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文化多元化 提升校长领导力
——重庆市第32期高完中校长提高培训感悟

2018-03-26 12:40重庆市忠县石宝中学吴宗权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清华校园文化办学

□文/重庆市忠县石宝中学 吴宗权

文化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软实力。我参加了重庆市第32期高完中校长提高培训,期间我们聆听了14位专家学者的讲座报告,并到3所学校进行了参观学习,让我再次走进了教育内涵发展的思考,感悟了多元文化的情怀。

一、打造高境界的校园文化,平凡而不平淡

校园文化是在一定社会文化大背景下,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特色、校容校貌、校风校纪、校报校刊、校园文体及科技活动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在校园内部长期的教育、学习和生活中,将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方向,所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精神支柱、学校传统、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观念的总和,其内核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个性的集中体现,它对启迪学生的智慧、开阔学生的视野、优化个性人格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而校园文化建设理应成为学校战略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切忌“千校一面”,要努力抓住“五个关键”(进行合理的差异性策划,统筹学校的有限教育资源,拓展校外的无限教育资源,形成学校特色的情趣氛围,不断深化学校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八个维度”(理念的认同度,参与的广泛度,内涵的深刻度,显性的亲和度,隐性的鲜活度,实践的系列度,优势的显效度,作用的迁移度),全面调研,寻找亮点,立点切入(梳理学校历史、构筑发展愿景、策划发展思路、传承区域文化等)、突出重点,系统建设、调整完善,从而形成“一校一品一特色”,让学校充满智慧的“真”、礼仁的“善”与和谐的“美”,让学校真正成为全体师生共同进取和成长的精神家园。

在学习中,我们聆听了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江净帆教授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先后参观了重庆37中、清华中学、渝南田家炳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其中感受最深的是越来越多的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且是百花齐放,独具特色。

重庆清华中学从历史中走来,根植于清华丰厚的教育文脉,秉承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和博大情怀,以文化为引领,深入挖掘和提炼办学理念,并赋以时代气息,形成了独具清华特色的具有8大文化元素的校园文化,即“水清木华的求学环境、立志报国的爱国情怀、崇尚真理的求索锐气、上善若水的人格品质、行胜于言的求实作风、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爱生如子的家庭氛围、自治自理的民主风格”。独特的8大文化元素使师生在清华丰厚的教育文脉中不断成长、提升,造就了重庆清华的集体人格。

渝南田家炳中学围绕“爱的教育”特色文化,建立了校园文化视觉识别系统,全面实施了有形化建设。对办公室、教室、寝室、餐室等各种功能室以及走廊、墙壁、橱窗、绿化带等设施进行美化,按统一风格构建了“爱的教育”文化元素。如今的校园洁净优雅、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书声琅琅,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迷人气息。为树立良好形象,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学校创办了《渝南田家炳中学报》和《博南》文学校刊,同时每年在区、市级媒体上宣传办学成果和亮点达二十次以上。

名校的系列办学思想及理念,既反映出对学校历史的秉承,又充分体现了对时代精神的理解,境界高远,催人奋进,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一所名校的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很值得我们反复揣摩、细细体会。

二、打造高涵养的课程文化,简约而不简单

课程是学校的灵魂,课程文化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发展。每个校长都应该有自己的课程思想,应该加强课程建设来构筑课程文化。校长要树立课程意识和大课程观——课堂即课程、校园即课程、教师即课程、学生即课程。校长要以专业化的方式实施课程管理,面向所有学生,关注学生的完整人生、完整心灵世界,以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完善为学生创造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用课程成就学生。

本次培训的重头戏在校长教学领导力的提升,我们先后聆听了《核心素养与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变革与创新》《为支持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而设计》《教育质量评价与新高考改革》等讲座报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握“课程、教师、学生”三个要素,遵循“师本、生本、校本”发展思路,以课程文化建设为主题,立足核心素养,厘清育人目标;基于育人目标,规划课程体系;围绕核心素养,推进课程实施,全力迎接2018年新一轮课程改革,形成课程文化建设的推进合力。

