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王

  • 分权抑或集权:汉初中央与封国关系探讨 ——基于2022 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第2 题的思考
    ,为天子代置。诸侯王虽可自置,然究竟与汉法不合,故时人均视为一种特殊待遇,王国之相对于诸侯王,既有辅导之责,又有谏谗或举奏之责。诸侯王相实际上拥有地方一切权力,并且对诸侯王实行监督。如果学生能够对以上史实有一定的了解,自然可以得出在“封国大权操于国相”的情况下,朝廷实则对地方有了直接的控制,因此也就比较容易避开D 选项所设置的陷阱。诚然,以上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却也给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视角。比如在讲授汉代郡国并行制时,大多会讲授汉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3年1期2023-10-11

  • 董仲舒与西汉中后期封建制度*
    帝封建三皇子为诸侯王,武帝对其奏请进行了否定并下诏书曰:盖闻周封八百,姬姓并列,或子、男、附庸。《礼》“支子不祭”。云并建诸侯所以重社稷,朕无闻焉。且天非为君生民也。朕之不德,海内未洽,乃以未教成者强君连城,即股肱何劝?其更议以列侯家之。[2]汉武帝认为《礼》中规定诸侯身为支子,不能祭祀祖宗之庙,所以大臣所说的“并建诸侯所以重社稷”的理由并不能成立。此外,汉武帝认为皇子年幼,尚没有治理封地的能力,如果封建他们为诸侯王,将无法使股肱信服,无法引导贤者为国家效

    大众文艺 2023年6期2023-09-02

  • 有一种拒绝叫信任
    分封了一批刘姓诸侯王,帮着治理天下。从汉高祖刘邦去世,到汉景帝刘启即位,几十年时间,这些诸侯王做大做强,开始蠢蠢欲动,对汉景帝构成很大的威胁。汉景帝很信任自己的老师晁错,晁错是积极削藩的人,汉景帝一即位,就开始大力提拔晁错,使其位列三公。这些藩王都知道削藩要开始了,因此人心惶惶,都不知道皇帝要削谁放谁,开始暗中联合准备造反。淮南王刘安想安排一个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的主簿,就给汉景帝打了一个报告,结果批复是不行。其实,在原先的时候,这样的小官,淮南王刘安根本不

    思维与智慧 2023年4期2023-02-11

  • 有一种拒绝叫信任
    分封了一批刘姓诸侯王,帮着治理天下。从汉高祖刘邦去世,到汉景帝刘启即位,几十年时间,这些诸侯王做大做强,开始蠢蠢欲动,对汉景帝构成很大的威胁。汉景帝很信任自己的老师晁错,晁错是积极削藩的人,汉景帝一即位,就开始大力提拔晁错,使其位列三公。这些藩王都知道削藩要开始了,因此人心惶惶,都不知道皇帝要削谁放谁,开始暗中联合准备造反。淮南王刘安想安排一个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的主簿,就给汉景帝打了一个报告,结果批复是不行。其实,在原先的时候,这样的小官,淮南王刘安根本不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3年2期2023-02-10

  • 搬梯子
    臧荼等七位异姓诸侯王联名上疏,请刘邦接受“皇帝”尊号。这里潜藏着两个问题:一是以楚王韩信为首的七位异姓诸侯王为什么要刘邦上尊号?二是七位异姓诸侯王为什么要刘邦上“皇帝”尊号?第一个问题好理解。刘邦封韩信为楚王、彭越为梁王后,刘邦是汉王,韩信是楚王,韩王信是韩王,英布是淮南王,彭越是梁王,吴芮是衡山王,张敖是赵王,臧荼是燕王。以“王”来定尊卑,七位异姓诸侯王和汉王刘邦平起平坐。韩信、彭越、英布、韩王信、张敖等五位是刘邦所封,衡山王吴芮、燕王臧荼及汉王刘邦是项

    领导文萃 2022年16期2022-05-30

  • 安徽大王村历史故事多
    留下了其他一些诸侯王的历史印记。  涡阳县《城郊区志》记载大王店说:相传当楚汉争持期间,刘邦为孤立项羽扩大自己力量和同盟军,对各方面都采取妥协方针。他对那些背楚依汉的诸侯王(如燕王大韩王信、赵王张阜等),都承认其封邦割据;对那些亲楚投汉的卖力分子,也都分地封王(如封韩信为楚王,封彭越为梁王,封英布为淮南王),就在此时,这里也分封了一位诸侯王。1975年5月,该村村民深翻平整土地时,在大王店东南、西南两角的一里处,分别挖出两座大汉墓和一些小汉墓。据考古学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15期2022-04-21

  • 贾谊政治思想及对当代的启示探析
    失。汉朝中央与诸侯王的矛盾加剧汉朝中央与诸侯王的矛盾演变。汉初分封了同姓与异姓诸侯王,分封同姓诸侯王的目的是加强汉朝及刘氏一族的统治以遏制具有功勋的异姓诸侯王,但异姓诸侯王被消灭的同时刘氏同宗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势,严重威胁到了汉朝的中央集权。文帝初年诸侯王实力雄厚,其所具备的宫卫、议事程序、诸侯国法度均与天子相同,其财政占据大半个江山,且在封地内掌管着独立的政治与经济事物,俨然一个小型王国,不臣之心昭然若揭。诸侯国凭借着强大的实力来震慑汉王朝的统治者,但汉

