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认知落实行动

2018-03-27 07:39王静
关键词:习作标准小学生

王静

【摘 要】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批改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成为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对此,本文从提高学生对作文修改认知的角度出发,对提高批改教学质量的做法,做了有益的总结。

【关键词】

作文修改 必要性 方法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文章不厌百回改”“点窜涂抹,及其成篇,殆与初作不侔”等说法自有其道理所在,恰如一件艺术品总要经过不断地琢磨和雕饰一般。但这一点,却未必会为学生真正认识到;即便有所认知,也未必掌握相应的修改方法并切实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因此,针对批改教学,教师必要先从学生的思想工作做起,提高学生的认知,进而及时跟进相关方法的示范和指导,以为必需。

一、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作文修改的必要性

有人说,文章是心灵的表达。这对提倡“以我手写我心”的小学生写作来说,更加符合。但这种表达的初次展示,尤其是对某些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的小学生来说,未经雕琢和修饰的文字,难免会有泥沙俱下、粗精并存的情形。所以,引导小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也就是一个去泥存沙、去粗存精的过程;同时,学生经历这一过程,知道如何做到这一点,也有利于在后续写作过程中,知道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应详写、什么应略写等,从而实现以原文为基础的再创作与写作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教师可通过多种方法、途径,或直接告知、或明确要求、或引导感悟等,无一不可。

如小学生多喜爱听故事,教师即可结合教学内容,或具体事例,随时插进有关故事的讲解,引导与暗示学生产生对作文修改必要性的认识。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的《泊船瓜洲》一詩,就可以讲一下王安石修改诗中“绿”字的故事,还可捎带讲下贾岛写《题李凝幽居》一诗时发生的“推敲”故事。虽然后者是学生八年级时才要接触到的内容,但正是这种不为多数学生所知的故事的新颖性,才会更为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加深对学生的认知影响。其他,诸如鲁迅先生的名言“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 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魏巍把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二十多个例子进行删减的故事等,都可以结合一定的教学情境讲给学生,以引导和暗示学生认识到“要会写作文,还要会修改作文”的道理。为避免学生产生“他们是古人、是大作家,而我不是,所以我可以不这样做”的心理,教师也应通过为多数学生所熟知的身边实例,或者就是班上某个学生的习作修改前与修改后的表达效果的对比,来引导学生认识到修改的重要作用。这样的故事,或实例,更有说服力,也就会对学生产生更为实际的认知影响。

这里,教师也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是一种必须和必需。这就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第二学段)、“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第三学段)等。课程标准原本是给教师看以作教学的依据和标准的,但把它对学生的要求直接明示给学生看,也会对学生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压力,即老师的要求是有道理的,是更高的权威(国家)要求我必须要这样做。这样,也会促使学生听从老师的教导而积极主动地进行作文的修改并落实到行动上来。

二、明确每一次习作修改的标准和要求

学生的作文修改任务,由里及表,一般指向四个方面,即(1)是否切题,(2)是否中心明确,(3)是否条理清楚,(4)是否文通字顺以及标点和格式等是否正确。表现在学生的修改实践中,如果教师仅做笼统的修改要求而不能明确每一次修改的具体任务、标准等,多数学生则往往由于具体修改方法的掌握缺失而不知该如何下手、该从何处切入。所以,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在每一次习作修改前,我都会针对本次习作的特点做出明确的修改任务要求以及要达到的标准等,以求取得应有的修改效果。

在具体实操中,第一,一般的,我会将这种修改分成“常规要求”和“特定要求”两大部分。前者是每次习作修改的必选项,涵盖书写是否工整、字面是否整洁、字数与中心是否符合要求、标点符合运用和格式采取是否正确等。后者,则是针对本次写作要求要修改的内容而言,如写人物则要看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是否恰如其分,写事件则要看对事件的描述是否详略得当等;同时,在本次习作修改的特定要求中,也会对前者要求中的某些选项做一定取舍,既避免想眉毛胡子一把抓实则一无所抓的尴尬,也避免因面面俱到而导致学生习作被修改的“面目全非”“惨不忍睹”,进而打击学生写作与修改的兴趣和信心的情形出现。第二,我会指导学生做习作修改的程序性要求,即先修改什么后修改什么,要有明确的实操步骤,以使对习作的修改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完成一项再修改下一项。这样,会强化学生在修改中的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成就感获得,持续学生后续习作修改的意愿和动力。第三,完成这些修改,需要对学生做一定的工具性要求,即指导学生学会用不同颜色或不同类型的笔来区分原作与修改后的部分,这会方便学生的修改表达。如原作用蓝色圆珠笔写就,则修改应使用红色笔或铅笔等来修改。第四,严肃认真的修改态度,也是习作修改的必需。认真做事、认真学习,是应有的人生态度。是故,认真修改,无论是对自己的习作还是他人的习作,都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自然也就不会允许学生在原作上随意涂抹而应认真书写。

总之,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前提是学生有这种认知并落实到行动。因而,教师的引导教育是必需的,并应提供有相应的修改标准和要求。以此为基础,才会切实实现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何捷.小学生作文修改应从失当走向有效 【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6(06)

【2】张梅艳.激趣 授法 导练——浅谈小学生作文批改能力的培养 【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6(04)

猜你喜欢
习作标准小学生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永远幸福
党员标准是什么?
我是小学生
习作展示
非常小学生
李敖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