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口县南河水库坝址比选

2018-03-26 05:28
山西水利 2018年5期
关键词:取水口消力池坝址

谢 念

(1.太原理工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2.山西水务交口供水开发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山西 交口 032400)

1 工程概况

南河水库位于交口县东部大麦郊河支流南河上,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1.3km2,坝址以上主河道长13.2km。流域平均宽度2.38 km,流域形状系数0.181,属山区长形流域。南河水库工程,为交口县域供水工程规划中已确定的重点调蓄水库工程。南河水库从中部引黄工程交、汾、灵支线隧洞取水,经大麦郊地下泵站提水注入库内,水库大坝拟修筑在大麦郊河支流南河沟段上,南河上游沟谷较狭窄,下游沟谷较开阔,多呈“U”型,沟底平缓,主河道河床坡降较大,岸坡不对称,库区侵蚀切割作用强烈,沟谷纵横,属于典型的厚层黄土覆盖的中低山丘陵地貌。

2 坝址比选

2.1 比选坝址拟定

经过现场查勘,考虑地形地质、成库条件、泵送提水扬程、兴利库容、淹没移民占地、工程量及工程投资等限制因素,南河村上游1 km的河段内地形地质条件、成库条件相对较好。

在建坝河段内拟定比较坝址,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根据《交口县县域供水规划报告》等成果,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选定满足库容要求坝址范围;针对南河洪水洪峰流量相对较小,常年无地表径流的及调蓄性水库特点,协调解决水库库容和挡水建筑物高度之间的关系;选定地形、地质条件较好,有利于枢纽建筑物的布设,使枢纽工程量最省;尽量减小因建库造成的淹没、浸没、占地、移民对当地的影响。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拟定上、下两个坝址。上坝址位于南河村上游约750 m处,下坝址位于南河村上游约490 m处,两坝址相距约260 m。对上、下坝址布置方案从地形地质条件、工程布置、施工条件、水库淹没、移民占地、工程量及投资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

2.2 上坝址布置方案

2.2.1 地形条件

河道总体呈北东向,较顺直,谷底宽平,河道断面呈“U”形,谷底宽约100 m,高程1 130 m,河谷内无阶地。左岸为阶梯形山坡,山坡坡度20°~39°,右岸为一缓坡,山坡坡度20°~25°,两岸山体无较单薄的鞍部地形存在。左岸上游约60 m处有一冲沟,为南东走向,沟长1.1 km,为“V”形谷,谷宽5~40 m不等,切割深度均浅于河道。

2.2.2 地质条件

河床覆盖层主要为砂砾石,左岸为黄土状粉质壤土,具有中等湿陷性,右岸为砾石土、粘土,下伏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白云质灰岩夹泥质灰岩,两岸岩体较破碎,河床岩体较完整,岩溶较发育。

2.2.3 工程布置

上坝址主要建筑物包括均质土坝、岸边溢洪道、取水口、取水兼导流放空管道、库区防渗等。

均质土坝。最大坝高45.6 m,坝顶长度344.0 m,设计坝顶高程1 172.60 m,防浪墙顶高程为1 173.80 m,坝顶宽度6.0 m。库区水平防渗沿坝基敷设至坝体内60 m。下游坝面护坡采用300 mm厚干砌石护坡,从坝顶1 172.60 m高程护至排水棱体顶部1 133.00 m高程。在坝轴线上游侧设截水槽,底宽10.0 m,截水槽底高程位于强风化岩基上。

岸边溢洪道。布置在大坝右坝肩,为开敞式岸边溢洪道,采用无闸门控制,由进水渠、控制段、泄槽、消力池及海漫段组成。进水渠中心线长48.0 m,底宽16.0 m,渠底高程1 168.50 m,两侧边墙采用衡重式挡墙。溢流堰采用WES实用堰,堰顶高程同正常蓄水位1 171.00 m。溢洪道采用底流消能方式,设置下挖式消力池,消力池底高程1 124.50 m,长30.0 m,池宽4.0 m,池深1.5 m。消力池末端接浆砌石海漫,引水至主河槽。

取水口。布置于大坝右岸,与导流放空建筑合建而成,采用分层取水形式,共设2层孔口。孔口底部高程分别为1 149.50 m、1 160.00 m,顺水流方向设置拦污栅和工作闸门,2层取水口孔口尺寸均为2.5 m×2.5 m(宽×高),底部取水口兼有放空之用。取水口采用闸井岸塔式结构,闸井高45.1 m,长9.8 m,两侧边墩为1.0 m厚。取水口工作平台通过工作桥相连可至坝顶。

取水兼导流放空管道。取水口后接取水兼导流放空管道,坝基刻槽开挖至基岩,铺设DN 1.0 m钢管,总长210.0 m,纵向底坡i为0.01,管道外包0.5 m厚C25钢筋混凝土。钢管末端设置工作阀井,通过阀门实现供水和放空。放空管中心线高程1128.30m,阀井长7.08m,宽4.8 m,为C25钢筋混凝土结构。放空管出口设置消力池,用于施工导流及放空水库时消能,消力池长10.0 m,其中斜坡段长3.2 m,坡比1∶4,水平段长6.8 m,为C25钢筋混凝土结构。消力池后接护坦,平顺接入主河槽,护坦长30.0 m,为浆砌石结构。