    时代人物 2021年35期2022-01-31

  • 汉代诸侯王的地下世界
    品秩的汉墓中,诸侯王汉墓别具一格,它上承帝陵,下接侯墓,墓葬规模及随葬品的数量令人叹为观止。这是2000年前诸侯王们为自己构建的地下世界,在这里,他们延续着声色犬马的骄奢生活。封王建国与白马之盟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开创了强盛的西汉王朝。在国家治理方面,他大体延袭秦制,以郡县立国;但在权衡利弊后,决意分封诸侯。起初,刘邦分封的诸侯王中既有异姓王,也有同姓王。政权稳固后,刘邦对异姓诸侯王心存疑虑,畏惧他们谋反,危及汉室江山。于是,刘邦着手翦灭异姓诸侯王

    百科知识 2021年22期2021-12-02

  • “正诸侯之礼”与西汉前期的文学创作
    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哗失礼者……徙为太常,定宗庙仪法。及稍定汉诸仪法,皆叔孙生为太常所论著也。[1]2722-2725叔孙通制定的朝仪等天子礼仪,其主要目的在于树立天子权威,巩固天子地位,明确君臣之分。与之类似,《剑桥中国秦汉史》第十三章《主权的概念》“帝王宝座的尊崇”条也认为:“皇帝的尊崇

    南都学坛 2021年4期2021-08-04

  • 青铜食器
    天子的赏识封为诸侯王,以此来铸鼎纪念。民以食为天,在文明诞生的初期,吃饭可算是顶天的大事,青铜食器鼎不仅作为权力和国家正统的象征,就连做饭的厨子,也可以努力一把,“订个小目标”成为裂土封疆的诸侯王。簋、豆与鼎一样也是盛放食物的器皿,簋稍大相当于如今生活中的大碗,豆是来盛放肉酱的,体积相对较小。西周中期 师趛鬲高50.8cm,口径47cm,重48.8kg西周孝王时期 大克鼎高93.1cm,口径75.6cm,重201.5 千克潘达于捐赠 上海博物馆藏商代后期

    艺术品鉴 2021年19期2021-08-02

  • 西汉诸侯王墓出土玉带钩及相关问题
    身影。一、西汉诸侯王墓葬出土带钩概况西汉诸侯王墓多有玉器出土,但这些墓葬历史上多经盗毁,仅有少数几座幸免于难,仅存的未经盗扰的诸侯王墓葬对于后续墓葬研究及相关器物使用规制具有重大研究价值。保存较为完好,具有突出鲜明代表性的几座诸侯王陵墓为:广州象岗南越王赵昧墓、徐州狮子山楚王墓、江苏盱眙大云山江都王墓、江西南昌海昏侯刘贺墓、河北满城县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山东巨野红土山昌邑哀王刘髆墓、河北定县北庄中山简王刘焉墓。标本1,广州市西汉南越王赵昧墓出土,玉龙虎并体

    文化学刊 2021年12期2021-02-26

  • 汉初刘邦对南越的战略体系构建
    年忙于剪灭异姓诸侯王。但实际上刘邦从高帝五年(前202)就已经着手为解决南越问题做准备。高帝五年十二月楚汉战争以胜利结束,随即开始统治区域内外的经营和布局。高帝五年春正月诏,秦时所设岭南三郡划归为长沙王所辖。《汉书·高帝纪》载五年春正月诏曰:“故衡山王吴芮与子二人、兄子一人,从百粤之兵,以佐诸侯,诛暴秦,有大功,诸侯立以为王。项羽侵夺之地,谓之番君。其以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立番君芮为长沙王。”[1]53又曰:“故粤王亡诸世奉粤祀,秦侵夺其地,使其社

    南都学坛 2020年6期2020-12-02

  • 诸侯王势力强弱看西汉王朝统治政策的转型
    意图:本设计以诸侯王为切入点,通过诸侯王势力的此消彼长出发,探讨其背后统治政策发生的变化,形成对西汉统治政策的整体性理解,进一步理解西汉王朝的转型。教学目标:通过史料研读,了解削藩与反削藩的斗争史实;强化时空观念,理解削藩的必要性,进一步理解西汉统治政策的实施;认识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培养家国情怀。教学设计导入:楚汉战争期间,出于斗争需要,分封异姓王。西汉政权建立后,刘邦消灭异姓王,又分封了同姓王,这些诸侯王势力逐渐膨胀起来,统治者们

    速读·上旬 2020年6期2020-11-06

  • 《项羽》阅读
    秦之师六国之裔诸侯王之众俯首奉约束如稚子闻雷竞竞廪廪莫敢有衡命者。试观载籍,自项羽以前,项羽以后,曾有两项羽哉?然则谓之千古英雄第一可矣!虽然,英雄之无敌者,此羽也;英雄之无用者,亦此羽也!夫所谓英雄者,必其能自容于天下,而后能有为于天下。自容于天下者,非我用人,则人用我。我用人者,帝王是也;人用我者,将帅是也。使我用人而为帝王,则驱除暴虐,抚辑黎庶,俾天下相安于无事而歌之舞之,甚且忘焉而莫知为之,是帝王中之英雄也;使我用于人而为将帅,则连兵百万,战胜攻取

