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故事,学习人际交往

2018-03-27 09:55宁宇
女性天地 2018年3期
关键词:小弟童书戏剧

宁宇

“在中国父母们的眼中,有两件事情最重要:孩子的健康和学习成绩。而在西方父母的眼中,却有一件事情远比孩子的学习成绩更重要,那就是:与人相处,与家人,与同学和朋友,与那些你偶然相遇的陌生人相处。这是一门很重要的功课。”旅德作家程玮在《周末与爱丽丝聊天》的后记中这样写道。

我们能看到,现实生活中,高智商低情商的人往往很难与人正常交往。但一面对孩子,爸爸妈妈的视线就转向了书包以及装满知识的载体,而忽视那些装满了问号的小脑袋,还有急需引导的心。怎么跟孩子聊人际交往问题呢?这好像是个挺复杂的话题,说深了怕孩子不懂,说浅了担心孩子一概而论。何不借用童书来提起话头呢?顺便进行情境教育,从故事中体会到的感受远比灌输得来的概念更真实,也记得牢固。

下面就來看看有哪些童书,可以把复杂的人际关系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孩子们。

《可爱的鼠小弟》系列(22本)

【日】中江嘉男 著 爱心树童书出品适读年龄2+岁

你有没有听说过“鼠小弟的小背心”?这是一套特别有趣的童书,插图洗练稚拙,那个懵懵懂懂的鼠小弟就像是孩子们自己。无论是妈妈为他织的小背心能不能借给别人,借了之后会怎样,还是鼠小弟想吃苹果,应该找谁帮忙……这个系列的小故事都很简单易懂,讲述的是孩子们生活当中也可能会遇到,或者他们的小脑袋瓜能够理解的事,而鼠小弟的处理方法也可以给孩子们一个启发。假如爸爸妈妈能引发更多讨论的话题就更好了。

《蹦蹦和跳跳的故事》

【德】玛笛亚斯·约特克 著 , 曾齐 译 接力出版社出版 适读年龄:3+岁

孩子们上幼儿园之后,有了更广阔的天地。他们会发现自己和别人之间更多的区别,也会试着寻找共通点,尤其是对好朋友。蹦蹦是一只兔子,跳跳是一只青蛙,兔子爱吃胡萝卜,青蛙却喜欢苍蝇。那他们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应该听谁的呢?或者……来一份儿胡萝卜味的苍蝇?遇到跟你格格不入的同伴,比如到家里做客的柯柯,要把它赶出家门,还是以礼相待?趣味十足的故事,可

以帮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与他人特别是朋友的相处之道。

《11只猫》系列

【日】马场登 著,章斌等译 爱心树童书出品 适读年龄:5+岁

一贯正确是大人们常有的态度,孩子们却不管那些。对孩子来说,更重要的是当下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未来可能产生的后果,或者是对别人的影响。这11只猫的性格更像孩子,用一句通俗的话讲—不是省油的灯。他们可能会出于善意帮小猪盖房子,却也会因为房子太好而据为己有;他们可能会捉弄小恐龙,又会在危急关头出手相救……这些处理模式大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但孩子们却感同身受,并且更容易领悟其中的道理。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

【日】松冈和子 改编,【日】安野光雅 图 飓风社出品 适读年龄:8+岁

莎士比亚的戏剧故事最擅长描写人间百态。无论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还是哈姆雷特的恩怨情仇,其中的人物和关系都不是单薄苍白的,而是有血有肉,丰富多彩。但因为担心读不懂,让许多孩子甚至大人望而却步。这本由经典绘本作家安野光雅插图的图画书版故事集,集中了莎翁的37部作品梗概,让孩子们初探他丰富的戏剧世界,也许就此与经典结缘。《皆大欢喜》中曾写道:世界是个大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

戏剧正是我们了解真实人生的一扇窗口。

猜你喜欢
小弟童书戏剧
熊小弟被表扬了
走丢的熊小弟
爱上刷牙的熊小弟
传统戏剧——木偶戏
“我最喜爱的童书”五周岁了!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童书与童年
李明淑:助力中国原创童书走向世界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童书“贵族化”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