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见石刻文献补《全宋文》十则

2018-03-30 10:04
长治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宋文小传墓志

赵 一

(西华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通过查阅《丽水宋元墓志集录》《宋代墓志辑释》《宁波历代碑碣墓志汇编》等石刻文献,可补《全宋文》所收沈辽、范致虚、刘仲堪文各一篇;另据新出文人墓志,补刘倓、卫渎、卢震、张庚、石谔、史岩之、叶宗鲁生卒年等小传信息。作者名后注明所在册、卷、页数,其间以斜线分隔。

一、沈辽《复放生池碑》补全校勘(79/1725/198)

《全宋文》[1]收沈辽《复放生池碑》,引自《乾隆鄞县志》卷二十五,原文为:

隐学山之棲真寺有放生池焉,在钱湖之阴。其流西出而南汇,其为浸三百亩。唐大历时,宏教诠师于此修行垂三十年,有徒万指。方天下鑿放生池,而此寺谁为胜者,以钱湖之广,弥亘数百里,而虫鱼龟鳖蠡蚌之属,咸集于幢下,洋洋然,圉圉然,使有生之命,饗无穷之乐者于是,为圣人之泽,其至乎。熙宁元年,太常博士张侯峋为令,乃复改作,使聚十方僧,召山旁耆耋,画其经界,于是地倣正矣。后三年,黄侯颂时,民或治其地,益辨正之,四隅为立石表焉,盖池与湖相通而不相绝也。迨今光禄丞虞侯大宁,乃始白于州,州为出檄以诏来者,然后毕复大历之胜矣。于是喜为书之而不拒焉。

此碑今存于宁波市东钱湖隐学寺,圭首,高164厘米,宽88厘米,厚16厘米。楷书,17行,行30字。图版录文详载《宁波历代碑碣墓志汇编》[2]157-158。据石刻本,录其全文:

隐学山复放生池碑[题]

隐学山之棲真寺有放生池焉,在钱湖之阴。其流西出而南汇,其为浸五百亩。唐大历时,弘教诠师于此修行垂三十年,有徒万指。方天下鑿放生池,而此寺最为胜者,以钱湖之广,弥亘数百里,而虫鱼龟鳖蠡蚌之属,咸集于幢下,洋洋然,圉圉然,使有生之命,饗无穷之乐者于是,为圣人之泽,其至矣乎。诠师入灭,其徒散去。五代焚扰,寺与池且废,而其故址余波几不可辨,较大历之世,方袍圆顶者,百无一在。而其居离离若将旦之星,或在或亡,尚谁统律哉!熙宁元年,太常博士张侯峋为令,乃复改作,使聚十方僧,以宝云正公领之。未踰时而正公去,以修公主之。县为召山旁耆耋,画其经界,于是池倣正矣。后三年,黄侯颂时,民或治其地,益辨正之,四隅为立石表焉,盖池与湖相通而不相绝也。迨今光禄丞虞侯大宁,乃始白于州,州为出檄以诏来者,然后毕复大历之胜矣。余以为放生池者,以好生之德被及群物,尧舜之事也。为政者以尧舜之事事于上,其可不谓贤于人乎?今教主修公,乃昭庆法师之高弟,本天台之学,为时所依嚮。以余备官于州,往来数相从,请余纪其因缘之绪。余方得惠施之乐,而识流水之义,于是喜为书之而不拒焉。熙宁七年十一月辛亥,承奉郎行太常寺奉礼郎监市舶司钱塘沈辽记。朝奉郎守尚书兵部郎中充秘阁校理知明州军州兼市舶管内劝农事护军借紫李綖立。绍兴十九年己巳四月二十六日,住持传天台教观僧元慧重立。四明陈奇刊。

校记:①其为浸五百亩:五,《全宋文》作“三”;

②弘教诠师于此修行垂三十年:弘,《全宋文》作“宏”;

③此寺最为胜者:最,《全宋文》作“谁”;④其至矣乎:矣,《全宋文》本无,据石本补;