    中学生阅读·高中·高考 2020年1期2020-10-21

  • 诸侯王势力强弱看西汉王朝统治政策的转型
    意图:本设计以诸侯王为切入点,通过诸侯王势力的此消彼长出发,探讨其背后统治政策发生的变化,形成对西汉统治政策的整体性理解,进一步理解西汉王朝的转型。教学目标:通过史料研读,了解削藩与反削藩的斗争史实;强化时空观念,理解削藩的必要性,进一步理解西汉统治政策的实施;认识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培养家国情怀。教学设计导入:楚汉战争期间,出于斗争需要,分封异姓王。西汉政权建立后,刘邦消灭异姓王,又分封了同姓王,这些诸侯王势力逐渐膨胀起来,统治者们

    青年生活 2020年30期2020-08-16

  • 西汉淄川国诸王世系及事迹考
    分封的重要同姓诸侯王国,据《汉书·诸侯王表》:“淄川,(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四月丙寅,王(刘)贤以悼惠王子武城侯立”,至“(哀帝)建平四年(前3年),王(刘)永嗣,十二年(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王莽篡位,贬为公,明年(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废”[1]395,共延续174年,历八世、九王。其中淄川王刘贤、淄川懿王刘志、淄川靖王刘康、淄川思王刘终古等分别是西汉大分同姓诸侯王、“七国之乱”“推恩令”等重要历史事件的亲历者。研究西汉淄川国诸王世系及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6期2019-11-14

  • 兔死狗烹:皇帝的焦虑症怎么破
    分封了七个异姓诸侯王,可兵强马壮的诸侯王一旦造反,坐上皇帝宝座的就不一定是谁了,你说刘邦怎么可能不焦虑?那这个焦虑得怎么治呢?七个诸侯王里,实力最强,最能打,也最让刘邦害怕的当然就是韩信了。所以刘邦干掉项羽后,第一件事就是冲到韩信的军营解除了他的兵权,并且在登基后把韩信从齐王改封为楚王。虽然表面上看地盘扩大了不少,但实际上楚地是原来项羽的地盘,饱受战火摧残,经济实力和战略环境都没法和富庶的齊国相比。可以说,这时候的刘邦已经对韩信心存戒备,甚至准备对他下手了

    意林绘阅读 2019年10期2019-11-13

  • 最让盗墓贼觊觎的汉陵
    封自己的兄弟为诸侯王诸侯王的领地和爵位由长子继承。时间一长,诸侯王的实力越来越强,而皇帝的权力却越来越小。推恩令的出现,让诸侯王可以把自己的领地分别传给几个儿子,这样一代一代往下传,诸侯王的领地越来越小,有的皇室宗亲甚至变成了平民,掌管各地的权力又都回到了皇帝的手中。这个国家,由我们来守护茂陵有许多陪葬墓,其中最有名的两座就是卫青墓和霍去病墓。卫青和霍去病是汉武帝在位期间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而他们的陪葬墓也具有特殊的意义。卫青是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

    奇妙博物馆 2019年4期2019-09-10

  • 治安策(节选)
    此,何况最大的诸侯王,权力比他们要大十倍呢!即便如此,如今天下还比较安定,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大诸侯国王年纪还小,汉朝安置在那里的太傅、国相还掌握着政事。几年以后,诸侯王大都加冠成人、血气方刚,而汉朝委派的太傅、国相都因称病而还乡,诸侯王就会遍插亲信。如果这样的话,他们的行为同淮南王、济北王有什么区别呢?到了那时,想求得天下的安定,即使尧舜在世也办不到啊。……我私下里考察以前的事件,大体上是势力强大的先反叛。淮阴侯韩信统治着楚,势力最强,最先反叛;韩王信依

    月读 2019年7期2019-07-23

  • 汉景帝:七国之乱的罪魁祸首
    收回没有子嗣的诸侯王的领地,分封给六个儿子,但其余诸子的封国仍没着落。怎么办?那就只有找非文帝一系的诸侯王开刀了。这时,“善解帝意”的晁错跳了出来,提出一个耸人听闻的建议——诬指吴国蓄谋造反,企图以此为突破口,给景帝夺来几个诸侯国。《史记》中载:“乃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细读这段话可以发现,晁错对吴王的指控都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辞”,铸钱、煮盐,发展经济,这是一个诸侯王的有为之举,无论如何也同蓄谋造反扯不上边,至于“诈称病不朝

    百家讲坛 2019年16期2019-04-30

  • 你想象不到语言有多么简陋
    事,战国时期某诸侯王看见一位老木匠在干活,见他技艺娴熟灵巧,所做物十分精致,大加赞扬。老木匠听后不喜反忧。诸侯王问询,老木匠答:“唉!我快死了,我一死这技艺就失传了。再也不存在了。”诸侯王问:“可以传给你的儿子呀!”老木匠答:“传不了呀!”诸侯王问:“是你的儿子笨拙吗?”老木匠答:“不,是因为有许多细微的动作和窍门,连我自己都说不清楚,儿子怎么会领悟呢?”从这两件事我们看到了什么呢?第一件事显露了语言的遮蔽性和含糊性,在一样的词语里常有不一样的内容;第二件

