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守相伴的悠悠岁月

2018-03-27 00:40光莹
中华民居 2018年1期
关键词:狗吠犬吠朝代

《元世祖出猎图》(局部),由元代画家刘贯道所画。画中可见一只猎犬。

《论衡》曰:『亡猎犬于山林,大呼犬名,其犬呜号而应其主。人犬异类,闻呼而应者,识其主也。』

一万多年前,狗从远古的山野中走进人类世界,凭借其迅捷的速度和强健的体魄成为主人有力的帮手,逐渐承担起多种职责。《礼记·少仪》中写道:“犬则执緤,守犬、田犬,则授摈者,既受乃问犬名。”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狗从功能上已分为看家护院和狩猎两种。

狗是追捕猎物的好手。《吕氏春秋》 曾记载,齐国有个爱好打猎的人,因为没有一条好猎狗,经常打不到猎物。有人劝他先努力耕田再想打猎的事。于是,他回家耕田,等富裕后买了一条好猎狗,自此“猎兽之获,常过人矣”。可见,在古代狗对打猎具有重要意义。

狗机警善吠,可以看家护院、放牧牛羊,甚至在战争中承担警戒职责,从军成为“警犬”。唐代史学家杜佑编撰的《通典·兵志·攻城战具》中就记载了警犬参与守卫和侦查的情形:“恐敌人夜中乘城而上,夜中城外每三十步县(悬)大灯于城半腹,置警犬于城上,吠之处即须加备脂油炬。”

渐渐地,狗吠声成为一种平安之声,一种田园之声。《汉书·匈奴传》记载:“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意为三个朝代中听不到狗叫声,就表明天下太平。“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风雪之夜,柴门里传来的声声狗吠给夜归的人带来无限的温暖和安定。“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在陶渊明的诗中,狗吠又成为田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浓浓的乡野意趣。

随着朝代的更迭,时间的流转,狗与人的关系越来越亲密,许多人不再把狗简单地视为一种家畜,而是当作宠物甚至玩伴来看待。

其实,古时很多朝代的贵族圈都流行豢养名犬。历史上有多位皇帝极爱养狗。其中,最疯魔的当属战国时期魏国的最后一任国君魏王假。他豢养的“魏獒”享誉四方,当时各国王室公子和巨商大贾皆以牵一条“魏獒”招摇过市为时尚。但魏王假即位后不思社稷,荒废朝政,一心扑在养獒上。后来,国破之时,他还喟叹自己“假做魏王三年,做狗王十八年矣,若孤生在商贾之家,当为天下第一犬商。”东汉的汉灵帝亦是爱狗到了荒唐的地步,把狗唤作“爱卿”。他于“西园弄狗,著进贤冠,带缓”,以至于“王之左右皆狗而冠”。雍正皇帝也是爱狗之人。他有两条爱犬,一条名为“造化”,一条名为“百福”。他曾命内务府造办处“给造化狗做纺丝软里虎套头一件,再给百福狗做纺丝软里麒麟套头一件”。后来下令在麒麟套头上添上眼睛、舌头,在虎套头上添上耳朵,可见他对这两只狗的宠爱。

在众多宠物犬中,北京犬身份高贵,四千多年来一直保有纯正的“皇家血统”,因此它也被叫作宫廷狮子狗。自秦始皇时开始,北京犬就一直被圈养在皇宫里,供皇族赏玩,民间不可养,直至清王朝。据传慈禧太后特别喜爱这种狗,在宫里养了1000多只。每只都可以按月领取俸禄。后来随着清王朝的倾覆,养尊处优的北京犬也流落民间。它保持了数千年的纯正血统也不复存在。如今,竟难觅一只纯种的北京犬了。

《簪花仕女图》 , 由唐代画家周昉所画。该画展现了唐代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其中就有戏犬的场景。

《西旅献獒图》(局部),由元代画家钱选所画。

猜你喜欢
狗吠犬吠朝代
塔纳达办事处 日本,千叶市,釜沼
The Dog in the Manger
狗吠
故乡
猜朝代
你抬头看落日
朝代谁也不服谁
朝代谁也不服谁
不懂就百度
范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