照分行的形式,更加简洁、明了。如可以将《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畜禽生产中禁止使用违禁药物的决定》改译为: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People’s Congress of Jiangsu Province

Decision/ XX(month)-XX(date),XXXX (year)

Prohibiting the Use of Banned Drugs in the Production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可以将《上海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商务委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培育上海国有跨国公司实施意见的通知》改译为:

“General Office of Shanghai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Transmitting Eight Departments Including the Municipal Commerce Commission

Notice / XX(month)-XX(date),XXXX (year)

Implementation Opinions on Further Quickening the Cultivation of Shanghai State-owned Transnational Companies”

比起“先行词名词+ of”的单一结构,“分行”的形式更为直观和明了:发布者放在最上面一行,而法规的文种(决定、通知)放在中间,拟发布的文件放在最下面一行(甚至可以用大写)[13]。

3.提升译审项目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地方性法规规章英译存在的问题涉及到语法错误、词汇误用、选词不够精确、译名违反同一律等问题,说明法规规章翻译的专业性、难度之大,涉及方面千头万绪,较为繁琐和复杂,同时体现出译审机构团队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译文出现差错的原因林林总总,但规范化管理难逃其咎。“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翻译管理尚无章可循,缺乏相应的管理章程、措施甚至法律。”[14]“有的地方组成团队,但是缺乏管理,组织者只是安排任务,没有真正组织译员协作完成翻译;有的地方没有确立严格的校审环节,校审过程缺乏专家参与,无法从专业层面对译文把关。”[1]228个中原因还需要译审机构去查漏补缺,也希望地方政府能够为地方性法规规章的翻译提供物力和财力上的支持,整合人力资源,保证专业团队能够全力配合、有效运转,提升译文质量。

4.继续加强地方性法规规章翻译的规范化工作

除了“对照手册”外,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法规译审和外事司于2005 年又编译了《法规译审常用句式手册》(内部交流)。上海市法制办行政法制研究所译审外事室对统一译词进行了探索,并通过《法规翻译》(内部刊物,2002年创刊)发布,上海市开启的规范化工作影响力较大,也被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网站定期转载*见网址:http://www.chinalaw.gov.cn/article/dfxx/dffzxx/sh/index_sh.shtml。,但这两个层面所作出的努力和探索并没有充分、持续地坚持。这些年地方性法规规章翻译的范围不断扩大,单是江苏省就有南京、苏州、无锡、徐州四个地级市开启了法规规章的英译工作,地方性法规规章涉及的内容不断更新,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新词汇、新概念不断涌现,然而相应的对照标准没有及时跟进。另外,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网站能够浏览到的上海《法规翻译》截至2013年之后便不再更新,上海政府法制信息网(英文版)公布的法规规章英译本至2014年之后也不再继续更新,意味着新时期地方性法规规章的英译缺乏相应的标准和规范,难免会造成各地法规规章的英译各自为阵,使得地方性法规规章的统一化和规范化工作难度加大,这一点势必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随着地方法制建设深入开展、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文明开放的程度愈加深刻,将会有更多的地方将法规规章译成英文,对外开展交流。名称是法规规章的核心,也是信息传播的要旨,对法规规章名称英译的研究是地方性法规规章译名统一化和规范化中一个微观方面,但也起到了管中窥豹的功用。鉴于目前地方在法规规章名称的翻译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到地方政府法制办公室都应切实重视这项工作,始终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法规规章英译的统一化和规范化,最终目的是要提高法规规章对外翻译的质量和构建良好的法制建设形象。

[1] 李晋,董晓波.地方性法规规章翻译规范化和应对措施:基于江苏省法规规章翻译实践的研究[J].东南学术,2015(5):225-233.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 GARNER B A.Black’s law dictionary[M].9th ed.St.Paul: West Publishing Co.,2009.

[4]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法规译审和外事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汉英对照词语手册[S].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124-125.

[5] 屈文生.中国法律术语对外翻译面临的问题与成因反思:兼谈近年来我国法律术语译名规范化问题[J].中国翻译,2012(6):68-75.

[6] 陈忠诚.法律名称之英译[C]//法苑译谭.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185.

[7] 薛波.元照英美法词典[M].缩印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171.

[8] 仲人,吴娟.法律文字要恪守译名同一律[J].中国翻译,1994(5):13-15.

[9] 陈忠诚.《民法通则》AAA译本评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44.

[10] 范慧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英译本主要翻译错误述评[J].中国翻译,2014(4):88-91.

[11] 张法连.法律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探析[J].中国翻译,2009(4):48-51.

[12] PINKHAM J.中式英语之鉴[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70-171.

[13] 王建.法律法规翻译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237.

[14] 杜金榜,张福,袁亮.中国法律法规英译的问题和解决[J].中国翻译,2004(3):72-76.

猜你喜欢
规章英译名称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103号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过度限制地方政府规章重复立法之思考
过度限制地方政府规章重复立法之思考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省政府规章的决定
统一招投标法规——谈法律与规章的修改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