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作业设计的完整性思考

2018-03-22 12:17武凤霞
江西教育B 2018年1期
关键词:练习册词语变形

武凤霞

之所以要谈论作业设计这个话题,主要是发现一线教师对作业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偏颇,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轻视。所谓的认识偏颇,具体表现在仅仅把作业看成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事实上,作业的存在起码有三个作用:一是检测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科学与合理。作业练习中难度较大的题目往往是课堂学习的总结或延伸,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兼顾全面、带领学生很好地突破重难点,学生的作业完成相对会比较好。二是检测教师的教学理想是否达成。教师课堂上教不到或者教不清的地方,反映在作业上一定是做不对。第三才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运用知识的实践力、学科技能的形成度都从作业中直接反映出来。所谓的轻视,主要表现在教师对作业存在着“现有的就是合理的”认识,这种认识表现在工作中就是把练习册上的作业按照教学进度布置下去,忽略了作业本身的针对性和价值性。

正是因为以上的原因,我们着手进行作业设计的研究,目的是让作业成为课堂学习的有效延续,成为真正能检测师生教与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成为提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方式方法。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认真研究当下跟教材配套发行的不同版本的练习册,发现虽然编写者不同、练习内容不同,但是却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1.作业类型单一。以语文为例,无论课文体裁和内容如何变化,课后练习的形式和类型却是大同小异。尤其是同年段,练习内容更是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最突出的是对字词掌握的检测,几乎清一色以“看拼音写词语”的形式出现,从第一课到最后一课,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可以算得上是亘古不变的“经典”。其实,同样是检查生字词的掌握,可以有不同的检测形式,比如:可以“选字填空”,可以“把词语补充完整”,可以进行“同音字、形近字辨析”,还可以“根据意思写词语”等等。单调的练习类型,带来的一定是作业的乏味与无趣。

2.作业设计基于保底。翻开小学生的语文练习册,你会发现,看拼音写词语、形近字组词、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等一些题目占据了相当大的分量。如果综合评估一下除阅读思考以外的题目,难度基本处在面向中等生或者略略偏下的层面。这种状况表现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是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在不需要深度思考的情况下就能在短时间里顺利完成。而中间的三分之一同学慢一点,往往是因为习惯或者动作迟缓所致。这种保底的设计意图让作业本身缺少了思维的张力,让学生的学习一直处于浅层次循环状态,作业的价值性就大打折扣。

3.作业设计与课堂学习和检测项目的脱节。教得杂而乱、练得简且单、测得广又难的问题一直是小学各学科学、练、考三者之间存在的突出矛盾。这种矛盾形成的原因,除主观因素以外,还有不可忽视的客观问题,主要表现在作业练习作为课堂学习和综合检测的中间环节,上不能很好地承接并真实反馈课堂学习的内容,下不能为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做好铺垫。也就是说,作业的类型和内容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完成从学习到运用、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转化。

面对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该如何改变呢?我想,最重要的是教师对作业要有相对完整性的思考,不仅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学生应该掌握什么,而且还要准确把握教材和学生,明晰作业难度的上下限,会选择,会统整。同时还要把握作业设计的特点,明确作业设计的需要,掌握作业设计的艺术。如此,才能让作业练习在凸显价值的同时充满带领学生成长的魅力。

富有魅力的作业,应该具有以下原则:

1.“真”原则。也就是说,我们设计的作业应该是“真作业”。所谓的“真作业”,一定是站在有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层面,和教材特点、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各方面事实相吻合的作业。“真作业”最重要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比如:针对易错的知识点展开训练,针对一节课最突出的学习内容进行训练,针对教学中发现的学习难点进行训练,针对学生的某项学科能力进行训练,针对学科综合素养提升进行训练,等等。这些训练无论是立足知识的学习,还是能力的训练,或者是学科思维力的提升,都一定是有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真”作业在设计上要求练习目标明确、练习层级分明,杜绝重复性、机械性、无目的性练习,真正确保练习的有效性和价值性。