    意林 2019年8期2019-04-28

  • 浅论西汉郡国庙的兴废:以现实政治为中心的考察
    前197年)令诸侯王“皆立太上皇庙于国都”[1]68开始,一直到元帝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正式罢郡国庙为止,存在了150多年。今人对西汉郡国庙的研究主要依据《汉书·韦贤传》,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郡国庙数量的考证,具体而言,是对“凡祖宗庙在郡国六十八,合百六十七所。而京师自高祖下至宣帝,与太上皇、悼皇考各自居陵旁立庙,并为百七十六”[1]3115这段史料的考证,主要有郭善兵《西汉元帝永光年间皇帝宗庙礼制改革考论》[2]和周振鹤《中国历史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1期2019-02-21

  • 贾谊,天才在西汉初年的沉浮
    杀戒、翦除异姓诸侯王的同时,大封同姓诸侯王。刘邦的八个儿子除太子刘盈外全部受封诸侯王,此外,他的侄子、本家亦成为受封的刘姓诸侯王,形成了汉初郡国并行的政治版图。高帝刘邦认为,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止异姓夺取刘姓江山!但是,贾谊并不认同高帝刘邦的做法,他上疏文帝。大谈同姓诸侯王的潜在威胁。贾谊认为,人的本性就是得寸进尺、欲壑难填,所以,诸侯王的僭拟有可能导致叛乱。基于这一认识,贾谊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办法。他说,要想让诸侯王忠心耿耿,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像长沙

    中外文摘 2019年3期2019-02-16

  • 足智多谋的主父偃
    数量庞大的同姓诸侯王,这埋下了后来中央集权与诸侯王之间矛盾的伏笔。为了顺利地解决中央与诸侯王之间的矛盾,许多思想家积极想方设法,出谋划策。武帝时,主父偃根据诸侯占地太多太大的敏感问题,借鉴贾谊、晁错削藩的措施,并加以发展,提出了赫赫有名的“推恩令”。主父偃的建议得到实施后,已经变小的诸侯王封国中又凭空增加不少小的侯国。这表面上是皇帝的推恩,实际上进一步分割了诸侯的土地和权力。至此,诸侯王再也无力向中央叫板,长期困扰汉朝皇帝的诸侯王问题基本得以解决。“推恩令

    公务员文萃 2018年9期2018-11-05

  • 比轻大赛
    并不是一致的。诸侯王都希望能够享受自己土地上的产出,而不是被中央政府用不足斤两的铜板买走,于是纷纷打起了自己的算盘,比如吴王刘濞。话说刘邦听到吴王来朝见,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刘濞说:“陛下日理万机,诸事操劳。吴地别无长物,唯奉上新铸铜钱五十万,但能为陛下减忧一二,小侄纵万死亦不惮其劳矣! ”刘邦不禁心花怒放,喊来陪坐的内史却忧心忡忡。等吴王笑容满面地离去,刘邦便把内史召来,问他为什么不高兴。内史默默地把手伸到袖子里面,掏出两片圆圆的金属片。刘邦拿起这两片金属

    爱你·心灵读本 2018年7期2018-09-10

  • 西汉初年与匈奴和亲,真的是因为打不过吗
    ?主要是因为有诸侯王的掣肘。因为一旦怒而动兵,诸侯王便可能趁虚而入。比如文帝三年匈奴入侵,大军刚出动,济北王刘兴居就造反了,汉文帝也只好“罢击胡之兵”。在这种背景下,晁错“攘夷必先安内”的历史名言便应运而生了。直到景帝平定七国之乱,诸侯王才不再是肘腋之患。等到汉武帝时期,基本翦除了诸侯王的威胁后,解决匈奴问题便是水到渠成了。

    文史博览·文史 2018年7期2018-08-19

  • 西汉初年与匈奴和亲,真的是因为打不过吗
    ?主要是因为有诸侯王的掣肘。因为一旦怒而动兵,诸侯王便可能趁虚而入。比如文帝三年匈奴入侵,大军刚出动,济北王刘兴居就造反了,汉文帝也只好“罢击胡之兵”。在这种背景下,晁错“攘夷必先安内”的历史名言便应运而生了。直到景帝平定七国之乱,诸侯王才不再是肘腋之患。等到汉武帝时期,基本翦除了诸侯王的威胁后,解决匈奴问题便是水到渠成了。

    文史博览 2018年7期2018-08-15

  • 比轻大赛
    并不是一致的。诸侯王都希望能够享受自己土地上的产出,而不是被中央政府用不足斤两的铜板买走,于是纷纷打起了自己的算盘,比如吴王刘濞。话说刘邦听到吴王来朝见,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刘濞说:“陛下日理万机,诸事操劳。吴地别无长物,唯奉上新铸铜钱五十万,但能为陛下减忧一二,小侄纵万死亦不惮其劳矣! ”刘邦不禁心花怒放,喊来陪坐的内史却忧心忡忡。等吴王笑容满面地离去,刘邦便把内史召来,问他为什么不高兴。内史默默地把手伸到袖子里面,掏出两片圆圆的金属片。刘邦拿起这两片金属

    爱你 2018年19期2018-08-01

  • “酎金案”后推恩令的实行 ——以《汉书》诸表为中心
    父偃的建议,“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1]1071,开始实行推恩令。《汉书》卷6《武帝纪》载推恩诏令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2]170在推恩令下,诸侯王国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允许支庶子弟在王国封地内建立侯国,但侯国“别属汉郡”[2]2425,不再由王国管辖。“诸侯王之封地有限,而其子弟袭封者无穷,其封土不能不日蹙,而权势不能不日微”[3],显然,执行推恩令

