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初探

2018-03-26 20:19
山西建筑 2018年18期
关键词:乡村规划城镇化村庄

王 娟

(安徽省宁国市城乡规划局,安徽 宁国 242300)

为有效地改善国内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概念应运而生。其中,受乡村建设自身的复杂性影响,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对乡村提出全新的规划与建设要求,所以乡村规划的难度明显提高。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阐释

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标志就是城乡统筹发展以及城乡的一体化,其中,可以将其细化成两个不同的层次内容:1)人的转变,乡村居民逐渐转变成城市居民;2)转入人员日常生活方式、质量以及条件的城镇化发展[1]。美丽乡村的建设也包含了两方面内容:1)自然环境的美化与公共设施的不断完善,进一步丰富物质生活;2)人们精神状态要富足,使得社会发展更加和谐与美满。

在某种角度分析和研究,新型城镇化以及美丽乡村的建设是相互依存的。两者之间十分紧密且相辅相成,特别是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需对乡村人们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加以改变,尽可能将城乡的差距消除,为城镇化的全面建设创造必要的前提。

2 美丽乡村案例概述

宁国市自2013年开始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战略,根据《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要求,有机融合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等内容,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为农村地区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宁国市域生态资源丰富,各村均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以云梯千秋村为例,作为安徽省唯一的畲族村,规划以突出村庄特色、体现地域文化的编制手法,凸显畲族民族特色,塑造千秋畲族村旅游品牌,体现富有文化活力、彰显生态魅力的特色乡村。

3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美丽乡村规划要点

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背景下,美丽乡村的规划与建设要想取得理想的发展成果,就必须要具备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其中,应站在美学、生态学以及历史学等多个角度出发,在不对乡村自然生态造成破坏的情况下,与乡村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并适当地融入文化内涵与乡村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美丽乡村的建设更加顺畅,为生态环境美与群众富有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为此,以下将重点阐释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美丽乡村规划要点。

3.1 遵循自然规律创设生态型乡村

在我国,传统的村落始终以自然山水为依托建设,进而形成融合山水、田地与住宅的乡村景观[3]。而在美丽乡村规划当中,应始终保持这一生态面貌,有效地营造更为秀丽的田园风光,真正地彰显美丽乡村的“美丽”之处。与此同时,美丽乡村还应当在对自然景观改造的时候,强调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3.2 强调卫生整治以美化生态环境

在乡村设计与城市规划方面,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且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为此,对基础设施修建的过程中,要始终强调乡村的整洁性,这同样也是美丽乡村规划以及建设的重点。应确保村庄环境的整洁与卫生,且公共场所卫生要贯彻并落实相对应的责任,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定期地打扫,根据类别收集生活垃圾。

3.3 不断完善住房并彰显建筑魅力

众所周知,建筑质量与布局会对居民生活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一旦居住的环境不理想,必然会对村庄的整体面貌造成危害,制约规划建设的进度。所以,在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方面,应与村庄的实际情况、配套设施以及民俗文化进行有效地结合,以保证充分彰显地域的特色[4]。但需要注意的是,应对建筑的状况形成深入地了解,并在多个角度统筹规划并融合诸多建筑要素,确保居住建设的顺利开展。

3.4 合理布局产业并营造美丽生活

美丽乡村的设计和规划不应仅局限在乡村美丽景观方面,同样要保证内在布局的统一化和融合性。因为乡村景观和产业布局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若景观规划和经济生产出现偏离的情况,那么景观规划设计也将无法实现。所以,在规划美丽乡村方面,应将乡村生产与建设的具体状况作为重要基础。

3.5 全面建设并弘扬传统文化体现地方特色

在城市运转方面,发展机制占据主导地位,而在乡村运转方面,民俗文化则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为此,在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方面,应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并大力宣传和弘扬传统的民俗文化,有效地保护传统民居建筑,以保证村民能够在更为安逸与和谐的环境中生活与工作,强化居民的心理归属感。

4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美丽乡村设计路径

宁国市作为皖南山水城市,在美丽乡村项目规划设计方面,充分结合乡村产业振兴和全域旅游要素,将山水特色、传统文化融入到美丽乡村设计中,使得美丽乡村规划有效的推动了乡村发展建设。通过对近几年美丽乡村项目实施的成果加以总结,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路径,即结合乡村地貌设计整体布局、凭借地理优势改进产业链条、保护依托生态资源和传统文化、全面统筹配套规划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期为我国美丽乡村的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美丽乡村建设。

4.1 结合乡村地貌设计整体布局

对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环节,应对乡村地形地貌形成深入地了解。而在规划设计方面,要对既有地形地貌进行充分利用,在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当中融入乡村特有山川与河流,还有农作物与植被等诸多元素,突破既有的整体划一布局。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只有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才能够构建生态村庄,如果乡村内部设有风景名胜,即可重点发展生态旅游行业。若乡村的历史文化浓郁,则可以以历史古镇的发展方向为目标,将历史文化底蕴展现出来。这样一来,乡村即可将自身特色充分发挥出来,也使得美丽乡村的规划与设计更具地方特色。

4.2 凭借地理优势改进产业链条

需要注意的是,美丽乡村建设是系统工程,建设周期较长。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应始终确保经济的持续稳定提高,以免在建设美丽乡村以后出现经济萧条的情况[6]。另外,要把握乡村经济建设力度,并将自身产业链条作为发展的方向,尽可能规避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免侵蚀传统文化。在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乡村环境的有效改善。

4.3 全面统筹配套规划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在硬件设施配置方面,乡村与城镇之间的差别相对明显,特别是采暖、给排水以及燃气等相关市政管道的铺设需投入大量的资金,并在资金投入以前,科学合理地规划公共服务配套设施[7]。正是因为硬件配套设施资金投入较大,所以在乡村规划方面,要对周边村庄的公用硬件配套设施进行综合考虑,以达到节省乡村建设成本的目标。如果村庄与城镇的距离不远,即可对城镇硬件配套设施加以利用,有效地减少建设的成本,并缩短施工建设的周期。

5 结语

美丽乡村的建设已经成为新农村的全新阶段,实现了新农村建设效果的全面提升,使村庄的发展条件得以改善。需要注意的是,美丽乡村的建设要有政府与村民的有效互动,将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美丽乡村建设已经逐渐发展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路径,能够对村庄生态环境予以改善,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乡村规划城镇化村庄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贵安新区葵林村乡村规划探究
休闲旅游型乡村规划研究
关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深入思考
家乡的城镇化
村庄在哪里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乡村规划、建筑与大地景观
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