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词作选调倾向

2018-03-21 10:57鲁东大学文学院
长江丛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编年木兰花江城子

■梅 楠/鲁东大学文学院

词,起源于隋唐,繁盛于两宋。王力认为,从“被诸管弦”方面而言,词是渊源于乐府的;若从格律方面而言,则是渊源于近体诗。研究者一般认为,词是继诗歌之后出现的一种配合音乐以歌唱的一种新的诗体。乐观豁达的苏轼,其词作包含着自己的胸襟与气质,体现着自由的思想。除其内容与表现形式上的自由,还有其刚柔并济的多样风格。一般认为,李清照、柳永为婉约词的代表,而豪放词则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纵观苏轼词作,选取不同词调近八十种,豪放是其主旋律,兼有婉约词风。

根据《东坡词编年笺证》凡例,“兹编从各种苏词版本、苏集以及宋人笔记、元明清人杂编、今人孔凡礼《全宋词补辑》等籍中共收东坡词三百陆拾首,确证为前人误收者则剔而不取,又从《全宋词》中收东坡词残句十二则,为目前收东坡词最多者。”其收录苏轼三百六十首完整的词,共78个词调(《江神子》与《江城子》实为同一个词调),《浣溪沙》以46首居于榜首,其次是《减字木兰花》28首,《菩萨蛮》22首,《南歌子》19首,《临江仙》、《南乡子》各16首,《蝶恋花》、《西江月》各15首,《江城子》12首,《定风波》9首,占全词数量有一半之多。此外,《虞美人》《点绛唇》《行香子》各7首、《木兰花令》、《渔家傲》、《满庭芳》、《水龙吟》各 6首、《玉楼春》、《诉衷情》、《满江红》、《如梦令》各 5首,《醉落魄》、《阮郎归》、《水调歌头》、《渔父》各 4首,《殢人娇》、《好事近》、《阳关曲》、《少年游》、《谒金门》、《鹧鸪天》、《清平调》各 3首,《导引歌词》、《鹊桥仙》、《沁园春》、《念奴娇》、《洞仙歌》、《调笑令》、《永遇乐》、《望江南》、《卜算子》、《哨徧》、《瑞鹧鸪》 、《雨中花慢》、《踏莎行》、《千秋岁》各 2首,《生查子》、《青玉案》等各1首。

苏轼现存词作三百余首,各个版本数量不一。《东坡词编年校注》与《苏轼词编年笺证》收录苏轼一生词作数量就不一致。《东坡词编年校注》凡例说得很明白,“本书汇集苏轼一生词作,并作编年校注,按正编、附编、附录编次。正编列:(一)编年词二九二首;(二)未编年词三十九首,残句十一则。附编列:(一)他集互见词八首;(二)存疑词十一;(三)误入苏集词五十三首,残句九则。最后为附录。”由此可见,明确为苏轼的词作三百三十九首。苏轼词作共77个词牌,依据调名使用频率高低排列,依次是《浣溪沙》45首,《减字木兰花》28首,《菩萨蛮》21首,《南歌子》19首,《南乡子》17首、《临江仙》15首,《西江月》14首,《江城子》、《蝶恋花》各12首、《定风波》9首,《木兰花令》、《行香子》、《点绛唇》各7首、《满庭芳》、《渔家傲》、《水龙吟》各 6首,此十六个词牌的词作数量占全词近七成。此外亦收有《木兰花令》、《行香子》、《点绛唇》7首,《满庭芳》、《渔家傲》、《水龙吟》6首,《如梦令》、《满江红》、《虞美人》5首,《醉落魄》、《水调歌头》、《渔父》4首,《殢人娇》、《好事近》、《阮郎归》、《阳关曲》、《少年游》、《谒金门》、《诉衷情》3首,《鹊桥仙》、《沁园春》、《念奴娇》、《洞仙歌》、《调笑令》、《永遇乐》、《望江南》、《卜算子》、《哨徧》、《瑞鹧鸪》、《千秋岁》、《雨中花慢》2首,其余,如《华清引》、《一斛珠》、《浪淘沙》、《清平乐》等皆1首。

