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短片在初中心理活动课中的应用

2018-03-29 08:50陈丽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应用

陈丽君

〔摘要〕每一部经典的动画短片就是一个哲理故事,总会带给我们一次视听的享受。历年的动画短片,汇集成一个取之不尽的巨大宝藏,里面有我们所需要的教学资源。把深受孩子们喜欢的影视作品引入到心理活动课中,会给心理课增添更多新的元素,丰富课堂内涵。

〔关键词〕动画短片;初中心理活动课;应用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8-0027-04

动画短片一般是指片长30分钟以内的单集动画作品,以10~15分钟长度的居多,短的只有几分钟甚至一分钟左右。本文所指的“动画短片”,主要是指那些获奖的经典动画短片。尽管时间短暂,但是每一部动画短片留给我们的思考或者留在我们脑海中的记忆却是长久的。或因为它的幽默让我们瞬间开怀大笑;或因为它的探索让我们深思;或因为它的智慧让疑惑豁然开朗;或因为一句对白让我们感叹人生。

每一部经典的动画短片就是一个哲理故事,会带给我们一次视听的享受。历年的动画短片,汇集成一个取之不尽的巨大宝藏,里面有我们所需要的教学资源。把深受孩子们喜欢的影视作品引入到心理活动课中,能给心理课增添更多新的元素,丰富教学内涵。

一、动画短片在心理活动课中应用的背景

心理课不同于其他学科,不是一种单纯的知识传授型课程,更侧重于学生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其主要的目的是影响学生的心理,让他们对学习、生活和社会有更多的正面感受。而动画短片则可以作为一个载体,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生活,拓展其心理感知的外延,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学会适应[1]。

精心选择的动画短片作为心理教学的一种有效资源,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缓冲心理、放松心情的途径。同时,尽管故事短小、简单,但同样情节温暖,拥有温柔细腻的感动,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让学生在感受到快乐、安慰的同时,还能通过教师的引导,促进自身的心理成长,更好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二、动画短片在心理活动课中应用的依据

孩子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因为在那里他们第一次拥有梦想,第一次懂得人生道理,许多发达国家早已开始关注动画在教育方面的运用,部分国家甚至已经将其运用到基础教育中。一部好的动画片能够寓教于乐,留给孩子无限的反思。

动画短片属于动画的一种,虽然短小简单,但是开篇、发展、高潮以及结局一样不缺。课堂上,播放一部3~5分钟的动画短片,时间的把握上也比较适宜,同时优秀的动画短片有着特别的内涵、寓意和深度,简单却又能触及心灵,让人细细品味。当然要成功地将动画短片应用到心理活动课中,还需要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常见问题精心挑选。借助能够引起学生共鸣、传递正能量的短小的动画片,从心理学角度设计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深刻领会动画短片的内涵,从而重新审视并接纳自我,帮助学生获得情感的发展和心灵的成长[2]。

第89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Piper,时长6分钟,诠释了幼鸟成长道路上会遇到的各种经历,有亲情友情、有挫折、有勇气、有挑战、有坚持,有喜悦,6分钟的影片揭示了教育的真谛,值得孩子们深思。

三、动画短片在心理活动课中应用的案例以及分析

《初中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第十课“人际财富”,主要关注“人际关系交往技能技巧”的话题,在教学中,我选用了动画短片《暴力云与送子鹳》,故事情节如下:

在西方传说中有一种鸟,名字叫“鹳”,这种鸟是运送孩子的。但是“鹳”运送的孩子又是从哪来的呢?原来,在天空的云层中,有生命的云朵们创造了这些“孩子”,而在这么多创造生命的云朵中,有一朵忧伤的“阴云”,它的名字叫“Gus”。它的特长是创造那些“攻击性很强”的孩子,比如鳄鱼宝宝,凶猛的豪猪宝宝和山羊宝宝。而它的伙伴Peck,一只鹳负责运送Gus的“作品”到人间。可是随着Gus的创造越来越疯狂,Peck运送这些“危险品”的任务变得越难越难,每次回来都是伤痕累累。直到一次,当Gus捧着一个鲨鱼宝宝交给他,已经筋疲力尽的Peck吓得远远飞走了,而Gus伤心地哭了起来……

