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环境下“大女主”剧的风险因素控制

2018-03-29 02:01
传媒论坛 2018年19期
关键词:古装剧卫视环境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0)

2011年孙俪与郑晓龙合作的《甄嬛传》可以算是正式开启了“大女主”类型剧的新时代,2015年二人继续合作的《芈月传》大火,收视率创卫视播放记录5年新高,之后出现了大批诸如《锦绣未央》《美人心计》等电视剧掀起了“大女主”类型剧的高潮。到了2018年的电视剧市场,既是“大女主”的天下,又是“大女主”的战场,结果几家欢喜几家忧愁,大都高开低走,甚至有舆论缠身者迟迟不能上映。

时隔七年,“大女主”类型剧以可见速度火速窜热又急速遇冷,在《甄嬛传》如日中天的时候买下《如懿传》的版权表面看起来并不是什么失败的操作,然而即使加大数倍投资却再难复当年盛况,这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启示——在影视项目制片过程中风险管控的必要性。本文试以“大女主”类型剧为例,将从宏观环境方面浅析影视项目投资过程中的风险管控。

影视剧项目所处的宏观环境大体分为政策环境、社会环境、舆论环境和经济因素与发行平台。在影视项目制片环境中,宏观环境作为一个可以对项目产生垂直打击的关键因素,需要被首先考虑。相比海外大多数国家边拍边播的模式,国内都是需要先拍摄完成后再通过审核才能与播出平台签订合同,被播出平台一次性完整购买。因此一旦因为宏观环境的影响成为存货的话,所有投入的资金都将难以收回。

对于“大女主”类型剧现今并没有一个完整准确的定义,但是作为伴随着爆红类型小说“女尊文”改编产生的电视剧,其都有共同的特征:以女主角为核心人物,女主往往有超越常人特别是男性的某几项能力,如权谋、心计、武功、商业才能等等,将她逐渐成长走向了权力或者事业巅峰的过程作为该故事的主线情节。

一、政策环境

在我国,电视剧并不仅仅是商品,作为一项宣扬国家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产品,必须承担国家所赋予的社会教化功能,因此电视剧市场也就不可能只是纯粹的商业交易市场,其中政治因素对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政策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属于国家制定的大政策方针,如敏感的宗教与民族政策;另外一种则属于与影视剧相关的政策法规。如按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年颁布的“限古令”规定,卫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年度播出古装剧总集数不得超过当年该卫视黄金时段所有播出剧目总集数的15%,原则上两部古装剧不能接档播出。按照行业惯例,这意味着每家卫视每年最多播出110集古装剧,超出配额的剧集就只能转去周播剧场。到2018年广电新规政策收紧,严禁戏说胡编乱改历史的古装宫斗剧在一线卫视播出,古装剧黄金档限额调整为19%。

表面上新规是增加了古装剧的播出限额,但是却严禁篡改历史的古装宫斗剧在一线卫视播出,鼓励的实则是历史正剧,而市面上盛行的大量“大女主”类型剧几乎都改编自IP题材,而作为IP题材的网文历史背景也大都选择全架空或半架空式的,将成为未来限制上映的主要类型,使政策环境成为“大女主”类型剧在宏观环境中所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

近年来,影视剧行业的政策变动一直都很不稳定,然而其实也不难把握风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从未变过,越是资本扎堆出现越是同质化的类型,越容易成为下一个被限制的风口。不论是1928年连排18部的《火烧红莲寺》,还是如今在2017年扎堆出现的“大女主”剧,都彰示着同一个现象,当资本带侥幸心理追赶风口过度逐利之后,往往很容易成为打压对象。

对比同类型的《那年花开月正圆》就在其中走出了一条路,不再单方面的追求同质的大“IP”、大“权谋”大“宫斗”,深度挖掘现实主义题材,甚至有意避开真实历史中涉及政治的部分,将现实主义情怀与浪漫主义结合,不局限于IP与架空历史,对真实史实进行合理改编,不得不说是明智之举。

二、社会环境

国内电视剧市场,一直对大制作的古装女性电视剧认可度较高,如果不是在政策限制下,否则应该会成为最受欢迎的电视剧剧种之一。根据数据统计:大女主剧一直以来的成长性都十分良好,大半走出上升性趋势,《芈月传》在北京、上海俩卫视首播,整部剧虽然长达80多集,却始终保持强劲的上升势头。同样的特征也出现在《那年花开月正圆》《甄嬛传》《武媚娘传奇》等长篇巨制上,只有极少数的剧集呈现出低开低走型。

