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防污染座谈会和考察

2018-03-29 08:05沈肇圻
中国船检 2018年1期
关键词:交通部油轮亚太地区

沈肇圻

参加“海协”活动后,我国代表团常在发言中要求多为发展中国家服务,并要求秘书处多指派业务官员和邀请发达国家技术专家去发展中国家举办讲习班和座谈会,宣讲国际海事公约,介绍执行措施,交流经验。

图1

一次秘书长斯里瓦斯塔瓦向我提出,中国以保护环境为国策,采取了一些实用措施,可为发展中国家借鉴,想在中国举办一次防止海域污染的座谈会,并去港口实地考察,希望中国交通部能承办。经交通部批准后,1980年9月17日至28日,“海协”在我国举办了“亚太地区防止海洋污染座谈会和考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供经费,由我国交通部承办。这是我国参加“海协”后第一次在国内组织这样的活动。先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座谈会,然后去大连、天津、上海和广州进行技术考察。参加这次活动的有“海协”官员、亚太地区12个国家和香港地区代表,总计17人。参加北京座谈的还有交通系统港监、船检、港口管理和航运公司等领导及专业人员40人。

图2

9月17日下午开幕式,“海协”秘书长斯里瓦斯塔瓦亲自到会致开幕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中国首席代表司森龙到会祝贺,交通部副部长郭建代表承办国致欢迎词。会议选举我任主席。当晚郭建副部长宴请境外代表,宴会前国务委员康世恩接见境外代表(见图1)。座谈会(见图2)首先由“海协”秘书处奥卡姆拉(日本人)简要介绍“海协”组织、职能和机构设置情况,以及在保护海洋环境方面已做的工作,罗列了这方面的国际公约和世界环境形势。然后由应邀参加的荷兰和挪威专家介绍本国执行相关国际公约的情况和经验。我国交通部环境保护办公室芦川主任讲解了我国执行保护海洋环境的方针政策和立法,介绍总体情况,交通科技研究院水运经济所的专家介绍我国保护海洋环境的措施和经验。每次发言后都提问和解答。有的代表还介绍了他们本国的情况,相互交流。

图3

图4

9月21日,会议代表登上大连港湾桥边的港务局楼顶鸟瞰全港区,对大连港有个概念后前去新港区参观油码头,观看了油轮卸油作业时布设围油栏的情况,详细了解新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听取操作过程介绍(见图3)。

随后又参观大连“港监清二”号(见图4)。这艘拖轮平时在港区巡逻,可以接收港内货船的舱底水,运到污油水处理设施。船上备有围油栏。在油轮装卸作业时将围油栏围绕油轮,防止油污水外溢。在紧急情况下可用围油栏围住海面上的油以免飘散,造成更大污染。

9月23日在天津参观舱底水回收船。因天津无油码头,只配备舱底水回收船。这是专为此目的建造的。与大连“港监清二”号不同,那是将原有拖轮改建的。

9月24日抵达上海。乘船巡游黄浦江,第二天去交通部上海船舶研究所考察,了解油污水分离器和油分计的试制和生产。

图5

9月26日游览珠江。登“大清河”污水接收和处理船考察,此船系旧油轮改造。

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外国人纷纷来我国,但初期这样较长时间和去到多地的活动,还很少见。中央电视台知道后,全面参与并作了报道,中央电视台指派两名记者全程随同采访,事后在国内播出。

9月28日境外代表乘火车去香港离境(见图5),结束此项活动。

境外代表对这次活动很满意,认为看到了全面又实用的办法来执行国际公约和开展海洋环境保护的实际事例。

“海协”认为我国在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情况下,对环境保护做了不少工作,并有成效。对发展中国家有示范作用。事后在“海协新闻”上作了报导。

考察活动由交通部外事局国际组织处李光灵和王俊芳全程组织和陪同。

猜你喜欢
交通部油轮亚太地区
交通部公布2022年立法计划海商法和港口法的修订在列
油轮火灾及其防火措施
加拿大交通部将开展737MAX试飞
亚太地区AI系统支出额持续增长
“备战”
数据解除忧虑
仰望星空梦未来——阳光小学太空画作品在亚太地区比赛中斩获“特别绘画奖”
孝感汽车试验场获交通部认可汉阳所业务不断延伸
超越未来,亚太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