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政教育”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研究

2018-03-28 02:41
传媒论坛 2018年15期
关键词:思政微信政治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一、引言

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便携式终端的升级,互联网已突破了课堂、高校等求知的传统边界,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应积极树立“互联网+思政教育”思维,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互联网高度融合,使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二、“互联网+思政教育”概念及其特点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发展形态,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要求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基于互联网传播信息较之传统媒体,具有很多优点:例如传播主体的隐匿性,传播信息的迅捷性、交互性等,这些优势加速了信息之间的传播,但同时也会给受众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如互联网传播信息的随意性,导致许多错误思潮和观点也都以网络为温床生成发酵,严重阻碍了青年学子思想的进步。

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和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对社会成员进行有目的、有组织和有计划的影响,使他们形成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互联网+思政教育,旨在运用互联网及相关技术促进思政教育的发展,更深刻、理性、健全地促进思政教育与互联网结合,更有利于社会成员利用教育和互联网来更好成长发展。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其中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李克强总理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因此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政教育势必要借鉴互联网传播信息的优势,借助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运用大数据等分析手段,来完成新形势下的创新与发展。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和机遇

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作为新兴的网络宣传平台,依托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已经成为高校师生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重要渠道,对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工作乃至思想观念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高校应该顺应这样的发展形势,积极探索“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与发展,来进一步拓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渠道。但在思政教育转向微信平台宣传时,依旧存在诸多问题:

(一)忽视隐性教育的介入

国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借助道德教育上、公民教育、道德教育、义务教育等名义,帮助其大学生群体树立更好的观念观点,促进其成长发展。这种间接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带有一定隐蔽性,不仅容易被国民认可,同时也不会产生反感和抵触。

(二)形式内容的单一枯燥

缺少原创性和贴近学生的话题与文章,就其传播内容与形式来说,难以跳出传统思政教育的印象,生硬晦涩,已经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学生群体对于思政教育的需求,因此内容缺少黏性。

(三)缺少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在新型的宣传平台下,思政教育的传播大多停留在单一的说教和灌输层面,这种传播信息的单向性造成与受众之间缺少互动,不能及时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建议,也不能带领学生更好地参与思政教育,更难以获得学生团体的长久关注与支持。

(四)忽视和与其他宣传途径的联动性

其中大多数的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缺乏联动意识,没能与校内其他平台很好地进行对接与合作,因此覆盖面和影响力较小,阻碍了进一步的推广与发展。

四、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发展对策及研究

作为处于新媒体技术日益成熟,新媒体通信普及度强、受众面广的一代,我们更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将思政教育方式新颖化、思政教育内容丰富化,努力探索“互联网+”时代引领大学生思想进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一)创新教育内容,多采用新媒体语言

针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应该多开发出贴近学生生活的文化产品,以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也鼓励和引导广大师生利用所知所学,正面发声、理性思辨,传播网络正能量。与此同时,积极运用新媒体语言推送思政宣传内容,发展广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文化,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创新教育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关注

线上开展多彩栏目,贴近学生,同时积极组织线下活动,广泛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学生主动靠近、自动连接。同时也要重视传播信息的双向性,建立互动版块,及时结合热点新闻话题与相关政策,与社会接轨,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加强人文关怀,让思政潜移默化地进行影响,让思政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传播。

(三)创新技术手段,广泛运用互联网新技术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了解受众分布,分析用户需求和状况,精确指导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行。同时加强与其他微信公众平台的联动性,整合校内资源,与学校党建、图书馆信息平台以及其他校内平台合作,形成一个综合的思政教育体系。

(四)创新机构设置,组建专业的新媒体运营平台

在学校内培育一群对新媒体有兴趣、敏锐度高的成员,负责维护和运营该新媒体平台,并定期接受培训。便于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动向,不断革新思路,运用新技术,更好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时代下的预期效果。

五、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到来。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不仅要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和辨别力,还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途径,加强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双向互动,构建一个学生了解思政、学习思政以及掌握思政知识的平台,真正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彻到大学思政教育当中,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学习、生活及工作中突破自我。

猜你喜欢
思政微信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