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回顾与展望

2018-03-29 08:05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中心刘二森
中国船检 2018年1期
关键词:浮式海工海洋工程

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中心 刘二森

2017年,国际原油价格企稳上行为整个油气行业带来期许已久的曙光,油气公司借以走上“脱困”之路,海上油气开发热情在冷灭三年之后有所复燃,海洋工程装备运营市场得以触底企稳;但建造企业在一系列闪转腾挪之后仍难彻底挥除业务萎缩、盈利困难、库存高垒等诸多困扰,持续面临生存高压。未来,油价走势并不明朗,海洋工程装备运营市场复苏之路依旧漫长,建造企业仍需调结构、转方向、化库存,整个行业仍需熬存。

运营市场形势

一、油气行业投资环境优化,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初现活力

三年多的油气行业萧条迫使主

要产油国改善投资环境,重振行业,提升产量,带动就业。美国基于“能源独立”放宽海上油气政策,扩大海上区块招标范围、放松海上油气退役保证金、放开在阿拉斯加和太平洋海域钻井、降低部分区块税率等,即将发起的250期海上区块招标将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招标;北海方面,英国调整各种税费,运营成本从2014年的30美元/桶削减至目前的15美元/桶;巴西方面放宽本地化要求,降低税费,第14轮油气区块招标本地化下降至18%(勘探阶段)和25%~40%(开发阶段),盐下油田开采成本由2014年的14美元/桶削减至不足7美元/桶;墨西哥在能源改革的环境下持续增强油气行业对外吸引力,勘探和开发阶段本地化要求仅分别为3%和10%。

不断改善的行业环境、持续压缩的油气开发成本,以及企稳回升的油价,一定程度上提振了油气行业投资信心,重新激发了油气行业活力,很大一部分油气公司上调油气勘探开发投资。据巴克莱(Barclays)调查统计,2017年全球勘探开发投资总规模约为4046亿美元,较2016年增加7.3%,结束了2014年以来的持续大幅萎缩。海上油气方面,随着近几年积蓄项目的加快上马,投资规模也基本上停止进一步萎缩。与此同时,油气公司经营也普遍改善,包括壳牌、英国石油、道达尔、埃尼、雷普索尔、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康菲石油以及国内的三大油公司营收和利润均明显增长,为油气公司扩大投资创造了条件。

二、装备新租需求猛增,运营市场触底企稳

图1. 2014年以来钻井平台新租走势

在全球油气开发热情一定程度恢复的背景下,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活动随之增多,直接带动海洋装备新租需求增长。2017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全球钻井平台新租数量分别达到103份和94份,较过往两年新租水平翻了一番,超过2014年上半年水平。从租约总时长来看,2017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为915月和953月,虽然较过往两年明显增长,但仍远不及2014年上半年1972月的水平,这一方面是由于海上油气开发活动并未恢复至油价下滑之前水平,另一方面是因为装备运营商不希望自身被当前低租金所套牢,更倾向于短租合同,导致单个租约时长较短。

图2. 2014年以来钻井平台供需走势

新租数量回涨遏制了海洋工程装备供需关系的持续恶化,2017年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市场触底态势明显。2017年全年交付钻井平台15艘/座,拆解38艘/座,使得供应端有所改善,年底全球在租数量为452艘/座,较年初增长10座,市场利用率为65%,较年初上涨2个百分点。

图3. 2014年以来钻井平台日租金走势

供需关系触底对装备租金价格形成一定的支撑,2017年以来装备租金呈现底部波动走势,部分装备租金接近甚至低于运营成本。2017年12月,全球自升式钻井平台和浮式钻井平台平均日租金分别为8.00万美元/天和14.25万美元/天,较年初分别增加0.8%和下滑1.1%;120吨系柱拉力和200吨系柱拉力三用工作船全球平均期租日租金分别为7545美元/天和19875美元/天,较年初分别上涨2.0%和下滑3.0%;3200载重吨和4000在载重吨平台供应船全球平均期租日租金分别为8280美元/天和11020美元/天,较年初分别下滑4.8%和2.5%。

