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读 往 来

2018-03-26 04:27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栏目人工智能

▲本刊2018年6期有两大亮点和看点:一方面是对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播;另一方面是对新时代现代文化教育的诠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如在传统文化教育传播方面,有从p83到p102的“《论语》培训小论文”共17篇体会文章,有p29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儒学实干兴邦思想体系及实现路径研究>访谈录》等;在现代文化教育诠释方面有p10的《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变革》,p13的《新时代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形势与任务》,p25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自适应成长体系——〈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对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启示》等有份量的文章,更有刊登的《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讲话》和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南。本期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又一次彰显出了《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在定位教师发展、教育发展中的“以传统文化为根本,以现代文化为追寻”的编辑思想,很好的体现出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缔造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讲话精神,这一编辑思想值得点赞和肯定。

▲本刊2018年6期的《教学研究》栏目中有诸如《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的教学体验》《项目教学法在高中通用技术中的应用实践》等共八篇文章,有很强的技术性、技能性和实践性。《教育探索》栏目中《小学自我教育之自我实现需要探索》《无边际课程:丰富学生学习体验的载体》等共4篇文章,有很好的启示性、创新性和探索性。而《高端论坛》栏目中的《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变革》《新时代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形势与任务》,无疑更具有宏观性、前瞻性和指导性,三个栏目,三个层次,多篇文章反映了我们教师发展、教育发展的实践与思考,现实与未来,如一幅生动的、立体化的图像展现在读者面前,阅之有味,思之有得。

▲本刊2018年6期还值得一提的是《论语》培训小论文的17篇文章,多采用的是故事性、散文性、自我感受性的写法,读起来很真实真切,倍感真情流露。诸如《做仁智的教师》《做文质彬彬的教师》《教师弘毅任重道远》等等。凡不可一一例举。这些文章不仅篇篇都深入地诠释了《论语》中一句警句,而且以此涵养自身,修身自我,从而更好地传道解惑的体会深刻深情。

(以上评价来自重庆 赖炳福)

▲本刊2018年6期高端论坛首先刊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为我们带来了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与总结,强调我国继续坚定不移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科学技术是推动我国发展的重要力量。紧接着衔接刊登《人工智能与教育未来变革》一文,很好的与前文展开呼应,将本刊主旋律从科技引到科技与教育的关系,呼应本刊主题,恰到好处的提出在人工智能新时代,教育要主动求变应变,才能在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征程中走得更快、更远、更好!如何才能做到求变应变,在新时代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高自身呢?下文刊登的《新时代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形势与任务》很好的为我们指出了在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新时代,我国教师应该如何跟上时代潮流,肩负的使命与任务。为教师继续学习与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与趋势以及明确指向,对教师发展大有益处!

(四川 刘曼丽)

▲本刊2018年第6期刊登了几篇研究数学教学的文章,其中《解决问题教学的思与行——以“连减同数解决问题”教学为例》一文分享了如何通过策略让学生体悟到从减法过渡到除法的演变过程,为除法的学习打下基础;《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的教学体验》一文则分享了多种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另外还有两位教师分别从课堂观察和习题教学的角度分享了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能从杂志上看到多篇数学学科的文章,很是高兴。一方面是因为知道有如此多的同仁在专研数学教学工作,我在数学教学研究的路上并不孤独,另一方面是我能够有机会阅读、学习各位同仁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希望杂志能够多刊登此类文章。

(山东 范荷)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栏目人工智能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栏目的要求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数读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