⑤于是池倣正矣:池,《全宋文》作“地”;

按:下划线内容为《全宋文》所脱文字,据石本补之。碑于熙宁七年(1074)十一月建,绍兴十九年(1144)四月僧元慧重立。

二、范致虚《游碧落洞记》(133/2874/199)

蔡懋、范致虚北归,郡守汪公学士率真阳辛令同游碧落洞。烟霞之秀,泉石之富,天开地开,形势之壮,阳舒阴惨,物象之奇,至若水落风清,露寒霜令,岩石坚润,乳溜凝结,下覆如圆盖,旁列如佩环;联如贯珠,编如缨珞。千形万状,奇怪杂错,匪雕匪斫,信大巧之日,然非铸非熔,岂世工元可?空谷答响铿然钟磬之音,巨石击潭,震若雷霆之作。伟矣哉,天下之壮观,斯所谓碧落之洞,昔人以为难到者耶,然孰知夫碧落之天,淇居浩广而莫测,其象寥廓而无边;宅于貌象声色之外,得于杏宜恍惚之先。驾刚风以步虚,履空而不坠。御□气以独立周行而不颠,阳光炽烈下烛九幽之暗火,灵□□□大明之原,于是无声之中,闻钧夭之雅韵,无色之际睹亦明之赫然。兹若神游于华胥氏之国,不行而至,又何难到之称焉?故吾将为天游,从事于斯语,奉虚皇之宝训,探列真之灵编,市朝之缰锁,聊寄傲于林泉,优哉悠庶,几乎然老而忘年。建炎三年三月己丑,致虚书以记云:是日有物见于岩木之杪,其形虺,其色青。蛇蛟而甚驯,嬉戏而若喜。时郡方闵雨以箫鼓迎而致之,番宣楼翼□□□雨作,民赖以耕并以记之。迁功郎辛公璐命工磨崖镌,朝散郎、知军州事汪任书。

按:辑自《英德摩崖石刻》[3]47。《全宋文》收范致虚文十二篇,此篇失收。据文意,建炎三年(1129)三月,被贬英州的蔡懋、范致虚二人北归,与知州汪任同游英州名胜碧落洞。范致虚因游览之乐,又得知郡中求雨成功,喜而撰文。关于范致虚贬英州事,《全宋文》小传载:“高宗立,徙知邓州,会金兵压境,致虚遁,坐落职,责授安远军节度副使、英州安置。起复授资政殿学士、知鼎州。建炎三年十二月,行至岳州卒,年六十八。”《宋史》本传载:“高宗即位,……责授安远军节度副使,英州安置。”[4]知范致虚建炎二年被贬英州,三年知鼎州,此文写于即将赴鼎州任职时。

三、刘仲堪《南山十咏并序》(13/274/420)

朝奉郎守秘书丞、知军州兼管内劝农事、武骑尉刘仲堪游。

贞阳郡山水于五陵为胜概。郡斋西南几千步,于一郡复秀绝。秀绝致中,鸣弦峰尤最。观其盘青削碧,排虚而起;下压巨流,上摩层霄;周视峥嵘,森如守卫。世传大禹南狩,援琴于兹,因而名焉。故好事者于其傍建亭曰熏风。亭之下侧有涵晖谷、凌烟嶂并载图谍。近岁又迁置先师致庙居于其趾。像殿、斋庐致外,复立二亭、一阁、一堂、一院以学者讲习宴息之所。其爽垲幽致,则控带岩壑,韬映云日。纵妙极毫素,未能图写其仿佛,矧芜词蔓语,一联一咏而欲摸状哉。是以文于石,题于板,前后鳞次,中的者盖寡。惟今右史渤海舍人篆勒庙垣有“江声泻珠泗,山色似龟蒙”之句,比兴至切,得风雅深旨。其余众作,则若九牛在目,不遇庖刃也。主上膺元符之岁,仲堪以佐著作局来守是郡。郡僻事简,时得与僚友游赏其下,既而叹曰:“物致奋奇蓄异,虽在朝市,不遇知者,则必与夫碌碌同弃。况其遐远者乎?”暇日因用古体赋成十章,刻之石壁,庶以泄兹山之久愤,且使而今而后观,而咏致者识桑林致音尔。

