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武术开展对策

2018-03-24 02:27韩晓志韩东
武术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武术幼儿

韩晓志 韩东

摘要:当前幼儿武术发展迅速,但幼儿武术研究不足。鉴于幼儿武术教学属幼儿教育范畴,结合学前教育领域对幼儿武术开展进行评述,总结当前幼儿武术开展现状,从幼儿武术当前开展不足、学前教育理念,借鉴运动生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幼儿武术开展策略。

关键词:幼儿武术 学前教育 幼儿 武术

1幼儿武术开展现状

1.1参与数量

通过近年来对不同地区幼儿武术活动开展情况调查。幼儿武术活动类统计,2016年广州市黄浦区举办区级幼儿武术活动,300余幼儿参与。广州市2017年度有6000次幼儿参加幼儿武术嘉年华活动,另有一市级幼儿武术花会活动还未计算在内。2017年山西太原地区刚起步,1000余幼儿参加;陕西西安地区近20013人次参与,海南地区现今幼儿武术教师刚处于培训准备开展阶段。全国性的幼儿武术交流活动——2016年天津市在市教育科学课题指引下,教育系统支持下举办全国幼儿武术活动;2017年举行的“全国幼儿武术大会”在北京举行。

1.2师资方面

当前幼儿园武术大多集中在兴趣培养,练习形式为外来培训,少数以本园武术教师培养。对幼儿武术来说,广州幼儿武术比赛有1000多所幼儿园开展武术,但单独每个幼儿园全面普及方面仍未做到。幼儿武术教师队伍以武术专业运动员为主或者体院武术专项人员为主。师资培训方面大部分以老带新,个体经验总结为主,未形成理论普及。2017年中国武术协会、北京市武协少儿武术研究会等单位进行了全国幼儿武术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已经进行两站培训,总计近500人参加。

1.3教学方面

教材方面:高等教育的武术教材就比较多,如专业武术选修,或者民族传统体育专修课程,在幼儿武术方面国家还未出台相应的教材。各培训机构,有自己的教材,有音像出版,也有少数有文化与武术结合,但仅限简单口号与套路结合,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更少,市面上关于武术的教材良莠不齐,教学内容、形式、过程,各不相同。其中发展好的属北京王天明主编的中华幼儿武术系列教程,包括幼儿用书,教师用书,游戏活动、与传统文化结合等方面。

2幼儿武术存在问题

2.1缺少资格审核

幼儿武术开展如火如荼,数字发展上已达到空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后还有扩大的趋势。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很多问题,一味的经济或者竞赛意识的驱使,没有对幼儿武术教育的资格进行统一的审核,使得武术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敷衍了事、过度训练等误人子弟的情况也有发生。

虽有全国幼儿武术教师资格的培训,但普及面不够广,还需要各级武术团体团结一致,做好幼儿武术的培训活动。在中国武协组织的活动中,还存在如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类似门派之争,有些教师各自为战,以个人成就自居忽视培训学习活动。我们广大幼儿武术工作者带来的问题是如何团结一致提升品质,提升武术对幼儿影响等,这些要去研究、去实践、去反思如何更合理更科学的开展,直至幼儿武术的普及。

2.2缺失系统教学

大部分幼儿武术教师上课前无教案,无具体课程细节安排,只计划到要教授的动作。下课后只对幼儿掌握程度,做一个简单数量统计。无具体教学计划,结束无反思等情况,不利于教师的教学的目标性和教学改进提高。

关于教学方式,普遍停留在传统的说教为主,一般通过教师的示范动作,幼儿的强化训练形式进行。教学方法枯燥,单调,缺乏根据学前教育理论与课堂的整合,幼儿学习武术兴趣单一。在评价方式(激励方式)方面,一般通过赛事、表演等为主,缺乏多样的评价方式或激励方式,不能激发幼儿坚持学武术的兴趣,也不能全面评价幼儿武术教学效果。幼儿武术的评价点是什么?让武术在幼儿中给人一亮的感觉?展示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所在平台的特色?至于学前健康领域要求的品质培养、体质提升等,总是在一些言语中将问题带过,“你看能跑、能跳、活泼大胆”“不就代表对身心得促进吗”。如此情形,受中庸之道左右,不求具体,不求实践的案例、数据等。现代幼儿教育不提倡以幼儿为实验对象的教学研究,诸多原由要求幼儿群体不能依照成人的方式进行。加强与学前领域的结合,为幼儿武术开展指明方向。发展过程必然是实践理论共同结合的促进过程,而非某资深实践者或理论大家的一家之谈。

3幼儿武术开展的对策

3.1加强师资培训

中国武术协会、北京市武协少儿武术研究会等单位在2005年-2016年间,先后为全国3000余所幼儿园和幼儿武术教育单位的5000余名园所教师及幼儿武术执教人员开展了多次公益培训活动,为普及推广幼儿武术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需要各级武术团体团结合作在幼儿武术培训上做出努力,使幼儿武术教学培训更加科学化、理论化、系统化;撇开所谓的门派之争,与学前教育部门合作举办不同类型的幼儿武术教学交流活动;博采众家之长为幼儿武术教学献谋献策。