以课程文化引领课程改革。重庆清华中学高中新课改下好了“三步棋”。第一步:专家领唱。邀请境内外高中课改高端专家到校对课改教师进行分科分级培训,邀请清华大学附中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到校上示范课并开办学科讲座。第二步:集体合唱。以学科备课组为团队,推行“三阶段两反思”课例研究范式,即通过原行为阶段、新设计阶段、新行为阶段,反思自身与他人的差距,反思设计与现实的差距,从而让研究团队整体提升课改水平。第三步:个人独唱。以“聚焦课堂、激活课堂、优化课堂”为主题,开展学科赛课活动,特别要求听课教师进行课堂观察,整理课堂实录,梳理议课活动,撰写随笔札记,并举办“我与课改共成长”主题征文,让教师在反思归纳中获得教育智慧。

以课程文化引领教育科研。通过深入而持久的研究性学习实践研究,重庆37中找到了一个培养全体教师科研能力的良好载体,师生发展统一到教学过程中。首先抓方向引领。校长、校级办公会形成决议:全面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探究办学特色,在课改过程中领悟教育科研,培养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把研究性学习的精神和方法迁移到选修课开发,必修课实践校本化探究,以研究性学习方法呈现选修课和必修课实践校本化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参与“三课”校本化建设,通过网络学习、互动学习、探究学习等“做中学”的自觉继续教育,这一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由此,学校制定了校本课程常规化的计划,持续开展下去,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了一个“环境”。以“三课”创建校本课程环境,初步形成课程文化氛围,这是“学校、教师、学生”三有利的一个促进发展的“气场”。

以学科课程引领教学质量。在改革中,重庆37中以“提升生命质量”为愿景,形成了“激扬生命,得法自然”的办学理念,“尚自得、展个性”的校训以及“同舟共济,德业自馨”的校风。同时,在“迷津问渡,启悟自行”教风、“百炼成钢,互学自成”学风中浸润课堂。学校倡导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体现在学习目标的设计、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环境的营造、学习活动的策划、学习进程的把握、学习节奏的调控、学习效果的评价等各个方面;在学生自学、互学、展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进行现场观察,巧妙穿针引线,适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反馈、矫正和激励等,最大程度地引领学生思维的发展,构建高效课堂。

以活动课程引领全面发展。重庆清华中学在扎实搞好第一课堂、全面育人的同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通过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涵盖科技、人文、艺体的社团活动课,搭建个性化的育人平台。只要是对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有益的,他们就开设;只要是学生有参课意向要求的,他们就想方设法满足。选修课实施以来,实际效果非常明显,真正做到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科学发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打造高品位的制度文化,严格而不严厉

制度文化是建设高品位学校文化的重要保障,制度文化最重要的是既要发挥约束规范、激励导向功能,又要体现人文关怀和“以文教化”的作用,因此必须要摒除冷冰冰的教条,在刚性和柔性之间寻求恰当的平衡,让外在的制度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潜移默化形成影响其终身的一种习惯。为此,重庆清华中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实践与探究。

一是落实精细化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突出“全”,工作要求突出“细”,过程考核突出“实”,奖惩跟进突出“真”。

二是完善确保教师发展的系列制度体系,让每一位教师明确目标定位,不断完善提升;完善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系列制度体系,为学生发展构建有序、有效、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是让制度内化为一种习惯。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对学校的全体师生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和激励功能,让每一名成员都知道应该做什么、怎样做,让遵守制度成为每一名成员的自觉行为。

四是重庆清华中学最吸引的地方便是制度文化与人文管理的融合,师生在学校如同在家里一样和谐、自然,营造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这就是以心交心,以心换心,换来的是信任、理解与支持,换来的是学校的高速发展,换来的是名校的崛起。

许多学校也都在注重学校文化建设,但整个学校文化的体系建设、内涵拓展,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还要作进一步的探究、研讨,还需作进一步的深化、细化、内化,还需用心、用情、用力打磨。诚如海尔总裁张瑞敏所说:海尔的发展不在于有形的产品质量、品牌、发展速度,而在于无形的文化。同样,一所学校的发展不在于学校的规模、设施设备、有几个优秀老师、出几个优秀学生,而在于无形的、潜移默化的、体现在师生常态表现上的行为和习惯,这些,我觉得才是一所学校最有价值的文化,这都是我们今后要努力追求并力求做到的,如果这样,我们离名校也就不远了。◇

猜你喜欢
清华校园文化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孙清华作品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何清华:邂逅心理学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