我在执教这一课的时候,用动画短片的第一个片段引入,一下子把学生吸引到剧情中来,然后抛出几个问题:“Gus和Peck之间的关系,让你想到了谁和谁?如果没有Peck,Gus会怎么样?你还想到了些什么?”故事诙谐幽默充满了笑点,但同时几个问题也使学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激发起孩子们对“朋友”更深层次的理解。

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我又把学生带回一开始的故事,这样整堂课首尾呼应,联系紧密,同时也将本节课的主旨贯穿教学的始终。当我把第二个片段放给孩子们看的时候,他们都被送子鹳的这种不离不弃、忠诚和善良所深深地打动。我随即要求学生完成以下问题,“如果你是Gus,你此时最想做的事情、最想说的话语是什么呢?你身边有像Peck一样包容你的人吗?让我们拿起笔,也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激之情。”之后,比较自然地过渡到“写感谢信”的环节。积极心理学提倡最有效的干预方式,是向他人表达感激之情,写感谢信。我希望孩子们能够联系自身实际,借心理课堂把平时深埋心底但又很想告诉朋友的话倾诉出来,或者是把想要为朋友所做的事付诸实践。

整堂课通过带领学生对送子鹳饱受煎熬,但仍然陪伴在暴力云身边的故事情节的分析,引导学生感受友情的可贵,并联系自身实际,体验如何用积极的言语和行为,去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动画短片应用到初中心理课的优势以及发挥的重要作用

将动画短片运用到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结合自己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自我反省自我超越。動画短片巧妙地将教育与娱乐结合在了一起,又极好地契合了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学生的生活以学习为主,面临着升学压力,难免产生负面情绪。动画短片中的快乐元素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让他们增强心理保健意识,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正能量,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更加热爱生活。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动画短片这一教学资源具有生动活泼、具体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能够很好地和学生的心理相匹配,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情感的共鸣,使得他们在解决心理问题时有更多的技巧。而最重要的一点,动画短片短小精悍,内涵深刻,制作精良,具有不可复制的童真色彩。每观看一部好的动画短片,都是给孩子们一次心灵成长的旅行,让他们体验了与自己不一样的文化传播与撞击,感受到了动画中的温暖和诙谐。

由此可见,动画短片在初中心理课堂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动画短片的讨论分析、集体分享等方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固有模式,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客观上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

五、动画短片应用到初中心理课的具体实施过程

(一)課前准备工作

1.初中生正值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同时繁重的学习任务以及越来越大的升学压力使得他们背负着难以想象的责任与重担。因此,心理老师需要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以及与班主任老师的沟通中了解该年龄段学生所面临的各种烦恼与困惑。

2.通过课前问卷调查,知晓学生对特定问题的态度和看法,做出合理的原因分析,从而在课堂上深入探讨,对症下药。

3.搜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相关主题的动画短片,前期,心理老师需要对短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表现进行深度解读,查找资料,深刻领会短片的内涵及所要揭示的主题思想。设置有效的教学提问,将问题与动画短片、与学生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围绕短片深入思考和分享讨论[3]。

(二)教学实践

首先,教师播放视频,形式可以多样化,根据需要,先放一段,老师提问,学生讨论分析,再放结局,当然也可以完整地放映。

接着,教师围绕着教学目标向学生提出精心设计好的问题或者布置任务要求,比如配音,续编故事,引导学生去体会人物角色的心理变化,做出正确的思考与探究。

然后,引导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布置的任务展开讨论,畅谈和分享心灵感悟与收获。

最后,总结归纳,解决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注意:课堂上,最成功的形式是师生全体参与,在交流、分享、聆听、内化中得到成长,切忌老师仅仅是引导不参与,更不要让学生写观后感等类似的总结性文书,这会使得学生将课堂活动看作学习任务,而不能积极参与其中,使得课堂的效率降低,不能达到原有的教育目的和效果。

建议:最好是学生发言的同时,心理老师也发表作为师长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使得课堂的气氛更加融洽和开放。同理学生,学习和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状态,对于学生的一些心理活动以更加理解的姿态做出合适的、耐心的处理,使得课堂的教学内容能够以学生接受的方式组织和呈现。