3.2依据学前教育理论

幼儿园教育具体指导文件《规程》《纲要》《指南》中出现频率最多是词语是“游戏”56次,“生活”122次,“活动”149次。“游戏”是手段,目的是幼儿快乐积极的状态下进行兴趣培养。文件中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生活”理念是幼儿园提倡的一日生活即是教育的观点。幼儿园不能等同于小学“课程”,要以“活动”替代“课程”形式开展,“游戏活动”是主要方式。要求幼儿武术教学开展以幼儿兴趣培养为原则进行教学系列活动的开展。

3.3幼儿武术教学策略

3.3.1关于目标设置

学前教育的目标设置为“知识、技能、情感”的三维目标,幼儿武术评价依照其他学前领域的模式来进行。学前领域要求各个领域之间的渗透,现学前教学目标中,提出诸如勇敢、合作、探索等情感类目标,但在幼儿武术评价中未体现,造成目标与评价脱节。

幼兒武术目标要注重情感目标的完成。幼儿阶段最重要是情感目标的实现,知识技能对于幼儿阶段只是简单生活上的,更多的是幼儿时期身心发展准备;在大班后期部分为进入小学进行心理上准备,而非知识储备上的准备。以诺贝尔奖一半以上的德国为例,提倡幼儿良好的品质培养,但进行知识技能教育是属于违法的,例举诸多为幼儿有害的东西。我们的文件《纲要》《指南》《规程》中也有明确这些内容。但自古以来“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教育上的提前加速现象比比皆是。不能否定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而借此说明情感的重要性。

3.3.2关于教学开展

教学开展应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生理上基本确定在中班以后开展兴趣引导的教学,小班以认识武术的简单兴趣培养为主。幼儿武术教学中如何进行兴趣培养?关于兴趣一直是学前教育不变的主题,如何培养?这里兴趣展开分析,从运动生化领域分析。与幼儿快乐联系起来,分析快乐产生因素,从运动健康领域出发分析再回到教育教学领域。快乐的传递或主导的因素:催产素、内啡肽、多巴胺。这些名词在幼儿中,可能认为太过于生化,幼儿的健康,在具体数据越具体越接近我们了解幼儿的真实情形。

在教学中,可以启发幼儿武术教学中情感目标设置,多设计一些社会交往类的内容,也贴合学前教育领域之间互相渗透。例如:现代体育取材的合作类功法练习,轮流做师傅或设置武林大会,以武会友之类的主题。

在幼儿武术的目标设置中,应该给幼儿挫折、困难之后体验快乐的目标。这样的兴趣,容易让幼儿上瘾,对幼儿武术上瘾,从而达到从事武术锻炼的自发状态;即我们学前教育领域中品质培养的观念吻合——授人以渔的观点。例:设置困难挑战类的游戏进行幼儿武术中的功法锻炼,达到情感目标与身体目标双重作用。

在幼儿教育中启发在于艺术欣赏、外界好的事物影响本体的兴趣点。幼儿武术教学中,通过美好的场景介绍,视频播放,以及股市熏陶来早就幼儿情感目标的实现。例如,好的示范表演,武德故事,武术的故事,形成幼儿多巴胺回路,也就是幼儿喜爱武术的全部,不仅在套路本身,而在其内涵。这里更可以与学前教育各个领域目标贴合,也有研究说多巴胺男性中表现为喜爱冒险、挑战、竞争类。

武林中人用语“承让!得罪”等属于语言类。门派礼仪属于社会领域,示范则属于艺术类。武林技击解释,属于科学类。结合学前教育领域要求,以游戏形式开展。激发幼儿兴趣,促进幼儿交往、锻炼幼儿身体、提升幼儿抗挫折性、培养幼儿艺术、语言、科学方面的能力等。

3.3.3关于评价方面

评价决定教学内容的制定,评价可以分析幼儿真实需要;幼儿武术教学评价目的在于将幼儿现状进行有效呈现,以便制定课程计划;其中定量与定性结合,不仅是演练水平展示,用CIPP评价完善测试条件,家庭与幼儿园结合提高有效性;目标中情感类的培养,要求情感类评价具体的纳入评价体系,内容指标可操作、详细化、数字化,结合当前学习故事评价方式。在自然状态下评价幼儿,家庭环境定义为自然状态,评价以家庭评价为重要参照。

4结语

武术作为传统文化,是我们要继承和发展的基础部分。我们应该注重幼儿武术给予幼儿的情怀、情感类的培养。现实中对待幼儿武术的态度,正如社会对待学前教育的态度是一致的,大家关心幼儿园外技能辅导,却忽视幼儿园内幼儿品质培养。一味推崇校外的辅导,轻视幼儿园老师的作用。披上一件外文外衣,即成为孩子培养专家。对待武术文化即是如此,简单的国外某道某術,参与学习下即成为高大上的标志。

幼儿武术教师作用不仅在于自身的专业技能完善,还在于学前领域中知识技能丰富。实践与研究支撑起属于我们特色的武术文化,做到不卑不亢,不迁就,不将就,丰富羽翼、与现代结合;文化传承带动发展。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武术幼儿
中华武术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