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棚养虾进入最关键时期,水质调理十分重要!一文为你讲解4类水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2018-03-29 01:04王维厦门科环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当代水产 2018年11期
关键词:甲藻硅藻赤潮

■ 王维(厦门科环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1月,露天养殖基本结束,但这个时候正是冬棚养殖,尤其是南方区域的冬棚养虾进入最关键的时期。此时,昼夜温差已经很大,外源水的藻相大都出现异常。若是棚内水质底质一旦没调理好,或引进了藻相不佳的外源水,池塘藻相、水质就会出现较大的变化,轻则应激厌食、重则缺氧中毒。所以这段时间随时查看池水变化,是日常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

“看水”这个问题要展开来讲太过复杂。笔者在此仅针对11月可能遇到的一些藻相进行简单的讲解。

1 隐藻水

绝大多数的隐藻被认为是对水产养殖有益的藻类。它的适温范围非常广,无论是夏季、冬季还是冰下水体都能形成优势种群,被默认是水肥、水活的标志(这是就鱼类养殖而言,而对虾养殖并不一定就非常合适)。对于苗种而言,隐藻还是优质的开口饵料。

但是,隐藻对光照的适应性同样极强,而且所含色素多种多样,不同种类或不同生长时期水色变化非常大,所以隐藻为优势的池塘水色常呈褐绿色(隐藻属)、棕褐色(深隐藻)、红褐色(拖鞋隐藻、红胞藻)、蓝绿色(蓝隐藻、隐鞭藻)甚至无色(缘胞藻),如此繁杂怪异多变的水色并不是每个养殖者都能安心养殖不受影响。加上隐藻喜欢生活于有机物和氮丰富的水体,而这种水质对于对虾养殖的前期和后期都不算太好。所以一旦隐藻在池塘里形成优势,那至少说明一点,就是这池水已经有些被污染了或者之前的一些污染尚未处理干净。而反过来,隐藻所需营养相对其他藻类而言要丰富一些,所以在养殖早期一些水土相对偏瘦的池塘就很难令隐藻保持稳定生长,自然容易出现倒藻,而死掉的隐藻细胞内的营养物质一旦被释放出来,对水体又是一种污染。另外,隐藻都是鞭毛藻类,夜间耗氧会相对较高,在后期大量繁殖的话不仅说明水体污染加重,同时也会造成底部缺氧。

十一月遇到隐藻水要先看看对虾的大小,若是小虾就暂时不用管它,注意培菌即可;若是虾已超过200条/斤,就要注意改底。适当用些兼性芽孢来慢慢转变藻相。此时无需刻意处理,慢慢过渡即可;若是虾已经进入80条/斤以内那就要注意改底补菌,夜间增氧,预防隐藻水可能带来的底部问题。另外,有极少数的隐藻(拖鞋隐藻)是赤潮生物,一旦环境合适就会迅速疯长,快速消耗水体营养,最终导致整个水体里面的所有生物全部死亡。所以,一旦镜检发现隐藻偏多,而且很快速度就长起来了,就得马上大量换水或用药抑杀。

2 金藻水

金藻在海水和淡水中皆有分布,但多见于透明度大、温度较低、有机质含量少、pH值4~6、含钙质较少的淡水的中下层区域,是常见的鞭毛藻类之一。金藻水大多呈现棕褐色(等鞭金藻属、三毛金藻属、锥囊藻属、鱼鳞藻属、棕囊藻属)或黑褐色(黄群藻属),初生期大都会带些淡绿色,到了旺盛期颜色转深,发黑,容易被误认为是已经转藻或池水污染的表现。

大多数的金藻营养丰富,加上个体微小,没有细胞壁,极易消化,是苗种很好的天然饵料;加上多数金藻能适应较低水温,所以是冬、春两季育苗池塘主要选择的优良藻类(如单鞭金藻属、等鞭金藻属、鱼鳞藻属等)。

但金藻具有鞭毛,大多数又生活于水体中下层,夜间会在水体底层耗氧,时间长了会引起对虾的慢性缺氧;金藻没有细胞壁,容易受环境(尤其是盐度)变化的影响而直接导致死亡,所以金藻水并不稳定,容易倒藻,而金藻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能量物质,在死亡之后会严重污染水体,引起缺氧中毒;少数金藻(黄群藻属、鱼鳞藻属)本身就喜欢污染水体,一旦镜检确定是这几种,就意味着池塘水质已经被污染了,就必须马上改底调水处理;金藻中的小三毛金藻一旦形成种群优势,就能致鱼虾麻痹性中毒(中毒鱼虾会出现池塘边角静伏的现象),在越冬鱼塘有不小的致死率(好在小三毛金藻只在水温低于5℃的水体里才可能形成优势,而对虾养殖水温一般不能低于16℃,所以暂时没有对虾池塘出现这种藻类的报道);对于近海养殖区域而言,金藻门的棕囊藻就危险多了,这是一种聚团生长的藻类,往往无数单个藻类聚集成球漂浮水中,小的有花生大小,大的如蛋黄一般,较易辨认,在污染较重的河流入海区域较为常见(这几年厦门周边海域就常有爆发),这种藻类属于赤潮生物,相对毒性不如常见的硅藻甲藻赤潮那么厉害,危害也没那么严重,所以遇到之后只要发现及时,都还来得及处理,一般大剂量连续泼洒芽孢菌和乳酸菌来分解即可。

3 硅藻水

硅藻是水产养殖公认的优良藻类。多生长在矿物质(尤其是硅元素)含量较高、池水搅动剧烈、光照充足的池塘或水域。绝大多数硅 藻水呈棕黄色或棕褐色或红褐色,也有一些初生期的硅藻水呈现黄绿色。硅藻水多是表层偏清淡,中下层较浓稠,风浪大、水体搅动大或增氧搅水厉害时水色会在中午下午时渐渐变浓。