三、运营商经营依旧困难,行业兼并整合加速

图4. 2014年以来OSV日租金走势

图5. 近十年全球钻井平台二手交易及转售交易情况

图6. 2005年以来全球海洋工程装备成交额走势

在持续低迷的环境下,装备运营商依旧深受经营业绩下滑和巨额债务到期的双重夹击。经营业绩方面,低租金和低利用率使得企业工作量不足,盈利能力退化,新签租约利润空间极小甚至低于运营成本,油价下滑之前签署的一批高租金租约也陆续到期,加之资产减计,装备运营商经营压力有 增 无 减,Ensco、Transocean、Seadrill、Noble Corp、Rowan、Diamond Offshore、Ocean Rig、Pacific Drilling、Tidewater Marine、Bourbon Offshore等大型钻井承包商和海工船船东2017年营收再度萎缩,绝大多数运营商继续亏损,甚至亏损进一步扩大。债务方面,由于业绩远不及预期,债务拖欠已经成为行业常态,巨额到期债务迫使运营商寻求重组,2017年有Seadrill、Ocean Rig、Paragon Offshore、Tidewater、Pacific Radiance、CGG、GulfMark、Marco Polo Marine、Ezra Holding、SeaBird等一大批运营商通过破产保护等方式进行债务重组。得益于市场触底企稳,部分企业债务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是,也有部分企业难以为继,被迫退市或破产清算。

图7. 近三年海洋工程装备细分市场走势

企业经营困难,市场触底企稳,装备价值持续低位,为海洋海工装备运营市场兼并整合孕育了温床,2017年二手交易和转售市场高度活跃。2017年以来,先后有挪威Farstad Shipping、Solstad Offshore、Deep Sea Supply三家海工船东合并为Solstad Farstad,挪威钻井承包商Borr Drilling收购美国Transocean自升式钻井平台船队,新加坡船东Pacific Radiance和Allianz组建Allianz Radiance,美国钻井承包商Transocean兼并挪威钻井承包商Songa,荷兰船东Boskalis收购英国海上物探公司Gardline,美国钻井承包商Rowan和沙特阿美组建ARO,美国钻井承包商Vantage与埃及ADES合作,此外,Rowan还计划收购马士基钻井。据统计,2017年全球钻井平台二手及转售交易量达到59艘/座,远超2015年和2016年交易量,也超出2014年的44艘/座,几乎达到2012年全球海工市场鼎盛时期的水平。

图8. 2014年以来钻井平台新建价格走势

建造市场形势

一、海洋工程装备成交额翻番,浮式生产平台成为主角

2017年,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市场结束了油价下滑以来的持续萎缩,开始低位回涨,全年共成交海洋工程装备66座/艘、94.5亿美元,以金额计,同比增长80.9%,较2016年翻了近一番,但仍较2011~2014年的成交额相距甚远,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并未脱离低谷。

浮式生产平台订单爆发式增长。2014年开始走低的油价导致很多海上油气开发项目暂停搁置,但是随着油价回涨以及海上油气开发成本压缩,油气项目商业开发价值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油气公司经营改善,也亟需维持产量,之前被搁置的海上油气开发项目被重新提升日程并加快推进。2017年全球浮式生产平台成交70.6亿美元,远超2015年和2016年水平,接近2014年浮式生产平台成交额,包 括6艘FPSO、9艘FSRU、1艘FLNG、1座Semi以及3艘FSO/FSU,其中仅美国墨西哥湾Mad Dog 2 半潜式生产平台和莫桑比克South Coral FLNG两个特大型项目订单额就达到37.7亿美元,占到2017年浮式生产平台成交总额的一半以上。

海洋工程船市场继续萎缩。2014年以来,海工船一直是海洋工程装备订单的主要成分,但成交额却逐年萎缩,2017年全球共成交46艘/座、23.9亿美元,同比分别下滑36.1%和34.0%。海工支持船方面,由于市场供应严重过剩以及手持订单规模庞大,全年仅有少量小型支持船成交,成交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海工调查船方面,物探船等海洋油气相关调查船订单不复存在,政府科研机构科考船订造受低油价影响较小,依旧有新订单释放,全年共计成交5艘,价值3.3亿美元;海工作业船方面,海上风机运输安装船、风电场运维服务船、海底电缆敷设船等海上风电相关船型市场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共计成交21艘、10.9亿美元,占到海工船成交总额的近一半,尽管如此,海上油气相关的其他类海工作业船市场依旧低迷,导致2017年全球海工作业船仅成交30艘/座、20.2亿美元,同比再次萎缩三成。

