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应用型本、专科学生德育工作的思考和实践
——以上海公安学院侦查专业为例

2018-03-31 20:26许文锋刘德康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警种公安院校专科

许文锋,刘德康,王 春

(上海公安学院, 上海 200137)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根据这一鲜明的思想观点,作为公安学院主要警种专业之一,侦查专业如何实施和改革德育工作,不仅对于学院其他相关专业的德育工作具有良好的效仿作用,而且可为国内相关公安院校探索特色德育工作提供借鉴。本文以上海公安学院侦查专业为例,紧紧围绕“学生德育工作,警种教育系大半”的工作准则,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积极探索具有警种特色的德育工作。

一、侦查专业本、专科学生存在的差异性分析

自2003年以来,上海公安学院实行了招录和培养体制转型,在培养对象、教学模式和学制要求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独具创新的改革。从招收高中毕业生的全日制培养模式转变为招收高校毕业生的第二专科培养模式,学制从原本的四年制转变为一年半学制。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后,新入学的第二专科学生实际上与公务员招录接轨,入学即意味着入警。新时期,随着新形势的变化,为更好地适应国家对于警察培养的新要求,学院在招录培养和招录体制上提出了新的改革方案,即实施全日制本科和第二专科双轨并行的学历教学模式。然而,学院在探索应用型本、专科特色德育工作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和挑战。以学院侦查专业为例,本系现有全日制本科专业2个,分别为侦查学专业和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第二专科专业2个,分别为侦查专业(刑侦方向)和侦查专业(经侦方向)。在现阶段,侦查专业不同学制学生的警种特色德育面临着学生年龄层次、前期教育程度、人员结构、入学动机等诸多方面的差异,这给上海公安学院侦查专业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 年龄层次不同

学院侦查专业全日制本科学生均来自于高考生,年龄一般在17~19周岁,属于青春期后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虽然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和克制能力,但情绪表现仍显示出动荡多变的现状,在关键问题和环节上难以把控自我的情绪。

第二专科学生年龄一般在21~25周岁,相对于全日制本科学生而言,年龄跨度较大,不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成熟度上与全日制本科学生相比均有明显区别。故侦查专业第二专科学生较之于本科学生在自我的意识塑造和观念转化等问题上会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2. 前期教育程度不同

侦查专业全日制本科学生在入学之前仅完成了高中学习,虽然不少学生来自本市各大重点高中,但由于仅限于中学阶段的学历,各方面的认知能力尚未得到提升,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尚未明确。本科学生大部分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生活的圈子从原有的区域性狭小范围扩展到全市的大范围,同学、室友来自不同区域,从而导致本科学生难以适应家庭式生活向集体式生活的转变。与此同时,更为显著的问题是,部分本科学生在入学前受父母过分溺爱等不良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往往导致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体本位思想的产生,在价值观上过多强调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也就较少地考虑集体的社会价值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相反,第二专科学生入学前已经接受过全日制的本、专科学历教育,这批次学生在前期教育阶段,已全面接受过高校德育公共课程的系统学习,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且,在前期教育期间,他们同毕业于不同院校的同学、室友一起学习和生活,“半只脚迈入社会”。因此,他们相对于本科学生均有较强的集体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在相关问题上也会有更多方面的认知和辨别能力。

3. 人员结构不同

学院侦查专业全日制本科学生基本上属于从高中走进大学的情形。他们的社会阅历较少,在面对公安院校严格的警务化管理要求同学生自身“自我中心”、“骄傲”的态度之间形成的强烈对冲,曾向往的轻松自由的“象牙塔”与学习训练任务繁重的公安院校生活之间的反差巨大时,短期内无法适应,甚至部分学生可能产生逆反和厌学情绪。

第二专科学生人员结构较为复杂。部分学生刚从高校毕业直接考入公安院校;部分有过短暂就业的经历后转而考入;还有部分是部队退伍后考入。虽然,人员结构复杂,学生的社会阅历和社会认知有所不同,但是他们在思想品行上受社会和他人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趋向于正面,自我审视和自我教育能力也较强。

4. 入学动机不同

在侦查专业全日制本科学生入学调查报告中,有90%以上学生拥有较强的匡扶正义、惩治犯罪的使命感,但也有30%左右的学生是充满着理想主义色彩选择报考公安院校的。由此可见,制服的帅气、擒拿格斗的飒爽、使用各种警械的威武,以及警务工作与生俱来的神秘感是吸引这群年轻人重要的因素。然而,他们对警务工作的困难和艰辛缺乏预见,后续教育、训练和发展的现实与自己当初选报公安院校时的理想状态不相吻合,导致部分学生失去职业的归属感甚至产生择业的失落感。

同样,第二专科有不少学生存在“进公安院校过一年半就工作”的简单想法。部分学生对警务工作的复杂性和艰苦性认识不足,把“人民警察”的工作职责混同于一般的政府公务员或公司职员的工作职责。有些学生认为,现在只要自己不犯大错误,“小毛病”可以不断,毕业之后就找到了一个“铁饭碗”。这些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想法直接导致个别学生在公安院校教育培训阶段缺乏主动性,入警动机发生一定偏移。

