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楼梦》人物对话的语用分析

2018-03-19 15:36薛炎霞
大观 2018年2期
关键词:红楼梦

薛炎霞

摘 要: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因其自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而被人们誉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古典小说当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小说。《红楼梦》中涉及人物众多,大量的人物对话在不同语境、说话人、读者等角度上所表现出来的语用以及语义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将在简单介绍《红楼梦》人物对话的基礎之上,结合作品中的具体人物对话,着重围绕《红楼梦》人物对话的语用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对话;语用

通过赏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对话,能够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人物的形象以及性格特点。而在对《红楼梦》人物对话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通过使用语用学理论则能够从客观的角度探寻人物对话表层以及深层含义,在结合人物身份地位、会话语境的因素下,从而全方面地帮助读者掌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性格特征,感受《红楼梦》强大的文学艺术魅力。因此研究《红楼梦》人物对话的语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红楼梦》人物对话概述

在小说当中最为关键也是最为自然的一部分便是人物对话,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性格特点等均可以直接反映在人物对话当中。曹雪芹在创作小说《红楼梦》时,用第三人称的口吻进行客观叙事,将自己摆放在与读者相同的高度,因此使得人物对话更加客观。而《红楼梦》中身份地位等级、社会关系等均体现在人物对话当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曹雪芹就是通过使用大量的人物对话完成整部小说故事的叙述。考虑到《红楼梦》自出版至今拥有各种各样的版本,不同版本之间虽然差别相对较小且各有优势特色,但出于忠于原著的考量,本文在运用语用学原理对《红楼梦》人物对话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只使用周汝昌先生考证之后,最接近曹雪芹原著的汇校本《红楼梦》。

二、基于言语行为下的人物对话的语用

(一)言行事行为

塞尔认为言行事行为可以按照表述、指令、承诺、宣告以及表态被分为五种类型。而这五种类型的言语行为在《红楼梦》当中均有所体现。其中在表述类的言语行为中,对某话语命题内容是否真实进行了明确判断,譬如说《红楼梦》第七十七回中在描写王夫人与四儿的对话中写道王夫人冷笑道:“这也是个不怕臊的,他背地里说的,同日生日就是夫妻……勾引坏了不成!”[1]通过对王夫人的话语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王夫人之所以能够对四儿与宝玉的私语了如指掌,正是因其在宝玉屋里安插了眼线,其虽然看似是在教训四儿,但其实也是说给屋里其他人听的,因此宝玉在听后便对袭人、秋纹等丫头起了疑心,怀疑其是王夫人安插在自己身边的眼线。而指令类的言语行为顾名思义,则是通过说话人发布言语指令,支使他人做事。譬如在《红楼梦》第三十九回当中关于平儿和小厮的对话写道:“明儿一早来……奶奶也不要了,就索性送他使罢。”平儿和小厮此番对话,虽然看似是表明王熙凤不会再要剩余利钱,旺儿可以借此获得一笔钱财,但实际上是在催促旺儿截至明日必须赶快将剩余利钱上交给王熙凤。事实上结合小说上下文可知,王熙凤本人说话做事雷厉风行、果断决绝且十分爱财,因此并不会好心将剩余利钱赏给旺儿,平儿此番话语实则是在催促旺儿尽快交钱。说话人通过话语传达出的态度、心理状态等则是表态类言语行为,在《红楼梦》第十九回当中,袭人在摘下挂在宝玉脖子上的通灵玉之后,向其他姐妹们笑说:“你们见识见识……也不过是这么个东西。”袭人借宝玉看望自己的机会,将贾府人最为看重的通灵玉不经意地展示给别人,一方面是表示自己因身为宝玉的贴身丫鬟已经看过多次不足为奇,另一方面更是在向其他姐妹们表示和炫耀自己与宝玉关系亲近。

(二)言外之力

受到汉语表达习惯的影响,人们在对话的过程中常常习惯使用无意义的语气词等表达自身情绪,进而传递出一种言外之力。这点在《红楼梦》的人物对话当中也有着明显体现。譬如说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当中,宝玉与黛玉桥边偶遇,黛玉在向宝玉询问其所看之书时宝玉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而黛玉笑说“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显然,宝玉在回答黛玉问题时并未说实话,而黛玉在笑说:“好多着呢”,曹雪芹通过用语气助词“呢”,在加强语气的同时也活灵活现地展示出黛玉开玩笑似的威胁宝玉向其展示所看之书,进而使得读者能够在感受宝黛亲密无间的同时,看到更加立体的黛玉形象。而在《红楼梦》第五回中写道秦氏在听闻嬷嬷说宝玉在自己房中午睡不合规矩时笑说“嗳哟哟,不怕他恼。他能多大呢,就忌讳这些个!”,秦氏话语中的“就”字使得语气得到明显加强,不同于嬷嬷的大惊小怪,秦氏并不在意宝玉在自己房间午睡,而这也正是宝玉和秦氏关系亲密的一大真实体现。

三、基于礼貌原则下的人物对话的语用

(一)遵守礼貌原则

语用学家利奇认为人们在会话过程中,通常会通过贬低自己夸赞他人的方式表示礼貌,因此会在对话中遵循赞誉以及谦逊原则[2]。如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中,黛玉对宝钗感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才知道了。”心高气傲的黛玉此前对宝钗一直心存嫉妒与不满,而在听到宝钗关心自己的话语之后,深受感动并改变了自己对宝钗的态度,不仅直接告知宝钗自己以往对其的不满,同时通过将自己说成多心之人并对宝钗予以真心夸赞,一方面黛玉在与宝钗的对话过程中同时遵循了赞誉和谦逊原则,另一方面也表示出此时黛玉对宝钗心悦诚服。而在《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中,史湘云在和宝钗商量做东道邀诗社一事时,宝钗说道“既开社,便要作东……还是往这里要呢?”,在话语当中宝钗不仅说出了湘云所担忧之事,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对湘云的担忧,与礼貌原则中的得体准则要求相符,展示出了宝钗卓越的待人接物能力和湘云之间的亲密关系。

