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渗透德育

2018-03-27 06:48邓惠芹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合作探究德育教育渗透

邓惠芹

[摘 要]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当中,这不仅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有利于为国家培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以便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关键词]德育教育;渗透;合作探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育人为本”纳入教育工作的“二十字方针”。学校在“立德”的基础上确立了育人目标:培养健康的、有趣味的、有根的、多元的、卓越的人,其内涵是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和多元文化理解力的卓越公民。

“卓越公民的教育”尤其要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上凸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上凸显“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在公民层面上凸显“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进行德育教育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学习数学离不开做作业,但是传统的作业,它的目的性与形式都比较单一,就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提高作业效率,更为重要的是缺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为此,我们应该开辟一片数学作业的新天地,设计形式丰富的数学作业,在充满吸引力的数学作业中蕴涵德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利用实践活动进行品德教育

谈到品德教育,也许有些人认为它是班主任的事。其实,只靠班主任是力量是不够的,我们天天与孩子们打交道,每个学科老师都有义不容辞的教育责任。现在每册教材都设计有教学文化及实践活动。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实践性”的作业,并将调查所得的资料作为学习内容之一,这样既可以充实教学内容,又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亲切感,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无形地受到了一种德育的启发。根据形式不同,我们把“实践式”作业分为两类:

1.对现成学习资料的收集。教材中潜在着很多的德育因素,但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课前或课后进行有关资料的搜索。

例如,在教学圆周率内容前,我们可以把枯燥的“预习书本第几页”这样的作业改成让学生到网上、校园图书馆等地方查阅有关圆周率的内容,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容易被调动起来,另外他们也不觉得这是一项作业,很乐意去完成。通过调查,学生了解了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这样既可以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及爱国主义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2.开展社会调查。德育的渗透也没能只局限在课堂上,良好的思想品德不单是使学生了解它们的意义和要求,重要的是身体力行。因此,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可适当充实一些数学与社会联系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关心身边诸如人口、土地、交通等社会问题。比如:布置学生收集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些数据,一方面可以用这些数据进行数学运算、统计、比较等学科知识的教育,也可以从中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经济数据可说明国家的富强程度)

二、在数学作业“命题中”使用富有教育意义的真实材料

教师可以注意收集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真实材料,编成练习题让学生解答。

例如,可以得利用神舟系列和天宫系列的数据作为材料作为编写习题、应用题的素材,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利用一旁看“合作探究”进行德育教育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流行的话题。“分组合作探究”中可以培养学生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竞争合作的意识。这些意识都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在分組合作能把一个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愉快和好处,增强合作意识,体会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如教学了统计图表的制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小组的形式调查小组内每个成员家庭每天用水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统计出小组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水的数量,再制成相应的统计图,然后引导学生思考:

从制成的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在掌握有关数学知识的前提下受到了一次节约用水的教育,另外也受到了一次团结合作精神的教育,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学生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只在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总之,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当中,这不仅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

猜你喜欢
合作探究德育教育渗透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