硅藻分布于几乎所有的水体;营养丰富,便于幼苗摄食;光合作用能力强,产氧量大;吸收毒素、有机物、氮源污染快速。硅藻繁殖速度非常快,极易形成水体种群优势,近几年有人利用硅藻这一特性,用定向培养的方法来防治蓝藻、甲藻等有害藻类。只要能满足硅藻生长的一些必要条件,还确实有一定效果。

但硅藻对水中硅元素依赖性较强,一旦水体缺硅,硅藻种群就很难稳定繁殖,甚至会很快消亡,所以一些淤泥较深、常年养殖的池塘很难培出硅藻,而一些沙石底质或用石粉较多的池塘则容易出现硅藻水。由于硅藻有一层硅质细胞壁,其细胞重量要比普通藻类要重很多,所以多数硅藻都是底栖藻类。但弱长期处于水体底层,见光太少又会导致硅藻死亡,所以硅藻喜欢搅动剧烈的水体,这一点对于对虾养殖的池塘来说,若想长时间维持硅藻藻相,就不是追肥补硅那么简单,还必须配套搅水厉害的增氧设备——充气式氧机

(风大的区域也可将水位降低)。同样的硅藻这个特性也容易出现底质恶化,所以中后期遇到硅藻水都要注意加勤改底。硅藻繁殖速度快,很容易造成水体营养的消耗殆尽,随后常会突然死亡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出现这种现象的硅藻,大都属于赤潮种类(如骨条藻、菱形藻、盒形藻、角毛藻、根管藻、海链藻等),若是养殖中后期遇到,就要特别注意补菌预防倒藻。水源好的,也可以提前换水预防出现赤潮水。

硅藻死藻

4 甲藻水

甲藻多数是海产,只有少数生活于淡水或半咸水中。甲藻有极强的趋光性,喜欢较高的水温,多生长于轻度富营养化的偏酸性水体。甲藻水颜色多样,有红色(薄甲藻呈血红带状赤潮、角藻呈红褐云彩状水华、夜光藻呈夜晚发光的粉红色赤潮、多甲藻呈红褐色);有黄褐色(多甲藻呈黄褐色、原甲藻呈黄褐色发光赤潮);有黄绿色(前沟藻);也有蓝绿色(裸甲藻呈蓝绿色云彩状水华、亚历山大藻呈淡蓝色发光赤潮)。

甲藻富含能量物质,营养丰富,是很多养殖品种(尤其是贝类)非常优良的饵料生物;甲藻能快速吸收水体营养(包括一些溶解有机物),能长时间的维持水质清爽(甚至水质会慢慢清瘦下去)。

但是,甲藻毕竟是各大藻类里有毒种类最多的一种。其所含大量的藻毒素(如:麻痹性贝毒PSP——链状裸甲藻、舌甲藻、亚历山大藻属;腹泻性贝毒DSP——翅甲藻属;神经性贝毒NSP——短裸甲藻;西加鱼毒素CFP——具毒冈比甲藻)。甲藻具有较强的趋光性,白天会游到水体中上层,所产生的氧气不仅不能到达池底,而且一些水质较差的水体还会有部分逸散出去;而到了晚上,甲藻又会沉底耗氧,所以一般出现甲藻一段时间之后对虾体质都会渐渐变弱,出现各种各样的异常状况,这种危害哪怕是无毒种类也是一样。其繁殖速度很快,条件合适时能很快形成种群优势,并更为快速的吸收水体营养,导致其他藻类因缺乏营养而消亡。当水体营养消耗殆尽之后,甲藻也会大量死亡,而这些死藻带来的污染和毒害的代谢周期相当长,将是区域性的灾难(即甲藻赤潮)。这些问题,对于水产养殖来说都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一般池塘发现甲藻都应第一时间处理掉。

对虾养殖中近几年对甲藻可以说的是零容忍。处理方法有很多种:适当用石灰提高pH,能有效抑制甲藻的大量繁殖;用腐殖酸钠遮光也可达到很好的抑制效果;通过大剂量使用芽孢菌或光合细菌处理水体过多的有机质,亦可抑制甚至杀灭甲藻,只是这个方法对于一些可以摄食细菌的甲藻(如原甲藻目、裸甲藻目、膝沟藻目、多甲藻目等)无效,所以用之前最好镜检确定种类;加水(低温井水)既可以通过盐度变化抑杀甲藻也可以通过水温差异控制其大量繁殖。

甲藻

5 总结

看水可以通过水色粗略的判断,一些藻类的水色比较容易辨认,但大多数无法通过肉眼判断准确,所以最好还是定期镜检比较靠谱。

处理藻类前要特别注意这种藻类在形成优势时是否会影响对虾生长活动,若是对虾一切正常,哪怕水色再难看,哪怕理论上这种藻类讲述得多么有害可怕,也暂时不要急着处理,而应观察一段时间。毕竟大多数藻类时死掉之后危害更大。

看水的目的是调水,调水的目的则是健康养虾。所以看水之前应该先仔细检查对虾的情况。搞清楚是体内有问题,还是体表有问题,亦或者是都没问题。搞清楚这些情况,有助于我们在用药处理时,对药物作用侧重点的选择。

猜你喜欢
甲藻硅藻赤潮
硅藻定量分析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
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硅藻人工智能搜索系统检验效能评估
小硅藻找亲戚
2010—2020年宁德近岸海域赤潮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长江口甲藻孢囊与水体富营养化和厄尔尼诺指数关系研究
湄洲湾海域甲藻孢囊的时空分布初步调查
硅藻指数在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分析
养只恐龙当宠物
揭秘韩国流
征子与引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