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祈愿
——浅谈汉代玉衣

2018-03-29 05:22孙娜娜刘大平李瑞璐
成功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诸侯王等级制度贵人

孙娜娜 刘大平 李瑞璐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陕西省宝石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陕西西安 712046

玉石自古以来被誉为是天地间美好事物的化身,是人神沟通的媒介,是保护尸身不朽的灵物,是死后灵魂升天的渠道。中国古代灵魂意识自石器时代就已经产生萌芽,同时期玉器陪葬就可初见端倪,而到了商周时期频繁而隆重的祭祀和墓葬中大量玉器的陪葬也是一种灵魂不朽观念的反映。尤其到了汉代,由于厚葬之风盛行,使汉代葬玉在种类、规模和豪华程度上都达到了顶峰。

一、玉衣

(一)玉衣起源

葬玉之中最为著名的是玉衣,玉衣是用金丝或是将其他材质的丝线将上千块小的玉片串联成铠甲的样子穿在死者身上。卢兆荫先生的定义是:“玉衣,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穿用的殓服,又称“玉匣”、“玉柙”或“玉箧”[1]。根据考古资料推测,玉衣的前身应该从东周时期的玉面罩和缀玉衣服演变而来,后面才发展成全身覆盖玉片的完整玉衣。在春秋战国的墓葬中,发现在死者的面部有许多带孔的玉石片,有的玉片做成眉、眼、鼻、口的形状,并按照人的五官顺序排列。《礼仪.士丧礼》记载,古时覆盖死者的脸部用“布巾”裹首用“掩”,由此可看“布巾”应该是由这些做成五官形状的玉片缝在一块覆面织物上,然后盖在死者面部,这可能就是后来的玉面罩[2]。至于“掩”,根据春秋墓葬考古资料记载,就是把不同形状玉片缝制在殓服上,由此可看出这可能就是后期玉衣的雏形。

(二)玉衣的形制结构及制作流程

玉衣的形制和编缀方法,受到了当时铁质甲胄的影响。一套完整的玉衣,外观和人体形状相似,包括头部、上身、裤筒、手套及鞋等部分。玉衣制作繁琐而精细,要经过设计、选料、开片、钻孔、抛光、拔丝、编缀等多道工序,每套玉衣的制作是一个极其繁琐的过程,制作成本巨大,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据不完全统计一名普通工匠制作一件中等大小的金缕玉衣至少需要十年时间,相当于一百户中等人家收入财产的总和。目前根据考古资料记载,我国已发现二十余套玉衣,保存完好且得到复原的有6套,其中闻名中外的有河北满城刘胜夫妇的金缕玉衣[3],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墓金缕玉衣,以及文物价值极高的广州南越王墓赵昧丝缕玉衣。

(三)玉衣的使用等级制度

玉衣根据材质的不同分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丝缕玉衣等。除了丝缕玉衣外,其他三种通常代表玉衣的使用等级制度,《后汉书·礼仪下》中有明确规定:“皇后诏三公典丧事。……黄绵、缇缯、金缕玉柙如故事。饭含珠玉如礼。……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薨,皆令赠印玺、玉柙银缕;大贵人、长公主铜缕”。由此可看出东汉时期的玉衣分等级:皇帝用金缕玉衣;公主用银缕玉衣;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大贵人用铜缕玉衣。但是古籍《汉仪注》:“以玉为襦,如恺状,连缀之,以黄金为缕。要已下玉为札,长尺,广二寸半,为甲,下至足,亦缀以黄金缕。”同时结合已出土的玉衣资料显示,金缕玉衣均出自西汉诸侯王、列侯的墓中,这表明,西汉时期象征地位和等级的玉衣缕质的使用并不严格,或者当时尚未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而东汉时期的诸侯王、列侯没有使用金缕玉衣的,都是用银缕、铜缕或鎏金铜缕,与《后汉书·礼仪志》的记载相吻合[4]。

二、汉代玉衣盛行原因

汉代玉衣的盛行,追根溯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社会财富急剧增加,为汉代玉衣的使用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5];第二是汉代宗教文化影响,两汉时期先后出现了道家学说和神仙信仰,使人认为葬玉可以使死者肉体不朽,引魂升仙[6];第三是儒家学说影响,儒家主张“贵玉”思想[7]。把玉石推到了一个很高的地位,从而也推广了葬玉的使用。

葬玉文化是中国传统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代盛行厚葬之风,也是玉衣发展的鼎盛时刻,其玉衣品种繁多,形制多样,等级制度森严,规格之高在历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玉衣盛行一方面是“君子贵玉”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扬,另一方面是由于汉代推崇“长生不死”的道教宗教观念,而这种观念正好与儒家教义中的孝悌思想相吻合,因此玉衣成为了汉王朝统治者借助玉器保护尸骨不朽和区分等级制度而应生出来的重要工具,从而使汉代玉衣风靡一时。

猜你喜欢
诸侯王等级制度贵人
真正的贵人
“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出台 打破技术工人成长“天花板”
汉代诸侯王的地下世界
最早的名片
你想象不到语言有多么简陋
寻找你的职场贵人
论拉斐尔前派的绘画风格及技巧
【第一部】
关于2015年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Ⅰ第25题的疑问
英语评价不妨用“等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