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行为能力极限发挥的偏好研究

2018-03-19 11:57何泽邦
关键词:管理者能力管理

何泽邦

(危机应对管理研究中心,北京 100000)

一个人在管理的位置,必定有管理才能以及能力的发挥。而能力就像精力一样或者人的生命一样是极为有限的,所以管理者在管理的位置要根据其能力来确定其在位的期限。

偏好是有先天基因的存在取向,有爱好兴趣发挥和智慧的运用,并具有极度创造性和丰富想像力的程度。管理者的才能决定其个人偏好因素,其偏好兴趣的激发,决定于其能力发挥的量度。当他的偏好达到顶峰时,思想产生偏移行为达到极端,其能力也就到了顶峰。因此,一个人的偏好是这个人能力的决定因素。能力随思想的偏移而下降。

一、管理者能力的自我认识

管理者要估量自己在领导位置以及发挥好自己能力的认识,才是对社会的负责,才是管理能力是否达到自己设定的社会认可高度。中国制定五年规划的目的性,就是考量领导者能力的发挥,能否达到五年期内所达到的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管理者在没有竞岗到管理者位置之前,其自身必需有个目标位,目标获得社会认可,规划自己的宏伟蓝图,才能有资格上岗到管理位置。美国及一些发达国家选举产生管理者,通过自己的能力认识能否在管理的这个位置,要以表达的方式来获得选票。首先是表述自己的能力宏图,能否带动该管理区域发展和社会经济繁荣,设定的目标人们认为合理可行,则可选举其为该区域(或组织或团体或国家)的管理人。如果在任职管理的过程中没有达到他(或者她)所誓言的目标,这就要承担起具有欺骗性的法律责任;这就会体现出没有能力发挥要达到所管理该区域(或组织或团体或国家)所要求的管理目标。如果在管理上游刃有余,则能上升到更高的管理层次。这就是从一个正态分布曲线可上升到高一级分布曲线的管理位置。也就是发挥管理中其能力集合体中的一部分量就能使该区域(或组织或团体或国家)高效率运作,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高级的效应。

二、荣誉占据主要,则能力已尽

管理者占据一个管理的位置是能力的显现,位置愈高,职务愈大,就以示其能力愈强,就愈能发挥其高水平的能力。在高职位上的管理者,对社会影响力也就愈高,其品德和才干在社会中就愈被社会认可。由此,在头衔和官阶上就愈有更高更大程度的荣誉感。各种荣誉的袭来会使管理者飘飘然,如果只是追求被社会尊崇和个人的崇拜,这就明显已经达到了其能力的极限,按能力的正态分布曲线,则以曲线向下趋势。如果不让出所占据的管理位置,只能使其所管理的区域(或组织或团体或国家)一同走下坡路,一同倒退甚至一同灭亡。

三、偏好过度会产生强烈的荣誉和膨胀欲

管理者思想偏移是个人偏好过度,理所当然产生掠夺性以及获得荣誉满足感时的索取性。在达到偏好的极大发挥时,成功背后催化出强烈的索取欲。对于有理智的人会以此勉励,保持好来之不易的荣誉;保持好科学发展观前景。而对于没有理性的人随即出现掠夺行为和持功自傲,以此产生极大的膨胀欲望,思想和行为就容易产生过激,曲高和寡。个人高傲由此产生,有一种脱离外界的孤独优势。孤独优势就是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别人格格不入而独自孤独。管理者的孤独更能显现出个人能力的极大发挥,因此就呈现出两面性来,也就是危机与偏好并存的同时,极端化就显现出来。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曾经说过:“喜欢孤独的人,若非野兽,便是神仙。”