警察是一种特殊高危职业,这种特殊性也彰显了职业的挑战性和危险性,而这一特性往往又凝聚着艰辛和劳累,延伸着忠诚、无私和自我牺牲的奉献精神,更何况是直击犯罪、面对犯罪的第一线侦查岗位。因此,侦查相关专业作为学院的主要专业,面对以上诸多方面的新问题,如何迎面挑战,深化应用型本、专科警种特色德育改革,寻找特色德育的实施对策和突破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二、侦查专业本、专科学生特色德育工作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在高校教学育人中始终居于首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的德育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公安学院作为警察培养的主力军,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民警察的重任。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应用型本、专科双轨并行的公安院校德育工作,发挥德育在警种人才培养中的导向作用,是实现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关键所在。学院侦查专业面对应用型本、专科警种特色德育工作的新挑战,从德育工作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定位、德育工作创造性改革和个性化培养上探索出了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警种德育培养新模式。

1. 应用型本、专科警种特色德育工作的目标和定位

德育目标是公安院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应用型本、专科警种特色德育不仅要从宏观上定位德育总体目标,也要针对学生结构、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结合在其学习的各个阶段上的特点合理设计和安排德育内容。

从特色德育工作总体目标定位上,公安院校应根据警察的基本政治要求,“逐步形成以铸就忠诚警魂为核心,以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教育为重点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使本、专科学生具备应有的职业态度和个人素质。学院侦查专业针对第二专科德育培养的总目标,提出学生应符合“政治坚定,忠于法律;纪律严明,团结协作;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甘于奉献;机智果敢,思维敏捷;胆大心细,善于观察;坚韧不拔,毅力顽强;心智稳定,体魄强健”的职业道德要求和个人素质要求。侦查专业针对本科德育培养的总目标,提出学生应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具备“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坚定信念;具备为社会主义事业和警务工作献身的政治素养;具备熟悉与警务工作有关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基本知识的科学文化素养;具备忠诚、睿智、坚韧、果敢的刑警特质和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甘于奉献、开拓创新精神的专业素养;具备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乐观向上的态度,良好的人际沟通、应急反应和公共关系处理能力的身心素养。

2. 应用型本、专科警种特色德育工作的实践

根据不同学制学生的培养规律,学院侦查教研室以德育工作任务为导向,根据各学习阶段的主要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德育切入点,强化德育工作的阶段性特征,并将其贯穿于学生学习、训练、实习和生活的全过程,以提高特色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入学教育与训练阶段。侦查专业针对本科学生,在其新生入学后的前四周,开展入学教育暨警察专业教育,用6课时进行专业介绍、培养方案解读、参观刑侦总队刑技中心、刑警授章仪式,使学生了解公安院校的性质特点,并适应学习训练要求,从而达到培养人民警察基本素质和职业认同感的目的。同时,同步开展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学习,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强化学生组织性、纪律性和保密意识。而针对第二专科学生,侦查专业德育定位有所不同,入学德育主要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纪律观念和服从意识为目标。因此,在入学后的前五周,重点培养学生过硬的纪律作风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强化自制力和吃苦精神,并通过体能等体验性训练,考验和磨砺其意志力。

(2)课程教学与训练阶段。课程教学包括基础课程和警察专业课程两个主要环节。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法律基础、公安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整体性了解警务工作主要内容的重要环节。而警察专业课程是公安基础教育的细化,是学生警种德育意识培养的关键阶段,也是各警种根据自身的专业特色展开有针对性德育工作的关键环节。根据入学前教育程度的差异,学院侦查专业将德育课程教学融入于第二专科学生各警察专业课程之中,以课程思政的要求,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警务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对警务工作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而针对本科学生,侦查专业运用“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德育培养模式,不仅使学生系统学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内容,而且根据专业课程内容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将“对党忠诚、为民服务、执法为民、纪律严明”的执法理念,“忠诚、睿智、坚韧、果敢”的警察特质和职业道德等课程思政要素融入课程教学,贯穿教学始终。

(3)校外实习与训练阶段。这一阶段是不同学制和警种的学生亲身体验和实战锻炼的实践性阶段。实践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道德理论的理解,也为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真正形成提供了现实基础。学院侦查教研室针对第二专科学生,采取渐进式的实习实训模式,即实战体验与基层增援(春节夜巡)、专项业务实习、定岗综合实习三种类型,并且抓住学生校外实习归校时间节点,及时展开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德育工作,对实习训练工作进行交流与总结,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意志品质、自律意识、警察意识、宗旨意识和依法执政意识。

警种特色德育工作的顺利展开,既是公安学院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德育工作价值观、质量观的首要要求,又是培育符合我国新时代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民警察的必然要求。学院侦查教研室针对应用型本、专科警种特色德育工作中面临的挑战,探索了具有侦查专业特色德育工作的新模式,不仅对本院其他专业特色德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效仿作用,同时也为国内同类院校探索招录体制改革中的特色德育工作提供了借鉴。

猜你喜欢
警种公安院校专科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十二星座各适合哪个警种(下)
微博主: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我国行业警种发展的模型构想及其结构解析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公安院校大学生身体意象研究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