按:辑自《英德摩崖石刻》[3]59。《全宋文》收刘仲堪文一篇,此文失收。其为刘仲堪知英州时作《南山十咏》序文,交代了来知英州经过及咏南山组诗的写作背景,诗末有题记:“皇宋大中祥符二年岁旦己酉五月己卯朔九日丁亥。”知文作于大中祥符二年(1009)。

四、刘倓生卒年及小传补(290/6610/447)

《全宋文》收刘倓《刻刘改之诗跋》。小传曰:“刘倓,字允叔,号阆风居士,台州宁海人。登嘉定元年(1208)特科,终黄陂主簿。”

按:生卒年阙。刘倓墓志现存宁波市宁海县西店镇,图版录文载《宁波历代碑碣墓志汇编》[2]233-234。撰者刘炔,为墓主弟。墓志云:“公生于绍兴壬申四月丁丑,卒于嘉定乙亥十月。”知生于绍兴二十二年(1152),卒于嘉定八年(1215)。

补小传:刘倓(1152-1215),旧名次皋,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后居台州宁海(今浙江台州)。受沈焕、楼钥等人器重。官至黄陂主簿,志向高远但不愿沉沦世俗,终有归隐情怀。文学成就,墓志云:“及见公所为《青林居士志文》……尝作《谢安石赞》,有曰:三代而下,吾敬五人焉,南阳长啸、岘首遐观、北窗之傲、樊口之漫,风流蕴藉者其惟山东乎。”

五、卫渎生卒年及小传补(3/51/240)

《全宋文》收卫渎《大宋故承奉郎守国子四门助教扶风马公墓志铭》。小传曰:“卫渎,太祖朝人,举乡贡进士。”

按:生卒年阙。卫渎墓志于洛阳出土,撰者李寇。图版录文载《宋代墓志辑释》[5]127。墓志云:“享年五十有七”,“裂裳随计已二十年,以公未奠宅兆,暂不去心,以天圣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克葬公于洛阳县之贤相乡积润里。”卫渎卒后二十年,即天圣六年(1028)葬洛阳,卒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生于后周广顺二年(952)。生活于五代末宋初,与小传所称“太祖朝人”合。小传称其“举乡贡进士”,对此,墓志所记颇详:“河南府举进士,开宝四年,主司雅闻其操行程试,复异于伦牓,除谕以甲科,公诚让,策第二名,时升第者十人。”

补小传:卫渎(952-1008),字次川,大名南乐(今濮阳南乐县)人。少游学于嵩、少二山。开宝四年(971)中进士。历任著作佐郎,判宣州,知遂州,卫州、冀州、济南、博州、湖州等地。有文十五卷,题名《策名集》,未传世。

六、卢震生卒年及小传补(62/1357/264)

《全宋文》收卢震《任孚墓志》。小传曰:“仁宗时人,任孚婿。嘉祐中官朝奉郎、太常博士,管勾永兴军路部署安抚司机宜文字。”

按:生卒年阙。卢震墓志出土于洛阳,撰者李藻。图版录文载《宋代墓志辑释》[5]195。墓志云:“终于河南永泰坊内之私第,年五十有一,实嘉祐七年五月十日也。”知卒于嘉祐七年(1062),生于大中祥符五年(1012)。墓志云:“掌永兴路安抚司机宜文字。旧相梁公复举再任,改太常博士,赐绯衣银鱼。”与小传“太常博士,管勾永兴军路部署安抚司机宜文字”官职符。

补小传:卢震(1012-1062),字景仁,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逾冠,一举中第,历任仪州军事推官,虢州军事判官,安邑知县,奉宁、宁江军二节度推官,著作佐郎,芮县知县,太常博士,屯田员外郎等职。