    唐都学刊 2018年3期2018-06-12

  • 走进美妙缤纷的汉玉世界
    ,精品多集中于诸侯王墓中。汉代帝陵因还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面目还不清楚,但这不排除目前所见玉器中有一部分原为帝后所用,如出于汉元帝渭陵附近的附属礼制建筑——“长寿宫”遗址中的辟邪、玉仙人奔马、玉熊等,可能原为宫中陈设。汉诸侯王墓以及列侯王墓目前发现有大大小小上百座,出土玉器数量约有数千件,可分为礼仪、丧葬、装饰、陈设用玉及玉质容器几个大类。两汉时期,祭祀礼仪用玉已不像商周那样发达,器型也少见,主要有璧、圭、戈、钺等,文献中对用璧、圭祭祀的记载较多,目前可明

    收藏家 2018年3期2018-03-21

  • 汉初郡国并行制新论
    郡国并行制”,诸侯王虽然拥有较大的独立性,但是都必须受中央的节制,诸侯王国和郡县一样都是隶属中央的地方行政组织*持此种观点的专家有:巴新生著《汉初郡国并行政体试析》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6期;唐德荣著《论郡国并行体制的特点》载《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汤其领著《西汉郡国并行论》载《史学月刊》2001年第4期;于敬民著《“郡国并行制”的最早倡导者——王绾——兼论郡国并行制》载《齐鲁学刊》1986年第1期;等等。一些教科书也多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03-19

  • 论汉初异姓诸侯王的政治悲剧*
    刘邦分封了一批诸侯王,并在称帝后保留或更改了他们的封号。这些异姓诸侯王帮助刘邦消灭项羽、建立西汉王朝,可谓功不可没,但最终却国灭身亡,令人叹息。通过结合具体的历史环境并加以纵向考察,可将汉初异姓诸侯王的悲剧成因归于以下四点。一、松散的战略联盟如果说秦末农民起义是项羽主导下的东方六国联合起来颠覆秦王朝的历史活动,那么,楚汉战争则是以刘邦为主盟的诸侯联军对西楚霸王项羽的征伐。为争取更多盟军的支持,刘邦在称帝之前便许韩国王族韩信为韩王,立张耳为赵王,改封九江王英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6期2018-02-11

  • 汉代酎金制度考论
    《西汉时期同姓诸侯王犯罪》(《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10期)、韩秀丽《西汉王侯坐罪废黜考》(《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李雨《西汉同姓王犯罪事件考察》(《哈尔滨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等,它们涉及酎金、《酎金律》的起源、汉武帝利用其削弱诸侯实力、坐酎金的诸侯王犯罪类型、祭祀聘享是西汉列侯的义务之一等问题,但对于酎金制度在汉代的流变还欠完整叙述,有继续讨论的空间。,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那么,什么是“酎金”?酎金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南都学坛 2018年5期2018-01-23

  • 王立群:秦人与秦制
    制,分封18国诸侯王,完全抛弃秦制。刘邦抛弃项羽之后实行郡国并行制,虽然他当了皇帝,但是封了七个异姓诸侯王,灭了其中6个以后,又封了同姓诸侯王,这件事情一直折腾到汉武帝时期才最终解决,这个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一种政治制度能在中国这个土地上,从陕西诞生,然后延续了两千多年,虽然有一些修补,但是基本上没有脱离以皇帝为首的中央集权制,这是秦很了不起的贡献。陕西有汉,有唐,都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但是和秦相比,和秦创立的中央集权制相比,我个人觉得,还

    延河·绿色文学 2017年11期2018-01-15

  • 王立群:秦人与秦制
    制,分封18国诸侯王,完全抛弃秦制。刘邦抛弃项羽之后实行郡国并行制,虽然他当了皇帝,但是封了七个异姓诸侯王,灭了其中6个以后,又封了同姓诸侯王,这件事情一直折腾到汉武帝时期才最终解决,这个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一种政治制度能在中国这个土地上,从陕西诞生,然后延续了两千多年,虽然有一些修补,但是基本上没有脱离以皇帝为首的中央集权制,这是秦很了不起的贡献。陕西有汉,有唐,都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但是和秦相比,和秦创立的中央集权制相比,我个人觉得,还

    延河(下半月) 2017年11期2018-01-04

  • 汉文帝为何没有沦为傀儡
    帝对手握大权的诸侯王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汉文帝一即位就对同姓诸侯王大加封赏,比如将朱虚侯刘章封为城阳王、加封二千户俸禄,以求得他对自己皇位的支持。虽然一年后刘章就去世了,但以刘章为代表的诸侯王确实对汉文帝巩固帝位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对有不臣之心的诸侯王,汉文帝也采纳了雷霆手段进行镇压。例如济北王对汉文帝即位一直心存不满,甚至趁着汉文帝离开京城的时候举兵造反,企图夺位。汉文帝于是毫不留情地派人平叛、迫使其自杀,彻底断绝了对皇位还有觊觎的人的意图。所以,汉文帝虽