《东坡词编年笺证》与《东坡词编年校注》词作数量不一,而《浣溪沙》皆稳居首位。《东坡词编年校注》较《东坡词编年笺证》少《导引歌词》一个词调。据白静《唐宋词调之冠——〈浣溪沙〉初探》定量分析研究,唐宋时期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调是《浣溪沙》、《水调歌头》、《鹧鸪天》等。其中,《浣溪沙》在宋代使用频率最高,以845首词作数量名列“十大金曲”榜首。《浣溪沙》有不同诸格体,大体相近,俱为双调,上片三句,下片三句,皆七言,共42字,堪称短小轻便,内容与形式的相得益彰,此调上下两片句式、字数完全相同,只是平仄略有变化,这种体式形成“双叠”形式,而这种“双叠”形式使得下片音乐演奏只需重复上篇,容易形成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使得《浣溪沙》倍受欢迎。《浣溪沙》词调如下:

再看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此可以看出,苏轼作词是严格按照词律的准则,并在此基础上稍加改造创新。《浣溪沙》倍受唐宋词人青睐,以此词牌作词的数量不胜枚举,然情感与内容却大相径庭。试比较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与苏轼的《浣溪沙》(寓意),两者虽按《浣溪沙》词调作词,却风格迥异。“宰相词人”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全词笼罩着忧伤,但这种忧伤仅仅止于“无可奈何”,最后也是黯然神伤“独徘徊”,全词围绕着氤氲着“淡淡”的忧伤的氛围。而“乐天派”苏轼《浣溪沙》(寓意):“炙手无人傍屋头。萧萧晚雨脱梧楸。谁怜季子敝貂裘。愿我已无当世望。似君须向古人求。岁寒松柏肯惊秋。”虽竭力写自己遭受排挤,仕途不顺,并运用季札的典故写自己的生活悲凄,然“岁寒松柏肯惊秋”这样一句表明自己有松柏一样的坚强的品质,扭转凄凉的感情基调为激昂坚强斗志的乐观态度。

苏轼在《书吴道子画后》中谈论自己了对“豪放”的看法,他说“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苏轼词风多样,他虽然是豪放词的代表,但究其词作,亦不乏婉约词。受佛家思想影响的苏轼,尽管使用《浣溪沙》、《蝶恋花》这样温婉的词调,严格按照词谱创作,却仍表现出一种潇洒飘逸、乐观旷达之情。苏轼主张“以诗入词”,他认为词亦可以如诗歌创作一样,使用用典等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故此,虽同一个词调,苏轼表达出的感情基调却截然不同,如苏轼用《江城子》词调写出两片风格迥异之作——《江城子》(密州出猎)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前者抒发感慨,后者悼念逝者。

苏轼词作三百余首,使用词调七十余种,或以词调本义写作,或者仅是按借用词调词谱抒发真性情,其中可以窥探其“以诗为词”的手法及其乐观旷达的超脱思想,对后世的词作词风影响甚大。

[1]薛瑞生.东坡词编年笺证[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

[2]邹同庆,王宗堂.苏轼词编年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2.

[3]林克胜.词谱律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4]王力.汉语词律学[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

[5]彭程.论苏轼词的自由性[D].延边:延边大学,2011.

[6]白静.唐宋词调之冠——《浣溪沙》初探[J].湖北大学学报,2004(02).

[7]叶嘉莹.论苏轼词[J].中国社会科学,1985(03).

猜你喜欢
编年木兰花江城子
贵州土司史籍编年系列总序
减字木兰花·乙亥清秋
索尼微单TM相机编年册
木兰花开 香飘四海
江城子
江城子1
减字木兰花·咏犬
影像编年:色彩美学、造型风格与跨界追求——论导演张艺谋
木兰花
江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