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胺酮联合芬太尼应用在小儿区域麻醉中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分析

2018-03-29 10:30曹澍苏春玉李丹
中外医疗 2018年2期
关键词:治疗结果氯胺酮芬太尼

曹澍 苏春玉 李丹

[摘要] 目的 氯胺酮聯合芬太尼应用在小儿区域麻醉中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收治的100手术患儿(收治于2013年8月—2017年8月)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用药差异性,确定采取氯胺酮进行麻醉的为对照组,确定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芬太尼辅助麻醉的患儿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儿行手术后的苏醒时间、不良反应以及生命体征变化分析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患儿的体动时间(11.6±4.6)min、离开手术时间(19.2±4.7)min以及完全清醒时间(43.4±11.1min)要显著高于研究组患儿,组间计量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儿采取麻醉后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0.9%)要显著高于研究组患儿(4.5%),组间计量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儿的相关指标,发现研究组患者HR(心率)(94.6±12.1)次/min,BP(血压)(10.5±1.0)kPa,SpO2(血氧饱和度)(91.2±1.1)%以及RR(呼吸频率)(17.1±3.6)次/min指标,发现对照组患儿的相关指标均要显著高于研究组患儿,经过对比研究组患儿的生命体征更趋向于平稳,组间计量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区域麻醉中单纯接受氯胺酮药物效果和氯胺酮联合芬太尼药物之间进行对比效果不具有显著性,因此,患儿在小儿区域实施麻醉时,采取氯胺酮联合芬太尼药物临床效果更好,有利于患儿的手术后的苏醒时间,减少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还能够维持患儿生命体征的平稳,因而采用氯胺酮联合芬太尼药物实施麻醉的措施更适用于临床治疗,值得在今后的实际治疗过程中进行大力的推广和采用。

[关键词] 麻醉;氯胺酮;芬太尼;治疗结果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01(b)-011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ketamine combined with fentanyl in the changes of vital signs of Regional anesthesia in children. Methods 100 cases of operative patient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3 to August 2017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ketamine for anesthesia,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used the ketamine combined with fentanyl for anesthesia, and the awakening time, adverse reactions and changes of vital signs after surger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movement time, leaving operation time, and full sobriety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11.6±4.6)min, (19.2±4.7)min and (43.4±11.1)min, which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research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esearch group, (40.9% vs 4.5%),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nd the HR, BP, SpO2 and RR,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94.6±12.1)times/min, (10.5±1.0)kPa, (91.2±1.1)% and (17.1±3.6)times/min, which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research group, and the vital signs of children in the research group tent to steady,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 of ketamine combined with fentanyl in the changes of vital signs of Regional anesthesia in children and simple ketamine is not obvious, therefore, the ketamine combined with fentanyl is better,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awakening time of children,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maintain the steady vital signs of children, which is worth great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treatment.

[Key words] Anesthesia; Ketamine; Fentanyl; Treatment effect

小儿在手术的过程中绝大部分采取区域性麻醉的方式,而对于全身实施麻醉的方式则较小采用,采用区域性进行麻醉能够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进而实现麻醉的效果,因此在小儿临床中应用的较为广发。而采用亚麻醉则是小于正常剂量的一种麻醉,患儿还无法达到和常规麻醉一样的深度,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能够安静的配合治疗,在临床中主要作为一种辅助的措施。芬太尼是一种采用较多的辅助药物。该次研究主要针对氯胺酮联合芬太尼药物在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分析,随机选取100例(2013年8月—2017年8月收取)需要手术的患儿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纳入的研究对象均为随机选取需要接受手术的患儿。将100例需要手术的患儿进行随机分成两组(n=50),其中研究组男患儿30例,女患儿20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4.9±2.2)岁,则其中对照组男患儿28例,女患儿22例,年龄2~6岁。平均年龄(4.6±2.0)岁。该次研究组50例患儿中有29例为阑尾炎患儿,7例为骨折患儿,5例为腹股沟疝气患儿,其他有9例患儿,则此次对照组50例患儿中有30例为阑尾炎患儿,8例为骨折患儿,7例为腹股沟疝气患儿,其他有5例患儿。患儿均为有脏器衰竭等情况。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对比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在行手术前均对两组患儿采取常规禁食禁水的措施,并给予0.2 g的阿托品(生产批号:040921)注射时需在手术前30 min。在入室前均给予两组患儿采用5 mg/kg氯胺酮(生产批号:20101105),实施肌肉注射,进手术室之前需要待患儿入睡之后,于此同时并将患儿的静脉通道进行开放,然后把置留针放置到患儿的浅静脉,对患儿的生命特征进行实施的检测[1-2]。对照组患儿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患儿的实际情况选择氯胺酮的追加量,需要注意的是对患儿的追加量,不能大于第一次注射剂量的1/2,待手术结束后需要对患儿停止用药。研究组患儿则需要将静脉通道完全打开,然后进行1.5 μg/kg芬太尼(生产批号:20080601)实施诱导,紧接着采用2~4 mg/kg的氯胺酮对患儿实施微量泵输注的方式,在手术的过程中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调节微量泵的速度,手术开始10 min前停止。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该次研究的两组患儿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以及血氧饱和度分别进行记录和分析。

