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地区回族武术活动研究

2018-03-24 02:27车通王海鸥
武术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发展

车通 王海鸥

摘要:齐鲁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齐鲁武术文化更是继承了齐鲁文化的特点,在其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壮大。齐鲁武术文化丰富多彩,拳种众多。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以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地区的回族武术为研究对象,从宗教的视角来论述武术在黑虎查拳的历史及发展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回族武术 传统武术 黑虎查拳 发展

1郯城简介

郯(tan)城,隶属于山东省临沂市,地处山东省最南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18°05'-118°31',北纬34°22'-34°56'。东临江苏东海;西邻枣庄台儿庄区;南与江苏新沂交界;北与罗庄接壤;东北毗邻临沭,西北毗邻兰陵。早在商代,少吳氏后裔即于此建立郯国,郯城是“东夷”集团中最大的方国徐国之都,是古徐州和徐国文化的源头,亦是徐姓的祖陵和发迹之地。截至2010年,郯城县总面积1189平方千米,下辖1个街道9个镇3个乡,总人口92万人。2012年,郯城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4.84亿元。

全县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回、满、苗、彝、壮、藏、土家、朝鲜、蒙古、哈尼族等14个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0.5%。从性别构成比来看,全县男女性别比为106.19:100。其中回族占0.45%;分别为马头镇、泉源镇、沟上村等回族村(居)。全县有清真寺6坊。

研究郯城地区回族武术活动主要以郯城县马头镇为主。郯城县的开展历史较为悠久,在鲁南苏北一带素有“拳术之乡”的称号,明朝嘉靖44年,山东沂州府(今临沂市)郯城县赵梦祜,获乙丑科武进士。而郯城县最早流传的武术可追述至春秋、战国时期,本县大尚庄乡黑龙潭边“由吾仙洞”尚存的武术石刻壁画即可证明。在清康熙乾隆年间很多武林高手活跃在鲁南苏北这片沃土上,咸丰年间沂洲府(今山东临沂)郯城县马头镇查拳大师文振恒(回族,生卒不详),因震压捻军有功,1865年(同治四年)加同知衔特用直隶州郯城县正堂(知县)周履端为六等军功监生文振恒赠送:“端正可钦”匾一块。同治年间查拳大师文振恒的徒弟王顺山(回族,生卒不详)人称王三爷,义和团首领,手持80斤大刀的事迹至今仍在郯马一代流传。文革期间,马头镇发现当年王顺山使用的大刀一把,现被山东省博物馆作为文物收集。此刀在刀盘下,嵌有铜子“光绪六年古郯王顺山”字样。1896-1899年,萧羲之曾拜其为师,学习查拳、大刀等。《郯城县马头镇王氏族谱》记载,王顺山其侄王官明(郯城马头镇人),因武功高超而享誉盛名,其孙王清涣为清末武秀才。王顺山后人王民乐自幼习武,因武艺高强被蒋介石招为卫士。王严(1905-1977)别号立行,也是王顺山后人,自幼习家传武功,武艺超群,1924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1927年参加了北伐战争,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在“八一三”淞沪抗日战争中于九月一日在上海罗店作战负伤,1939年参加了南昌对日会战,11月参加了桂南抗日战争,1943年参加了常德对日会战,1948年任国民党第五十一军军长,后去台湾任金门岛防卫司令部中将副司令。

2黑虎查拳

查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优秀拳种之一,素有“南拳北腿山东查”之说。后经数百年的传承与演变,逐渐形成了冠县的“张式”“杨式”查拳、任城的“李式”查拳三大流派,并在回族流传广泛。经传承人的口授和各种零星史料记载,鲁南黑虎查拳源于清朝末年,由萧羲之在“杨式”查拳的基础上结合鲁南地方查拳相互融合后发展演变而来。萧希之(1880-1976)字兰亭,回族,大阿訇,以“萧小侠”美誉闻名齐鲁大地,1910年开始传播鲁南黑虎查拳,名徒有周朝增、赵德业、刘汉亭、沙贵贞等,终生研习鲁南黑虎查拳、十路埋伏捶对打,形成“式如汤瓶、高低起伏”的萧氏黑虎查拳风格。