钻井平台是本轮海工市场危机的重灾区,运营市场供需过剩形势尤为严重,大量在建或已建成装备难以交付,2016年5月至今,全球再无钻井平台新订单成交。

二、装备新建价格低位波动,有价无市问题突出

严重萎缩的市场需求难以满足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建造产能的巨大缺口,行业竞争持续白热化,装备新建价格2016年以来持续低位震荡,缺乏反弹基础。根据克拉克森估算数据,2017年12月,35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为1.55亿美元,2016年年中以来不曾变动;适合恶劣海况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受挪威市场需求刺激增至4.75亿美元,较年初上涨5.6%;超深水钻井船新船价格则降至4.00亿美元,较年初下滑11.1%;120吨和200吨系柱拉力三用工作船新建价格分别为1936万美元和4659万美元,较年初分别下滑3.2%和增长6.5%;3000载重吨和4500载重吨平台供应船新建价格分别为2084万美元和3494万美元,较年初分别增长10.2%和9.5%。尽管部分装备估价受成本以及市场询价增多等因素影响出现增长,但多面临有价无市的窘迫局面。

三、韩国反超中国重回全球榜首,新加坡发展势头强劲

在中韩新三足鼎立的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竞争格局中,韩国一直以来都处于领先地位,在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浮式生产平台以及深水钻井装备领域优势明显,中国和新加坡海工产品则主要集中在自升式钻井平台和海工船领域。随着市场需求和订单结构发生变化,中韩新三国的竞争地位也出现微调。

浮式生产平台成为市场订单主力,韩国竞争优势得以体现。2017年,三星重工揽获墨西哥湾Mad Dog 2半潜式生产平台和莫桑比克South Coral FLNG两个特大型项目,同时还获得一艘大型FSRU订单,现代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则分别获得3艘和1艘大型FSRU建造合同,将韩国2017年海洋工程装备接单额推升至52.6亿美元,远超2016年的4.4亿美元,全球占比高达54.6%。

中国在传统的海工船领域优势依旧突出,全年共承接海工船29艘,价值13.1亿美元,占到2017年全球海工船接单总额的54.8%。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加快拓展浮式生产平台建造业务,沪东中华获得2艘大型FSRU建造合同,打破韩国在该领域的垄断,上海外高桥获得荷兰SBM新一代Fast4Ward FPSO船体建造合同。2017年,中国累计接单20.7亿美元,同比下滑16.5%,市场份额也由2016年的47.5%下滑至21.9%,被韩国超越,退居全球次席。

新加坡年末发力获得多份FPSO改装合同,将全年接单额推升至7.4亿美元,虽较2016年翻了两番,但市场份额也仅为7.8%,被韩国和中国远远甩在身后。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在浮式生产平台新建市场的拓展已经初见成效,胜科海事年末击败韩国三大巨头获得挪威国油Johan Castberg项目FPSO船体和居住模块新建合同,并与壳牌签署Vito项目半潜式生产平台建造意向书,发展势头强劲。

四、装备交付几乎陷入停滞,企业千方百计化库存

当前全球在建或已建成海工装备多为船东在油价骤跌之前投机订造,其中订造者不乏初次涉足海工领域的投机者,装备在订造时并无租约保障,在目前市场环境下也更难寻得租约,导致船东接船动力不足;同时,船东深陷经营困境,资金断裂,债务压身,接船能力也大不如前,推迟交付成为行业常态,更有甚者以各种理由撤单,导致大批在建海洋工程装备难以实现交付,特别是随着部分有租装备在前几年完成交付,剩余海工装备交付难度进一步加大。据统计,2017年全球海洋工程装备交付率仅为29%,较2016年下滑15个百分点,特别是钻井平台,全年仅有15艘/座交付,交付率仅为13%,海工船交付率也不足30%,生产平台多依附于既定项目,基本上都能按期交付。中国海工企业手持订单投机属性更为浓重,交付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017年交付率仅为17%,特别是钻井平台,全年仅有5艘/座实现交付,交付率为7%。

为化解严重累压的库存海工装备,降低财务和经营压力,建造企业通过转售、债转股、光船租赁、委托运营、成立融资租赁公司等多种方式处理库存装备。随着市场触底企稳,装备价格持续低位,市场抄底氛围浓重,资本对船厂在建库存装备兴趣渐增,询价谈判也不断增多,部分库存海工装备得到处理。转售方面,吉宝远东船厂和PPL船厂分别将5座和9座自升式钻井平台转售与挪威钻井承包商Borr Drilling,吉宝远东船厂还将1座自升式钻井平台转售与361 Projects,现代重工将2座半潜式钻井平台转售与挪威Northern Drilling,大津重工将2座自升式多功能服务平台转售与新加坡H&C Marine,裕廊船厂转售1座半潜式钻井平台,三星重工也就1座半潜式钻井平台与Aker达成转售意向;债转股方面,中船集团和中国建设银行等签署市场化债转股投资协议,发起首期规模为75亿元的“中船降本增效私募投资基金”,处理外高桥库存海工装备,中船重工与中国信达等多家企业签署债转股协议,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迫切的库存问题,降低了企业的生存压力;与此同时,部分企业也在通过成立融资租赁公司或与融资租赁公司合作等方式处理库存,以期盘活库存。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部分装备库存通过金融资本手段得到处理,但多数并未实现运营应用,未从需求端根本性解决库存问题。

