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18-03-22 12:54欧阳辰晨
魅力中国 2018年41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来说,传统文化不仅改善其知识结构,提升其道德修养,帮助其树立崇高的人格,而且还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因此,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深入发掘传统文化携带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纷纭激荡的社会思潮对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但能提升道德修养,还有利于价值观的塑造。为此,要积极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才能有效推动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一、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育人环境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离不开其所处的校园文化环境,文化底蕴浓厚的校园环境不仅能够陶冶道德情操,还能有效激发大脑接受教育的潜能,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并自觉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品格。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的引领作用,注重把优秀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的人文景观、校园建筑、校园活动等校园文化环境中,使大学生无时无刻都能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

一方面,要重视人文景观的打造,推动校园文化墙、文化石、楼宇景观等的建设规划,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和要素与校园环境有机结合,使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教育理念、育人功能统一起来,让大学生在充满优秀传统文化的环境氛围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另一方面,要着力打造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组织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校园文化艺术节”、“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文化艺术活动,积极举办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為主题的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书法大赛、三笔字大赛等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育人活动,让大学生亲身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独特魅力,不断激起文化共鸣,进而将这种对传统文化根源的认同感,转化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动力。

二、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课堂教学,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时曾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为此,高校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课堂教学投入,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的课程教学创新,深度挖掘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契合点,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其阐释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时代价值,让传统文化换发新时代的活力,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一方面,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重要作用,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教育引导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并加以甄别的对待,批判的继承,增强文化自信,夯实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的精神资源,通过开设公选课、邀请传统文化名家来校讲座授课等形式,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教育引导大学生更加深入的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促进其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的提升,坚定地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三、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实践活动,打造实践育人的创新模式

实践的类型多种多样,高校在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天然联系,创造更多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了解国情、认知社会、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锻炼意志、培养品格,不断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打造实践育人的创新模式,拓展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形成文化涵养大学生行为的育人机制。

一方面,高校要广泛开展以传统文化传承和调研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大学生深入历史博物馆、民间文化艺术发源地参观调研,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入发掘和研究民族文化的内涵,不断增强文化自信,自觉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另一方面,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渗透力。在大力开展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适度开展一些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培训活动,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相结合的育人模式,既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使其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培养了诚信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凝聚民族精神、提升道德修养、调节人际关系、传承文明礼仪的积极作用,并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掘和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养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校园文化、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等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以此唤醒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引领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2]高长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定位[N].光明日报,2016(9).

[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1).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17—2018年度立项课题(编号:SCSZ2017088)、西华师范大学2017年德育研究会课题(编号:DY201711)的成果。

作者简介:欧阳辰晨( 1988—) ,男,陕西西安人,西华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干部、助理研究员,政治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