2.3 下坝址布置方案

2.3.1 地形条件

与上坝址比较,谷底较宽,约160 m,高程1 120 m。左岸上陡下缓,山坡坡度25°~45°,右岸下陡上缓,山坡坡度26°~37°。两岸均无冲沟发育,其余与上坝址条件相同。

2.3.2 地质条件

下坝址距上坝址260 m,地质条件与上坝址基本相似。下坝址砂砾石、黄土状粉质壤土及碎石土覆盖层均较上坝址厚。

2.3.3 工程布置

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均质土坝、岸边溢洪道、取水口、取流兼放空管道、库区防渗等。

均质土坝。最大坝高53.8 m,坝顶长度330.0 m,设计坝顶高程1 167.00 m,防浪墙顶高程为1 168.20 m,坝顶宽度6.0 m。库区水平防渗沿坝基敷设至坝体内60 m。下游坝面护坡采用300 mm厚干砌石护坡,从坝顶1 167.00 m高程,护至排水棱体顶部1 126.00 m高程。在坝轴线上游侧设截水槽,底宽10.0 m,截水槽底高程位于强风化岩基上。

岸边溢洪道。布置在大坝右坝肩,为开敞式岸边溢洪道,采用无闸门控制,由进水渠、控制段、泄槽、消力池及海漫段组成。进水渠中心线长65.8 m,底宽16.0 m,渠底高程1 162.85 m,两侧边墙采用衡重式挡墙。溢流堰采用WES实用堰,堰顶高程同正常蓄水位1 165.35 m。溢洪道采用底流消能方式,设置下挖式消力池,消力池底高程1 117.00 m,长30.0 m,池宽4.0 m,池深1.5 m。消力池末端接浆砌石海漫,引水至主河槽。

取水口。布置于大坝左岸,与导流放空建筑合建而成,采用分层取水形式,共设2层孔口。孔口底部高程分别为1 143.50 m、1 155.00 m,顺水流方向设置拦污栅和工作闸门,2层取水口孔口尺寸均为2.5m×2.5m(宽×高),底部取水口兼有放空之用。取水口采用闸井岸塔式结构,闸井高46.05 m,长9.8 m,两侧边墩厚度为1.0 m。取水口工作平台通过工作桥相连可至坝顶。

取水兼导流放空管道。取水口后接取水兼导流放空管道,坝基刻槽开挖至基岩,铺设DN 1.0 m钢管,总长210.0 m,纵向底坡i=0.01,管道外包0.5 m厚C25钢筋混凝土。钢管末端设置工作阀井,通过阀门实现供水和放空。放空管中心线高程1 121.75 m,阀井长7.08 m,宽4.8 m,为C25钢筋混凝土结构。放空管出口设置消力池,用于施工导流及放空水库时消能,消力池长10.0m,其中斜坡段长3.2 m,坡比 1∶4,水平段长6.8 m,为C25钢筋混凝土结构。消力池后接护坦,平顺接入主河槽,护坦长30.0 m,为浆砌石结构。

2.4 坝址比选及结论

从地形地质条件、工程布置、水库淹没、工程量及工程投资等方面对两坝址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2.4.1 地形地质条件

两坝址相距260 m,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区域构造上基本相同,上坝址河谷略宽于下坝址;两坝址左岸上部岸坡为5~25 m厚的粉质壤土覆盖,并具有中等压缩和中等湿陷性,本阶段采用开挖处理,下坝址覆盖层厚度较厚,土石方开挖回填量较大;坝址岩溶发育程度,上坝址优于下坝址。因此,从地形地质条件来看,上坝址较优。

2.4.2 工程布置

上、下坝址河床挡水建筑物均为均质土坝,溢洪道均位于右坝肩,上坝址取水兼导流放空管道位于右岸,下坝址取水兼导流放空管道位于左岸,两坝址工程布置型式基本相同。

2.4.3 库区淹没

因上下坝址采用同等水库规模下的进行比较,在正常蓄水位下,上坝址比下坝址的水库淹没实物指标基本相同。经测算,水库淹没投资,上坝址较下坝址多156万元,下坝址略占优。

2.4.4 施工条件

上下坝址均质土坝方案中施工条件及施工布置基本相同,采用围堰挡水,岸坡导流放空管导流,在施工的技术和经验方面均是可行的。

2.4.5 工程量及投资

在相同工程规模条件下,经测算,上、下坝址主要建筑工程投资相差约300万元,下坝址投资较高。

3 结论

经过比较后,上、下坝址在地形地质条件、工程布置、施工条件等方面基本相当。上坝址在主要建筑物工程量和投资上占优,虽下坝址投资略少,但上坝址工程总投资较省,推荐上坝址作为南河水库的坝址。

猜你喜欢
取水口消力池坝址
水资源取水口数字化管理技术探讨
宁夏地表水一级取水口评价与调整
高水头尾矿库场外排洪系统消力池体型研究
浅析步亭水库坝址、坝线的方案比选
黄河中游干流取水口设计讨论
跌坎式底流消力池边墙突扩宽度对池长的影响研究
底流消能平底和跌坎突扩消力池水力特性三维数学模型计算比较研究
犬木塘水库工程各比选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及选择
新疆北疆地区某水库坝址方案比选分析
Loss of cavin1 and expression of p-caveolin-1 in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ossible role in neointima 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