五、建造企业积极寻求转变,拓展业务谋发展

库存装备难以交付,新订单严重不足,生产资源大量闲置,国内外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经营困苦不堪,营收大幅萎缩,部分企业甚至持续亏损。为此,调整业务、产能、资产结构成为企业危机以来求脱困、谋发展的主要方式。

业务调整方面,多数船厂瞄准LNG相关装备和浮式生产装备,特别是吉宝岸外与海事和胜科海事,近两年通过收购研究机构、强化研究力量、开拓市场等方式,持续加码FLNG、FSRU、LNG电站、LNG加注船、LNG运输船等LNG相关装备,三星重工表示专注发展LNG相关装备,现代重工通过研发新产品在FSRU和FLNG领域发力,国内惠生海工、中集来福士也发布有FSRU、浮式LNG电站等新设计和解决方案。浮式生产平台领域也是绝大多数船厂关注的重点,韩国三大巨头在原有的优势基础上坚持发展,新加坡胜科海事和吉宝岸外与海事,以及国内海工企业也在浮式生产平台竞标领域频频亮相。此外,武船重工、中集来福士等大力拓展深海养殖装备市场;中集来福士、招商局重工等也开始承接中小型邮轮、小型集装箱船、小型LNG等商船订单,福船集团在将业务向商船倾斜的同时,通过合资合作拓展海上风电场建设运维市场,欧洲海工企业则更多承接渔船、邮轮等订单。

图9. 2014年以来OSV新建价格走势

产能和资产调整方面,新加坡吉宝岸外与海事关停部分设施,并出售吉宝荷兰船厂;胜科海事提前归还租用政府的厂地,将生产集中在Tuas Boulevard船厂,抛售旗下SGMET和JAS股份;现代重工停用蔚山船厂4/5号坞和群山船厂,剥离现代电气、现代建设机械、现代机器人等非造船领域,出售Hyundai Ideal、现代机器人、现代酒店和Avancis部分或全部股份,开展“自愿辞职”和循环休假;三星重工关停1号干船坞和G1浮船坞,退出海上风电业务,推行退薪和无薪休假;大宇造船海洋出售2座浮船坞、办公楼以及FLC、DESC、Welliv、Dewind、大宇造船海洋建设等子公司,实施高管和办公室人员无薪轮休制;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关闭用于钻井船、FPSO船体等海工装备建造的爱知工厂;此外川崎重工、宏华集团等更是选择退出海工领域。

图10. 全球海工装备接单额变化情况

六、主要建造国政府积极引导,助力行业脱困发展

为帮助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脱离困境,实现生存发展,主要建造国持续援助行业发展。中国方面,工信部等部委制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引导行业积极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加快转型升级;发改委印发《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发展海洋资源开发先进装备;与此同时,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及海洋工程总装研发设计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平台也在政府的引导下组建。韩国方面,造船海工业作为韩国经济支柱产业,政府方面一直给予特别关注,在2016年出台《造船产业竞争力优化方案》的基础上,将韩国三大船企列为特别雇佣支援企业,同时在政府的干预下,韩国产业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为大宇造船注入巨资,避免其破产,2018年初还将出台《造船产业革新成长推进方案》。新加坡则继续实施国际企业发展局(IE Singapore)的国际业务融资支援计划(IFS)和新加坡标新局(SPRING)的过渡性贷款支持(BL),一批企业已经不同程度收益。

未来市场走势

一、国际油价走势并不明朗,海洋油气开发有望继续回暖

油价站上60美元/桶,并于近期一路高歌猛进,这有供需形势改善的有力支撑,但中东政治形势动荡的影响不可忽略,如果未来一段时期内中东政治形势缓和,油价也将一定程度回落。从供需形势来看,美国页岩油在当前相对较高的油价水平以及美国能源独立的战略背景下进一步增产的可能性极大;而OPEC和非OPEC主要产油国方面,是否能够像2017年一样高标准履约减产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不排除部分国家在相对较高油价水平下退出减产协议,再次扰乱全球原油供给。但不可否认,全球经济形势好于预期,将从需求端提振油价,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内国际油价走势并不明朗,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油价很难再出现大幅下滑。

