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加强新闻舆论引导建议

2018-03-29 02:01
传媒论坛 2018年19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舆论广播电视

(晋中广播电视台,山西 晋中 030600)

就目前社会发展现状来说,新闻舆论对整个社会产生的影响极大,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能够稳定社会大众的心态,在社会上形成积极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而错误的新闻舆论导向则会对整个社会及人们产生消极影响,转变社会风气。当前恰好是个网络信息技术时代,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新闻产生,其具有时效性与便捷性,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种新型媒介的发展对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新闻舆论的导向被网络信息覆盖,但是广播电视媒体的权威性是网络媒体无法替代的。基于此,下文主要就广播电视加强新闻舆论引导提出相关建议,以此促进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

一、树立宏观意识,把我价值层次

广播电视媒体的信息来源主要是新闻记者如实的采访与记录,新闻记者的价值观与意识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记者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树立起全面性的宏观意识。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增强自身的政治思想觉悟,才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从宏观方面入手,对整个新闻事件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站在全局立场上表述正确的观点。其次,记者还需要时刻关注我党的重大方针政策以及市委市政府的相关决策规定,对每一个步骤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分析,才能够提升自身素质与采访工作能力,做到有的放矢。最后,还需要对群众的思想意见进行收集,准确找出其中的重要内容及观点,才能够进行深度报道,挖掘事件的真相。作为新闻工作者,要从全局观上对我国政府的大局工作、社会热点、人民群众的难点等进行及时把控,在工作过程中树立起宏观意识思想,准确找出事件原委,在当前社会中对普罗大众的思想进行引导,转变错误的舆论导向,提升新闻层次价值,报道出对社会有重要积极作用、提升社会价值的新闻。

近年来,我国新闻记者工作重点都是以围绕党和政府展开的,对政府的日常工作进行报道与剖析,在广播电视新闻中形成了一条“理出一路思想,总结一套经验。树立一批典型,探讨一些问题”的新闻采访与编辑撰写模式,并且在社会上获得良好的反馈。同时,在广播电视栏目的构架上也做出了调整与改变,参照互联网络的多元化内容模式设置了众多栏目。并对这些栏目的形式、新闻报道的内容都做了改进与调整,围绕着三农问题、社会注意新农村、十八大、创建文明城市、乡镇等内容,增加了新闻报道的多样性及深度,关注民生热点问题、答疑政策解惑,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二、注重宣传策划,提升表现能力

新闻报道就是将发生过的最新的事件进行及时、如实播报,报道的内容是不可预见与设计的,但是可以通过对新闻报道的形式进行设计与策划,增加新闻事件的思想内涵,拓宽新闻对大众的影响力等等,以此来提升新闻在社会上的受众面,引导新闻舆论的方向。首先,可以在新闻的主题上进行策划与改变,其主题的设定必须具备实时性、重大性、真实性等,由此才能在具体的传播过程中扩大新闻的传播效应。其次就是在形式上进行策划,改变传统的说教形式,借鉴相关网络运行模式,在新闻中增添科学性,依据不同受众群体的特征来调整新闻形式,使其能够更受人欢迎。将现场采访、纵横对比等方式应用其中,帮助大家更加清晰、透彻地分析新闻事件,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发挥出广播电视的优势特征。

近年来互联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们能够第一时间就在网络上了解新闻事件,并且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看整个事件发生的因果。基于此,广播电视媒体就可以借鉴这种方式来对新闻进行报道。记者在对新闻进行报道的时候可以加强现场直播的方式,通过应用互联网络技术来进行新闻采访直播,结合广播电视媒体的可见性及独特的权威性来正确地解读新闻事件,明确其他与事实相悖的观点,帮助大众更好地了解到事情的真实情况,引导整个社会新闻舆论,提升新闻的表现力,促使社会向积极的层面转变,增强社会价值。

三、强化立体宣传,提升新闻个性

广播电视新闻在报道的时候可以通过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等模式来进行。这种新闻报道的模式所蕴含的信息量较大,新闻事件的结构完整、内容充实,能够帮助群众更加清晰地了解到整个事情的详情。近年来,这种系列报道的形式多用于对我国政治上的重大工作、重要举措及与人们利益切实相关的工作上。这种系列性的广播电视报道模式以时间为主线,采取递进式的方式来报道,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到事件原委,同时增加了新闻事件的效果,而网络新闻就不具备这样的特点。由于网络新闻的时间周期、关注度都比较短,人们对其关注只是凭借一时的热度,待热度散去后,新闻就被其他的所替代,且没有再回升的可能性。因此,广播电视新闻在发展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形成这种连续、系列性的报道来建立广播电视的个体性、特殊性。同时,这种个性化的、立体式的宣传效果还能够提升新闻报道的深度,增加新闻的亲切感与现场感,引导了社会新闻舆论的转变。

同时,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是将新闻的素材与稿件相结合,通过融合、优化来形成了新闻集并由广播电视台播出。要想广播电视新闻占据社会舆论的主体地位,就需要依据当地新闻特点,抓住地域特色,通过科学的设计,增加节目的收视率。基于此,广播电视新闻在编辑的时候最主要的就是头条新闻。该新闻不仅具有主导性的作用,还能够直接对群众的舆论导向进行引导。对此,在编辑新闻的时候需要十分注重信息的有效性。可以站在群众角度来查看新闻节目,以观众的认知度来决定新闻质量,由此来增加新闻的受众性。确立以群众为基础的新闻编辑思维,进而对新闻的价值性进行选择与判断,书写具有亲民性的新闻信息、感受老百姓的生活等等。这种形式的新闻报道才能够提升新闻的立体化,增强新闻的个性化,在社会群体中起到新闻舆论的作用。

除此之外,广播电视媒体要想突破互联网络媒体,在新闻舆论上进行引导,这就需要从不同的地域特色上进行扩展,以此来增强新闻的个性化。我国面积广大,地域特色、风土人情多种多样,因此广播电视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可以借助不同的特色来进行。不同地域的人们对于当地的新闻存在着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当前媒体竞争十分激烈,所以广播电视媒体要能够借助当地特色来进行舆论引导,通过自身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来报道新闻,切实帮助群众们解决问题,制作出符合普通老百姓关心的新闻节目,并且以独家、权威的角度来报道,能够有效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增加立体化的宣传效果,引导社会新闻舆论。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物质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增强,公众对于广播电视媒体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标准与要求。广播电视作为政府的发声器,所报道出来的新闻一定要具有权威性,能够引导当前社会新闻的舆论方向。作为一名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肩负起应有的责任,转变传统的方式来提升新闻质量,在互联网络时代为广播电视媒体增强竞争力,提升新闻舆论的引导。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舆论广播电视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