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调查研究

2018-03-26 07:34闫霞霞王平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高中教师应用能力信息技术

闫霞霞 王平

摘要:为了全面了解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课题组针对成都市某中学开展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专项调研。调研发现该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信息化教育意识淡薄,传统教学观念难以转变;软件资源缺乏,硬件设施闲置严重;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不足,转变学习方式能力亟待提升;教师培训与课堂结合不紧密,“学用脱节”问题突出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作者根据相关理论,并结合该校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

关键词: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05-0046-05

自2010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开展以来,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截至2016年已培训教师1835万人。[1]特别是2014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2]的颁布,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国家、地方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四川省成都市某中学所有一线教师都参加了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95%以上的教师取得了合格证书,但培训效果如何呢?当前该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处于什么层次?为了深入调查该校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本课题组设计了《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每个题目包括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5个选项,分别用1~5表示,其中1表示最小值,5表示最大值。问卷的发放及统计分析采用UMU互动教学平台,由于该互动教学平台有自动统计分析功能,可将回收的数据以百分比及平均值(1~5)的形式呈现出来,进而看到教师对每道题目的分布情況或分布区间。

● 调查结果分析

1.应用技术改进课堂教学能力分析

(1)技术与素养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教师能够意识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必备能力,能够帮助自身优化课堂教学,但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教学设备操作不熟练,学科教学工具软件使用能力欠缺,教学资源检索、获取、加工和使用水平有限以及信息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如需要技术维护人员帮自己准备设备的平均值为3.3,熟练操作教室配备的多媒体设备的平均值为3.96,熟练操作学科教学软件、专用工具或移动APP的平均值为4.01,经常会因寻找某个文档而浪费时间(平均值为3.44)以及不确定自己的上网习惯是否符合信息安全的要求的均值为3.71。

(2)计划与准备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模式方面,98.8%的教师表示会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教学问题,并针对教学内容重难点,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形象的图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微观知识;在媒体设计、开发与制作方面,81.5%的教师经常花大量时间自己制作课件;在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设备维护方面,面对上课前是否会对将要用到的设备、资源试一试时,91.4%的教师回答分布在基本同意到非常同意;仍有8.6%的教师表示不会提前检查;28.4%的教师表示当教学过程中出现设备、资源等问题时,不能找到好的应对方法。由此可以看出,该校教师存在课件制作耗时过长、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设备维护操作水平较低、课前调试数字化资源意识淡薄等问题。

(3)组织与管理

在组织与管理方面,教师通过设计问题、提示、布置任务等方式,引导学生有效关注数字资源内容的平均值为3.98;当个别学生进行技术操作时是否会合理安排其他学生活动的平均值为4.19;根据观察和收集学生的课堂反应对教学进度进行调整的平均值为4.18;当课堂上出现技术故障时,不能快速做出判断与处理的平均值为3.71,不会从学生技术能手那里获得支持的平均值为4.07。

(4)诊断与评估

在诊断与评估方面,不会利用评价工具收集学生过程性材料的教师平均值为4.13;不会独立运用电子表格或专门的成绩管理软件统计学生成绩的平均值、名词及变化趋势平均值为3.76;更为严重的是没有使用课堂应答系统或在线测试系统辅助开展学生联系和测验的平均值达到4.13。可见,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评估与诊断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师开展评估与诊断是该校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

2.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能力分析

本研究中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题目是专门针对已开展网络教学或在移动学习环境中开展教学的教师设计的。然而,通过调查了解到,只有极少数教师填写了第三部分题目,可见,目前该校高中教师在网络环境或移动学习环境下开展课堂教学的情况不容乐观,绝大多数教师主要应用技术达到优化课堂的目的,而利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基本呈现空白状态。此外,该校还存在信息化设备应用率不高、网络教室处于闲置状态等问题。据悉,为进一步丰富网络教学环境,该校即将着手配备电子书包等移动学习环境,这将为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提供有利条件。

3.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支持自身学习与专业发展分析

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支持自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方面,本课题组主要从教师态度和信息技术应用两个层面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在态度方面,绝大多数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身学习与发展方面持赞成态度,只有极少数教师持怀疑或否定态度,有93.9%的教师认为利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98.8%的教师非常乐意探索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愿意程度为4.39,有96.3%的教师认为开展信息化相关研究课题有助于专业发展;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有96.3%的教师经常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与所教科目相关的内容,有93.8%的教师积极参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研活动。但是积极参加专题论坛、网络社区活动等的教师(88.9%)与利用信息化工具与专家、同行交流经验,获得指导和帮助的教师(86.5%)所占比例相对少些。

●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研究发现,随着信息化教学工作的不断推进,近几年该校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也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具体如下。

1.信息化教育意识淡薄,传统教学观念难以转变

第一,管理层教育信息化意识淡薄,未能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学校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宣传、组织与引导工作不到位,导致教师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第二,教师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该校教师结构分布中,中老年教师居多,他们习惯于传统的授课方式,不愿尝试新知识与新技术,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接受和学习存在“技术恐惧症”;第三,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时间、精力有限,多数教师即使参与了信息技术相关培训,也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去学习,培训结束后难以将所学内容很好地迁移到教学实践中。

2.软件资源缺乏,硬件设施闲置严重

从软硬件资源配置来看,该校已基本形成了支撑信息化教学的硬件环境,但设备损坏或闲置问题较为明显。此外,还存在移动学习环境配置不到位、缺乏系统的培训课程平台和优秀的学习资源等问题。