2.1黑虎查拳的历史渊源

黑虎查拳是齐鲁武术众多拳种的一个分支,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鲁南黑虎查拳自1910年萧希之老师开始传播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他是根据流传在鲁南、苏北的地方查拳与少林寺的虎拳相融合,编创出来的一门独具特色的查拳,具有“动作古朴、式如汤瓶、刚柔相济、高低起伏”的特点,现在临沂市兰山区十路鲁南黑虎查拳的演练,动作古朴、架式圆润,充分体现了鲁南黑虎查拳的特色性、价值性,还原了原汁原味的传统武术,至今仍保留着萧希之老师教授时的原始风貌。被武术界誉为“查拳三宝”之一的十路埋伏捶对打,珍贵异常,查拳师不轻易传授,所以现在全国各地练习十路埋伏捶对打的人很少,大多数地方已失传,而鲁南黑虎查拳门的创始人萧羲之老师,把鲁南黑虎查拳中独有的风格特点以及技击精华充分的融入到十路埋伏捶对打中去,创出了一套独特的技击打法。现在鲁南黑虎查拳门的弟子们把它作为重点,勤修苦练,成为鲁南黑虎查拳的看家绝活。鲁南黑虎查拳整套体系包括:基本功、拳术、器械、对练、桩功、实战等近百个套路,由于年代久远,有些套路已经失传,所以现今保留下来的套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2013年5月入选山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2黑虎查拳的代表性传承人

萧希之,字兰亭,清光绪六年(1880年)生,病故于1976年9月19日(农历八月二十六日),祖籍沂南县大成庄,回族。幼时其家贫寒,由外祖父供其上学。并研读《古兰经》。闲暇之时,从7岁开始即1886年,便随父辈练习家传武术教门弹腿。其对于习武刻苦执着,朝朝暮暮汗水不吝,幼时便打下了很好的武功基础。

当时本族内有董师傅和沙师傅两位武林前辈,精通查拳。后经考证,萧希之在沂水一带所传的与昆仑拳风格相同的拳术,就是董、沙两位高人所授。据传,沙师傅乃“飞腿”沙亮后人。萧希之11岁即1890年,二位高人见他是可造之才,就欣然收其为徒。六年时间,武功大进。学得查拳、汤瓶七式、四门长拳、八方长拳、六角势、昆仑拳、十路三拳两脚(即徒手对练五进拳)、十路通达拳(徒手对练)、八卦刀、九宫刀、滚堂刀、八仙剑、封门棍、大梢子棍、三节棍、查枪、武穆枪、二郎鞭、二郎鞭刀(鞭里加刀)、春秋大刀、月牙铲、梅花双刀、怀杖(双手小梢子棍)、如意双钩、双锤、峨嵋刺、二尺棍对打、二尺棍对长棍、双手二尺棍对长棍、长棍对打、小夜战对砍刀、大夜战对砍刀、单刀进枪、朴刀进枪、磨盘梢子(即大梢子棍对双手二尺棍)等。

周瑞侠(女,1958年生)幼随父亲周朝增习武,天资聪慧,深的父亲真传绝学。自1982年担任郯城县竞技体校武术教练至今,向全国各大院校、部队输送了大批人才,培养了世界冠军一人,全国冠军五人,省冠军若干人。为鲁南查拳的传承和临沂武术事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周瑞侠先后被临沂市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练员、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李付华(男,1970年生,回族)自幼随父李洪明习武,因父亲弃武从商,自1980年随师爷周朝增学习鲁南查拳。多次参加武术比赛,共获得金牌19枚。1993年开始收徒至今,1994年成立郯城馬头武术校,1996年率队参加首届中国孙膑拳武术比赛取得优异成绩,中国武术协会主席徐才对马头武校演练的鲁南查拳给予高度评价。1997年参加河北深州举办的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弟子苏伟、孔祥斌获得一等奖。李付华2001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武术裁判,2002年参加山东省二十届运动会武术裁判工作。2008年被评为中国武术六段,2009年在临沂兰山区南北道清真寺成立了民族武术馆系统传授鲁南查拳。其成名弟子主要有:柴成伟、骆启才、刘广、苏伟、孔祥斌、李思源等。

