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招生模式下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教学研究

2018-03-28 17:03江梅玲
滁州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对口弹奏钢琴

江梅玲

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对于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提出了明确要求。[1]安徽省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综合考虑经济建设对于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以及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现状,连续多年开展对口本科分类招生工作。在2017年安徽省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对口单招计划中,省属15所高校将招收4700名本科生,学前教育专业高达720人,占招收比例约15.3%,而钢琴作为学前教育学生的必备技能,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教师应从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出发,根据在授课过程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分析对口生的学习现状,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研究和探索出有利于提高钢琴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学前教育专业(对口)学生的现状

(一)学习基础薄弱

学前教育专业(对口)学生的主要生源来自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中等技工学校等,这些学生大部分在中考后就去中职类院校学习,理论知识基础较为薄弱。从对口招生考试内容角度看,主要分为文化课考试和技能考试,文化课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技能考试包括钢琴弹唱、舞蹈表演、简笔画绘图、儿童故事讲演等。虽然理论与技能考试合并实施有利于综合性人才的选拔,但理论考试内容相对高考更加简单,分数线比较低。在技能测试上,以钢琴为例,受到浓烈的升学导向环境作用,作为一科中考无须考核的副科科目,音乐在小学与初中教学中一直被排挤为边缘学科。由于只需要演奏一首考试曲目,造成很多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学习考试曲目,缺乏系统的手指训练,甚至没有掌握最基本的乐理知识。

(二)学习习惯较差

由于对口生生源的多样性较强,从班级学生组成和年龄结构上看差异性也比较大,学习和生活习惯与普招学生相比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中职院校相比高中的学习环境更加自由,造成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正确的学习态度,迟到旷课现象时有发生,整体学习环境比较浮躁。在钢琴教学中,除了老师在课堂上的系统授课,课后的自主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这几年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来看,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甚至连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都难以达标,都指望着到期末再临时抱佛脚获得一个及格的分数,这样的完成任务式学习方法只会造成恶性循环,因为无法忍受钢琴练习的枯燥而不练琴,越不练琴就越无法领悟到钢琴学习的乐趣,从而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应用型幼教人才的培养。

(三)学习自信心不足

就目前的社会现状来看,进入普通中专、职业高中等学校的学生大多在中考中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录取水平,虽然他们现在通过对口高考选拔进入了大学,但面对着更多通过普通高考途径入学的同学,不管是由于社会上的一些世俗观念还是自我的心理障碍等因素,都造成了很多学生缺乏自信心,与老师和其他班同学存在隔阂的情况。 在钢琴的学习中,持之以恒的耐力和敢于突破自我的勇气是不可或缺的,从密密麻麻的音符,有规律的节拍和小节划分,到左右手的协调,曲目中强弱的不断变化都需要付出持久和艰辛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一时跟不上老师的进度,便理所当然地认定是自己能力不行,毫不犹豫地选择放弃,而不愿意挑战自己,去主动突破障碍,这就造成了对口生班级与普招生班级在学习效果上的显著差异。

(四)具有较强表现力

由于之前受教育经历的不同,对口学生相对普招生而言接触社会较早,个性更突出,思想也更加灵活,因此大多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虽然在文化课方面,他们的基础较薄弱,学习能力相对较差,但在学院晚会,学校庆典等实践活动中,他们常常展现出相当出色的想象力和实践能力,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对口学生也表现得更加活跃,虽然有时纪律性不强,但遇到他们感兴趣的课堂主题或练习曲目时,很多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向老师提出问题,甚至有时在没有将曲目完全练熟的情况下,也乐于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对口学生表现力强的特点,多为他们提供表演机会,让钢琴也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一种方式。

二、学前教育专业(对口)学生培养目标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 试行)》的贯彻和执行,对学前教育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外,还要具备综合的教育能力。因此,就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工作而言,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出掌握基本钢琴技能并能够利用音乐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将来从事幼教工作的教师,而不是要培养出高级演奏人才和专业的钢琴表演家,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钢琴教学工作的目标,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真正掌握科学的钢琴演奏技能,提高学生在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音乐实践活动以及一些庆祝表演活动中的钢琴伴奏能力等综合应用水平。[2]近期,对于全国学前教育专业对口招生的就业意愿调查显示,95%以上的学生毕业后会选择到幼儿园就业,再结合幼儿园发展专业化、高级化,幼儿园资源稀缺、僧多粥少,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状,这就更需要我们重视具有幼儿音乐教学能力,基本功扎实,技巧掌握完备的高学历实用性学前教育专业化人才的培养。

