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世界经济向好,但仍面临风险和不确定性

2018-03-27 09:11周强武
财政科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民粹主义经济体结构性

周强武

近年来,全球宏观经济呈现出显著复苏迹象。世界银行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经济主要宏观指标表现良好。其中,美国2017年GDP增速为2.3%,且2018年各方一致预期将高于这一增速,甚至接近3%。欧洲和日本均有不同程度好转,中国更是实现了超预期增长。贸易方面,2017年全年贸易增速预计达4.7%左右,明显高于经济增速,形势与过去五年截然不同。但是,当前全球经济增速加快主要是周期性因素驱动。因此,必须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结构性改革、逆全球化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等问题。

风险一:全球主要宏观经济体的政策选择与平衡

第一个风险是全球主要宏观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选择与平衡问题。在财政政策方面,2017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都偏积极或者偏扩张。美国通过了减税方案,英国宣布将逐步推出减税政策,日本表示要进一步扩大减税力度,中国同样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这里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财政可持续问题。IMF相关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赤字率约为3.39%,主要国家财政空间均有所改善,但在实际财政空间方面或不如数据所显示的乐观。如特朗普减税方案,即便将经济增长带来的税收收入增加考虑在内,未来征税所带来的财政负担也可能造成后续风险。

二是财政政策刺激是否会导致经济过热。近期,纽约联储主席杜德利公开预警,指出美国税改以及特朗普经济政策可能对美国和世界经济带来过热风险,甚至增加美国经济硬着陆风险。

三是货币政策方面,主要经济体先后开启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美国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2017年共加息三次,并且已开始缩表;欧洲也公开表示缩减购债规模;英国央行多年来首次加息。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将带来两点潜在风险。风险之一是货币政策分化带来的外溢效应导致全球资本流动加剧,金融风险加大。风险之二是全球流动性拐点何时出现。长期QE或超QE,以及低利率政策给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推高了全球资产价格,这或导致资产泡沫,一旦破裂,将直接打击消费投资信心,拖累全球经济增长。

此外,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将增强避险需求,引发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资本外流。风险可能导致新兴经济体本币汇率震荡,对高杠杆和资产负债表错配的经济体产生冲击。

风险二:全球结构性改革过于缓慢

从中长期看,全球经济面临的潜在风险之一是劳动生产率和潜在产出。目前,发达经济体实际产出已接近潜在水平,美联储预测美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仅为1.8%左右,美国实际增速已明显高于潜在增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行等预计新兴经济体2015—2020年潜在增长率将从2008—2014年的6.5%进一步下滑至5.2%左右,较危机前下降两个百分点。

总体看,要推动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必须推动结构性改革。然而,当前全球结构性改革缓慢。如何推动改革?各经济体可依据中国作为2016年G20主席国在国际社会的协同努力下形成的关于全球结构性改革的一揽子政策,其中包括九大优先领域和48项指导原则。当前正是全球进行结构性改革的窗口期,就如拉加德最近在达沃斯论坛所说“太阳出来了,是时候修房顶了”。

另一方面,危机后各国推出了数额巨大的财政刺激政策和不同形式的量化宽松政策,目前财政和货币政策空间非常有限,结构性改革的需求,特别是相关的动议和实际的效果,以及能释放的潜力都应密切关注。

风险三: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来袭,“发展”的蛋糕如何做大

关于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应关注三大方面。

其一,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采取了包括提高关税、数量限制、增加清关手续等不同形式的贸易限制措施。自2008年以来,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先后出台贸易限制措施,截至2016年10月中旬,一共实行了2978项贸易限制措施,并且贸易限制措施的取消过于缓慢,截至当前仅740项被取消,仍有2238项贸易限制措施存在。近两年尽管贸易限制措施数量有所下降,但贸易限制措施的存量值得关注。

其二,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经济体对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立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国优先实际上是重商主义和逆全球化的态度。在国际治理方面,特别是美国对多边机制和多边机构的支持力度明显下降,相继退出了多项国际公约,同时削减对一些国际机构,特别对联合国的财政支持力度。

其三,民粹主义抬头,英国“脱欧”被广泛认为是“灰犀牛”事件,也是一次民粹主义的集体爆发。其后,欧洲其他经济体相继出现新的不同形式的民粹主义势力,这种民粹主义势力的不断加强使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

如果从发展角度看待这些问题,本质原因在于“发展”的蛋糕没有做得足够大。大家都想从分蛋糕的角度着手,便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风险四:对中美贸易摩擦保持高度警惕

最后一点是对中美贸易摩擦保持高度警惕。中美关系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两国合作得好、发展得好,全球经济都会从中受益;两国出现摩擦,包括贸易摩擦,不仅自身利益受到损害,全球经济也会受到影响。

总体看,中美两国关系保持了比较稳定的态势。中美经济关系是一项混合着竞争与合作、对立与共赢的复杂工程,涉及面广,干扰项多。在特朗普政府内部主张对华施压的声音依然存在,这也是导致最近一年来中美经济关系时而出现波动和反复的主要原因。从中方角度看,基于两国经济的高度依赖和互补,依然可以通过加强交流来促进中美关系,特别是使中美经济关系和中美贸易关系持续改善。总而言之,在观察和思考未来全球经济时,中美关系、中美经贸关系等因素都必须重点考虑。

猜你喜欢
民粹主义经济体结构性
中国石材业的多个第一正在被其它新兴经济体国家所替代
民粹主义研究的概念泛化问题及其辨正
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应对空间有多大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于结构性改革一二三
新民粹主义:中东欧政治现象的解读
关于李大钊与民粹主义关系的辨析——重读《青年与农村》
论中国的社会福利建设:在转型经济体中提供退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