(三)具体的教学实例

我执教《初中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第30课“我的升级版”时,给学生们呈现了动画短片《无翼鸟》。

故事简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无翼鸟(几维鸟,Kiwi),它有着长长的喙,棕褐色的羽毛衬上一双黑豆般的小眼睛,可怜可爱,其貌不扬。无翼鸟最明显的特点,是没有同类那赖以凌空飞翔的翅膀和尾翼。由此决定它只能痴痴仰望天空,飞翔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一日,无翼鸟艰难地用长喙拉着一个长皮筋,将其费力地绑在树上。随后跳到悬崖下方,用随身携带的锤子费力地在云雾缭绕的岩壁上砸入钉子。经过不知多久的忙碌,一切准备就绪。我们的无翼鸟头戴飞行员头套,朝着本不可能的梦想飞奔而去……

当学生们看完动画短片,我明显地感觉到他们脸上表情的凝重,他们被这只为梦想竭尽全力,不惜献出生命的小鸟所震撼。我随即提出问题:“这是一只怎样的无翼鸟?在它毅然决然地选择跳下去之前,它会给世人留下怎样的遗言呢?从这个动画短片中,你联想到了什么?”孩子们展开热烈的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以下是一位学生的感言:一只不会飞的鸟很想体验飞翔的感觉,为此它付出了一系列的努力,最终理想达成了,它自己却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让我为之感动的是那只不会飞的鸟对梦想的执着,对理想的不放弃,以及朝着理想奋斗的精神。我想,如果我有那只鸟的坚持,勇敢,不放弃,想必梦想会离我更近一步。我们不是离梦想遥远,梦想也不是不能实现,而是我们没有勇气去面对那前路漫漫,那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远的不是梦想,而是你没有完成梦想的那颗心。

说得太好了,我想,《无翼鸟》的动画短片一定会不断地激励这些追梦少年一路前行。

六、动画短片在心理活动课中有效应用的方法:深入解读、循循善诱

动画短片在心理活动课中的运用是具有明显优势的,但是,如果教师没有充分的课前准备,不去深入地理解动画短片的内涵,不去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而只是生搬硬套,那么,再优秀的动画短片,学生对它的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教师的高度决定学生的高度。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动画短片课堂应用失败的案例。

某中学的一节心理活动课上,老师希望以新颖的教学方式打破学生课堂被动的局面,提升活动课程的灵动性与可实施性,因此,引用了大量的新兴元素,其中就包括了本文探讨的动画短片。开篇播放短片《执着的猪》(Ormie),学生们忍俊不禁,被这只极尽所能想要吃到饼干的猪给逗乐了。似乎,这一举措对于活跃课堂气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紧接着,老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还很搞怪。当时老师并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只是肯定了他们的回答。对于一部优秀的动画短片,如果只感受到表面让人发笑的部分,而没有去体会它深刻的寓意,那实在是有点舍本逐末了。

其实当我们深入地去挖掘这部动画短片的内涵时,会发现有很多种不同的理解:得不到的就不要强求;这是一头执着的猪,应该向其学习;看了这头猪,我们在困难面前还有什么好沮丧的;选择什么样的态度纯属个人自由,只要自己觉得乐在其中又有何不可,哪管他人如何评价;创意无限……

这个时候,老师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讨论,主题聚焦了,动画短片才能真正贴合到课堂中去,发挥出它的作用。

由此,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动画短片的运用不仅是简单的课堂播放与娱乐放松,更多的是老师对于当前学生心理问题的了解、探究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正确归纳与课堂引导。

七、典型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短片推荐

对于动画短片在心理活动课中的运用,笔者这几年一直在探索。本文根据《初中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中的9个专题,对于课堂中可以使用的一些动画短片做出基本的归纳。见表1。

参考文献

[1]尤迎九.心理课引入电影的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22):14-15.

[2]孙庭标,何振.于光影中休整心灵 在故事中解读人生——浅谈中学心育微视频(电影)[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22):21-23.

[3] 郭艳彪.网络视频资源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有效运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08):15-17.

(作者单位:上海市宝山区鹿鸣学校,上海,201907)

编辑 /卫 虹 终校 / 于 洪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