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养浩然之气 读书逐人生之梦

2018-03-26 12:40重庆市教委关工委邓朝喜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陶行知孔子读书

□文/重庆市教委关工委 邓朝喜

伴随着时代的匆匆脚步,“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已进入20个年头,“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已走过了23载。在奔涌的历史长河中,许许多多的青少年因读书活动而增长知识,提升素质,修养品性,感悟人生。他们以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执着的精神、铿锵的步伐走出了大山,走上了演讲台,走进了美好的时代。《弟子规》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故此,我们要多读书、善读书、读好书。

读书能尊道立身

习近平总书记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成长的脚步,前进的路标。我国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俗话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能知晓“道”的运行法则,领悟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懂得做人做事的基本规矩。读书能让人更聪颖、更智慧,能使人去追求最真切、最美丽的人生。人的精神财富集成史,就是人的读书增进史。读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

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堪称读书而自强不息的典范。孔子自幼家境窘困,3岁丧父,随母颜征在移居阙里,17岁丧母,只能流入孤僻和冷酷。孔子不畏穷苦与艰难,立志求学读书。他虚心勤勉、刻苦用功,善思善问、善学善成。他曾问礼于老子,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晚年喜读《周易》,竟到“韦编三绝”的地步。孔子一生培养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他的言行经弟子整理编成《论语》,成为儒学经典和智慧宝库,著称人生的百科全书。孔子的思想穿越时空、如浴如洗、圣洁高贵、流光溢彩。他被古代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被后世尊为圣人、至圣先师、大成至圣、万世师表,被当今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到2015年,全球已有孔子学院476所、孔子课堂851个,遍及127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仍有70多个国家200多所大学正在积极申办孔子学院。

读书能厚德至善

书若善水, 从善如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英国杰出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可以彻悟人生要义,洞晓世间沧桑。天生一人犹如花草树木,读书方知修叶剪枝。读书可以增长知识、提升素养,可以充实生活、丰富精神,可以滋润心田、开阔视野,可以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可以淡定从容、举重若轻。读书让人立德仁爱、明礼诚信,让人虚怀若谷、冰洁如玉。

陶行知求学于危难之际,终实现了他兴学育才的远大志向。陶行知自小敏而好学,正当读书却又无力缴纳学费。因他聪慧伶俐而又对知识的渴望,很多人为之感动而伸出援助之手。方庶咸秀才免费为他开蒙,唐敬贤校长免费让他进入崇一学堂。陶行知深知读书对穷孩子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因此学习更加刻苦自觉,17岁便考入杭州广济医学堂,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金陵大学并赴美国留学。陶行知学成回国,为了平民百姓,毅然决然“学而优下乡”。在南京创办晓庄师范,在上海创办“山海工学团”“流浪儿工学团”,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中国的平民教育事业。毛泽东题词称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称他是“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宋庆龄赞扬他是“万世师表”,董必武说陶行知是“当今一圣人”。

读书能聚力励志

书记载着历史,反映着当下,预示着未来。书是智慧的结晶、知识的宝典、文明的窗户。读书可以给骨骼补钙,给心脏输血,给精神鼓气。读书能迸发青春的活力,释放心灵的芳香,给予巨大的力量,挺起高大的脊梁。读书可以超越时空,游弋于知识的海洋,铸就人生的辉煌。读书能够陶冶人的品性,提升人的气质,涵养人的高尚。读书是生活的营养剂,给人生存的必需品,让人快乐健康成长。正像宋真宗赵恒所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王亚南苦读成才,为中国经济学做出了突出贡献。王亚南小时候就酷爱读书。因父母早逝,在兄长支持下发奋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在他读中学时,为争取更多时间学习,便把木床锯短一条脚。王亚南习惯于每天读书至深夜,疲劳时上床打个盹,迷糊中一翻身,床就向短脚方向倾斜。他一下子被惊醒,便立刻下床,又伏案读书。1933年,王亚南因“福建事变”被通缉而流落欧洲。在欧洲,王亚南广泛收集西方经济学资料,注重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动向。1935年,他回到上海,与郭大力用10余年心血,翻译出版了马克思伟大著作《资本论》三大卷中文译本,推动了马克思经济学说在中国的系统传播。王亚南从30年代起,就探索中国经济的发展路径,对中国经济学理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为国际史学界所瞩目。

读书能明心静气

书是一方草地,一片森林,一条小溪,一汪大洋。书是一束光,能把迟钝的目光点亮;书是一团火,能把冰凉的心融化;书是一片云霞,能带给你美好的向往;书是一阵清风,能使你感到舒心爽朗。读书能带给人无穷的欢乐、恒久的动力,能带给人心境的平和、精神的愉悦。读书是与美好的灵魂沟通,与高尚的德行对话。有人说得好,“读书不仅可与孔孟谈礼,同老庄论道,与韩非议法,同孙武讲兵,也可与王羲之颜鲁公赏字,与齐白石徐悲鸿品画……”读书如同森林的氧吧,能改善人的呼吸,能增强人的坦然。读书能通往美好的梦想,让人心潮澎湃,思绪宽广。

陈景润酷爱读书,摘取了数学的桂冠。陈景润是书迷,小时候常与哥哥姐姐捉迷藏,即便是藏在桌子底下也要抓紧看书。陈景润特别喜欢数学,老师讲数学题总是听得津津有味,自己解数学题总感到乐趣无穷。陈景润读书凡不懂就问,有点刨根到底。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清华大学沈元教授讲的“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他。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他以惊人的毅力,在数学领域艰苦跋涉,用辛勤和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1966年,他发表了“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1973年,他在《中国科学》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并改进了1966年宣布的数值结果,立即在国际数学界引起了轰动,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是筛法理论的光辉顶点。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

读书能胸阔自信

书是望远镜、指路灯,让人看得更遥远、更清晰。瑞士德语作家凯勒说:“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读书能够帮助人跳出自我的狭小,走进历史的长河,触摸时代的脉动。读书使人境界高远,胸襟开阔。有人说,胸无江海心难阔,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一种品质、一种责任、一种情怀、一种境界。读书能陶冶情操、提升精神,能升华人格、丰富人生,能开拓视野、纯洁心灵,能走进快乐、迈向文明。读书使人开茅塞、得新知,使人增学问、广见识,使人养性灵、脱俗气。读书让人虚心、自信,让人豁达、开朗。

培根用心读书证明了他的论断——“知识就是力量”。培根刻苦学习,一直是同龄人的佼佼者。他善于吸收前人留下的宝贵知识和成功经验,通过读书弥补了先天的不足,通过实践弥补了读书的不足。培根的《谈读书》,道出了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真言。他认为,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善辩,学问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培根认为,读书的用途是增长才干、修身养性、明晰是非;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物,寻找真理,启迪智慧。正是这样,培根成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除旧布新的先驱者。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有鉴于此,我们要好好读书,下功夫读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犹如钻井,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精髓。清代著作家、思想家阮元说:“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读书实乃身心投入,气质浸润。读书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需心到、眼到、口到,或精读、或泛读、或浏览。经典之书,应反复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猜你喜欢
陶行知孔子读书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陶行知教育名录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