对于全球海上油气开发而言,尽管2014年的高度繁荣难以再现,但得益于整个油气行业自我调整和优化,当前相当一部分海上油气开发项目已经具备商业开发价值,同时考虑到油气公司和产油国为维持产量接续,将更加积极主动扩大投资,全球海洋油气开发也将继续回暖。麦肯锡预测,2018年全球深水项目支出将较2017年增长15%。

二、运营行业格局继续调整,供需关系有望小幅改善

运营市场触底,装备价值持续低位,2017年部分企业成功实现兼并收购,为行业整合带来示范和参考,未来将有更多的资本参与到本次抄底的“饕餮盛宴”之中,继续重构运营市场格局。在市场收购过程中,性能先进的新装备将成为资本关注的重点,加之收购方基本上能够轻装上阵参与市场竞争,新装备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将更多的老旧平台挤出市场,尽管装备拆解在闲置封存成本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不会加速,但该批老旧装备将很难重返市场,市场供需关系将在一定意义上改善。但是,对于租金而言,随着装备运营商重组逐步推进完成以及更多新晋者加入,市场竞争很可能进一步激化,制约装备租金上涨,预计低位波动仍将是2018年主要海工装备租金发展走势,部分装备租金甚至存在进一步小幅走低的可能。

三、建造市场将延续低迷态势,浮式生产平台仍是焦点

对于钻井平台和海工支持船等运营租赁属性较强的海工装备而言,尽管运营市场供需关系呈现向好势头,但上游市场触底企稳传导至建造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且当前装备过剩规模以及手持订单规模仍十分庞大,在供需形势实质性改善之前,新订单缺乏生成基础。2018年,全球海工建造市场焦点仍将集中在浮式生产平台、海上风电场建设运维装备以及LNG相关装备等。

浮式生产平台方面,一定程度恢复的油价、大幅削减的油气开发成本、油气公司逐步改善的经营以及不断迫切的产量接续需求都将加快海上油气项目推进,一批浮式生产平台项目将陆续授出总包合同。据EMA统计,2018年将有约20个包含浮式生产平台的海上油气开发项目授出总包或租赁合同,FPSO项目占据总量的三分之二,其中不乏巴西Buzio V和Libra 2 FPSO、圭那亚Liza2/Liza3 FPSO、加纳Paradise/Pecan FPSO、印度KGDWN-98/2 FPSO、美国Vito半潜式生产平台等大型项目,我国流花16-2项目FPSO以及陵水17-2/25-1半潜式生产平台订单也有望于2018年落地。

LNG相关装备方面,全球能源结构调整将成为需求的根本来源,管道气供给短时间不能大幅增长的特点难以满足全球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的需求,LNG需求将加快增长。从LNG生产出口来看,海上边际气田开发将为中小型FLNG应用创造空间,不断增长的美国陆上天然气出口需求也将带动近海天然气液化出口设施需求增长;从LNG接收来看,由于陆上接收站在建设成本、周期、灵活性、环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FSRU以及浮式LNG发电站建设项目将不断涌现。

海上风电建设运维装备方面,已经成熟的欧洲海上风电市场仍将是全球海上风电建设运维装备需求的主导力量,而中国和美国则有望接续欧洲成为未来装备需求增长的主要来源。中国大力支持海上风电发展,国家能源局以及相关省市已提出具体目标和规划;美国也在积极推动海上风电开发技术发展,降低海上风电开发成本,加快海上风电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受琼斯发展的限制,美国海上风电建设和运维带来的订单需求很有可能落在美国本土。

总的来看,2018年全球海洋工程装备运营市场仍将处于低位,但优化改善已在路上,最坏的时期将成为历史。建造市场复苏将明显滞后,尽管浮式生产平台市场将持续活跃,但很难满足全球业已形成的庞大产能,特别是之前以钻井平台和海工支持船为主要产品的海工企业,将持续面临“吃不饱,穿不暖”的生存问题。

海洋工程装备市场是周期性波动市场,这也就意味着市场复苏终将到来,特别是随着海洋开发利用的进一步深入,海洋工程装备的内涵也将更加丰富,为行业企业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能否把握未来市场机遇,当前已是关键时期,优化产品结构、增强研发管理能力、创新工艺工法、利用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提升效率是有抱负、有理想企业当前的应有作为。

猜你喜欢
浮式海工海洋工程
工信部发布“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船舶海工装备入列
全浮式半轴故障改进浅析
吹响海洋强国梦号角——镇江高新区船舶海工产业
一种海上浮式风电基础频域动力响应分析新技术
解读《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
无处安放的海工行业
海洋工程船舶综合电力推进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海洋工程实践中议标采购研究
浮式钻井平台将迎来史上最大拆解潮
未来2年将有超过100座钻井平台报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