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书记”耿遵珠

2018-03-23 07:40陈文欣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8年28期
关键词:茌平县全村大棚

◆ 文/陈文欣

山东省茌平县耿店村距北京上千公里,是个只有700多人的小村庄,有20多年种菜历史。过去村里只有60个“小土棚”,“50后”“60后”是主力,年轻人更愿意外出打工,“有段时间全村青壮劳力跑出去200多人”,出现在田野中的主力全是“老把式”。

但这两年,“老皇历”已翻了过去。全村178户人家,600个钢架大棚,劳动力几乎全“粘”在大棚上,让该村成为名副其实的蔬菜种植专业村。如今的耿店村,村里人均纯收入增长8倍。听到村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感谢耿遵珠。耿遵珠是山东省茌平县耿店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全国人大代表。

今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耿遵珠对总书记提到的乡村振兴备感振奋。

如何富起来的,“多亏了这些菜棚!”耿遵珠说,他们村通过“一条龙”的产业发展,吸引不少青年返乡创业。村里产前有育苗场,产中有合作社,产后有蔬菜批发市场,村民足不出村,就能赚钱,一些在外打工的青年纷纷回乡创业成为“棚二代”。近几年,合作社逐渐转变思路,从种大路菜靠批发以量取胜,到把大路菜种优,蔬菜直供进超市,实现了从量到质的变化。

耿遵珠接手之初的耿店村,村里破烂不堪、村路泥泞难走、宅基地乱抢乱占、盖房乱搭乱建、不孝敬老人等现象时有发生。对此,耿遵珠没有丝毫退缩,毅然接起了带领村民致富的重担,并作出承诺: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他自费考察,确定发展棚菜生产的思路,他带头发起,联系92户社员集资32万元,按“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成立了绿冠蔬菜合作社。2009年,合作社投资建设了育苗场,年育苗突破300多万株,盈利65万元,结束了从外地进苗的历史,每株节省成本1毛钱,社员分红52万元。合作社还建设了蔬菜精包装加工厂1处,100吨蔬菜低温冷藏库1座,购进了农药残留检测、化验设备、包装生产线、运输设备等,经营服务由此涵盖了育苗、药检、运输、包装、冷藏等多个环节,而耿店村的蔬菜种植业也由此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现在,合作社年收入达到3000万元,带动周边12个村成为蔬菜生产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3000元增长到现在的2万多元。

2012年,耿店村成立了资金互助会,累计为村民解决生产发展资金1100多万元。到目前,耿店村的绿冠蔬菜合作社拥有绿冠育苗厂、绿冠蔬菜批发市场、绿冠生态观光园、绿冠蔬菜加工厂、绿冠资金互助会五个实体,年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

“两年前,几个年轻人拿着外出打工攒下的几十万元找到耿遵珠,要入股村里的合作社,参与种大棚。”耿遵珠说,他们年轻,有干劲,有魄力,懂技术,也看到了农村的广阔空间,于是,“回流”顺理成章。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耿遵珠说,他们不用“老一套”种大棚,而是改建成现代化大棚,用最新科技手段种植,解放人力,全都机械化操作,通过网络销售,高品质的果蔬一经投入市场便受到追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让古老的乡村“年轻”起来。

耿遵珠没想到,耿店村的发展经验会被总书记当作乡村振兴的样本。“作为一名农村党支部书记,我深刻感受到这些年农村的发展,乡村的振兴,农民的全面小康,靠的是党和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耿遵珠说,“今年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第一年,我们作为基层的农村干部代表,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直接参与者,我一定牢记总书记重要指示,带领全村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

猜你喜欢
茌平县全村大棚
B站UP 主停更,游戏成“全村”希望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全村唯一收件人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抽自家鱼塘救全村1400亩地
办好一处书屋改变全村面貌
茌平县老年人休闲体育现状分析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