1.4 统计方法

研究通过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组患儿的苏醒时间对比

对该次研究对象中两组患儿离开手术室时间、体动时间以及完全清醒时间进行对比,经过对两组间进行对比研究组患儿的苏醒时间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组间计量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组患儿麻醉后不良反应对比

对该次研究对象中两组患儿的麻醉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发现研究组患儿的麻醉后的不良反應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组间计量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5,P=0.036)。见表2。

2.3 不同组患儿生命体征对比

对该次研究对象中两组患儿麻醉后的生命体征进行对比,对比两组患儿的HR(心率)、BP(血压)、SpO2(血氧饱和度)以及RR(呼吸频率)指标,发现对照组患儿的相关指标均要显著高于研究组患儿,经过对比研究组患儿的生命体征更趋向于平稳,组间计量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现阶段对于小儿区域麻醉中较多采用的药物主要是氯胺酮[3-4]。氯胺酮在小儿手术麻醉中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全麻药物,此种药物可以通过静脉注射以及肌肉注射等给药方式,有着良好的镇痛效果,且起效非常快。所以,采用氯胺酮药物实施麻醉在临床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这种药物虽然在镇静以及镇痛方面有着明显的效果,但也会在患儿的中枢神经中产生诸如抑制的作用,且容易导致患者在手术后,出现精神症状、恶心以及呕吐诸如此类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而让患儿在手术后的早日恢复受到严重的影响,也无法将药物的更好的实现代谢[5-6]。

芬太尼和氯胺酮相比较也是一种具有强大功效的镇痛药物,其属于阿片类型中的一种镇静剂药物。芬太尼的水解代谢并不是通过肝脏而进行代谢的,其主要是通过非特异性酯酶以及血液这两种方式实施代谢的,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药物对小儿肝脏的损害[7]。该院在对患儿实施麻醉的过程中,均采用微量泵的方式对患儿实施持续注射,采用此种麻醉方式后未发现患儿存在心动过缓的情况。但相对于颈部比较短或者是头部比较大的患儿而言,基于安全第一的考虑,在对患儿进行麻醉时还是要采用氯胺酮联合芬太尼的方式,保证儿童用药更具有安全性。对患儿采取麻醉后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0.8%)要显著高于研究组患儿(4.5%),组间计量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和宁丽等[8]文献中的观点相符合,氯胺酮联合芬太尼药物能有效治疗患儿麻醉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芬太尼和丙泊酚。

[参考文献]

[1] 邱建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手术的麻醉处理[J].中外医疗,2017,36(12):71-72,75.

[2] 李丹,周松花.小儿扁桃体手术麻醉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5,34(33):134-135.

[3] 高锦文,林美玉,黄洁莲,等.丙泊酚、氯胺酮、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用于小儿隐睾固定术的效果分析[J].药物评价研究,2017,40(3):389-392.

[4] 叶松.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及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65-67.

[5] 孟丽,隆全利,蒙国光,等.舒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在小儿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2017,34(1):115-116.

[6] 蒋文军,杨孟昌,徐冰.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与氯胺酮麻醉对疝气腹腔镜手术患儿的临床效果及血液流变学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10):838-840.

[7] 荀世宁,张玉勤,焦明娜,等.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对新生儿全身麻醉的安全性及效果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 33(1):93-95.

[8] 宁丽,杜健儿.不同药物治疗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6,23(3):327-329.

(收稿日期:2017-10-18)

猜你喜欢
治疗结果氯胺酮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感染性眼内炎病因及治疗效果分析
剖宫产瘢痕妊娠不同临床类型治疗结果的回顾性研究
氯胺酮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氯胺酮依赖脑内作用靶点的可视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