    百家讲坛(红版) 2017年10期2017-12-11

  • 反秦、楚汉战争时期历法继承问题 ——以《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的分析为主
    的过程,其中对诸侯王纪年的记载并不是根据历法,而是为了选别诸侯王的正统而特意记载的,其目的是加强表述汉建立帝国的必然性。刘邦集团建朝时采用秦历的原因,是因为楚历经过战争与国亡没有传承下来完整的系统,于是在他们进入关中拿到皇室书籍后,为了实用目的而积极使用秦历。这一选择使刘邦集团确立了与其他势力不同的优势,成为汉朝统一天下的重要因素之一。楚汉战争; 历法; 纪年; 汉承秦制一、 绪论最近,由于一些楚文化遗迹的发掘,学界对战国时期楚史的研究又活跃起来,楚历研究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1期2017-03-02

  • 浅谈汉代“黄肠题凑”
    在已发掘的汉代诸侯王墓中,有一些诸侯王墓葬具有其独特之处,即采用“黄肠题凑”。关于“黄肠题凑”的记载,《吕氏春秋》应为最早。其《节葬篇》称:“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题凑之室,棺梓数袭。”《吕氏春秋》所记,主要是战国之事,其中也涉及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礼治崩坏,诸侯国势力强大在丧葬礼制方而出现了僭越的行为。根据《吕氏春秋》的记载,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题凑墓。但是在战国时期只是称为“题凑”,因为战国时期的“题凑”墓用的是松木而不是柏木。已知“黄肠题凑”一词

    人间 2016年32期2017-02-26

  • 汉文帝:我只想当老好人
    被分封在边陲的诸侯王,在功臣集团剪除吕氏外戚之后被推上了帝位。功臣们没有看错,汉文帝确实够意思,一即位就一再强调平定“诸吕之乱”得益于“宗庙之灵,功臣之力”,甚至要看功臣们的脸色办事。功臣们不同意汉文帝重用太中大夫贾谊,汉文帝就当起老好人,让贾谊离开长安、去长沙国担任太傅,最终导致一代才子贾谊郁郁而终。汉文帝还大量增加诸侯王国的数量,安抚刘氏宗亲。本来,在他刚即位时,汉高祖时期分封的刘氏诸侯王国经过吕后当政期间的打击,势力被大大削弱。这无疑是加强中央集权的

    百家讲坛(红版) 2017年9期2017-02-08

  • 汉代削藩立法之评价
    9个县却掌握在诸侯王手中。王国政权机构在设置上和中央基本相同,自御史大夫以下各级官吏的任命及罢免,都由诸侯王自己决定。另外,诸侯王还有权在自己领域范围内征兵,拥有自己的军队。在财政上亦有自主权,可在其势力范围内自由征收赋税。王国在政治上处于半独立状态,也要奉行中央制度法令的规定,但实际过程中,诸侯权力膨胀,规定也是缺乏遵从。刘邦在分王时又分封有功之臣及亲属、外戚为列侯,位于诸侯王之下。列侯与诸侯王不同,在封国之内没有管理民众的权力,封国只是作为列侯的食邑而

    法制博览 2017年30期2017-01-27

  • 三个地域一种现象
    称帝之初,东方诸侯王皆为异姓,几年之内,异姓诸侯几被诛杀殆尽。刘邦大封同姓,并与群臣约定“非刘氏不得为王”。勾践以来的读者无不熟知鸟尽弓藏之道,认定刘邦一开始便计划以同姓王全盘取代异姓王。细绎史料,情况未必如此单纯。在刘邦灭异姓王的过程中,高祖十年(前一九七)是一个转折点。高祖十年,天下无事。高祖九年,功臣分封已毕,十年全年没有列侯受封。刘邦在位期间,年年东行,长驻洛阳。这一年,他一直居于长安,直到年末陈豨反叛始领兵而东。称帝五年多来,这是汉王朝最为平静的

    读书 2017年1期2017-01-12

  • 贾谊,天才在西汉初年的沉浮
    杀戒、翦除异姓诸侯王的同时,大封同姓诸侯王。刘邦的八个儿子除太子刘盈外全部受封诸侯王,此外,他的侄子、本家亦成为受封的刘姓诸侯王,形成了汉初郡国并行的政治版图。高帝刘邦认为,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止异姓夺取刘姓江山!但是,贾谊并不认同高帝刘邦的做法,他上疏文帝。大谈同姓诸侯王的潜在威胁。贾谊认为,人的本性就是得寸进尺、欲壑难填,所以,诸侯王的僭拟有可能导致叛乱。基于这一认识,贾谊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办法。他说,要想让诸侯王忠心耿耿,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像长沙

    领导文萃 2016年24期2016-12-15

  • 贾谊,天才在西汉初年的沉浮
    联手东方的刘姓诸侯王刘襄,灭了诸吕,才选择了他这位远在代国的代王。周勃、陈平、灌婴等功臣,个个是列侯,人人长住京城,这就特别容易结成帮派、搞成圈子。如果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封地,他们就无法联手,无法形成帮派,政治力量会大打折扣,文帝刘恒自己的地位无形中就大大得到强化与巩固。文帝没有他父亲高帝刘邦那样的自信,刘邦是这批功臣派的首领,他驾驭这帮功臣派得心应手。吕后对这帮功臣派就已经有些畏忌,因此在刘邦下世后,吕后连续多日秘不发丧,目的就是想诛杀掉这批功臣,翦除这些