四、思想压抑和知识不专业性人才

有些管理者是在压抑中成长起来的,首先是环境的压制不能有偏好和兴趣的理由。原因有:一是在恶劣的条件被环境所迫,艰难地维持生活,即生活条件不允许其有个人的偏好和兴趣,而只能为生活去奔波奋斗。在这种状况下生产出来的管理,要么斗争性很强,要么本份地工作而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却没有任何促进作用,其本身的发展状况也就维持在保守固步自封状态。二是自残式压制个人的偏好和兴趣。中国的现状基本上是私塾性训导出来的理论专家和学者居多,社会上说中国不出尖端人才,这是不对的,中国是“人才济济,藏龙卧虎”,但发明创造性尖端人才却是难以保持特有偏好兴趣成才居多。诺贝尔奖是极其地个人偏好和兴趣特长所得出的成果获得的奖。中国教育培养生产出来的人才一般是“百科全书”式人才,要求学习全面俱到,更严格要求凡是知识都希望精通,结果违背人的精力有限原则。从而大量地浪费时间和精力,而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运用起专业的东西来,总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为此又得加深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而人生到此已基本是“可怜白发生”。

五、缺乏创造性和想像力扎实的学习机制

教育是人类文明存在与发展的阶石,是人类进步首要起点,是人们铸就辉煌历史的必须条件。由于受教育的程度不同而产生道路上的分歧,最后达到的顶点就也千差万别。有的根据自己本身的基因偏好性努力,而获得名望;有的因凭坚强的毅力即使偏离基因条件,也有一定的成果;有的却在石阶上坠落。由于受教育的差异,产生的观点和思想也会有很大的区别。发展中国家要赶超发达国家,在知识教育结构上还得重视偏好的重要性。

任何一个国家都以义务教育来提供教育平台,提高国民素质和智力水平。在同样教育的基础上,重视个人先天基因的优势发挥,对于以后取得一些为国家和社会贡献的成就,有很大积极影响和发展空间。重视个人积极性的发挥和压抑性的成长所取得的成绩有天壤之别。在科学研究领域很能体现出其效果,一些科学家进入一个专业领域,往往是从先天兴趣开始直达辉煌的科学顶峰仍然保持先天条件的优越性。“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具有极其深刻的涵义。在管理这个学科领域里,领导艺术也极其重要,如果是以压抑的形式从管理达到一个领导者的高度,那就应证一句俗语“爬得多高就摔得多重”。因此,一个人的偏好和兴趣不得不压抑住时,就不能去激发,不能去发挥,也就不能在某一方面有拨尖的可能。因此,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要重视实践活动,加强偏好特长的发挥,不应只死板地获取书本上的知识。在中国古代就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像清代李毓秀的《弟子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可人”,意思是只知道死啃书本,却不知道身体力行,亲身实践,长此以往,只能使自己华而不实,那么对自己对国家又有什么用呢?

当然,被压抑久了在有条件的状况下,会像火山一样喷发。就像鲁迅先生所说:“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要沉默中灭亡。”任何一个具有思想行为能力的人,存在于社会都在挫折压抑中前行,先是以智力强加作用于社会的需要,在超越自我时就压抑不往自己的欲望和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异形偏移的行为。在这种行为下,欲望就极度膨胀,之后便是各种超越道德底线的犯罪和极端行为。

六、文化渊源不以年龄来考量人才

追究到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就重视教育兴国,提出“仁政”治国达到天下大治。孟子《离娄上》:“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仁政”治国的前提就是要兴办教育,他们授徒传教,都是以便以“仁政”治国兴国。但是仅寄托于以极个别人身上的“仁政”治国思想,并没提出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因此很难达到治国效果。国家的发展和兴旺是兴科教而且普及,才能把握、适应和发展好生产力,才能达到国家以科教兴国的发展和兴旺的目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而撑握科学技术的是人才,人才的培育是教育。管理的能力是来自知识和教育,管理才能的发挥是推动和发展经济的决定因素,也是强国富民的决策者。一个国家教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这个国家管理人能力储备的必要认知。能力发挥在于知识的储备量和知识运用的综合导向,对于表面现象的知识能力往往掩盖实际性人才的挖掘。因此,不能以年龄来定量管理能力的大小。

