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力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成效的路径

2018-03-28 02:41
传媒论坛 2018年15期
关键词:传播方式工作者政治

(西安培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5)

网络传播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中。关于网络传播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文献不断增加。左红娟(2015)提出,手机媒体凭借其强大的渗透性深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成为引导当代大学生思想潮流的强势媒体之一,但是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詹红燕(2017)提出,随着QQ空间、微博、微信的火热之后,网络直播对于大学生影响巨大,甚至有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直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巨大挑战。丁玥(2018)提出,在互联网时代需要应用虚拟现实的技术将三维模型、声音、影像、动画综合运用构建在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之上,方便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者传播先进的思想,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已有的文献主要研究网络传播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利用网络传播力实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网络传播与网络传播力的内涵解析

网络媒介为人类传播活动提供了第三种传播形式—电子“交互式”的网络传播。

(一)网络传播的概念与特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传播成为一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网络传播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目的的传播形式。网络传播方式优势明显,具有快速性、即时性、互动性,传播的成本很低,注重传播主体之间的平等性。

(二)网络传播力的内涵解析

传播力就是传播主题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实现有效的传播,其实质就是实现有效传播的能力。网络传播力就是通过网络进行有效传播的能力,网络传播力注重信息传播能够到达的范围,也涉及传播的内容、传播的广度、传播的精度、传播的效果。

二、网络传播的方式及功能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传播发展了很多新的方式,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每一种传播方式都有其功能,高校管理的工作者需要理解这些网络传播方式,并且充分应用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一)网络传播中人际传播

网络传播的人际传播的典型方式是电子邮件,电子邮件具有多媒体性质(声音、视频、图像、交互等),是一种有效的交流工具,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性。

(二)网络传播中的群体传播

网络传播中的群体传播是指为将共同目标加以链接和实现而进行的传播,形成群体意识和群体结构,网络群体的传播方式包括BBS、新闻组、论坛等。

(三)网络传播中的组织传播

在一个组织内部使用的网络技术,实现组织内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播。主要传播方式包括信息公告、信息共享、信息传递、协作群组等,可以改变交流方式,形成虚拟的工作模式。

(四)网络传播中的大众传播

网络传播中的大众传播是指以一般大众为对象的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主要方式包括互联网与第四媒体,信息发布容易,高自由度,信息存储好了,打破了时空界限,增强了互动性,打造了虚拟空间。

三、网络传播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网络传播作为新兴的传播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认知方式和交往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既有消极的作用,也有积极的作用。

(一)网络传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消极作用

网络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到不同的思想、观念、文化信息,可能接收到一些不利于思想价值形成与发展的信息,增加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网络世界里的信息或事件,可能引发大学生的负面情绪等,甚至引起扩散甚至放大效应。网络的吸引力无限,如果学生的自制力有限,则会对大学生的成长不利,大学生在网络信息里迷失自我,沉迷网络游戏的大学生更是难以成长。

(二)网络传播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网络传播进行互动交流,传播成本低廉、内容生动、传播细化,提高网络传播力,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趣味性、知识性,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还可以延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范围,大学生能够在网络媒体平台上积极发声,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还能增加信息量,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效果。

四、利用网络传播力实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新时期需要利用网络传播力实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者新媒介素养,充分利用和搭建自媒体平台,构建网络创新整合传播模式等。

(一)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者新媒介素养

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处于一个全新的环境,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通过网络传播力,构建师生之间相处的网络,学生管理工作者不能用传统的工作方式对待新时代的大学生,新时代的大学生是网络原始民,因此,高校大学生需要具有新媒介素养,包括图像处理能力、导航能力、信息的组织和联通能力、专注能力、多任务处理的能力、怀疑精神以及道德素养。

(二)充分利用和搭建自媒体平台

为了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充分利用网络传播力,利用和搭建自媒体平台,微博、博客、论坛、软文、直播平台等,具有极强的网络传播力,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注重平台上的内容创作,重视内容分发,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的互动交流平台,向大学生传播正确的价值,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数据分析,及时与大学生在自媒体平台上进行互动交流。

(三)应用SNS新型社交网络的传播模式

SNS网络融合了传统的Blog、BBS、E-mail、即时聊天等形式,同时又添加了各种应用程序,既继承了传统网络的优势,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质的网络文化生态系统,建构基于用户需求的综合化服务平台。RSS订阅机制通过订阅与好友的链接,在第一时间将好友的内容更新以及别人对“我”的任何回应显示在RSS阅读器上,建立及时高效的交流反馈模式。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应用SNS新型社交网络的传播模式进行思想政治交流,实时互动。

(四)构建网络创新整合传播模式

在互联网+的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构建网络创新整合传播模式,将新时代网络传播的方式包括电子邮件、新闻、专题、博客、论坛、WIKI、IM、圈群等在内的十几种网络传播手段,合理形成具成效、全面网络覆盖、信息迅速扩散的网络创新整合传播模式,巧妙地将网络人际传播、网络群体传播和网络组织传播方式相互结合,以适应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新特点需要。

五、结论

总而言之,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充分应用网络及其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信息传播活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传播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媒介素养,巧妙地应用各种网络平台和新媒体技术,在虚拟空间中构建全新的师生互动关系,优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猜你喜欢
传播方式工作者政治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左维泽:肝炎的分类、传播方式及预防
节日宣传,让传统传播方式换“新颜”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