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的科学本质

2018-03-26 07:34熊彰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本质人文

熊彰

信息技术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催生了新的经济创新模式,不断改变着人们生活和社会交往的方式,同时让大众面临新的安全挑战,其中包括个人信息安全、财产安全和人生安全,甚至国家安全。不断增强公民自身的信息素养,是利用机遇迎接挑战的必由之路,而加强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刻不容缓。

● 信息技术新课标:强调信息素养

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可以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使命观、幸福观、安全观等,而信息素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又更加详细准确地刻画了素养的方方面面。人文修养主要指人文精神,包括尊重人的价值、人的感受、人的尊严,提倡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道德与伦理。科学修养包括认识理解科学知识、认识理解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认识把握科学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也就是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认识、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能力。而信息素养通常表现为信息获取、信息鉴别和信息利用的意识和能力。对比人文素养,信息素養的本质则包括尊重信息的准确和安全,以及人、信息和社会的和谐;对比科学素养,信息素养的本质则是认识理解信息、认识理解信息技术方法、认识把握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信息技术新课标将信息素养的核心的要素描述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生活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显然,信息素养在现代社会与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同等地位。按照认知规律,我们不能错过了信息素养教育的最佳窗口,让青少年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信息意识,是时代的要求,刻不容缓。如果说政治、经济、文化都对提升公民的素养有深刻的影响,教育则是提升公民素养的关键因素。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是实施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方面,其中学校必须承担系统教育的责任。

● 信息技术新课标:强调信息技术的科学本质

立足“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和“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的国家战略,结合“立德树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根据信息技术新课标,在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中必须完成两个转变:一是应该在中小学的教育计划中,以及在校长、老师、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心目中,明确信息技术和语数理化生具有同等的地位;二是信息技术课程也要从重知识讲授、重计算机作为工具的利用、重提升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兴趣,转变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综合教育和培养,重视信息技术的科学本质。而相应的教材应该服务上述两个转变,加强一线教师的培训、打造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教师团队也是当务之急。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本质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