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18-03-29 16:14刘凯王巍王震
船舶职业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岗位加工

刘凯,王巍,王震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兴城125105)

2015年5 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被称为中国版“工业4.0”规划,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将数控装备列为“加快突破的战略必争领域”,将高档数控机床列入重点发展领域,大力推进国产数控系统、功能部件的研发和配套应用。预计2025年我国机床数控化水平将增至50%左右,市场潜力巨大,同时也对企业相关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辽宁拥有沈阳机床集团、大连机床集团等多家数控设备生产企业,沈阳市、大连市成为全国数控车床加工中心最重要的生产研发基地。2012年,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大连开发区成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数控机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2015年,在辽宁省经信委的倡导下,由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发起,联合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24家单位,成立“辽宁省数控机床产业联盟”。联盟成员发挥各自优势,联合攻坚数控关键技术,带动我省数控行业跨上一个新的台阶,有力支撑“辽宁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必将带动辽宁地区数控类人才的旺盛需求。

1 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1 数控类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

目前国内很多数控设备应用生产企业,普遍存在数控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偏低、效益不高的尴尬现象。国内调研数据表明,维修能力不足、维护不及时成为数控设备利用率低和完好率低的主要原因,约占48%和44%,由此可见,数控维护、维修人员是目前数控设备应用企业急需的人才。由于数控维修维护涉及机械、传感器、PLC、电气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仅靠企业自身培养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调研显示,近年来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中蓝领、灰领、金领的比例正在逐步发生变化,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含数控维修)比例在逐渐增加。随着中高档数控机床产量迅速增加,对制造、应用和维修、维护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数控专业培养的人才必须做到“精操作、能编程、知工艺、会维修、懂管理”,才能适合当前行业发展的需求。

1.2 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存在的不足

目前很多技工学校、技师学院、高职高专、职业中专都开设了数控专业,但都以数控加工为主,数控设备维修维护人才培养不足。即使有些学校开设了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专业课程的设置虽然几经改革依然没有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学生的职业技能与企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不能对接;适应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有待于重新评估;适应新型课程体系的教学方法有待于不断完善;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渠道有待于进一步拓宽;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践方法有待丰富。

2 “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的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2.1 确定与“中国制造2025”相对接的人才培养规格

《中国制造2025》将高档数控机床的应用和研发作为重要战略部署,必将对企业的人才结构和技能水平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要紧跟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创新教育教学体制,改革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同时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强化校企合作,秉承“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宗旨,深入企业调研,提炼能够对接智能制造发展方向的本专业的职业岗位,制定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人才培养模式。

2.1.1 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本专业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培养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依托辽宁地区数控设备产业群优势,以“职业岗位为引领”建设专业,以“工学结合”培养人才,以“工作任务为主线”设置课程,依托区域优势资源,培养面向数控设备生产和应用企业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1.2 人才培养目标

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面向数控设备的生产和应用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掌握数控设备的操作、维护维修和管理等方面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从事数控设备的编程、安装调试、维修维护、管理和销售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1.3 职业面向与职业岗位

通过到行业企业调研,确定本专业的职业面向和职业岗位。职业面向包括数控设备生产企业和数控设备应用企业。其中数控设备生产企业的职业岗位有数控设备机械装调、数控设备电气装调和数控设备销售售后,数控设备应用企业的职业岗位有数控设备操作、数控设备维修维护和生产组织管理。

2.2 制定与“中国制造2025”规划相衔接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紧密结合地方加工制造类企业,按照职业岗位群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实践为重点,打破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对现有的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坚决避免重复,构建课程模块化、内容项目化、实践系统化和素质综合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本专业对学生职业岗位的能力培养主要围绕数控设备操作能力、数控设备机械装调与维修能力、数控设备电气装调与维修能力3条主线,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阶梯递进的原则,安排专业教学计划,按照工厂调研→明确职业岗位→行动领域分析→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支撑课程,确定课程体系。

2.3 建立与企业合作的新机制

近几年,为了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在校企合作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3.1 为企业培训提供技术支持