左娟(女,1973年10月生),回族,郯城县人。1982年10月人郯城县武术队,师从周瑞侠教练。1985年5月被选人山东省武术队,师从杨晓华教练。1994年5月考入北京体育大学,同年入国家武术队,师从吴彬教练。1983年9月至1990年9月,在山东省第十三、十四、十六届全运会武术比赛中,获金牌8枚,银牌2枚,铜牌3枚。1984年10月,夺得全国业余武术比赛中,获刀术冠军,棍术第四名。

1997年10月,夺得全国第八届全运会中,获刀、棍全能冠军。同年11月,夺得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第四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女子刀术冠军。

李思源,男,回族,本科学历,1990年7月生,郯城县马头镇民主街人。自幼随父李付华习练查拳、华拳、弹腿、十路埋伏捶,深得其父真传。现为国家一级武术套路裁判员、中国武术六段、临沂市民族武术馆总教练。2011年-2015年,曾连续两次夺得山东省第八、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武术、民族式摔跤比赛冠军,连续两次代表山东省参加第九、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分别夺得冠军、亚军,2011年被山东省民委、山东省体育局评为“民族体育先进个人”、2015年在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赛中被组委会评为“优秀运动员”,其多论文《关于“打陀螺”进入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研究》、《近现代山东回族武术的传承与发展》获山东省第八、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论文征稿三等奖。多篇学术文章发表于《中华武术》《武当》《武魂》《搏击》《济南穆斯林》《武汉体院学报》等杂志专刊,其个人事迹多次被沂蒙晚报、鲁南商报、临沂电视台、贵州民族报、山东民族与宗教、中国民族报等媒体报道。

2.3黑虎查拳的基本内容

(1)基本功主要有内关蹬(里合腿)、外关蹬(外摆腿)、十字腿(正踢腿)、朝天蹬(侧踢腿)、单腿(单拍脚)、二起(腾空飞脚)、旋风脚、瓦子步、滑步磨打、站桩功、十路弹腿等。

(2)套路内容:黑虎查拳,就单练套路而言,名日“十路”,实为十六路。每路拳的名称如下:一路正拳“母子”,副拳“四门”;二路正拳“行手”,副拳“八方”另有行手二路;三路“飞脚”是鹤拳;四路“升平”;五路“关东”、关东二路;六路“埋伏”;七路“梅花”;八路“连环黑虎查”,因该拳体现了“仙鹤、老虎”两种动物的形象,也叫“鹤虎查”;另有黑虎查拳81势、黑虎查拳64势;九路龙摆尾;十路“串拳”68势。

2.4黑虎查拳的风格与特点

查拳在几百年流传、创新、丰富的过程中,其套路出现了不同处,动作也有差异。在山东有冠县张式、杨式与任城(济宁)李式之分。济南与鲁南一带亦有不同,但查拳的总体风格和技击特点是相同和一致的。萧希之是根据流传在鲁南、苏北的地方查拳与少林寺的虎拳相融合,编创出来的一门独具特色的查拳,具有“动作古朴、式如汤瓶、刚柔相济、高低起伏”的风格。

2.5黑虎查拳的技击特点

黑虎查拳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项融技击、健身、与艺术为一体的优秀体育运动项目。它包括实战技术、套路等部分。其技击特点:快速敏捷、以柔克刚、分筋错骨、贴身靠打。攻防时,主要以“远打、近摔、贴身靠、拿法”等四部分组成。

(1)远打:即拳打脚踢放长击远;一招领先以快打慢;打尔迟钝浑然不知;出手如闪电回手似烧灼。

(2)近摔:即摔跤法。在格斗中,一旦适宜摔法之时从不含糊,化力为巧搭手即摔,借力发力体转腿别,抱扭扛撂仰跌蹬摔等等。

(3)贴身靠:即追拳靠打。交手时运用组合之法,避实就虚猛打猛攻;或留破绽顺势靠身,打即是招,招即是打;出手是掌,回手是爪,招招中的从不落空;巧妙利用身体各部,缠绵粘连一气呵成。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发展
传统武术怎么了?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