无锡市东林小学曹红艳老师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内容以后,看到练习册上对该学习内容的训练停留在“直接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的层面,就及时对学生的练习册做了修改,添加了这样一个练习:“一个平行四边形相邻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6厘米、8厘米,一条高为7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这道题重点是让学生先要找到一组对应的底和高,然后才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此题是原练习册上题目的变式练习,在思维上有递增,题组练习使学生更深层次地巩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很明显,在补充练习以后,这一学习内容就以不同的面目、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呈现在学生面前了,在这样多维度的思考和练习中,学生对这个学习内容的把握更全面了。

2.“新”原则。这里所谓的“新”主要体现在作业的“变形”上,包括内容的变形、样态的变形、背景的变形、训练角度的变形等等。变形的价值是什么呢?是增加练习的丰富性,把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训练引向深入。“新”作业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练习设计具有很强的延展性。比如基于一个训练点向不同形式的延展,基于一种能力向其他能力的延展,基于教材本身向同类教材的延展、向教材深处的延展等等。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位能敏锐发现延展点并准确把握延展方向和延展度,让同一个训练不断变形的教师。

比如说,同样是理解“博”这个词语,作业的练习就可以有以下不同的类型:

类型一:请你给“博”组词,越多越好。

类型二:请你用查字典的方法(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博”的意思。

類型三:(出示“博”的不同解释)请你根据“博”的不同解释组词。

类型四:请给词语中的“博”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1)多,广;(2)知道得多;(3)用自己的行动换取;

博览群书( )博物馆( )广博( )

博采众长( )博士( )博得同情( )

类型五:请根据下面每一句话表达的意思填进去一个和“博”有关的词语。

(1)无锡市( )不仅建设得辉煌壮观,而且呈现了无锡各个阶段的发展史,很值得一看。

(2)一个人要想优秀,就必须学会向不同的人学习,这叫( )。

(3)我们王老师知识十分( ),天文地理无所不知。

(4)一个有学问的人首先是一个( )的人。

上述例子就是一组典型的变形题,围绕“博”的理解,涉及了释义、组词、辨别等不同的层面,随着检测角度的改变,检测难度层层递进,接受检测的学生群体也逐步升高,这样的检测体现了变化性、螺旋性、增长性、灵活性和挑战性,学生做起来不仅不乏味,而且还能体会到自我挑战的快乐。

3.“趣”原则。首先,这里的“趣”是题目表述的“趣”。不能否认,我们很多的练习题在文字表述方面毫无美感,甚至面目可憎。比如数学上常常出现的名字是小明、小刚、小强、小红和小兰,他们不是一起分苹果,就是一起植树、栽花、排座位,无论教材如何变化、年级怎么递升,他们牢牢占据着练习题主角的位置,这样的题目,除了让孩子们进行数学技能的练习以外,文字丝毫不能浸润孩子的心灵,更不能够唤起他们走进试题、走进阅读理解的兴趣。其次是练习形式的“趣”。让学生掌握某个知识或者某种技能可以有哪些形式呢?我们不妨从语文的角度归纳一下:练习学生的语感可以有读、背、讲、辩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练习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达一个意思,可以有提供词语造句、根据标点造句、把错乱排列的词语连成一句通顺的话、用连接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判断句子表达是否完整、把病句修改正确等数种形式;就连最普通、最简单的檢查对教材中经典句段的掌握也可以用背诵、默写、填空、选择、判断等不同形式。即使我们的形式无法改变,也可以在题目要求上为它披上一件可爱的外衣,用绚丽的色彩吸引孩子们走进的兴趣。第三是解答问题过程的“趣”。如果前面的两个“趣”是基础的“趣”,那么这一个“趣”就是高端的“趣”。“趣”在曲径通幽,“趣”在径中有景。——学生写作业的过程也许是安排人物命运的过程,也许是设计生动场景的过程,也许是阅读微故事的过程,也许是调动各方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无论是什么过程,无论有着怎样的体验,都是能够让学生看到解题风景,感受乐在其中,找到学习价值的趣味过程。

当然,特别提醒的是,在关注作业“趣”点的同时,切不可忽略作业设计的实用性。牢记设计作业是为了把课内学习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延伸、适当的补充和适度的总结,为的是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趣”中落“实”,“实”中隐“趣”的作业才是真正的上佳作业,才能真正为学生所喜欢,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作业。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东林小学)

猜你喜欢
练习册词语变形
练习册
容易混淆的词语
练习册
“我”的变形计
例谈拼图与整式变形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