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日语课程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探究

2018-03-23 10:37曹向梅
求知导刊 2017年33期
关键词:模式自主学习

曹向梅

摘 要:文章就通识日语课程在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中普遍存在的两个难题进行了实践探索。以探究学生最佳自主学习模式为目标,对日语类应用进行了体验式分析,通过调查问卷、平行班对比的方式对实践结果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通识日语课程;自主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一、高校通识日语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日语课程作为通识课、选修课,几乎所有高校都有开设。由于语言课程的特殊性,日语作为通识课程在经过学生初期的追捧后也暴露出诸如后续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以下两个矛盾较为突出:第一,有限的课时与难以授完的基础知识之间的矛盾 ;受教学大纲课时限制的影响,各高校在这门课程的课时设置上普遍比较少,基本上都是每周一次课只开设一学期。这与语言的认知与习得存在严重的矛盾。过少的课时使教师在完成基础语音阶段的讲授后很难再有效地展开内容的讲解,学生无法掌握一定的体系以保证后续的自学。第二,学生即时兴趣和持久学习之间的矛盾,学生报选日语课程往往只是出于对与日本相关的事物感兴趣,而兴趣只是语言学习的一个契机,接触一门全新语言需要进行大量记忆。这一客观事实将相当一部分学生拦在了日语学习的门外。

二、日语自主学习类软件和应用现状

1.日语App现状分析

目前以安卓和苹果操作系统为平台的日语相关App应用约有三百余种,根据其用途,学习类软件占了大多数,以下载最多的前50名应用为例,可以分成以下四类:工具类、综合学习类、教材辅导类、专项辅导类。

以上日语应用软件特点:工具类软件开发者中大型企业不多,即正规的常用专业词典软件化的不多;综合类软件多以沪江为代表的网校有偿授课形式进行;教辅类以现行应用最广的三大基础教材的软件为主;专项类中基础语音类软件成熟度最高,在“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训练中,與阅读相关的软件明显偏少,具备自我评价和反馈功能的“说”相关软件更是寥若晨星,以下载量相对较多的“日语配音狂”为例,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功能都远远无法与“英语趣配音”等英语同类型类软件相比。

2.日语微信公众号及其他形式的应用

日语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发展迅速,具有以下特点:内容上看,时事、娱乐、旅游等资讯类推送内容占了绝大多数,即便是偏学习类的公众号一般也有少量咨询推送,对语言的学习来说需要防止信息过度带来的干扰。小程序目前的绝对数量较独立App少很多,但值得一提的是, “腾讯翻译君”具有高辨识率的日语语音识别功能。

目前对于通识日语课程的学生来说,移动端的自主学习环境已可以满足日语学习“听、读、写、查”的基本要求,而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利用以上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任课教师的课题。

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本次实验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通识日语选修课的学生为实验对象,三个平行班级共计136人。A班、B班在课堂上以精简为原则向学生推荐相关应用。其中A班组建社交群,针对目前自主学习应用缺乏用录音功能无法进行自我评价的问题,要求学生定期将所学课文进行录音并上传社交群,并且每课每人出题在群里共享,及时地进行“说”的输出训练。B班不建群,C班不做问卷调查也不建群。

学期结束时就“课堂外你用过以下哪些学习日语的方式” 按功能和平台在三个平行班进行调查,其中A班、B班的绝大部分学生都在使用相关应用,教师的总有效推荐率接近90%,C班共46人中有17人未使用任何方式。就“今后是否有继续学习日语的打算”一项,A班、B班的肯定回答明显高于C班。从期末考试成绩看,介入了评价和反馈机制的A班成绩最好,C班成绩明显较A班、B班差。

实践结果表明:教师参与下的自主学习效果明显优于放任式的自主学习;基于移动端的语言学习是大势所趋,基于App软件和微信等平台的自主学习模式可以有效缓解通识日语课程课时有限性的问题;目前,高效的自我评价和反馈机制仍然是当前自主学习模式中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参考文献:

[1]刘永兵,张会平.社会认知主义视域下的外语教学与传统外语教学的关系思考与定位[J].中国外语,2011(4).

[2]刘 援.体验式外语教学的实践与理论探索[J].中国外语,2011(5).

猜你喜欢
模式自主学习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