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认识 强化学校文化引领主动作为 科学生成学校文化
——以武汉市钢城第五中学学校文化自主建构为例

2018-03-29 17:45
成才 2018年9期
关键词:钢城小班化办学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为学校各群体所认同的价值追求、行为准则、交往方式和观念仪轨的综合。它包含了学校的精神文化、学校的制度和行为文化以及环境文化等。

一、建构学校文化的目的

学校文化的建设与生成,对内求理念精神统摄教育教学取向,对外求特色差异性思想的表达,以此实现学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

钢城五中是武汉市青山区红钢城地区一所有着52年办学历史,曾经取得过辉煌教育教学成绩的老校与名校,有着比较丰厚的教育积淀。近年来,随着钢城地区旧城改造、教育格局调整等内外部因素,学校生源锐减,学校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基于对自身优势的分析和对教育发展趋势的前瞻性考量,2012年,我校启动了小班化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试图通过教育教学创新,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道路,让学校教育不断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让这所老校、名校重新焕发出时代的光彩,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自主建构学校文化

近年来,我们感觉到钢城五中的发展走到了一个节点,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节点上来了。为了更好地发展,我们需要对学校文化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需要对历史进行回顾、对未来进行展望,在此基础上,明晰学校的精神文化(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在共识中建构学校成员的精神家园,凝聚人心与智慧,不断推动学校的制度文化与行为文化的自觉发展与完善,以文化自觉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我们高度重视学校文化的顶层设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工作专班,进行专门的研究、总结和设计。鉴于文化的生成性,我们确立以下几点原则来建构学校文化中的核心上位理念——精神文化:尊从学校教育教学文化的历史积淀;基于现状超越现状性;具有广泛的认同性;具有价值引领性;具有可实践性;具有时代性;具有前瞻性;具有独特性;具有开放性等。

学校对于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等上位理念思想的内容在各个层面进行了多次严肃的讨论、总结与修改,形成了一个共识性的表达。如办学思想,我们确定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循教育之规,创特色之校”。教育的本质强调的是人的生命发展,关注人的成长,特别关注人的德行发展,这是教育的第一要义。国家层面也在不断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小班化教育的核心理念正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再比如办学理念,我们确定为“关爱每一个,进步每一个,幸福每一个”。为推动小班化教育更快更好地深入开展,我们将小班化教育的核心理念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就是要强调教育事业、教育工作要让校园里的每一个学生、成员都付出关爱,感受到关爱;要让校园里的每一个成员每天都有进步;要让校园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幸福感。譬如校风“净,静,进,浸”,我们解读为“净——心底纯净、环境洁净;静——静以修身、宁静致远;浸——春风化雨、潜心沉浸;进——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再譬如学风“立志,善思,合作,乐学”,我们就强调了小班化教学的核心策略“合作”等等。

在明确上位思想与理念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对这些思想、理念的深度解读、认识与宣讲。譬如对校风“净,静,进,浸”有如上解读。但在具体认识、宣讲、实践和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我们觉得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升华它的内涵与意义。我们又做了进一步的解读:从根本上看,四字校风中的“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静”体现的是人与自身的关系,“进”体现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浸”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这四者的关系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课题,尤其是我们的学生,如果对这四者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能够把握好其中的尺度,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就将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正是在这些上位思想、理念明晰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教学实践探索,我们摸索、建构、提炼、总结出了学校小班化教学的模式——“1416”模式。“1”:我们的办学理念“关注每一个,进步每一个,幸福每一个”;“4”: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四原则“全员性、主体性、个体性、合作性”;“1”:目前阶段我们的课堂教学主策略;“6”:课堂教学的六个主要环节“确立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评议小结——当堂反馈”。反过来说,没有明确的学校精神文化,没有明确的教育教学核心价值观,就没有学校目前这样一个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具有前瞻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我校的“1416”小班化教学模式的建构也得到了华中师范大学毛齐明教授等专家学者的肯定,并代表武汉市、青山区,在2015年南京举办的第11届长三角暨第5届大中华小班化教育研讨会上作交流,在2015年被评为“武汉市高效课堂建设工程”的先进单位。2016年我校成为武汉市首批小班化教学实验学校和武汉市青山区“精致小班化教学共同体”牵头学校。

我们还结合学校的实践探索,结合现代社会、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提出了学校德育的培养目标是“争做八种人”,即“做一个文明礼貌的人;做一个守纪诚信的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做一个意志坚韧的人;做一个规划自我的人;做一个超越自我的人;做一个宽容博爱的人;做一个健康幸福的人”。围绕争做“八种人”的德育目标,我们在德育实践活动过程中,以“一种人”为中心主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带着中心主题去体验、体认和感悟,从而认同价值,明确路径,固化行为,养成习惯,形成素质,建立美德。

三、学校环境文化建设

小班化教学是物质现代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反过来,物质的现代化也呼唤更加精致、精细和精品的文化。如何对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理念进行承载、实践、表达与传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我校在明确学校教育教学的上位思想和理念的基础上,逐渐出台了很多规章制度,并在课程文化、教学文化与管理文化的实践建设中自觉践行精神文化。

学校环境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是一对孪生兄弟,需要发挥它们相辅相成的作用。学校也想利用校园大修(海绵工程)等各种机会,对教室环境、走廊环境、校园文化环境进行了一次整体性更新换代与升级,充分呈现学校的精神文化,力争接近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要让学校每堵墙都能说话,都散发着文化的气息。

学校文化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系统的文化建设工程,是我们学校教育教学发展进步需要不断面对、思考与完善的永恒命题。在学校文化的引领和浸润下,全校师生从点滴做起,从细节抓起,踏步前进,持之以恒,由此,学校也走上了内涵发展与特色发展的良性轨道。

猜你喜欢
钢城小班化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秋
美 丽 的 天 鹅
如何提升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效率
彩色铅笔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小班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班化教学方法体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