    中外书摘 2016年10期2016-10-22

  • 汉代王侯为何痴迷玉器
    级规定。汉时,诸侯王和列侯是朝廷官员中有食邑的两大等级,且汉时又实行外任诸侯“同制京师”,这就使得诸侯王墓不仅有国葬特征,而且具备一定的数量。其二,真正的汉代帝陵至今并未发掘,而诸侯王墓已经大量被盗掘或发掘出来。据统计,目前我国已发掘公布的诸侯王墓有40余座,分布在河北、山东、湖南、江西、江苏、北京、广东、陕西、河南等省市。如此大片国土之上出土的王墓玉器,符合当时的国家礼制,能够全面反映当时全国范围的用玉习俗。王侯汉墓出土之玉器类别齐全、技艺精湛、分布面广

    读者欣赏 2016年6期2016-06-13

  • 古道遗香文明现,滇王金印竞风流。
    君……将、相至诸侯王,皆佩汉印绶,凡三百七十六人。”汉代,天子及诸侯王印称玺,二千石以上官员印称章,二千石以下官员印称印,列侯或称印,平民印称钤。“滇王金印”说明汉王朝认可滇王的称号,赐予金印,但实际上滇王却和汉列侯同级。汉印是中国印章史上的鼎盛时期,是传统实用印章的精华。汉代用印有严格的规定,从称谓到材质都较秦代有所不同。称玺除皇帝之外,已放宽到皇后、诸侯王;将军印称章或印章。材质,皇帝用玉,螭虎钮;王、侯金质。在艺术上呈现出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格局。官

    云南画报 2016年4期2016-05-27

  • 试论《史记》中汉代诸侯王之自杀
    《史记》中汉代诸侯王之自杀郑诗傧(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中文系)司马迁笔下的历史人物,在面临生死抉择之际,都有不同的追求,不同的态度。他们当中有的选择忍辱求生,有的选择自杀,有的则贪图长生不死。在司马迁笔下,记录更多的是选择自杀的人物。然而,他们就死的原因都不一样,并且他们的选择往往与身份有密切的关系。在《史记》里,诸侯王懦弱、无可奈何而弃生就死的形象,跃然于纸上。从死亡美学的意义上而论,类似这样的自杀,并未体现生命的价值美,更无探讨之必要,然而其背后隐藏的政

    华中学术 2016年3期2016-05-15

  • 西汉翁主小考
    认为翁主是汉代诸侯王之女的称谓,对此有不少研究,但仍有讨论的余地。西汉; 翁主; 诸侯王学界关于汉代翁主的研究集中于翁主名称来源和含义、翁主的食邑收入、官属职掌以及在和亲中的作用。自魏晋以来,学界的主流意见认为,翁主是诸侯王之女的称谓,地位低于皇帝之女公主*《史记·齐悼惠王世家》《索隐》:“如淳云:‘诸王女云翁主。’”《汉书·高五王传·齐悼惠王肥》颜师古注同。近人研究参见钟一鸣《两汉翁主考》,载《益阳师专学报》1988年第4期。。顾颉刚先生曾怀疑“翁”与“

    南都学坛 2016年5期2016-02-02

  • “乱七八糟”两战乱
    权,在铲除异姓诸侯王的同时,又分封了一批刘姓子弟为王。但是,随着诸侯王的势力不断扩大,到汉景帝时诸侯王势力严重地威胁着汉王朝的中央政权,其中齐、楚、吴三个封国几乎占天下之半。汉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下令在同姓王中推行“削藩”的政策,激起诸王强烈反对。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武装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汉景帝派太尉周亚夫率兵征讨,取得了胜利。“八糟”,同晋朝皇室内部争权夺利的“八王之乱”有关。西晋初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后,把皇室子弟分别封为诸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6年1期2015-12-24

  • 关于2015年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Ⅰ第25题的疑问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标准解析说:汉代推行“郡国并行制”,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为了抗衡其势力,皇帝选择外戚来辅政,结果造成外戚干政局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对这一解释笔者深感疑惑。首先,“两汉”这一概念应该包括西汉和东汉的历史。其次,标准答案解释中辩称“汉代推行郡国并行制,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为了抗衡其势力,皇帝选择外戚来辅政,结果造成外戚干政局面”。但是事实果然如此吗?一、王国问题的出现西汉初年,西汉王朝的创立者汉高祖刘邦认为秦朝之所以灭亡是因

    考试周刊 2015年66期2015-09-10

  • 男人·战争
    氏族部落、为了诸侯王国、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国家民族……而现今,男人的战争在哪里?没有了金戈铁马亦没有了烽火硝烟,战场转移到了商界、竞技场、网络……其实,一场永无止境的战争,应该是男人与自己的较量;不断超越自己,才是一场既经典又永恒的战役。战争是什么?顾炎武有诗云:“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而在现在我们说来,战争是“乱世出英雄”,战争是“成王败寇”……大

    BOSS臻品 2015年8期2015-08-18

  • 汉代初期赵国政治管辖权的争夺及其影响
    为汉代解决同姓诸侯王国问题积累了丰富经验。汉代初期;赵国;政治管辖权;争夺;影响在汉代赵国历史上曾有一位特殊的历史人物,那就是刘彭祖(前166—前92年)。在汉景帝前二年(前155年)被封为广川王,四年之后,又被“徙赵为王”。赵王彭祖在位时间长达60余年,几乎历经整个景帝、武帝主政时期,去世时间仅比武帝早三年。值得关注的是,他所在这一历史时期,正值汉代中央政府着手解决同姓诸侯王国问题的时间节点上,身为赵王的刘彭祖,自然不能置身于“局”外,也不能“独善其身”