(二)违背礼貌原则

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交际双方在会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有违礼貌原则的情况。譬如说在《红楼梦》第十六回当中,宝玉送待遇礼物但黛玉并不领情,同时说道“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其直接呵斥北静王为“臭男人”,并且将宝玉所赠之礼掷在地上,虽然黛玉的言语行为并不礼貌,但也可以被理解为正是由于黛玉和宝玉之间亲密无间、无话不谈,所以才会在言语行为上表现得无所顾忌。在《红楼梦》第二十回,李嬷嬷对袭人骂道:“忘了本的小娼妇!……看你还妖精似的哄宝玉不哄!”在这里,李嬷嬷因自己来宝玉屋里,但袭人躺在炕上并未起身问安而大为恼火,因此辱骂袭人,并使用了大量不雅词语如“小娼妇”“妖精”等,但在对话当中袭人也只是低声分辩了几句,并未直接回嘴反驳,这主要是由于袭人虽然身为宝玉的贴身丫鬟,在宝玉处十分受宠,但李嬷嬷则身为宝玉的奶娘,地位更高,因此有权利责骂下人。显然,在李嬷嬷和袭人的这段人物对话当中,李嬷嬷并没有遵循礼貌原则,而这也正是李嬷嬷与袭人身份地位悬殊,李嬷嬷权力威望较大的表现所在。在《红楼梦》第七十四回当中,王夫人误会晴雯勾引宝玉而对其责骂时,冷笑说道:“好个美人!……自然明儿揭了你的皮!”,王夫人在责骂晴雯时使用了包括“死人”“浪样儿”等侮辱性的话语,将王夫人的傲慢与专横以及对晴雯的极度不满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反观丫鬟晴雯,虽然自身清白但由于其与王夫人身份地位相差悬殊,因此只能默默忍受主子的挖苦讽刺和责骂,在这段对话中王夫人同样也有违礼貌原则,但也正是因为像王夫人、李嬷嬷等具有较高身份地位和等级的人,在与下一级人进行谈话过程中可以不用严格遵循礼貌原则。

四、基于合作原则下的人物对话的语用

(一)对话符合会话合作原则

双方在进行对话的过程中,只有遵循会话合作原则才能保障交谈会话的顺利进行。而语用学家格莱斯在《Logic and Conversation》当中提及,合作原则总共拥有四个原则内容,即要求话语真实且具备足够信息量的质量原则、话语关系原则以及能够清晰准确表达的方式原则[3]。在《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史湘云在找宝钗商量做东邀诗社时,宝钗说道“现在这里的人,……岂不又省事又大家热闹了”,在这里宝钗先是说道铺子里有伙计家里有上等螃蟹,而贾府中大部分女眷都喜欢吃螃蟹,且薛姨妈一早打算邀请贾母,因此其建议湘云先设宴请大家吃螃蟹,待宴席散了再作诗。这一提议不仅切实可行,同时因宝钗在说话时站在了湘云的角度上,因此也使得湘云很是受用。而在这一对话当中,宝钗的言语不仅拥有足够的信息量,且内容之间相互关联,并且简洁有力地告知湘云自己的计划安排,有效遵循了会话中的合作原则,使得会话拥有较高的质量水平。

(二)对话有违会话合作原则

在《红楼梦》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并非始终遵循会话合作原则,但会话不仅没有中断,反而对小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譬如说在第二十二回当中,大家一起庆祝宝钗生辰时,贾母因喜爱表演戏曲节目中的一个小旦命人打賞,此时王熙凤笑说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而史湘云心直口快地说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事实上王熙凤明明知道戏子的扮相与林黛玉相像却并未点明,只是说道“活像一个人”,这主要是由于当时戏子地位较低,将戏子和有一定身份的富家小姐相提并论,不仅显得不尊重,同时林黛玉自身性格敏感多疑,必然会使其感到不快。因此王熙凤故意不说明白就是为了避免得罪黛玉,虽然其在说话时并未完全遵循会话中的合作原则,但并不影响交谈内容质量,反而充分体现出了王熙凤精明、八面玲珑的性格特点与人物形象[4]。

《红楼梦》的人物、故事背景等均建构在当时的封建现实社会,虽然作者曹雪芹对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艺术加工,但小说中的人物语言以及对话基本上与人们日常交际用语一致。因此通过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切入,分析《红楼梦》人物对话下,读者能够对人物对话是否遵循会话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言语行为理论等判断人物的具体身份等级以及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从而准确掌握其在当时封建社会中所拥有的社会地位,对于其全面把握人物在小说中的形象与性格特点,加深其对《红楼梦》的理解与感悟具有深刻意义。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

[2]吴梅.关联理论视角下《红楼梦》小说中刻意曲解话语的语用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6.

[3]孟瑞玲.《红楼梦》中人物话语的多维语用视角分析——以王熙凤与刘姥姥的一组对话为例[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07):146-147.

[4]刁姝君.有意冒犯性话语与权势的语用分析——以《红楼梦》中人物对话为例[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5,(02):30-32.

作者单位:

巩义市第三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红楼梦》读后感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冯其庸的论文
冯其庸的序跋
续红楼梦
作家阅读的方式
十年一觉迷考据 赢得红楼梦魇名
于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