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背景下太极拳发展探析

2018-03-24 02:27薛明皓
武术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全民健身太极拳发展

薛明皓

摘要:“全民健身”战略重在号召人们要加强身体锻炼,与太极拳的健身功效具有一致性。为促进太极拳的发展,文章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在“全民健身”的战略背景下,深入探讨太极拳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促进太极拳运动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全民健身” 太极拳 发展

早在1995年,国家就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重在号召人们要加强身体锻炼。太极拳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健身功效与全民健身计划的目标相一致。在“全民健身”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如何促进太极拳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机遇:“全民健身”战略保障

1952年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全民健身指导方针。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2014年10月,党中央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还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又提出“发展体育事业,推广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的“18字方针”。全民健身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适应我国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

诸多政策及导向促使“全民健身”战略的不断发展,太极拳的健身功效与“全民健身”战略的发展具有一致性,“全民健身”主要增强人们的健身意识,提高全民体质健康,使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而太极拳的健身功效有目共睹。因此“全民健身”战略为太极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创造了条件。在大健康的政策背景下,促进全民的体质健康,太极拳项目可以作为一个重要途径。“全民健身”战略创造的条件,为太极拳的发展提供契机,为太极拳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2共性:促进全民健康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提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融合必不可少,国民的身体健康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全民健身战略的本质在于促进全民养成“持续自觉规律化运动健身”的生活方式,这是一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伟大智慧使命。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要求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其目的就是要鼓励动员全民积极参与到各种体育锻炼中去,增强全民体质,提高国民素质。全民健身的主要特点就是全民参与,随着国民体质健康的不断下降,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国家的未来——青少年儿童的体质健康更应该得到重视。全民健身依靠体育这一重要手段积极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它的颁布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使人们形成了一种终生运动的理念。

相比于全民健身的促进作用,太极拳运动对健康的促进同样不可忽视,显得更为具体。太极拳是众多武术项目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求形、神、意、气逐渐趋于圆融一体,意识、呼吸、动作三者有机结合。长期练习太极拳运动不但可以舒活筋络增强体质,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还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身心的发展。由于太极拳有诸多优点,适合不同年龄、体质的人进行练习,与“全民健身”战略的大众参与更具一致性,可成为推广全民健身运动的首选运动项目。

3挑战:太极拳发展的困境

3.1非物质文化遗产欠缺保护

最具代表性的杨氏太极拳和陈式太极拳作为第一批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由此可看出太极拳正处于濒临失传的境地,表明其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国家和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及资金投入,社会上也有很多献计献策的工作者,但这些都是建立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基础上来完成的。事实上,阶段性的资金投入是可以的,但是长期且大规模的投入是不现实的。因此,并不能真正地解决根本性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保护工作仍然欠缺,使得太极拳虽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受到了阻碍,从而使太极拳这一项目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3.2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不断形成的。在与不同文化不断地交流融汇中,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有独特魅力的文化有机体。太极拳作为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的一项,其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文化不断冲击着我国的传统文化,人们对于新鲜的现代文化的追求,使传统文化备受冷落,人们渐渐忘记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更多的被网络文化、快餐文化所代替。乔晓光先生曾说:“一种文化的兴衰往往依赖于拥有这种文化的人数”,现如今传统文化的依赖人数远不及现代文化,这使太极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3.3太极拳的传承限制发展

太极拳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传承深受宗族法治的影响,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传承,开宗立派正是其产物,只有少数的“正宗”才会得到真传。这种老旧的传承观念深入人心,出现了“秘密传承,不传外人,男女有别,亲疏有序”的形式,而那些“正宗”如不能很好的将绝学传授给后代则会使该技艺失传,从而造成太极拳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家族传承后经过演变成师徒传承,师徒制则是在模拟家族血缘的基础上,将父与子变成师与徒,从而形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关系。太极拳在传承的过程中传承方式陈旧,造成太极拳不能很好地延续下去。另一方面,太极拳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缺乏传承人且年龄偏大,在传承过程中的断层。传承方式单一的同时传承人缺乏,这对太极拳的发展极为不利。

3.4错误练习造成损伤

太极拳作为一项修身养性适合各个年龄人群的活动项目,其好处有目共睹,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任何事情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太极拳也不例外。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膝关节以弯曲半蹲的姿势为主,讲究的是松腰松胯、沉肩垂肘,表面看起来没有用力,实则静中有动。由于技术动作的不规范,没有做到松胯、屈膝下蹲,反而在練习过程中身体起伏过大,增加了膝关节的承重负荷,从而造成膝关节的损伤。对于老年人而言,练习太极拳主要目的就是强身健体,但如若练习不当,造成膝关节的损伤,就会降低人们对太极拳的喜爱,从而影响太极拳的发展。

4

应对:“全民健身”背景下太极拳的发展策略

4.1删繁就简易于学习

人们练习太极拳最重要的目的是强身健体,但太极拳的种类众多,招式繁多,使很多人记不住动作,导致在练习的过程中出现断断续续的现象,不适合人们进行身体锻炼。而简化的套路去掉了许多繁琐的动作,突破了传统的束缚,将几百个复杂的动作简化成几十个易于记忆的动作,使人们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没有太极拳招式记忆和路线记忆的困扰,更有助于人们进行练习。在促进个人身体健康进步的同时促进全民健康的发展,实现全民健身向全民健康质的飞跃,从而为全民健身战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2“大武术”观指导下的建设

高小军曾指出:“武术观是人们长期形成的对武术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大武术观讲的是站在全局的层面上,以对武术事业整体发展高度负责和包容的心态看待武术的一种价值观和认同感”。“大武术”观是对武术发展具有纲领性的作用,是国家武术主管部门制定的发展规划。因此,我们要在“大武术”观的宏观指导下,对武术的管理体制进行科学、规范的建设,建立规范的武术管理体制,从而对武术运动的发展进行科学指导,促进太极拳运动科学的发展。

4.3促进产业化及国际化的发展

在太极拳的发展过程中,产业化和国际化是其发展的趋势。对于太极拳的产业化发展,就是要打造太极拳的文化品牌,建立以太极拳为主题的旅游基地,对太极拳的功能进行定位,塑造独特的太极拳品牌形象,建立相应的公司型的社会组织,以这些组织为依托逐步实施产业化,从而促进太极拳及其文化的发展。太极拳的国际化发展就是要在太极拳产业化的基础上,促进太极拳走向国际,依靠国外的孔子学院,在传播中国孔子儒家思想的同时,将太极拳推向世界。产业化和国际化是相互依托的,在打造太极拳品牌的同时促进太极拳的发展。

4.4注重学校及社会的传播

武术进入学校教育早在古代就出现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内容、目的也在不断改变,学校武术教育从古至今都是武术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太极拳作为武术项目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校教育对于太极拳的发展也同样重要。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肩负着建设伟大中国的责任,“少年强则中国强”,学校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就可以看出。除了学校,社会同样是太极拳发展的重要途径,太极拳对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社会上练习太极拳的老年人也正不断增多,我们要将这些练习者组织起来,进行规范科学的指导,从而促进太极拳的发展。

5结论

太极拳作为一项健身运动项目,适合各个年龄段进行联系,其健身功效与“全民健身”的目标具有一致性,为响应“全民健身”战略,太极拳可成为推广全民健身运动的首选运动项目。通过删繁就简便于太极拳的学习和记忆,在“大武術”观科学的指导下,通过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两大形式促进太极拳的产业化及国际化的发展。

猜你喜欢
全民健身太极拳发展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的开展研究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