七、管理人的作用和实际性

从教育到科学技术运用兴国,管理人是第一实际操作和指引者。管理人发挥其能力的大小,在于其能力发挥的潜在性,以能力的潜力发挥来考量内在的管理能力,当能力发挥到了顶峰时,不管是年老还是年轻,已经没有能力了。因此如果所管理的区域只是发挥一部分能力就使该区域工作绩效达到顶峰,那么该管理者还潜有更高的管理能力,可上升更高的管理层职位去发挥其管理能力,直到在精力范围内需要补充知识重新积累为止,形成正态分布曲线。

由此看出,人在积蓄知识未进入管理层,人们感兴趣的是自身的偏好和偏移。而在要达到某种目的或者说是为实现自身的价值所在,而在智能的强加作用进入管理层,经过能力储备提升到能力的激发,随着偏好到偏移的过程而体现出危机。

管理能力发挥绝对是为一个团体组织或者是为政府服务的。发挥在于表现其“独特”性,但不一定是在偏好上的认知,而是智能知识在偏好上发挥其作用。因为其意志强迫自己去适应环境和社会程度来达到自己目的和所要的“私心”。就像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Schopenhauer)说,“智力高超者能对纯粹是‘知识’跟‘意志’没有丝毫关系的事物抱有浓厚的兴趣”,“人所能作为和成就的最高极限,无法逾越自我”。进入管理层的管理者基本上是智力高超的智能人。管理者的成功跟科学家取得的成果和运动员取得的辉煌成绩是一个性质。在有偏好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学习进取或训练,才有取得瞩目的成绩或成就。

美国心里学家埃尔克森曾经提出一个观点,任何一个人要想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功,必须进行至少一万个小时刻苦而又专业的练习。也就是说,如果每周练习20个小时,这个人十年才能成功。伦敦国王学院的行为遗传学家罗伯特·普罗敏博士坚信智力与基因这两者关系密切,先天的基因条件和后天的培养密不可分,而要取得的成绩有58%取决于基因。而瑞典跳高名将斯蒂芬·霍尔姆用实际行动证明,达到一定的极限后,成绩进一步上升就非常困难。斯蒂芬·霍尔姆从八岁起开始练习跳高,进行了两万个小时训练后,以2.36米的优异成绩获得得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跳高冠军;巴哈马跳高天才唐纳德·托马斯由于从小喜欢体育运动,似乎没经过培训,在两年的时间内以2.35米的成绩在大阪获得了2007年世界锦标赛跳高冠军,但以后却经过六年超过至少五千小时的训练,始终没有超过这个高度。斯蒂芬·霍尔姆也一直没有超过2.36米的高度。因此,这像前面所说的,达到一定的能力极限后,要么保持要么向下偏移。然而,保持永远比向下偏移的难度大得多。从管理方面来说,永远保持其崇高性和纯洁性,就像伟人毛泽东所说的一样:“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然而,从管理的角度来讲,像爱尔维修.C.-A.所说,衡量一个人才智的一种最精确的尺度是它必然使本人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分为两种,一是自愿节制欲望,随时养神养性,不受外界影响,能独立自主和偏好自己所爱;二是为了功名利禄或博取他人的喜好和欢呼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压制自己的智慧屈服世俗低下的欲望和趣味。

[参考文献]

[1]俞可平,李慎明,王伟.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研究论丛:阶级和革命的基本观点研究(第九、十辑)[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12.

[2]韩裕峰,王德贵.管理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读本[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4.

[3]汪向东.行政效率低下的成因和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J].人文杂志,2002(2):144-147.

[4]武玉英.行政效率的解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1(3):20-22.

[5]李平.政府管理体制与行政效率研究[J].政治学研究,2001(1):56-61.

[6]杜棘衡.浅谈行政效率的基本问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12):198-199.

[7]张玲.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行政伦理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5(5):150-153.

[8][奥]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学[M].刘烨,编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4.

[9][德]叔本华.叔本华的人生哲学[M].刘烨,编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4.

猜你喜欢
管理者能力管理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