虽然各个幼儿园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但对幼师在钢琴运用能力上的要求基本相同,例如为儿童歌曲进行伴奏、为学生弹奏乐曲等,这都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综合应用钢琴的能力。以钢琴即兴伴奏能力为例,它可以对幼儿起到一定的艺术启蒙作用。尤其是在托幼阶段,开展体操锻炼或者故事剧表演时,幼师可以通过钢琴配乐来丰富语言的表达,促进幼儿对于故事的理解,增强幼儿的思维开放性和节奏敏捷度。因此学前教育的钢琴课程设置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着眼于就业单位对于所招收人才的需求,培养具备综合知识应用能力的幼教人才。

三、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对口)学生钢琴学习质量的建议

(一)深化基本功教学,培养学生练琴习惯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扎实的基本功是良好钢琴演奏水平的重要保证,对于基本功较薄弱的对口生,我们应当注意基本功的强化。例如,在最初进入钢琴弹奏的触键学习时,手臂放松训练非常重要。如果不重视这方面的训练,学生就会产生一种障碍,不知道怎样利用手臂、手腕和手指的配合来控制各种弹奏动作。在训练学生手腕抬起的下落时, 手臂应处于彻底放松的状态,身体应端坐在钢琴前,臀部不要坐满整个椅子,手臂要自然地从上往下落,当指尖触到琴键上的同时,手臂的力量要穿过手指来到指尖,使手指牢牢地扣在琴键上,放松、练习、再放松,这样的循环练习有利于打下坚实的钢琴学习基础。[3]

《哈农》《拜厄》《车尔尼》等基础教程的练习在钢琴学习进程中同样尤为关键,这些指法规律性相对较强的练习虽然略显枯燥,但它们对钢琴触键规律的探索和手指力度的修正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练琴目标,在每次练琴开始必须利用这些练习强化基本功才能弹奏其他曲目,练习完成后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此外,在钢琴的日常训练中,指法的准确性应严格要求。对于指法的训练在开始钢琴学习的初期,就应当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乐谱上所设计的指法进行练习,促使学生感受到指法运用的规律,理解该位置指法安排的必要性,使乐曲演奏得更加连贯、流畅。

(二)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习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传授弹奏技巧的同时也要及时科普乐理知识,乐理是音乐学习的基础,“什么是音乐中的音?”“它有哪些性质?”这些极为简单的问题都要利用乐理来解决,如果一个学习钢琴的学生不了解这些, 那么对音乐理论基本知识就难以理解。乐理中对于记谱法、调式、音程、和弦、旋律等的讲解,更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提供了一个基本工具,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能够帮助学生自主理解音乐的内涵,更好地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利用音乐。同时要鼓励他们利用所学的乐理知识养成分析曲目的习惯,感受每个音符和乐章所能够传达的内涵,理解作品节奏的急缓与旋律的轻重、强弱与张弛所引发的情感起伏变化,领悟其节拍、曲调、结构与和弦伴音、情绪与力度的异同。 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对于声音变化、曲目层次对比、和音等形式细微变化的听觉敏感性的训练,协调其与大脑理解力的合作性,充分挖掘学生的音乐潜力,引导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养成主动练琴,主动学习的好习惯。[4]

此外,在练习曲目的选择上也应遵循多样化的原则,根据对口生的年龄特点和大众喜好,在练习西方经典基础曲目的同时挑选一些传唱范围广但难度不高的流行歌曲、影视金曲和趣味童谣等供学生弹奏。还可以丰富弹奏形式,鼓励进行弹奏接力赛、同学合奏甚至师生合奏等活动,使钢琴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引发学生对于钢琴的兴趣,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环,在学习中寻找乐趣,促进课堂效果的优化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增强教学互动,促进师生交流