3.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不足,转变学习方式能力亟待提升

第一,该校教师主要应用信息技术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但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十分薄弱;第二,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计划与准备方面的能力有了较好发展,但技术与素养、诊断与评估能力相对较弱。

4.考核评价与支持服务体系缺失,“学用脱节”问题突出

首先,培训活动多而杂,缺乏能让教师真正持续融入其中并触及其自身专业发展和课堂实践的培训活动;其次,培训内容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不能滿足当下教师的教学需求;再次,培训缺乏完善的后续评价机制,常常是“培训结束—学习结束—评价结束”,不利于了解训后教师的教学实践情况和督促教师持续学习。此外,培训迁移缺乏有效的支持服务,培训应用效果无法得到保障,参加培训的教师迫切希望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完善的培训迁移支持服务,从而避免“学用脱节”。[3]

●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的要求,笔者从教师观念、软硬件环境配置、教师培训、技术支持等角度构建“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

1.大力宣传推广,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意识

首先,学校管理者应正视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的红利,以身作则,不断学习信息技术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信息意识;其次,大力宣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学校校本教研范畴,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如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考核范畴,鼓励教师改变陈旧观念,积极参与到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活动中来,进而提高他们的应用意识;最后,引导教师关注网络学习的新理念、新事物,不断地充实自己,并把自己学习到的新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用全新的理念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4]

2.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保证优良教学环境

硬件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针对设备陈旧的问题,建议学校成立专门的设备维修部门,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并在每个班级培养技术能手,辅助维修部门管理班级多媒体设备;第二,若设备确实无法维修,可向学校提出申请进行采购,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此外,该校应继续加大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提供有利条件。

学校软件资源建设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出资购买配套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共同建设网络资源库。例如,学校可开展教师课件、教学设计、课例、微课大赛,甄选优秀教学资源,上传至学校网站,供教师学习。在建设学科资源库时,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专家、骨干教师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这三者的力量,调动学科教师的积极主动性,鼓励他们勇于探索、积极应用与开发教学资源。[5]

3.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技能提升

(1)以教师实际为指导,按需施训

由于性别、学科、年龄、学历不同,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在进行信息技术指导与培训时,要注意“因材施训”,重视教师学科差异,提高培训针对性。

(2)以校本教研与网络研修为途径,引导教师参与培训

学校采用网络教研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培训,并通过前后测了解培训的效果[6],进而调整培训方案。

首先,校本教研以本校教师为对象,以各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技术应用问题为抓手,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将培训工作和教学工作紧密联系,让信息技术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其次,借助“互联网+”平台,保障优秀资源共享。为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学校可以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带来的便利,构建网络教研环境:第一,有效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关于多媒体课件制作,学科教学工具使用,教学资源的检索、获取、加工与使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与教学策略,计算机及网络基本操作技能,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设备维护等方面的知识与技巧,鼓励教师订阅该公众号并学习相关知识。第二,在学校网站开设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学习专栏,甄选优秀教学与学习资源,上传至学校网站,供师生学习。

此外,教师应探索适合自己的专题论坛、网络社区,并采用网络交流工具加强与专家、同行的交流,从而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的能力,进而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

(3)以“师徒结对、学科骨干带、专家引领”为助力,带动学科教师成长

采用“师徒结对”“骨干带动”及“专家引领”的方式,实现教师共同成长。一方面,信息技术先行者可以开展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为其他教师做好示范;另一方面,深入课堂,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进行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以赛课活动为依托,促进教师能力提高

根据该学校惯例,每年春秋季会举行赛课活动,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为主题的赛课,让教师以赛课的方式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并搜集赛课活动中的优秀教学案例、课件与教学设计、微课等资源。

(5)构建训后考核评价机制,保障培训应用效果

教师能否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检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成败的关键。因此,在培训工作展开之后,建议以信息技术存储和跟踪功能为手段,由教师制订自我发展规划,在培训结束后的半年或一年内,通过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综合评价等多种形式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持续性的跟踪评价,并给予反馈与指导,帮助教师调整自我发展规划,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和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7]

4.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针对教师培训迁移支持服务的需要,笔者建议建立线下面授和线上指导相结合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针对不易理解、操作复雜、不容易表达清楚的服务内容,把问题记录下来,存入教师支持服务记录库等待统一协调安排现场支持服务;而对于容易理解、能够表达清楚的知识可以采用合适的网络方式提供远程支持服务。例如,基于QQ和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相结合的教师培训迁移支持服务平台,利用QQ、微信等即时交流工具,进行实时答疑、交流互动,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提供相应支持服务,帮助教师解决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8]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991/201406/170123.html,2014-05-27.

[2][7]王莹,张永.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远程培训现状调查研究——以2016年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为例[J].甘肃教育,2017(16).

[3]张二庆,王秀红.我国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分析——以“国培计划”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7).

[4]李庆.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调查及培训对策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5.

[5]李雪.学科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3.

[6]张屹,刘美娟,周平红,马静思.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评估——基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的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8):6.

[8]荆永君,李昕.教师培训迁移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为例[J].教育探索,2015(12):143-146.

作者简介:闫霞霞,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负责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讲授工作,组织学生参加电教馆及科协组织的各项比赛活动,并负责四川省电教馆“十三五”科研课题“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编号为2016040)的研究工作;王平,硕士研究生,中学高级教师,副校长,负责高中语文教学与学校管理工作,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四川省电教馆“十三五”科研课题“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编号为2016040)的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高中教师应用能力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高中教师心理压力及对策
探析高中教师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