渤海船舶机械工程有限公司与学院建立了多年的校企合作关系,近几年企业为了提高加工能力,购买了100余台数控加工设备,而企业数控加工工艺人员严重短缺,尤其三维建模软件与数控加工的结合成为其制约的瓶颈,致使加工工艺不合理,数控机床的使用不能达到最大效率值。2017年7月,企业与学院机电工程系签订了服务培训协议,企业派出员工到学院进行脱产集中培训。此次服务培训同时也是一个双向学习过程,企业人员会把更多的加工经验和工厂的标准技术规范带到学院,这一方面提升了学院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促进了项目化教学改革和“6S”管理规范的实施,提升了融合互动的正向效应。

2.3.2 为企业加工产品

2017年3 月,机电工程系与宁波凯旺机械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将该公司的典型产品“注塑机油缸盖”开发为教学产品,引入本专业的机加工实习和数控加工实习过程中。注塑机油缸盖共分8种,加工内容涵盖了车工、铣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等各个环节,加工难度适中,适合作为教学产品引入学生日常的实训过程中。

机电工程系在实训过程中,首先将各专业教师组成团队,认真研究零件图纸,编制工件的加工工艺;进入加工阶段后,按照工序的不同又分为下料、铣工、划线、车工、钻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质检、包装等多个岗位,由实训教师带领学生在班级日常的实训教学环节中完成各工序的加工,并在加工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适合教学的加工工艺与加工方法。通过教学产品的加工,学生不仅掌握了企业真实产品的加工特点与精度要求,而且深入了解了企业各工序间的组织安排与运行模式,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质量意识,既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也收到了较好的实训效果。同时通过该教学产品的加工也极大地降低了实训教学成本。

2.4 将技能大赛与项目化教学进行有机融合,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技能大赛与项目化教学在技能要求、作业流程、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基本一致,是项目化课程教学模式的延伸和提高,通过研究解读各类技能大赛项目相关的职业标准,分析知识点、技能点以及职业岗位标准,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并开发与技能大赛标准相契合的教学项目,真正做到“以赛促改”,实现了大赛教学价值的本质回归。

本专业对接的“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赛项,涉及到机、电、液、气控制多门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通过近几年该项赛题分析,比赛的任务越来越接近实际的岗位能力要求,因此应充分研究历届大赛的题目,了解考核重点和难点,结合本专业所对接的职业岗位,提炼知识点和技能点,并将其融入到项目化教学过程中,避免出现选取项目随意性大、难易程度不契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等问题。

2.5 通过学生社团搭建学生技能和素质拓展平台

高校学生社团是拓展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阵地,也是大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展示才华智慧的广阔舞台。应进一步完善社团的组织管理运行机制建设,拓展社团的外延和内涵,使其真正成为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拓展平台。

社团主要围绕技能大赛、创新创业项目(或教学产品)的制作与研发、职业技能鉴定(高级工)3条主线确定培训项目载体,组织各项活动。首先,根据专业现有的实训条件,研究本专业可以参加的各项技能大赛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将其作为项目培训的项目载体,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训练。其次,结合本专业特点,带领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研究和开发,一方面为创新创业大赛做准备,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最后,研究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并将其作为培训项目载体,确保社团成员高级工通过率达到80%。

此外,通过社团活动的形式,定期进行项目培训。教师带领学生每周至少组织一次项目活动,并做好相关记录。在每个学期开学,由社团指导教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项目活动计划。社团应定期召开会议,进行总结和评价。每月召开一次总结会议,要求教师及所有社团成员参加。同时要求各年级学生代表发言,对项目培训的组织实施和效果进行信息反馈,根据反馈情况,对培训项目的开展进行动态调整。

3 结语

“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的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人才培养,应紧跟“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战略步伐,以区域产业群为依托,明确本专业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的职业岗位群,制定与其相衔接的课程体系,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同时将技能大赛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入项目化教学,激活社团活力,培养符合“智能制造”发展方向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文汉,张秋容.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经济信息,2016(10):450-451.

[2] 熊红卫.数控维修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分析[J].教师,2015(29):103-104.

[3] 敬石开.“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1):5-9.

[4] 杨建良.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19-24.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岗位加工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