钢琴这门学科相对于唱歌跳舞等教学难度相对更大,内容的专业性比较强,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对口生的自学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老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们在座位上听课,面对着一些难以理解的专业知识,学生很容易产生倦怠甚至厌烦的抵触情绪,严重影响课堂效率,同时对老师的积极性也有所打击,因此在集体课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对学习效果而言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例如可以利用新兴的“雨课堂”“微助教”等。在这些app上,学生可以向老师直接提问,更可以匿名发表自己对于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这就为少数个性比较腼腆害羞,缺乏自信心,不愿意参与课堂交流的对口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平台,有利于联系密切师生关系,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此外,教师应主动了解学生,因材施教。由于之前学习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性,对口生群体中素质,能力的个体差异性比较大,在钢琴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要主动地了解学生,关注个体学生的问题所在,帮助并引导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琴方法,而不是仅仅埋头于填鸭式教学,不去关注学生到底接受了没有,接受得怎么样。同时,师生关系的稳定性也决定了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的鼓励引导相对于父母与同学具有更强的激励性,一句“你很棒”可能对学生的自信心就有着把薪助火的作用。

(四)重视成果呈现,提高学生自信心

众所周知,乐器学习最基础的作用就是演奏,学生必须明确一个重要的理念:学习钢琴课程不仅仅是为了在期末时拿到必修的学分以顺利毕业,更重要的是要成为会弹钢琴的人,甚至让钢琴成为自己今后在求职中的竞争力。同时,对口学生大多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善于展示自己。因此,教师应顺应对口学生活跃开放的性格特点,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创造机会,鼓励同学们当众演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每次课都可以安排几位同学进行弹奏,作为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学生大多都会在意自己的面子,也有表现自己的欲望。老师对弹奏效果好的同学给予赞扬与认可,不仅被表扬的同学会有更强的自信心,也会激发其他同学练琴的动力,同时还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可以顺便集中讲解,及时解决。

在学期末,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组织“班级晚会”“走进幼儿园”等公开演奏活动,规定每位同学都要上台表演乐曲,允许独奏、四手连弹、合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迈出琴房与教室,走上演出的舞台,同时邀请其他课程的老师、学校内的同学们前来自由观看。既能展示一学期以来的学习成果,促进对口生自信心的提高,增强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同时也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舞台表现力,有利于今后在幼教工作中钢琴实际应用能力的发挥。此外,举办类似的教育实践活动也是整个学前教育专业教学风采的展示,为对口学生与普招学生之间,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创造了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好机会。

(五)创新考试方法,评分方式多元化

考核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对人才培养是否达标的考查和评估。只有建立科学客观的考核制度和多元化评价方式,才能科学衡量人才培养的质量。[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制度是提高钢琴教学效率的必要保证,在平时成绩的考核方面,除了上课的考勤点名,课堂上的演奏效果和与老师之间的互动频率也应计入分数体系中,这样就更提高了学生练琴和跟老师交流的主动性。在期末分数的评定方面,传统的考核方式是弹奏一首固定曲目,这样对于老师打分而言有了公平的标准,但同时对于学生的限制性比较强。因此可以采取固定曲目与自由曲目两者结合的方式,学生弹奏一首老师规定的曲目后还需要自选一首考试曲目,这样就提高了考试的灵活性和学生的自由度。

根据课程安排,除了加入自选曲目,考核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也是期末评价体系改革中可利用的方式,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工作里,老师经常要为孩子们的歌唱进行钢琴伴奏,因此具有很强的应用性。通过考察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也可以判断出学生对于琴键、音符以及曲式风格的敏感程度,具有较强的考核价值。

四、结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和家庭的重视,培养出具有高道德素质、高职业素养、高专业能力的学前教育人才是当前社会对我们的必然要求。实行对口招生政策只有短短几年时间,对于对口生钢琴教学模式的探索依然任重道远。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钢琴教学工作者因材施教,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以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专业化、系统化、灵活化的教学方法不断促进学生钢琴水平的提高,走出一条与对口生特点相适应的新路。

[参考文献]

[1] 魏园园.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对口单招生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2017(6).

[2] 曹洁.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改革探讨[J].艺术科技,2014(6).

[3] 方琪.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钢琴弹奏技能的培养[J].高职教育,2011(1).

[4] 王娜.浅谈提高农村中职校钢琴教学实效[J].职教天地,2017(10).

猜你喜欢
对口弹奏钢琴
弹 奏
弹奏四步曲,抒写真感受——怎样写好读后感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对口帮扶这一年
纸钢琴
从对口帮扶到合作共建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