七、张庚生卒年补及《重修成都馆记》作者释疑(19/394/147)

《全宋文》收张庚文《祈寝停纳粟授官奏》《陈秦国公善政录》《重修馆驿记》。

按:小传生卒年阙。张庚墓志于洛阳出土,撰者王安国。图版录文载《宋代墓志辑释》[5]249。墓志云:“徙知光州道得疾,以皇祐元年六月十七日卒于和州,春秋五十一。”张庚生于咸平二年(999),卒于皇祐元年(1049)。

补小传:张庚(999-1049),子太素,沧州东光(今沧州东光县)人,祖父避乱入蜀。天圣五年中进士,历任安利军判官、邠州观察推官、大理寺丞、成都府签书节度判官、通判凤翔、开封府推官、知虢州、华州等。

另,《全宋文》在《重修馆驿记》篇末提出:“篇下原署张庾,然文末有公之门生庚句,则作者当为张庚,庚、庾形近,未详孰讹;今姑系于张庚,存疑俟考。”《重修馆驿记》交代了撰文背景:“剑南缺牧,上求数治于蜀……以今之府密学公名闻,乃辍开封内史,来镇三蜀……成都馆基于孟氏……公之门生庚献《重修成都馆记》。”墓志云:“张逸守成都,乞君以助,除签书节度判官。”据墓志,景祐四年(1037),张逸守成都,张庚应邀前往就职,与《重修馆驿记》写作背景吻合。故作者张庚而非“张庾”无疑。

八、石谔生卒年及小传补(117/2525/198)

《全宋文》收石谔文《言试选人及武臣事奏》。小传曰:“元祐中为宣德郎,以详定元祐敕令推恩迁一官。绍圣间为开封府推官,四年十一月,迁刑部员外郎。”

按:生卒年阙。石谔墓志出土于河南新郑,撰者张叔夜。图版录文载《宋代墓志辑释》[5]463。墓志云:“政和二年((1112),夏五月,疾亟,致其政以归。十八日甲戌,卒于寝。……享年五十五。”故石谔生于嘉祐三年(1058),卒于政和二年((1112)。

补小传:石谔(1058-1112),字舜弼,开封祥符(今开封祥符区)人。父石立,任西京左藏库使。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宿州司法参军、刑部详断官、大理评事、开封府推官、刑部员外郎、知齐州、刑部郎中、吏部郎中、知虔州、江南西路兵马都监。曾接伴西夏、契丹使臣。

九、史岩之生卒年补(333/7661/9)

《全宋文》收史岩之《积庆校寺碑》。

按:小传所述生平详,生卒年阙。史岩之墓志出土于浙江余姚,撰者为史岩之长子史珌卿。图片及录文载《宁波历代碑碣墓志汇编》[2]319-320。墓志云:“咸淳六年十一月辛巳,以疾薨于里第之正寝,享年七十有八。”史岩之生于绍熙五年(1194),卒于咸淳六年(1271)。

十、叶宗鲁生卒年补(280/6361/380-382)

《全宋文》收叶宗鲁文《中兴礼书续编》《处州应星楼记》。

按:小传所述详,生卒年阙。叶宗鲁墓志于1976年丽水出土,撰者叶景明、叶景昌,为墓主子。拓片录文载《丽水宋元墓志集录》[6]。墓志云:“先君生于绍兴丙寅十一月初八日巳时,享年七十有三,终于嘉定戊辰十月二十七日。”故叶宗鲁生于绍兴十六年,卒于嘉定元年(1218),享年七十三。

猜你喜欢
宋文小传墓志
《全宋文》補遺四十五篇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A Brief Review of Translation Critiques of George Kao’s Chinese Version of TheGreatGatsby
《四库全书总目》“章如愚”小传史源考
夏字小传
“疾病”小传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赋与唐代墓志
劳鬼大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