根据艺恩数据的用户画像分析,“大女主”类型剧的主要观众大都是女性观众,集中在20~49岁之间,其中30~39岁所占比例更高。也可以看出,随着女性群体收入和地位的快速提高,“她经济”时代随之不断崛起,在电视剧行业中强调女性独立意识成长的“大女主”类型剧也更容易与之共振。“大女主”类型剧所塑造出的平凡女性独立成长的故事梗迎合了当代女性渴望成功与被认可的心理,因此整个社会环境对“大女主”剧的容纳程度一直都比较高。

三、舆论环境

2018年1月3日,一则“秦粉实名举报《巴清传》”的热搜出现在微博首页,两位“秦粉”(秦代历史爱好者)辗转多处找到广电相关部门,当面将长达7000余字的举报信交到了负责人手里,指责《巴清传》严重歪曲历史,胡编乱造。无独有偶,即使是盛极一时的《甄嬛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锦绣未央》等剧集也身陷“抄袭”丑闻。

在如今移动互联网媒介无孔不入的时代,舆论对于影视作品所能够造成的影响已经呈几何倍放大,在某一方面出现丑闻,都有可能葬送整个制作团队的心血。虽然这样的舆论场环境可能会对某一个影视作品造成巨大的风险,但是对整个影视行业环境来说却是好事,通过在观众的监督下,影视行业更加注重主创人员的个人素养,更有助于帮助行业加速肃清沉疴。

四、经济因素与发行平台

由前文所提到的“社会环境”所述,“大女主”类型剧往往更容易受到观众的青睐,同时古装剧不论在场地还是服装上的成本预算都较高,而如今的二三线卫视除了出价较低,还伴随着回款时期漫长的弊端。因此,手握优质大女主IP或剧本的出品单位一般都倾向于把该剧打造为头部剧集,都把剧作卖到一线卫视作为收回成本,获取高额利润的保障。但是作为头部剧集,面对对手强劲的竞争力,首先就要以大投资大制作大流量为噱头才能获得一线卫视的青睐,同时又随着如今明星片酬不断走高,一部电视剧的投入需求不断增加,投入增加之后为了收回成本,一般都以拉长电视剧剧集的办法来摊低成本,于是就出现了很多超长剧。

由于政策限额,很多超长大剧都只能选择在卫视的首年年末与第二年年初接档播出,无疑更加缩小了自己可选择的市场,这样的超长大剧一旦因为各种原因被卡下来,就会错过了一年的档期,也错过了前期铺垫好的黄金宣发共振期,这样投资额极大的电视剧在收回成本上就更容易产生极大的风险。

要降低项目在经济因素上的风险,一般有几种常见的方式,寻找分担风险的联合出品人,比如优酷、爱奇艺这样的媒介平台,克顿这样的剧本评估公司,一方面降低了投资成本,另一方面也为未来的发行做出了一定的担保。

五、结论

“大女主”与其说是一种电视剧类型,不如说是现在盛行的一种时代思维,这与众多高收入高学历的都市女性紧密相连。只要性别不平等和差异化还存在,随着女性地位的不断提升,迎合女性心理、呼唤独立与平权的“大女主”类型文化产品的生命周期就不会走完,但是2018年“大女主”剧《如懿传》《赢天下》(《巴清传》)相继延期,似乎又为该类型剧敲响警钟,实际是其已经脱离现实过分戏剧化的结果,如何从“天下争霸”的局限思维回归现实,唤起当代观众共鸣,是扩大其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方式。同时,如今针对歪曲历史、架空题材不断收紧的政策也表明,追赶一时的风口热度可能会博得巨额收益,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是巨大的风险。如何进行谨慎的风险分析,把注意力扎根于影视剧本身的社会价值与历史文化贡献,寻求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分担风险,补足自身短处,会成为规避风险的有效选择。

猜你喜欢
古装剧卫视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Costume dramas gain more popularity overseas 中国古装剧在海外越来越受欢迎
中国古装剧在海外越来越受欢迎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古装剧的一个宿命、两大地位、三种形态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如何翻译“古装剧”与“穿越剧”?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
省级卫视跨年晚会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