    邯郸学院学报 2015年1期2015-03-27

  • “郡国并行”背后:汉初的政治生态分析
    国与楚国为首的诸侯王发动叛乱,提出清君侧、诛晁错的口号。一时间气势汹汹。晁错是景帝为太子时的侍读老师、藩邸旧臣,力主削藩。吴楚七国之乱以诛灭晁错为借口,实质是指向朝廷。汉景帝竟然息事宁人,想通过杀晁错以满足叛军的要求。结果自是枉然,叛军直逼京师,史称“吴楚七国之乱”。汉初“郡国并行”的方针,受到了最大的挑战。如何评价汉初“一朝两制”及其引发的动荡?为此,我们必须从汉初的政治生态谈起。一、刘邦为何搞“一朝两制”战国七雄并立,各国内部大多实行郡县与封邑并行的行

    月读 2015年1期2015-01-21

  • 荀子“性恶论”对贾谊礼学的影响
    据。首先,对于诸侯王的反叛,他指出:“窃迹前事,大抵强者先反。”[3]并列举,“淮阴王楚最强,则最先反;韩王信倚胡,则又反;贯高因赵资,则又反;陈豨兵精强,则又反;彭越用梁,则又反;黥布用淮南,则又反;卢绾国比最弱,则最后反。”[3]亦指出弱小的长沙王不反的原因是“力不足以行逆” “非独性异人也,其形势然矣”“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无邪心”。在这里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诸侯王的人性是恶的,都有无尽的贪欲,在贪欲的指使下,个个都想反,都想“以偪天子”[3],于是

    参花(上) 2014年8期2014-12-11

  • 国学经典
    针对日益膨胀的诸侯王势力,汉景帝采用晁错“削藩”主张,直接把大诸侯王的封地收归朝廷,但触动了藩王利益,引发了“七王之乱”。而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改变过去诸侯国内嫡长子袭封做法,使所有子弟都可得到封地,收到“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效用。“削藩”和“推恩令”两者目的相同,但“削藩”是明着昭告天下削弱诸侯力量,自然引起所有诸侯不满。而“推恩令”好比“糖衣炮弹”,表面上让诸侯所有子嗣都有机会成为藩王,而实际上诸侯领土是在分散缩小。物固莫不有长,莫

    党建文汇·下 2014年10期2014-10-27

  • 削藩与推恩
    分封刘姓皇族为诸侯王(即封藩),导致国内出现了许多诸侯王国。这些王国拥有广阔的领土(大的王国动辄拥有几十座城池,据说仅齐、楚、吴三个王的封地就分去了天下的一半)、众多的军队(七国之乱时仅吴国就发兵20万),拥有相对独立的行政权、财税权和官吏任免权,俨然是一个半独立的国家。刘邦在世时,这些刘姓诸王还畏威怀德,不敢胡作非为。等刘邦死后,随着朝廷中功臣宿将逐步凋亡,以及诸王与皇帝血统的逐步疏远,这些实力雄厚的诸侯王们开始日渐跋扈起来,干弱枝强的问题日益突出,构成

    党建文汇·下 2014年4期2014-07-04

  • 读《汉书》札记二则
    。 又《汉书·诸侯王表》曰:“征和二年,王去嗣,二十三年,本始四年,坐亨姬不道,废徙上庸,予邑百户。”(第415页)从上引文观之,“吉”与“去”应为同一人,如此,“广川王吉”应为“广川王去”之误。中华书局本《汉书》以王先谦《汉书补注》作底本,《汉书补注》于此条“吉”字下注日:“宋祁曰吉一作去字。钱大昭曰坐烹姬不道,表、传及汉纪吉皆作去。此误。”(书目文献出版社,第86页)王说甚是,但正文仍作“吉”字。考中华再造善本、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蔡琪家塾刻本影印本《

    中学语文 2013年27期2013-08-15

  • 《史记》《汉书》诸《表》考订
    十七《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汉书》卷十三《异姓诸侯王表》、卷十四《诸侯王表》高祖十一年淮阳:“三月丙寅,初王友元年。友,高祖子(徙赵)。”(第811页,此为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页数,下同)案:“徙赵”,《史记志疑》卷十云“案徙赵二字衍”[1]479,是,《汉书·诸侯王表》云赵幽王友“二年徙赵”[2]405,是。各徙王皆有交代。本表高祖五年,齐王信徙楚,故齐格云“徙楚”。孝文元年琅琊格“徙燕”。孝文三年代格“徙淮阳”。孝文十一年城阳格“徙淮南”,淮阳格“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7期2011-08-15

  • 汉代中傅浅探
    8)汉代太子、诸侯王师傅中有“中傅”一职,因其地位远不及太傅、少傅,史料有限,研究者少有注意。一般职官类的辞典偶有涉及,解释也多语焉不详。但中傅之存在自有其重要作用,本文对此作探讨。一、济川王刘明擅杀被废史实辨正史实是研究问题的根本,中傅的相关史料极为有限,其中记济川王刘明因擅杀而被废一事,《史记》、《汉书》互歧,甚至一书而前后矛盾,故先对此进行辨正。《汉书·武帝纪》又载王所擅杀者为太傅、中傅,曰:“济川王明坐杀太傅、中傅废迁防陵。”颜注引应劭曰:“中傅,

    文教资料 2011年24期201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